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普通的人篇一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從來都不奢望被人所擁有的,只想珍惜現在我擁有的。上進、團結、活潑、自信、幽默、馬虎、樂于讀書、調皮,都是我的特點。而我,只是滄海中的一粒沙。
我是一個善于思考、馬虎的沙丘,課上,總有我積極思考的痕跡。小組討論,我也積極把我的一件貢獻出來。參與小組討論是一個很愉快的事兒。有些意見組員達不成共識,還積極找老師來幫忙。而計算的時候,總是犯馬虎。少寫了一個小數點、一個零。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候總是在我身上發生,看來有必要注意一下了。
我是一個上進、團結的大海,我擔任班上的班干部,積極幫助同學們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喜歡吸取同學們給我所提的建議,“人恒過然后能改”。只有這樣,我的學習才會一天天的進步,人緣也不斷的在上升。不管是好學生和壞學生我都愿意接觸,有時說一說心里話,也是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似的。平易近人,才成為我平時跟同學們相處的制勝法寶。有了它,我才會更容易走進同學們的內心,打開心扉,原來是如此簡單。
我是一個幽默、自信的大樹,我喜歡笑,我非常喜歡捕捉同學們的笑容。笑,是很容易化解矛盾,哭有什么用,只有笑才能忘記過去,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我挺胸抬頭,衣著總是整潔的。我不喜歡拖拖拉拉的人,這種人一定是不受人歡迎的。
一個普通的人篇二
住在我家隔壁的鄰居搬走了。我們全家1直到了新鄰居遷入才知道這件事。
說來也怪,這家人搬來的第1天,我出門時恰好碰到了男主人,他很友好地向我打了招呼。我很尷尬地笑了笑——畢竟,從小住單元房的我對這種方式很陌生。
不過,外婆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家人。她家住的是新村,雖說是單元房,但因為住的大多是老人,鄰里之間的關系都很好。外婆來我家時,就常在陽臺上與這家人聊天。
沒過多久,樓道里多了1個老太婆的異鄉口音,與以往寂靜的樓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們這才知道,原來隔壁家的男主人把他的母親也接來了。這下,樓道里熱鬧起來了,但只有老太婆1個人的聲音。她的嗓子尖,不會說普通話,1旦遇到樓里的鄰居總會咿咿呀呀地打招呼。鄰居們大多是年輕人,對這樣的老太婆多多少少產生了1點反感。但還好,她慢慢找到了1個交流對象——我的外婆。也許是因為兩人都喜歡熱鬧又相對熱情,她們聊得很投機。值得1說的是,她們之間的交流主要靠肢體語言——因為有語言障礙。
有1天,樓道里出了很大的動靜,我好奇地透過貓眼看,發現這位老太婆正獨自往頂樓挑土。我大驚,1問才知道這位老太婆剛告別了農村生活,覺得很是無聊,征求了兒子的意見后便決定在頂樓的天臺上種些蔬菜。于是,原來空曠的天臺儼然成為了她的蔬菜園。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正當我們1家人納悶著如此多的菜他們1家怎么吃得完時,我們在家門口發現了1個菜籃子,里面盡是綠油油的菜,有的還帶著點點露珠。正奇怪著,隔壁的門開了,老太婆探出頭來。經過1番我們聽不懂的話和夸張的肢體語言后,我們才明白,這些菜都是她1大早上天臺去收的,怕我們1家還未起床便放在門口。我們感激地收下了。晚些時候,聽到樓道里的吵鬧聲,好像是這位老太婆給另1家人送菜,被那家的男主人拒絕,還罵她“惡心”之類的話。
我很是氣憤,但我沒有膽量去指責那家的男主人。現在的人不都是這樣嗎?向別人關上了1扇門,卻不知道自己把美好的人情味也關在了門外。
從這以后,她幾乎天天都會給我家送菜,與市場上那些噴過農藥的菜的味道就是不1樣,似乎是多了1份甜美。這種甜美,是很多人已經體味不到的鄰里之情。
一個普通的人篇三
我,董睿智,咋一看,還真像個男生,再加上我的“野”,有很多人就直接叫我“小伙子”了,所以我經常成為許多人的注目焦點。但這些,不都是我的性格決定的嗎?所以,我想做一個普通的自己。
普通?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可以普通起來。我的性格,女生中最男孩子的,男生中最女孩子的;我的個頭,高高的,大大的,頭發蓬蓬的;我的一切,都是很個性的,都是很狂很瘋的。但我不想再像現在這樣引人注目了,我要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默默的那種,平平淡淡的做自己的事情。
