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篇一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是一句英國諺語,大概意思是送給別人的禮物,哪怕只有一朵玫瑰花,也會讓得到禮物的人開心起來,而快樂是可以傳遞的,這種開心又會傳遞給別人送花的那個人,這樣兩個人不都可以快樂嗎?既然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在現實生活中也是一樣,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給予熱心幫助,這會讓遇到困難的人得到幫助而變得快樂起來。當你看到受到你幫助的人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你會不會也快樂起來?就這樣幫助越來越多的人,雖然過程會有一點累,但你會擁有更多的快樂。做了好事,又有快樂心態,盡管會累一點,但是好好思考一下,我覺得很值。
羅夫瓦爾多。愛默生說過:“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沒錯!當你給予別人幫助的時候,你也會懂得幫助他人的快樂,既幫助了他人,又有了快樂心態,多么利人利己的事情啊!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篇二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有愛就有真情在。
記得在四年級的那一天,天空中下著雨,很悶熱。正在認真聽課的我,突然聽到“哇”地一聲,發現坐在我旁邊的顧王諧,身體難受,嘔吐起來。頭往下,小小的嘴巴中時不時的吐出污穢,坐在他前面的幾位同學身上,也被沾上了一些污穢物。
只見他面如土色,兩眼發暗,整個人都有些昏昏沉沉的,但是大家并沒有嫌棄,紛紛走到他身邊去噓寒問暖。他有氣無力地坐在那兒。這時,老師走了過來,輕輕地摸了一下他的腦袋,安慰道:“身上還有什么不舒服,沒關系吧,有一點低燒,多喝一些水”。說完,我便自告奮勇地照顧起顧王諧,先把他扶了起來,緩緩走向衛生間。他的身上還有一些污穢,有一股令人避之不及的臭味,我心想:啊,真惡心,這味道好臭啊,我一只手扶著她,另一只手死死地捂著鼻子。
“是不是很臭啊?”顧王諧有些虛弱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說。聽了這話,我心想:嗯,不能直接說出來,不然他肯定很傷心,還是騙騙他吧。
“哦,沒有沒有沒有,我是想打噴嚏了。”我掩飾道。
到了衛生間,我給顧王諧倒了一杯水,給他漱漱口,又用毛巾給他擦了擦……折騰好一會,這時,顧王諧身上干凈了許多,臉色也漸漸地紅潤起來。通過這件事使我們之間的友誼又增進了一步。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許久,但我回想起來,依然記憶猶新。記得當時跟爸爸媽媽說起這件事時,父母送給我這八個字: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篇三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句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意思是:送給別人一朵玫瑰,自己受傷還會留有余香。我覺得這句話就是一句真理。
有一個商人在一團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著,心里懊悔自己出門時為什么不帶上照明的工具。突然前方出線了一點燈光,并漸漸靠近。燈光照亮了附近的路,商人走起路來也順暢了一些。待到他走近燈光時,才發現那個提著燈籠走路的人竟然是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
無獨有偶。在英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出售掉他漂亮的住宅。
住宅的底價是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并且價格還在不斷攀升。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篇四
上體育課時,老師規定每個人必須測好跳繩,如不測好,按零分處理。這規矩一下,忘記帶跳繩的人可就慘了。
那時,我正拿著跳繩在操場邊練的熱火朝天,為這突如其來的測試做準備。突然,余洋像貓似的出現在我的身邊,我被嚇得不輕。正要喊的時候,余洋猛然捂住我的嘴,緊張得左顧右盼。他小聲地說:“噓——余毗勒,你能不能把跳繩借給我?”我吃了一驚,余洋他竟然沒帶跳繩?我把頭垂下了。余洋他怎么沒帶跳繩,可是我還要練,萬一我把繩借給他,考砸了怎么辦。“你快下結論呀!時間馬上就要到了!”余洋心急如焚地催道。我狠了狠心,斬釘截鐵的說:“余洋,對不起,我還要練,你到別處去借吧。”余洋失望地瞟了我一眼,輕手輕腳地走開了。
我又自顧自地練了起來,內心卻煩躁不安。為什么不把繩子借給余洋,他連練都沒練!可我還要練!我理直氣壯。為什么你練過了還不把繩借給余洋?難道你真是那么自私嗎,難道連最好的朋友也不幫嗎,難道要失去這最好的朋友嗎?我楞住了,心頭一震。立刻追上余洋,把繩子塞給了他,便頭也不回地跑了。
不就是一場測試嗎,就算考砸了,那怎么能跟永久的友誼比呢?
我伸手截住了跳繩,開始測試了。十秒,二十秒,“加油,余毗勒,你一定行的!”“余毗勒,加油,160下了!”就在我快累得趴下了。成績出來了,我竟然跳了182下!是這個友誼之聲,鼓勵之音使我向成功跑去。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篇五
幸福是什么?千百年來莫衷一是。
有人認為幸福是位尊權貴,要什么有什么有人認為幸福是沒有拘束,整天泡在網吧,自由自在;還有人認為幸福就是擁有家財萬貫,甚至有人為此不擇手段,最終鋃鐺入獄。可見,這些東西并不能給人帶來幸福。
那么,幸福又是什么呢?
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如同沙子,如風,幸福是平淡的,幸福也無時不有。
一位生活并不寬裕,但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捐款的退休老人面對媒體的誤讀,他從來沒有覺得悲情,相反他一直很快樂,想到那些坐在教室中讀書的孩子,想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想到能幫到別人,便覺得非常充實和幸福。
在當今名利熏陶下的社會,能付出而不是索取更能使我們感受到幸福。高爾基曾教育他兒子“給永遠比拿快樂”,在如今道德被人們淡忘,人們也覺得幸福越來越遙遠。其實,人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一個讓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和奉獻中,體現自我的價值,我們也能收獲內心的幸福和精神上的滿足。
在你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時,可能并不會想到因此帶來的好處,只有真心的奉獻才能感動他人,獲得真正的幸福。那種被金錢和利益包裹的幫助,只會引人厭惡而已。當你用真誠的心幫助每一個人,人格也會得到完善。你的舉手之勞,換來的卻是一顆真心。當你不幸陷入麻煩時,不再需要獨立支撐,因為你手中還有一顆心,在你需要時,為你雪中送炭。愛是相互的,如果每一個人都只想得到而不想到付出,結局可想而知。
劉思宇眼中,“公益不是簡單的活動,不是高調的作秀,也不是一種悲情的苦行。公益是一種習慣,舉手之勞就能幫助人。讓別人生活得更好,何樂而不為”。
一滴水很平凡,但千千萬萬的水滴可以匯成大海,磚瓦很平凡,卻構成了高樓大廈。在清貧的生活中仍能保持一顆助人為樂,幫助別人走出困境的心,超越物質的享受,便能收獲內心的快樂。
在助人中奉獻自己,也是在不斷完善自己。我們現在擁有青春,就讓我們從現在起,把握住青春,樂于幫助他人,提升自我的道德,不斷完善自我,做一個平凡而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