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那么你知道演講稿如何寫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年俗的演講稿篇一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新年老人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其實,無論是寫春聯,還是貼春聯;無論是做年夜飯,還是逛廟會,這些用各種方式辭舊迎新,都是我國特有的習俗,俗稱“年俗”。
今天,我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喜歡的.年俗——寫春聯吧!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 它有上下兩聯,還有橫批。傳統春聯是用毛筆書寫在紅紙上。有吉祥辟邪的意思。每逢春節,不論是城里,還是鄉下,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聯掛在門上,以增加節日氣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自從我小學一年級開始學書法起,每年春節,寫春聯就成了我的必修課。
在書寫春聯的過程中,我也加深了對“春聯”的理解——給不同的人送不同的春聯。
例如,我給外婆外公送了這樣一幅春聯,“雨順風調馬壯人歡,月圓花好鳥飛魚躍”,橫批是“新春祥和”。祝他們健康、長壽;給姑奶奶寫的是“平安富貴財源進,如意吉祥事業興”橫批“興旺發達”。希望她們事業有成,財源滾滾。
年俗的演講稿篇二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跟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跟祝福帶給他們。
結尾: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跟跟“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跟跟美美,團團圓圓。
年俗的演講稿篇三
街道兩側掛起了紅火的燈籠和中國結,像一張張通知書,通知人們新年的到來。被年味裹著的縱橫交錯的街道上也一天比一天熱鬧。一切仿佛都在告訴人們——春節到了。我也沒閑著,參加了各種活動。
寫對聯
春節已到,本應悠閑的我卻變得忙碌起來,因為要寫對聯。每年寫的對聯都是楷書,而今年,我決定挑戰一下新的高度——寫行書。喜慶的紅紙鋪在桌上,輕捷的毛筆握在手中,臉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筆尖在紅宣紙上游走,正到峰回路轉之時,腕間聚力慢慢回轉,最是考驗基本功的時候,再稍提筆,瀟灑快速地一甩,干凈利落地出鋒??粗鴮懞玫?對聯,成就感如潮水般涌出。
放鞭炮
大年三十,天還沒亮,各種各樣的鞭炮已經開始驕傲地站在小城的各處亮相。這也是小孩子最喜歡的環節——放鞭炮。我也和小伙伴們大包小包地拎著鞭炮,一路生風地沖出家門,出來放鞭炮。大多數孩子拿得都是很安全的小鞭炮,但也有淘氣的大孩子抱著一卷比自己臉都大三圈的掛鞭。大人們也像小孩似的,急切、興奮、激動,一個接一個地放著“重量級”的鞭炮,聲音、威力和樣子都比孩子們玩的要強得多。鞭炮聲一響起,年味似乎更濃了。
隨著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舊的一年留在了上一頁,新的一頁翻開,讓我用努力和奮斗,在這新的一頁,新的一年,譜寫更加華麗的一章。
年俗的演講稿篇四
為了了解更多上海過年的習俗,我特地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學習了老上海過年的習俗,和現代人們過年的風俗,也了解了這些風俗的由來,原來,幾乎每個風俗都有一個小故事。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有些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窗花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貼上大大小小的“?!弊?。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甚至有的人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的意思。
春節掛貼年畫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在研究以上年俗時,我上網查過資料,也參考過書本,也有一些,是向長輩問得的。
年俗的演講稿篇五
舊的一年即將過去,大家將迎來2018年。大家這里的年俗有包餛飩、做團子、年夜飯貼春聯等等。
你看,一早外婆和奶奶就在廚房中準備包團子和包餛飩的材料,餡料有蘿卜絲肉和豆沙餡、青菜肉餡的。終于大家開始包餛飩了,大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青菜肉餡,把餡放在皮子中間,皮子再對折一個再繞一下,用手指沾些水在皮子上,把上面的兩個角粘在一起,這樣一個餛飩就包好了,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餛飩很快包好了。中午的時候,大家就用自己的勞動成果——餛飩,下了一大鍋大家齊分享,我盛了一大碗,便開始狼吞虎咽起來,哇,真是美味極了!
接下來,大家開始包團子了,青團是綠苣頭和糯米粉制作而成的,里面是豆沙餡的,這是我最喜歡的。而白團子則是用青菜肉餡和蘿卜絲肉餡包的。下午團子開始上鍋蒸了,它們一個個被放進蒸鍋里,經過二十分鐘的.蒸制,變成了表皮亮晶晶的美味,出鍋后,我又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個青團,哇,好燙!
再說一下吃年夜飯貼春聯吧,大年夜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大家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起了香噴噴的飯菜,大家在餐桌上舉杯分享。吃完年夜飯,開始貼春聯了,大家先把去年的撕掉,然后用雙面膠把新的貼在門上,這時感覺門面就煥然一新了。
吃完飯大家還能再放放煙花和炮竹,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空綻放,照亮了整個天空,整個城中籠罩在這快樂的氛圍之中,最后欣賞春節聯歡晚會。
最后希望你快快長大,天天開心。希望明年你可以回來過年,這樣大家就可以一起玩耍了。
年俗的演講稿篇六
說到我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對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對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