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心得篇一
做有理想的時代青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從未停下前進腳步。從打破民族危亡的時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中國夢”就是人民幸福的方向和目標。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有理想的時代新人的遠大抱負和明確目標。要有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毅的愛國主義信念,為民族解放而戰,為人民幸福而生,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繼承五四精魂,做一個真正的有理想的時代新人。
做有本領的時代青年。命運掌握在勤奮者的手中。推動歷史前進的人,只能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新時代青年要牢記為民謀幸福的初心,不忘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知識本領,力求進步,永不停息,窮善其身,達濟天下。愛國不僅是口號,更是行動和認同,想要為國家做更多貢獻,就必須要努力完善自己。有學識,有才干,有追求,方為國之脊梁。新時代青年必須打牢人生成長的基石,具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思想,豐富的知識,才能在中國夢的實踐中,成為祖國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之所在。
做有擔當的時代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為一,有此胸懷,才能不計個人得失,成就歷史擔當。從“一帶一路”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無不在對世界釋放自己的善意與寬容,然而,面對不和諧的聲音,我們也要挺直脊梁,展示力量。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所以,我們的時代青年要具有擔當的精神,要做能挑起歷史重擔的堅強后盾、可靠胸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國自古即重創新,惟立新改革而后有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步日新月異,就是不斷創新的結果,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科技要創新,制度要創新,人才也要創新。青年是革命的柱石,革命的基礎,革命果實的守衛者,是使歷史加速向更美好世界前進的力量。讓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以青年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
在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全球化發展不可逆的浪潮之中,中國在搞好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加強與世界的戰略溝通,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理論和實踐經驗,致力于建立一個發展開放包容普惠共贏的命運共同體,為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貢獻我們的力量。我們迫切需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青年,在風浪浩淼的世界發展變革中貢獻力量。這是時代對青年的呼喚,更是祖國對時代青年的期望。
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心得篇二
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松。這一論述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在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指南,關系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為社會治理制度體系提供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總鑰匙”,是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坐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面貌發生著深刻變化,對既有利益格局進行著深刻調整,這要求我們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化解影響社會秩序和活力的新的結構性矛盾,通過不斷創新的社會治理,持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1.促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經濟社會、民生保障的發展成果,都在基層實踐中得以實現。因而,國家治理的價值關懷與最終歸宿都落腳于基層,基層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
我們必須盯住基層社會治理薄弱點空白點,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把黨的組織健全到基層,把政治素質高、治理服務能力強、群眾認可的骨干人才選配到基層,以黨建覆蓋推動治理落地。推動黨建寫入社會組織章程,支持黨組織健全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服務項目,更好參與治理,使黨組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火車頭”;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和載體,提升黨員參與基層治理的能力,鼓勵黨員在基層社會治理關鍵環節、重大任務中有所作為,使黨員成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主心骨”。
人民當家作主追求廣泛、真實、管用,基層民主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的關鍵環節。豐富和發展基層民主,既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又要回應基層的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新時代,“廣泛”就是要充分挖掘群眾中的“內部潛力”,鼓勵其有序進行基層選舉、參與民主管理、深化民主監督;“真實”就是絕不照搬西方式“民主”,而是把民主形式落實到“政務公開”和“財務公開”等群眾普遍關心的關鍵環節,將部門開支等項目進行公開,做到讓群眾看得懂、摸得清;“管用”就是依靠群眾,解決關系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讓基層民主為社會和諧實實在在作出貢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我們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思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一些地區干部群眾探索出提高基層自治組織透明化程度為目標的“民主法治村”模式和系統化村規民約規范,為當地新農村法治建設奠定了扎實的制度基礎,為基層社會的民主法治建設樹立了標桿。我們要做到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我們必須意識到只有扎實開展法律進基層的普法活動,提升基層群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才能營造辦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只有讓基層群眾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才能倡導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法治秩序;只有健全落實依法決策機制,才能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的現象。
2.促進法治、德治、自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深度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我國,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基層社會的法治意識、法治思維還需繼續鞏固,需要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中國社會重視價值倫理,有著濃厚鄉賢情結、宗族文化和禮儀傳統。但近年來,城鄉基層出現的一些道德滑坡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與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不從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強化道德自律方面入手,而只是就事論事、就矛盾論矛盾,社會治理的成效會非常有限。這就要求我們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村民社區的自治章程,應承載道德要求、弘揚美德義行,把人民群眾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觀念及時上升為規則體系和群眾認同,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協調、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銜接、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促進,使村規民約在基層體現為人民群眾真心尊崇的良法,使執法守法在基層體現為溫暖基層民眾的善舉。
