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防疫情工作期間個人先進心得體會篇一
我站在窗前,眺望著京城黎明的街頭。這個時間,行人寥寥無幾,只有一名環衛工人正費力地將雪從路上掃開。冷清的氛圍縈繞著整個城市。指尖冰涼的觸感不斷地提醒著我這個冬天的寒冷。
疫情封住了那個櫻花爛漫的城市,卻沒能封住中國人的心。數以千計的醫務工作者奔赴武漢,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起層層口罩,堅毅地同病毒不斷抗爭。他們是人群中的逆行者,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而在遠離疫區的地方,就在我們身邊,有一群人正在默默地守護我們的健康和生活。
我的姑姑就是一名普通護士,她的工作是每天在醫院門口為來往的病人測量體溫。姑姑被安排的是夜班,每次都是太陽落山時出門,到太陽升起時才回來。同她作伴的只有皎皎明月和凜凜寒風。寒風總是那么犀利。
盡管姑姑已經穿得嚴嚴實實,但風總能順著袖口灌到她的衣服里面去,侵襲著她本就不太健朗的身體。但每次我向姑姑建議只上白班時,她都擺著手跟我說“沒事沒事,不要緊的”。可我分明看到,她雙眼中清晰可見的紅血絲和蠟黃的臉色,都在為她疲憊的身體表示抗議。
姑姑的手總是冰涼的,但她的心總是火熱的。她雖然沒能沖上更為艱苦重要的一線,卻用自己僅有的微薄之力守護著這座城市,堅守自己的崗位與職責,使我們能安全地坐在家中。
像姑姑這樣在后方默默工作著的人還有太多太多。他們可能不會像前線的英雄一樣登上報紙新聞,被人們所稱贊記住。他們力量有限,并非如日月一樣耀眼,而只是像一支支纖細的蠟燭一樣默默燃燒,哪怕正在風中飄搖。他們在城市的各處,在每一個角落發光發熱。
指尖漸漸恢復了溫度。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火紅的圓日緩緩升起。地上的冰雪漸漸融化,一棵剛生發出來的小芽苗若隱若現。清新濕潤的空氣給整個京城帶來了新的生機。春天將會如期到達,陽光將會普照大地。而我希望每個人都不要忘了他們——那些后方的工作者,曾在角落里默默發光。
防疫情工作期間個人先進心得體會篇二
疫情突然到來,就像沖鋒號吹響,你們拋下家中幼小的孩子、瞞著父母、依依不舍地和戀人分開,義無反顧沖向疫情第一線。你們說:“醫院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
是啊,我們可以不去武漢,你們不行!我們可以不去醫院,但是你們不行!在這幾天的新聞上,看到你們醫護人員辛苦而憔悴的身影,聽見你們嘶啞的聲音,還有那一張張被防護口罩勒腫的臉頰,淚水在我眼眶里打轉。
你們是英雄,是白衣戰士,我相信病毒一定會很快被你們打敗,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在這場戰斗中,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用他們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著我們。戰斗需要武器,而這場戰斗的武器就是各種藥物、口罩、防護服等,我們要向負責這塊后勤保障工作的叔叔阿姨說一聲,你們辛苦了!正是你們沒日沒夜的生產醫療物質,廢寢忘食地調配、運輸物資,才能讓這些“武器”能送到一線戰場,讓它們能保護好我們的白衣戰士,幫助病人戰勝病毒。
看到各地醫療物資紛紛告急的消息,國內外同胞心急火燎地想盡各種辦法,把物資送到一線“將士”手中。因為大家知道,沒有防護口罩、沒有防護服的醫護人員,猶如戰場上赤手空拳的戰士,在敵人面前只有送死的結果。我也想對這些叔叔阿姨們說一句,謝謝您!默默無聞的幕后英雄們!
我還要感謝那些埋頭待在實驗室研發抗病毒藥物的叔叔阿姨們,有了你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研發出超敏2019-ncov病毒的檢測試劑盒,讓更多的病人能及時發現并第一時間隔離。而抗病毒噴霧的研制成功,更將保護好白衣戰士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打敗病毒的藥物一定會盡快生產出來,屆時我們就能在這陽光下暢快的呼吸了!
