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一
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進入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的新時期,標志著中國新型的人民軍隊的誕生。
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獻禮影片,《建軍大業》緊跟時代要求,揭示了一支正義之師、勝利之師的歷史原力,充滿了革命英雄主義,具有史詩般的宏闊主題和時代指向。影片以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開篇,展現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毛澤東和朱德井岡山會師等歷史場面,影片讓人心潮澎湃、肅然起敬、感慨頗多。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影片一開始就是反革命屠殺游行學生,接著是血洗報社。周恩來從斯烈手里脫險出來,看到大街小巷都是革命志士的尸體、好不凄慘。仿佛老天爺都在為他們哭泣,大雨磅礴。黑色恐怖氣氛壓的人喘不上氣來。周恩來沒有被打倒,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誓要為死去的革命烈士討回公道。毛澤東在被陳獨秀否定之后,與前來找他的周恩來在江邊談心時,說:“如果說我們現在經歷的是一場失敗,那么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就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走出來的”。沒有被失敗打倒,反而把眼前的失敗當成成功的必經之路,堅信革命經歷失敗后終歸會成功。其實影片中無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等偉人還是那些無名小兵,都是抱著同樣的革命信仰在為中國的明天拋頭顱灑熱血。
三河壩戰役最后一天,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后,朱德提出留下200人死守戰場,很多將士主動請纓,選擇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革命的前途——沒有退縮、沒有猶豫、沒有后悔??粗捌校换盥瘛⒈豢愁^、在三河壩里血流成河、尸橫遍野,電影里的爆破場景讓我無比的震撼,如果我們身臨其境,該是多么恐怖的事情,雖然距離那次的事件已經過去90年,感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但是縱觀世界,不太平的國家很多,前幾年的利比亞事件、伊拉克的戰爭,傷亡慘重,而作為中國人,我們該慶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沒有戰爭的國家。
所以有慨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是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其次我們要學習先烈堅定不移的堅持信仰。正是因為信仰,革命先烈在激烈的戰火中奉獻生命也無怨無悔。也正是因為信仰,共產黨人引領中華民族從百年沉淪走向了民族復興。
勿忘國恥,強國強軍,早雪國恥,振我國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之際,有必要回顧我軍成長的歷程,對“中國革命為什么要走武裝斗爭的道路”等重要問題予以科學的回答,進而深刻認識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律。這對于人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那個時代雖已遠去,但誰也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他們在面對死亡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將影響代代中國人民。八一,吹響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號角,這雄魂的號角聲將繼續響徹中華大地,告之天地,告之全世界的人民!共產黨武裝斗爭的道路是中國國情決定的, 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武裝斗爭貫穿于中國革命的全過程,而要開展武裝斗爭必須有一支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沒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人民軍隊,武裝斗爭就無法進行,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從南昌起義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中國軍隊一直在黨的全面控制和指揮之下,軍隊絕對服從黨的領導,可謂責無旁貸的重要和必要,她是中國軍隊紀律的最高原則。實踐證明,軍隊聽黨指揮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其他國家沒有理由不尊重。其次,建軍的目的主要就是要解救苦難的中國人民,因而中國的軍隊至今都稱為人民解放軍。兵事以民為本,強國必須強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人民軍隊是祖國統一的保護神?!皼]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建軍大業》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二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軍閥紛爭,神州大地上狼煙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幫人站了出來,他們夢想建造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并不斷奮斗,他們就是共產黨。
影片講述在國民黨奪權叛變革命,瘋狂發動清共行為時,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陳獨秀的右傾錯誤,并懂得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硬道理。他們帶領共產黨發動起義,誓要組建一支真正屬于人民的軍隊。
令我感動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壩,抵抗有三萬士兵的錢大鈞,為主力部隊爭取時間。經過兩天的鏖戰,共產黨軍隊損失慘重。在最后一天,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離,二百人留下來死守陣地,最終,他們用生命拖延了寶貴的時間。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戰士一樣,舍小家為大家,不顧個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為國家,為人民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這是共產主義軍的口號,也是他們的信仰,因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農民、書生、兵頭,因為共產主義的信仰而被擰成一股繩,他們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信仰是無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會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會在困難面前站起來,勇敢地去迎接每一個挑戰,最終將會戰勝挑戰。共產黨就是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奮斗,不斷追求信仰,許多錚錚骨為他人,為起義,為國家不惜自我,勇敢頑強,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會迷茫,不會彷徨,生活才會有動力,才有勇氣戰勝挫折。
看看一個又一個無辜的人被殺害,不僅讓我心酸,更讓我學會珍惜,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墒?,在前人血和淚的付出后,我們——幸福的享有者卻肆無忌憚地揮霍浪費。我有時在想,如果沒有前人的付出,我們能過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嗎?所以,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時的美麗,消失卻是永遠的。也許,只有緬懷過去,才能更好珍惜現在,展望未來!
