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活著讀后心得感想讀活著讀后感篇一
傅北辰第一眼見到程園園的時候,便知道她就是他要遇見的人,要相守一輩子的人。傅北辰時常會夢見千年前的自己,但片斷模糊,他記不清楚千年之前到底有沒有負了宛玉,這讓他難以入眠。盡管記憶已經模糊了,但他知道他這一生,只認定一個人,程園園。
像大部分韓劇中,總會有一個被稱為暖男的男二號,無疑程白便是這個男二號。但他不是暖男,對所有事情都很冷淡,挖苦諷刺程園園是他的一貫作風。在漫長的童年中,程園園很喜歡程白,一直粘著他,放學就跑到程白的學校門口等他,把她認為最好的都送給程白。只是程白就是不領情,還很反感程園園的這一系列行為。有一次,有歹人想用鋼管偷襲程白,程園園為他擋下了這一棍鋼管的時候,程白似乎也沒有一絲感動,并未對為他受傷的園園表現出應有的關心。園園也因此心灰意冷,她不知道程白是為了不牽連她,而選擇了冷漠她。
在我看來,園園一路走來都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愛她如命,一直幫助她的傅北辰。還有一個雖然說話刻薄,但一心想守護她的程白。也許這就是千年前,宛玉的善心得到的回報吧。所以,她今生注定和他們倆相遇,也注定會負其中一人。
程白一直都想不通為什么年少的時候,就是厭煩程園園。無論程園園對他有多好,他就是喜歡不上她。后來,喜歡上了,程園園卻不喜歡他了。看到最后,才明白這都是千年之前留下來的緣由。千年之前,宛玉就是如今的園園,她執意要買下作為奴隸的玄白(如今的程白),并放他自由。宛玉最后因失意的愛情而殉窯,她為情而死,被窯火燒得灰飛煙滅,魂魄注定是損了。若是要護她轉世不癡不傻,須給她一魄。玄白義無反顧的給了她這一魄,所以他生生世世都不懂情愛,每一世都將孤獨終老。直到哪一世,宛玉遇到那個人,把欠她的情還給她,兩人相親相愛,玄白才能得回那一魄。也就是說,程白不是不愛程園園,而是他沒有情欲,不懂愛。所以當程園園遇上傅北辰,并且相愛時,傅北辰欠她的情還她了。程白才明白自己是愛著程園園的。只是這時的程園園已經不再喜歡他了。所以,這一世,程白注定孑然一人。
他們三人的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相遇,只是程園園和程白沒有千年前的記憶,而傅北辰則帶著千年的記憶去尋找宛玉。這一世,傅北辰終于沒有負她。
那下一世呢?她會和誰在一起呢?是和傅北辰繼續前緣,還是和已恢復情欲的程白在一起呢?這樣的未知,誰都不知道。
但是無論輪回多少次,傅北辰一直都在,程白也會一直守護著她。
活著讀后心得感想讀活著讀后感篇二
我以為她會被打垮,會在如此不平的環境中如同尚未綻開便被折下的花蕊般默默地凋零,可是,感謝上蒼,即使她一無所有,她仍有她的自尊倔強保護武裝著她,當她的表兄毆打她時,她勇于回擊;當舅母嚷著叫自己的孩子遠離她時,她高喊“他們不配和我在一起”;當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時,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從內心發出了“不公正”的吶喊。
活著讀后心得感想讀活著讀后感篇三
從網絡上得知大病初愈的李開復先生要出一本名為《向死而生》的書,主要講他在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后感悟。本著經歷過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諦畢竟會有其的純粹的邏輯下,我買了李先生的這本書。老實說,之前對李先生的了解知之甚少,單純的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企業家,成功人士。沒聽過他的任何一次演講,沒買過他之前出的任何一本書,更不是他微博千萬粉絲之中的一員,如果不是因為李先生患病,如果不是因為李先生將其患病后的感悟寫成書,我想我們充其量也就是世界上各自忙碌的兩個陌生人。他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粉絲。
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使你一口氣想把它讀完,期間幾度想停下來寫寫感悟,又擔心沒有完全讀完全書而對筆者的思想產生誤解,最終還是在完整的讀完后寫下這刻骨銘心的感觸和共鳴。
我本人自詡是一個記別人名字很差的人,念大學時曾經因為要記住專業100多個同學的名字頭疼不已。對于之前所讀過的名著書籍中的主人公,若不是讀之前有些許了解,基本上整本書讀完,依舊很難記住里面主要人物的名字,不是因為自己讀的走馬觀花,而是對人名有天生的免疫。但李先生的這本書卻使我對自己記憶人名這回事有了新的定義,不是我記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數太少。看完李先生的書,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書中,無處不提及他的太太,這是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從鬼門關走過一場的人,在他心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他過去拿過多少榮譽,也不是他曾經給這個社會創造多少價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兒,母親和親朋。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許當我們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體會。我們每一個人不會如李先生一樣的幸運兒,歷經生死,劫后重生。但我們又是讓李先生羨慕的幸運兒,因為我們不需要親自去經歷生死,看了他的書,我們就可以理解到,當死亡來臨時我們的感悟,可以使我們在離死亡還有一段距離時,就了解在我們這短暫的一生,什么是我們想要的,什么才是我們真正所追求的。
祖先之所以創造貨幣,是將其作為一個等價交換的媒介。如果我們的祖先知曉,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會無形的吞嗤后代的生活,使大家變成了奴隸,我想祖先應該會重新考慮。我們每個人不必在“工作狂”和“游手好閑”之間二選其一。當然,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也需要學習,可是當我們把全部的經歷投身于忙碌的工作和學習時,我們可不可以留一點給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有時我們會不由得打著‘為他’的旗號,實際上做的卻是滿足一己私欲的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去有更多工作,學習機會的大城市去發展。每年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名義上我們在外面闖成就為的是光耀門楣,實際上我們有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既定的理想,拋棄父母的借口。父母希望獲得子女的陪伴更勝于他們給自己帶來表面的上的光鮮。即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那都是一種幸福。但是處在現在社會的我們會鮮少看得懂,亦或許我們是裝作糊涂。
我并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有時會想,如果死亡明天來臨,那么今天的我會做些什么。我無數次的思考這個問題,無數次都獲得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我的家人怎么辦,我的愛人怎么辦,我要怎樣跟我的朋友告別。在那個思考漩渦里從來沒有一次出現過,我該怎樣交接我的工作,我手上的案子要怎么處理,后面的會議會怎么辦。我不熱愛我的工作嗎?當然不是。因為它是我衣食的保障,生活的基本。可是當死亡瀕臨時,它就變得那么無足輕重。所以,請不要以工作為借口忽略身邊的親人,因為當你的生命即將走向奄奄一息時,他們才是你整個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忙碌的工作,無規律的生活使現在社會的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我時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做一件事需要以身體的健康為代價,即便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那也必定會是一場失敗的交易。俗話說千金難買好身體,只有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談及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朋友,否則一切都只是徒勞。社會的誘惑太多,需要我們付出的東西也太多,可以無論我們付出什么,也不要付出健康,做任何事業都要保證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否則就算你筑造美麗的城墻,終歸會因只是海市蜃樓而成泡影。
佛教云‘世界萬物接有緣’讓我們珍惜身邊一切固有的緣分,愛護它,維系它,你會發現百年后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財富,也是我們所謂的當之無愧的‘絢爛人生’。
這是一本無論你處在什么情況下都可以細細去品味的一本書,亦或許稱之為感悟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