最后,讓我再一次向在抗擊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戰斗中的勇士們,以及幕后的后勤保障、科研研發的英雄們,說一聲“謝謝”,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防疫工作作風心得5
防疫情工作期間個人先進心得體會篇三
最近一張照片在走紅網絡,這張照片拍攝于武漢“太空艙”,照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回國探親的留學生,他也是一例疑似病例。照片中太空艙里的醫患們有說有笑,還跳起了廣場舞,但是只有他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書。這一幕令網友驚訝,不少人稱他為艙里的“一股清流”。
這一幕引發了我的思考: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境界,而一個人的境界,則決定了他的成就;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只需要成就,更需要不斷觸碰更高的層次,自律,決定了他的最終能夠到達層次。
在“太空艙”這樣的環境里,在得知自己是一例疑似病例后,在其他人都在跳廣場舞、刷手機的時候,他仍然能屏蔽周遭的干擾,平息內心的焦灼,拿起一本書安靜閱讀,仿佛在做一件無比平常的事。在如此喧鬧的環境中還能靜下心去學習、去閱讀,這需要多么淡泊寧靜的心才能做到啊。
這是在抗疫一線的真實故事,而身在北京的我們,距離武漢、疫情不知有多遠。這次的新冠病毒將我們、老師和學校隔離開,但這并不意味著將我們通往知識殿堂的路阻斷。你若問那條路在哪兒,我會將刻在路中間的幾個大字指給你看——“自律、勤奮”。
如今我們已經居家學習四周了,是不是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呢?肯定有同學會說:“當然,反正老師也看不到我們在做什么,做做樣子,抽空玩會游戲多自在!”也有同學說:“只是復習,看看自己不會的,會的還看它干嘛,豈不浪費時間?” 還有一部分同學會說:“學習可是自己的事,必須要對自己負責,即使上網課也要和在學校一樣認真,不,要更認真!”
三種不同的回答分別代表了三種眼界:第一種,鼠目寸光。只知道讓當下的自己好好享受,卻沒有考慮之后會如何,這樣的人在開學之時必然十分吃力;第二種,他們知道學習,但他們不夠自律,也不夠勤奮。
這種人雖然短時間看不出各方面有什么下滑,但長此以往,必然會因懶惰而“墮落”;第三種,他們知道為自己學習,對自己負責,網課上得十分認真,每一天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這就是我要談論的重點,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自律。
一個自律的人會有多么“可怕”。舉個例子,疫情期間一位高中生因為家里沒網,無法上網課而找鄰居“借網”。報道中那位高中生拿著筆、本、筆記本電腦就這樣學了起來。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中仍能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是為什么?
再舉一個例子,前nba籃球運動員科比在初入nba的時候并沒有多么強大,一直被安排在替補席上。為了能夠首發出場,他每日從早到晚都十分刻苦地訓練,常年以來,幾乎天天如此。他曾說過:“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在別的運動員還在睡覺的時候他早已在訓練場練習到汗流浹背,終成一代宗師。這又是為什么?
這就是自律的力量,看看前面提到的前兩種同學,一種不思進取,只想著把自己不熟練的在學一遍,不想著鞏固自己會的;另一種直接“放棄”了自己,沉迷于手機的世界里,無法自拔。而第三種同學會則好好“感謝”前兩種人,因為他們的“幫助”,使得自己成功實現彎道超越。甚至還會有時間去預習一下新知,復習那些不牢固的舊知。這樣的差距可不是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可以追上的。這就是自律的力量。
我們的居家學習應該說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沉迷手機豈不荒廢了這樣好的學習環境。有人可能會為此而狡辯稱:“我已經努力了,只是我‘不如別人聰明’罷了。”那么我要說:“不自律的人有什么資格談努力?” 成功的路上沒有秘訣,唯有“四字真言”——自律、勤奮。
日本時裝設計界的“大神”山本耀司曾對自律和勤奮有這樣一段敘述:“我從來不相信什么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地活著。”正是靠著這樣的自律和勤奮,他終于在世界的時裝設計領域打下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通過以上幾個例子我們能夠感受到自律的力量,知道自律的人有多么“可怕”。那么,一起從現在開始努力吧,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讓我們認真學習,對舊知進行復習鞏固,夯實基礎,同時對新知進行預習,掃清障礙。
疫情當前,讓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以學習為重,做到自律、勤奮,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疫情過后重返校園的我們,一定會感謝今天自律、勤奮度過每一天的自己!
防疫工作作風心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