想要變得普通,首先,我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我是一個很復雜的人,情緒總是容易發生很大的變化,前一分鐘還是激動過頭,后一分鐘就突然沉悶憂郁,很多人都琢磨不透的那種。我要變得冷靜,要沉穩。只有這樣,才能夠控制自己,遇事情不要太激動。
我很“狂”。可以這樣說,“少年輕狂”就是指我這樣的吧!遇事不夠沉穩,總是火急火燎的完成一件事情,然后再返工,來來回回做許多遍,也就是這樣吧,還有什么呢?雖然知道錯誤,卻依舊屢教不改,考試測驗就是靜不下那顆心。
我要做的,就是要變的溫柔。一定要改變自己的火爆,要用寬容之心對待周圍的事物,用善良與溫柔感染別人。不能再動不動就出手了,要穩,要有耐心,一件事情干好再干別的,不能一心二用,風風火火的做事,那樣會什么也做不好的。
改掉自己大大咧咧的毛病,學女孩子的細膩與溫柔,學會寬容,這樣才可以做一個普通的人,才能不像現在這樣引人注目。
我要做一個普通的人,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心胸寬廣的乖女孩,而不是像現在風風火火,古靈精怪。
做一個普通的人,讓大家都能夠接受,我要靜靜的看待周圍的一切,細心的觀察這個多彩的世界,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
我要做一個普通的自己,從現在起就要努力……
一個普通的人篇四
今天,我正在家中啃著薯條,津津有味地看著動畫片,這時,老媽遞給我一袋香蕉,說道:“別老窩在家看動畫片了,幫我跑跑腿,把這袋香蕉送給遠房的姑媽。”“好。”我只能暫時和心愛的動畫片道別,意猶未盡地說道。我飛快地跑出門。
太陽真大啊,我撐著傘在街上走著,肚子不知不覺就餓了。我望著袋子里的香蕉,咽了咽口水:吃一根沒關系吧?于是我拿了一根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好吃!吃完后,我隨手將香蕉皮丟在路旁。
轉過街角,我忽然看見一個忙碌的背影,是一位清潔工阿姨,頂著烈日,正在賣力地清掃著街道。汗水浸透了衣服,揮舞著的掃帚下面揚起了道道灰塵。見我佇立在那,忙說:“小弟弟,不好意思啊,擋住了你的去路,你稍等一下,馬上就好。”阿姨不由地加快了步伐。我趕緊說:“阿姨,沒事,您掃,我不急的。”阿姨欣然一笑。
終于掃好了,阿姨望著自己的.“杰作”,望著一塵不染的街道,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阿姨,這么熱的天氣,您不累嗎?”話一出,我就覺得是多余的。阿姨說:“累啊,但是一想到能用汗水換來街道的清潔,就覺得值。”阿姨平靜的話語讓我肅然起敬。阿姨的目光忽然黯淡了,說:“可惜,這樣的潔凈不能長久,有時這頭掃了,那頭馬上有了垃圾,那頭掃了,這頭又有了廢品,沒有時間回頭欣賞。”我向阿姨投來了同情的目光。阿姨說:“不耽誤你的時間了,我幾條街要掃呢,再見。”我忙向阿姨道別。
清潔工人,一個普通的人,清潔工,一種普通的職位,普通的人,普通的職位,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
一個普通的人篇五
小郁,女,21歲,中央財經大學中文系大四學生。她所在的中文系也叫財經新聞系,以財經類新聞為主要學習對象。因為是新增加的專業,全系只有一個班,共40人左右。
在外人看來,小郁的學校和專業都算不錯,有名氣,熱門。按照慣例,每年的11月份,都會有企業進駐學校要人。但2002年,慣例的日子早過了,還沒有公司到學校招人。學生們紛紛著起急來,開始了求職之路。小郁在大三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社會活動,在求職問題上應該說比別的埋頭讀書的同學更有自己的優勢。但求職一開始,她也覺得茫然無措。在沒有目標地投放了近百份簡歷后幾乎顆粒無收,就在感到絕望的時候,學校就業指導處給小郁們每人發了一張人才招聘會的門票。
小郁那天因為把票弄丟了,只好又排了半天的隊,再花上10塊錢又買了一張。“那場面簡直太可怕了,人很多,很吵,誰也聽不見誰,誰也看不見誰”。小郁回憶起這場招聘會的`經歷,有點心有余悸的感覺。而最大的困難還在于“在擁擠的人群中,根本無法表現自己。”在排隊中,小郁幾次被洶涌而來的人潮擠出隊伍,其中多數是男生。小郁覺得很氣憤“男生們簡直連一點風度也沒有了,加塞,擠人,甚至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排隊當場和另一個女生吵起架來”。然而,令小郁感到最可怕的是,招聘會沒有幾家可心的單位,稍稍看上眼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遞上自己的簡歷,基本上就沒有下文了。小郁甚至覺得對方看都不會看就會把自己的簡歷扔在一邊。這次招聘會,是小郁的第一次經歷。
一個普通的人篇六