以村民居民自治為內容的基層群眾自治,是基層社會的現實要求。過去我們在基層工作中的經驗表明,基層政府無需對群眾利益相關的事情都“大包大攬”,而應當劃清“行政權力”與“自治權利”的邊界,讓基層自治組織回歸村民居民自治本位,讓人民群眾和基層政權機構一起承擔社會治理的任務。基層黨組織和政府,一方面應當鼓勵廣大群眾依照憲法和法律,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參與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事務、經濟文化事業管理,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達到自我提高和基層善治;另一方面應做好督促,確保基層自治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開展,引導基層自治接受道德規范約束。
3.促進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人民調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有效銜接
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將政府主導的行政機制、法院主導的司法機制,與依托于基層群眾的人民調解機制有效銜接起來,是解決當前基層民間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
毋庸置疑,行政力量承擔社會沖突的應急反應職能,對于及時有效抑制沖突激化、平息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行政權力在參與糾紛解決中,具有民間性機制不具備的專門性和權威性,也具有司法機制不具備的能動性和高效性,應當按照“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完善對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行政主體設立或主持的行政調解機制。通過這一機制的自愿、合法原則,使用說服、教育等方法,以促使雙方當事人友好協商并達成協議,從而有效化解糾紛。
當前,我們應當強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權威地位,使群眾由衷感到權益受到了公平對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維護。人民法院作為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司法機關,肩負著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的職責,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法治引領、矛盾預防、司法保障等作用。這一方面要求法院通過對具體案件的審理裁判和司法監督,促進依法履職、維護公平正義;另一方面,也需要法院善于運用訴訟調解這一手段,促使當事人和諧化解紛爭,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以檢察機關為重要主體的公益訴訟制度,避免了公共利益處于無保護、不設防狀態,使得侵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得以通過司法訴訟得到懲治,使得檢察機關可通過行使打擊刑事犯罪、作出檢察建議、行使法律監督、提起公益訴訟等職能,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人民調解以當事人的同意作為其正當化的基礎,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機制為當事人在地位平等基礎上進行友好協商提供平臺,賦予當事人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從糾紛提交處理直至達成調解協議,均由當事人自愿協商決定,不允許任何人采取任何強制調解方式。其制度上的保密性和溫和性,功能上的自愿性和平等性,操作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其容易取得當事人選擇與信任。此外,調解方式由事后被動調解轉化為事前主動調解,還能更大程度減少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真正起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安定有序。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基層社會治理要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確保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實現,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在社會治理領域,就應當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地在基層貫徹好、實踐好;把自治、法治、德治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方式,構建起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充分整合行政、司法、社會資源,以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維護社會長期穩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心得篇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考察并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扎賚特旗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紛紛表示,一定要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對標對表抓落實,認真貫徹黨中央的各項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蒙古馬精神,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把祖國北部邊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依靠黑木耳等產業,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在脫貧攻堅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_年,該鎮投資242萬元補助464戶貧困戶,1198人口種植黑木耳150萬棒。輻射帶動了全鎮600戶農牧戶種植黑木耳,種植黑木耳貧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帶動1200人參與黑木耳生產,增加了300萬元的勞動收入。如今,當地的黑木耳產業不僅吸納貧困戶就業,還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員返鄉創業,成為貧困群眾發家致富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阿爾本格勒鎮黨委書記史連福說:“我們要認真學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要重點攻克‘三保障’面臨的難題,把黑木耳扶貧產業做大做強,把我們的木耳賣到全國各地去,讓群眾賺到更多的錢,更快地邁向小康生活。同時,要切實加強駐村干部的管理,持續抓好群眾思想教育,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要建強農村基層黨支部,提升鄉鎮和村為農民和農業服務能力。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作為連續三屆獲得國家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的黨委。鎮黨委書記谷春林表示,要把總書記的諄諄勉勵、殷殷囑托,轉化為做好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用更高的視野、更寬的胸懷、更高的標準,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按照“項目化、清單制”要求,打好基層組織建設“組合拳”。
“習近平強調,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守好這方碧綠、這片蔚藍、這份純凈,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這為扎賚特旗林業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扎賚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李雪山說。他表示,扎賚特旗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認真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提升林業建設發展水平,更好地進行生態建設,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生態濕地補水等重點生態工程,全面提升林草建設水平,加大林草案件排查和辦結力度,加快森林小鎮和森林村莊建設,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我們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讓我們看清了出路,動力倍增。”扎賚特旗農牧和科學技術局局長劉立軍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到補短板上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阿拉達爾吐蘇木烏蘭毛都嘎查駐村第一書記唐子建備受鼓舞,心里格外溫暖,“一定擼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負總書記的關心厚愛!”
習近平指出,烏蘭牧騎很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永遠不會過時。新時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積極支持和推廣直接為基層老百姓服務的文藝活動。“扎賚特旗烏蘭牧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烏蘭牧騎事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下一步將繼續深入14個蘇木鄉鎮場開展‘草原文化天天演’惠民演出,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扎賚特旗烏蘭牧騎隊長包俊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