影片中的一聲聲怒吼,一聲聲炮響,依舊在我耳邊縈繞。我的腦海里只有八個字:錚錚鐵骨,鑄就輝煌!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三
這兩天看完了歷史大片《建軍大業》,內心深處極其震撼?!督ㄜ姶髽I》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講述了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先驅們,積極開展創建中國人民軍隊的探索和實踐紅色經典故事。
在中國共產黨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指出了共產黨必須武裝進行革命的道路,從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革命的勝利。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河壩戰役的這個片段,戰事持續了三天,三千人對戰萬人,鮮血都染紅了人們腳下的土地,戰士們的堅持與無畏更是讓人動容。最后一天,當錢大鈞的部隊發起總攻的時候,朱德最后留下了兩百人進行斷后,兩百人的斷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最終與錢大鈞的部隊同歸于盡,為先行軍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該影片生動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曲折而又頑強的戰斗史,我們也更加的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安定富裕、社會的和諧發展都離不開人民軍隊的強大。兵事以民為本,強國必須強軍。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強軍夢。
我們現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應該無比感激當年那些拋頭顱灑熱血擁有大無畏奉獻精神的革命先烈們,應該致敬那些為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戰士們。我們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四
雖然時過境遷,雖然不曾親歷!但是自從看了這《建軍大業》,心靈再一次被觸動了,看那劇中的周總理,還有賀龍、葉挺,還有很多不知道姓名的國民革命軍人,他們浴血奮戰,他們殊死搏斗,只為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尤其是看到周總理為了革命,為了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民,甘愿拋頭顱灑熱血,付諸全部精力,甚至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妻子,最終連自己的血脈都沒能留下!
他將妻子鄧穎超緊緊地摟在他那偉岸的身軀之下,流著眼淚對自己的妻子說:“只要革命成功了,我們就有后!” 多么可愛的人啊,多么雄壯的誓言啊!這樣的偉人,永遠值得我們這些后人緬懷,這樣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這些后人學習啊。。。
同志們,朋友們,兄弟姐妹們,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再一次深深地緬懷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建軍大業觀后感
《建軍大業》講述了八一南昌起義,這次起義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歷史事件,頭緒紛繁、人物眾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藝,真實、樸素、生動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通過看這次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義士的鮮血換來的,是那么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一切,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發揚黨的精神,堅信革命理想和信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工作并做好本職工作。
在利益與金錢眼前、在困難、艱苦眼前,想一想為革命事業,在南昌起義總、在戰爭時期犧牲了的先烈們,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們,難道還有什么阻止不了,還有什么困難不能解決的嗎?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影片中出現的四十多個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實人物。為了真實地再現那一段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真實性: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特別是“打倒列強”的音樂旋律的反復出現,使當時的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為現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現代革命史的教育課。通過今昔對比,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影片從生活出發,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血氣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為共產主義在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只有抓緊時間做工作,才無愧做一個人,沒有權力糟蹋生命,浪費時間?!边@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經驗告訴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通過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前委會與阻撓起義的張國燾之間的斗爭,表現了我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勇于斗爭的大無畏氣概。這一切都是我們更加崇敬、熱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的偉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而努力奮斗。