其實我們身邊都有很多的勵志故事,雖然很普通,但是也是很值得看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個普通人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8歲那年,他喜歡上了羽毛球,可窮困的家庭只能給他提供一副舊得不能再舊的球拍和一個幾乎要掉光了羽毛的“無毛球”。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作為羽毛球愛好者的父親不能給他提供更多的指導,可又請不起教練,他只好一個人摸索。
14歲那年,他參加了一個比賽,因為表現優秀,伊拉克奧委會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只要他愿意代表伊拉克打球,伊拉克愿意提供比賽所需的費用,為了心中的夢想,這個伊朗人同意了。
24歲那年,輾轉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對場地尚沒有熟悉,他就出現在廣州亞運會的賽場上。面前的對手是中國香港第一單打胡赟,世界排名第17位。這本該是一場懸念不大的比賽,但第一局卻打了13分鐘,屏幕上顯示的比分是18:17,距離局點只差三分。亞拉揮舞羽拍,發出了一個后場球。胡赟不敢大意—從開局到現在,雙方的比分一直交替上升,差距始終沒拉開。這不僅讓前來觀看男子羽毛球單打16強淘汰賽的中國觀眾感到驚訝,顯然也讓曾在中國國家隊訓練過的胡赟有些意外。這不奇怪,因為確實沒有人認識他。即使在比賽當天,出現在賽場上的他,沒有教練指導,也沒有任何人陪同,局間休息他只能一個人喝水,比賽時打出的精彩回球也沒有隊友喝彩加油—因為他只是一個人。給他加油的只有零星的幾個觀眾,因為旁邊場地進行的,是陶菲克的比賽。
很快,當適應了他的球路后,胡赟穩住了局面,最后以21比18拿下了第一局。第二局,胡赟沒有再給他任何機會,只用了10分鐘左右,就以21比9獲勝。
他叫亞拉·阿扎德·阿卜杜勒·哈米德,名字有些長,甚至有些拗口,他代表伊拉克,也是伊拉克惟一的羽毛球運動員,上場亮相時間僅有26分鐘。
當金牌帶給我們興奮的同時,哈米德帶給我們的是純粹的感動和敬佩。其實,人生旅途上,人人都是哈米德,背負著希望和夢想,艱難躑躅地獨自行走,只為了心中的那份堅守。有好多時候,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去做你該做的事。就像哈米德一樣,重復著每天訓練10小時,每周訓練5天的堅持。
1974年冬季的某一天,華盛頓州立博物館設計揭曉儀式正在進行,三個大牌的設計師聯手與一名年僅20歲的年輕人同臺角逐,大多數人認為:年輕人提出的理念新穎,內涵廣泛,充分展示了年輕一代的昂揚斗志和蓬勃朝氣。揭曉的結果卻令眾人大跌眼鏡,年輕人未能獲得最終的勝利,評審組一致認為他的設計缺乏人文理念,三名大牌設計師聯手設計的理念可以代表整個華盛頓的形象。
夜晚時分,華盛頓市最大的一家餐館里,正在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慶典,慶祝三名大牌設計師的成功,年輕人也被榮幸地邀請在列,但他沒有參加,失敗的陰影籠罩著他年輕的心扉,他絕望得要發瘋。
他是個有朝氣的設計師,由于設計華盛頓大學的禮堂而聲名鵲起,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奪得過許多大獎。但今天的失利使他在眾人面前丟了臉,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電話響了,是母親的電話,她邀請他到一座咖啡廳里,說會給他一份驚喜。他如約而至,他好想撲到母親懷里,向她傾訴一下失敗后的感受與苦衷。當他推開咖啡廳的小門時,他見到母親衣著華麗地在門口等著他,還有很多迎賓小姐,她們紛紛上前來向他獻花,母親的身后,瞬間出現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有親戚,有朋友,還有自己設計專業的老師們。
他一時間無語哽咽,不知道是喜還是悲。
母親突然說道:孩子,今天為你舉行一次失敗慶典,你已經迎來了平生第一次失敗,應該祝賀你,學會面對失敗才能奮起直追,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那晚,他無疑是整場慶典的主角,他要感謝母親,用這樣一次慶典告訴自己失敗不是丟臉,不是喪失尊嚴,而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這個叫鮑勃·羅杰斯的年輕人于1981年創立了brc公司,brc是世博會美國國家館的專業設計公司,該公司先后參與了6屆世博會美國國家館的設計工作,鮑勃·羅杰斯因為工作業績卓著,被授予美國主題娛樂協會終身成就獎。他擔任了20xx年上海世博會美國館的總設計師,他用偉大的創意講述了一個關于美國不朽創業精神的故事。
為失敗舉行一次慶典,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力量和智慧呀!