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那火光沖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并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其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樓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先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沒有他們的奮斗,便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們要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才能無愧于我們的先輩和先烈。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暴動。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傊?,《建軍大業》是一部好的歷史文獻故事片。它使我們牢記過去中國革命的斗爭史;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創建的豐功偉績;牢記革命先烈的犧牲和奮斗。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奮斗!時間匆匆,電影只看了不到兩小時就結束了,但是在南昌起義中的艱苦奮斗的事跡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這種精神將激勵著我前行。
建軍大業觀后感
看了《建軍大業》這部電影后,感觸非常深。對于革命本質,我聽過最淳樸而又最動人的觀點是:一切為了人民??v觀中國歷史,但凡是違背了人民利益的政權都絕對是不能長久的,只有以民為本,才能獲得老百姓的擁戴,從而繼往開來,歷久彌堅。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說過:“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于這個觀點,書中有著多處體現:敵人包圍時,因唐天際與附近群眾交好,所以他才能在群眾的幫助下藏身花瓶,躲過追殺。搶修涂家埠大橋時,一眾工人階級認為南昌起義部隊是仁義之師,于是紛紛不遺余力地盡自身所能,“木料不夠了,有人把自己家備用的木料拿來用上;道釘用完了,大伙兒紛紛去四處搜集”,正是有了這些人民群眾的力量,大橋硬是在一夜之間修復好了。當起義軍對他們表示感謝時,廣大群眾真摯的回答感人肺腑:“一家人哪能說兩家話呢?你們革命軍為百姓流血犧牲,我們給革命做點貢獻也是應該的?!比罕姙楹芜x擇援助革命事業?還不是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先鋒模范作用感染了民眾,才使得他們心甘情愿地擁軍擁政。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壯麗詩篇,就是一部時刻貫徹群眾路線的發展史。
八一南昌起義的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締造了以“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斗、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為主要內涵的八一精神。
我認為,其中“為民奮斗”才是這個精神靈魂所在,宗旨所在。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倘若運用到了極致,那可就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梢哉f,“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改革開放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是改革開放的重要保證;“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的“總開關”問題。
時到今日,共產黨人應該更加注重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并非是上下分明,貌合神離的“舟”與“水”的關系。黨和黨員都是人民的服務者,與人民的關系理應是服務與被服務、魚水相合的親密關系。
弘揚八一精神,也就是傳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紅色基因。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五
影片一開頭導演便使用了大遠景鏡頭來拍攝一條彎曲的大河。一方面拍攝出大河的氣勢磅礴,象征著革命浪潮逆不可擋,另一方面也為表現大河的蜿蜒曲折,象征著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后來轉而拍攝-群有先進思想的青年正游行示威卻遭到國民黨軍人機槍的瘋狂掃射,這場戲中,導演巧妙的運用了升格鏡頭以及特寫鏡頭拍攝游行青年中槍后猙獰痛苦的表情以及已死青年滿臉鮮血的慘狀,又運用遠景鏡頭來表現傷亡人數之多,當成千上萬具尸體出現在同一畫面時,給觀眾造成了極大的視覺沖擊和心靈沖擊,深刻的揭露了國民黨慘無人道的統治,這也為下面講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軍隊的不易埋卡了伏筆。
后導演運用仰拍鏡頭去拍攝第二師部的牌匾,給人一種極強的壓迫感,象征著國民政府對人民的壓迫與剝削。無獨有偶,另一處場景鏡頭的運用也十分出色。在三河壩戰役中最后留下墊后的二百人引爆了炸彈,導演在拍攝這場戲時運用了大遠景的景別吐出展現了整個戰場的爆破程 度,讓觀眾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并暗示著留下的二百人無一生還。
在色彩方面,導演在人物的服裝顏色上做了處理,比如蔣介石在影片中始終身穿黑色中山裝,黑色象征著死亡和權利,身穿黑衣的蔣介石便是中國執掌大權的死神,而同樣叛變了革命的汪精衛則身穿一襲白衣,白色無論在戲曲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代表著奸詐,導演將其服裝設計成白色,無疑是對汪精衛人物形象的最好詮釋。除此之外,在環境的整體色調上,導演也是別具心裁的。
在拍攝蔣介石所處別墅的外景時,導演將其設計成烏云密布且下著傾盆大雨的陰森景象,整體呈現出較暗的色調。而借閃電制造出的紫色則與夜晚的黑色共同襯托出蔣介石黑暗的人物形象。
在士兵向蔣介石匯報前線戰況時,插入了一段戰爭情節,導演通過運用黑白色調來體現戰爭年代的社會動蕩和民不聊生,但戰火卻獨為紅色,象征著建軍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經點燃。影片的高潮部分當屬南昌起義激烈的戰斗場面,導演大面積的使用紅色來表現戰火四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和當時四萬萬中國同胞的怒火瞬間爆發,給觀眾極其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建軍大業》這部影片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票房就得益于它對歷史的高度尊重,強大的視覺效果以及國人的拳拳愛國之心。除票房價值外,它對當代人加強和平主義教育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六