1944年寒冬的一天,秘魯亞雷基帕市一個小學的教室內掌聲不斷,一群小朋友正在熱火朝天地排練著,時而引吭高歌,時而淺吟低唱。原來,他們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圣誕節晚會選拔節目,如果有幸被選中的話,將代表班級到學校去表演節目。
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一個8歲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躲在教室的角落里,兩只眼睛卻放射出渴望的光芒。當晚,他回到家中,高興地對母親說:“圣誕節快到了,我想去當演員,如果老師不選我的話,我就去當鼓手,我力氣大,敲鼓肯定沒有問題。”母親充滿愛意地撫摸著孩子的頭,頷首稱是。
幾天后,演出開始了,小男孩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在演出到達高潮的時候,激情鼓掌,兩只小手拍得通紅通紅,臺上的同學在男孩掌聲的帶動下,情緒高漲,熱血沸騰,發揮出了超乎尋常的水平,演出大獲成功。演出結束后,演員們都過來和男孩擁抱,說著感謝的話語。
男孩豁然開朗地點點頭,說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爸爸,從這個角度說,觀眾才是最好的角色,是嗎?”父親笑了。
誰也沒有想到,多年以后,這個小男孩迷上寫作,1963年發表了長篇小說《城市與狗》,將小說中的結構主義發揮到極致,以普通人的視角描繪他生存的世界。此后,他的作品開始享譽世界。
他就是20xx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略薩曾一度熱衷政治,還參加過秘魯總統大選,以失敗告終,但他一直篤定對寫作的信仰,他說,我要通過寫作參與政治,正是靠這種堅守的勁頭讓他最終摘魁。
“我愿做一名觀眾”,略薩擲地有聲的話,詮釋了人生堅守的價值,只要堅守小角色也能變成大明星。
一個普通的人篇七
即使是一朵枯萎的花也要在狂風中挺立;即使是一滴水滴也要注入海洋;即使是病危的人也要在頑強的意志下走到生命的最后。
他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更未擁有成功人生的年齡。
他的父親在一個街道邊開了一家啤酒店,這也是他的家。但生意并不好,也許是這地方太偏僻,也可能是因為這間房太破落,看起來并不像是商店,而像是一座被人廢棄的房屋。房子的旁邊是幾間塌敗的土房。他的母親是一個沒有什么文化的人,也只能在家中干點兒家務活。他有一個大她十多歲的姐姐,在外地邊打工邊上學。他家僅靠賣酒和他父親在外面干點兒雜活維持生計。
然而就是在這樣困頓的壞境中,他的身體狀況極差。他是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在我們享受美好童年時光的時候,他卻是在病床上忍受著病魔的折磨。他那時才七歲,我和他年紀相仿,我不敢想象,這樣一個小孩,是怎樣過著每一天的。老師把他在病房的'視頻播放給我們看。他有和我們一樣童真幼稚的臉,和我們一樣有天真幼稚的想法。但我們卻沒有和他一樣能用頑強的意志與病魔斗爭的精神,沒有和他一樣樂觀向上的品質,沒有和他一樣知道怎樣珍惜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意識。當他的樣子被老師們看到后,每個老師都哭了,他卻依然樂觀,還安慰老師們,還給老師講他以前在書上看過的笑話,讓有的老師哭笑不得。他在病房里和老師們愉快的聊天,似乎他是一個沒病的人似的。
醫生說他患了白血病,需要做骨髓移植手術,但這是一筆巨款。我們學校曾組織過一次捐款,給他的家人作為手術費。當校長把這筆手術費交給他父母時,他在病床上也看到了這一場景,這或許又是給了他一線希望。他笑著說:“你們真好,我真想再回到我的學校,感恩我的同學,感恩我的學校。等我病好以后,我一定努力學習,為學校爭光。”說完之后,他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但我卻看見他流下了眼淚,這是堅強的他第一次在我們面前流淚。
他或許不是那么的幸運,醫院并沒有為他找到合適的骨髓。大約在一個月之后,我又一次得到了他的消息,卻是他去世的消息,當時我完全震驚了。當我再看到他的父母時,他們已經蒼老了許多。
是他講的笑話讓我記著嗎?還是他那樂觀向上、珍愛生命的精神讓我記著,他孝敬父母的品質和頑強的意志讓我記著,他熱愛學習精神和擁有著一顆感恩的心讓我銘記于心。
他沒有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童年,我們沒有他一樣讓別人感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