“不怕死,不貪財,肯為革命犧牲的就能當黨員!”影片中毛主席的話還縈繞在耳畔,戰爭有他血與火的冷酷法則,可為什么我們的黨能在1921年建立后歷經無數腥風血雨而經久不衰并逐漸走向強大?正是我們的黨始終心懷人民群眾的利益,使我們的事業是無私的崇高的偉大的光明的,革命先烈為了建立新中國,將自己的熱血融入祖國的每一寸山河,作為之后者,在建設和保衛共和國的事業中,我們定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事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槍林彈雨、將士們浴血奮戰的場面。
透過觀看這場電影,我深刻體會到革命政權以及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深刻體會到共產黨人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即“得民心者得天下”。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作為祖國的一份子,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因此我們更就應自覺加強思想修養,使自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只有這樣才能無愧于我們的先輩和先烈!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七
當一部紅色主旋律的電影,拍的不再以謳歌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見了多么鮮活的生命,看見了多么殘酷的歷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開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調展現在影片中,山雨欲來的氣勢呼之欲出。接下來的游行、與杜月笙的會面、周先生的鴻門宴、報社的屠殺都宣告了在那個別樣的時代共產黨員的力單勢薄,以及革命任務即將在各閥派的私心下即將宣告失敗。這個時候以周先生等人為代表的愛國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為解放全國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有勝利更不乏失敗,終于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這一符合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勢蔓延了整個神州大地。
“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無上光榮?!边@是該劇唯一的信仰,當一支隊伍將書生、農民、工人、屠夫、學生等普羅大眾都集結在一起時,管理起來是尤其困難的,但他們卻做到了,只因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責任,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愛的深沉。為了創造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家,他們當初所做的一切,都無上光榮。而身為他們的后代子孫,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敢為人先,決不放棄的精神。我們也為擁有這樣的榜樣而感到無上光榮。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將軍的一句話說盡了戰爭的殘酷,在劇中紅軍不再是一個刻板印象,他們也會因為物資短缺而去“強借”銀行的資產。毛主席也不再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偉人,他會跟同志爭吵、會“賄賂”看押他的百姓、會打敗仗。而反動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義中賀龍為對手的敬禮,三河壩戰役中敵軍為犧牲的黃埔軍校友厚葬,都擺脫了教科書般的說教,詮釋了歷史中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著,也都為不同的信仰奉獻著。在一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紅軍這支隊伍是為百姓而戰。
看完電影,你才發現。在歷史書上那短短的幾行字,卻是別人極其波瀾的一生。在我們的書上,毛主席也好,周總理也好,十大元帥十大將軍也好,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大人物?;氐侥莻€年代,他們有的也不過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歲。但在面對比自身實力強大太多的軍閥勢力,卻從不膽怯,亦不退縮。粟裕和林彪在門口站崗時的對話“現在不懂,總有一天會懂的?!庇谑撬麄兌汲闪烁锩α恐械闹髁姟V芸偫砼c宋慶齡的對話“為了革命,我們一起努力。”于是周總理帶著孫中山先生的教誨創造了一個自由民主的新中國。粟裕在主力部隊被伏擊后跟林彪會面說“我一定會打回南京城”。而現實中,在__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槍桿子里出政權也終于帶領廣大工農開天辟地。意氣風發,最是少年。
周總理在年幼時就說過,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們不僅僅要刻苦讀書,我們更要在自己的崗位兢兢業業,讓生活安定,愿國家富強。
建軍大業心得體會及收獲篇八
看完了為建軍90周年而拍的電影《建軍大業》,我發現學到了很多,但是在滿懷希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抱著失望回家。
這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是南昌暴動,也是預告片的片段,之后電影就戛然而止了。馬日事變沒有,廣州暴動沒有,井岡山會師就短短的一點點,那么張發奎、張作霖、汪精衛、杜月笙等人根本不用出現,難道僅僅是為了這些名演員和特效嗎?也有不少的夸大成分。
雖然這部影片有缺點,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在國民黨政府的白色恐怖下,共產黨員不畏犧牲,悍然發動起義,這種精神是非常值得贊揚并供我們學習的,在應試教育下的我們也非常缺少這種為國家為人民的精神。
毛澤東一介草民,周恩來一介書生……條件艱苦,生活艱苦,生存的機會渺茫,卻從未想過放棄。對我而言,這不是對建軍的歷史去了解知識,而是更深入地理解。我們連學農都叫苦連天,那么去露營,吃不飽還要扛槍去打仗,在生死線徘徊的生活,我敢保證我肯定會退縮??墒枪伯a黨人和那些愛國革命人士沒有退縮,毅然向前,為了革命,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不像我們為了自己。
這就是看完電影的感受,有好評,有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