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一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盡事。
輕攏慢拈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常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云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弟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空守船,繞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廬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二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么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
(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范讀
學生認真聽,聽后匯報記住哪一句。
三、學生自由讀詩
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
“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范讀:
草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了解詩歌大意。
5、以組匯報。
6、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
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么?
(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后兩句。
六、朗讀全詩
七、試背全詩
八、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
2、學生書寫。
九、拓展延伸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三
作者:白居易
道州民,多侏儒,長者不過三尺余。市作矮奴年進送,
號為道州任土貢。任土貢,寧若斯,不聞使人生別離,
老翁哭孫母哭兒。一自陽城來守郡,不進矮奴頻詔問。
城云臣按六典書,任土貢有不貢無。道州水土所生者,
只有矮民無矮奴。吾君感悟璽書下,歲貢矮奴宜悉罷。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
從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賜,
欲說使君先下淚。仍恐兒孫忘使君,生男多以陽為字。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四
作者: 白居易
綠塘新水平,紅檻小舟輕。
解纜隨風去,開襟信意行。
淺憐清演漾,深愛綠澄泓。
白撲柳飛絮,紅浮桃落英。
古文科斗出,新葉剪刀生。
樹集鶯朋友,云行雁弟兄。
飛沉皆適性,酣詠自怡情。
花助銀杯氣,松添玉軫聲。
魚跳何事樂,鷗起復誰驚。
莫唱滄浪曲,無塵可濯纓。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五
【原文】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翻譯】
莊稼人很少空閑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間一場南風吹過,那小麥鋪滿隴溝焦黃。
婦女們擔著竹筩粟飯,孩童們提著瓦罐漿湯。
前行后攆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們正操勞在南岡。
兩腳蒸騰著暑天的土氣,脊梁灼烤著火般的太陽。
力氣耗盡了也不覺得熱,只是貪圖這夏日好天長。
更有那些窮苦的婆娘,抱著嬰兒在他們一旁。
右手去撿那丟掉的麥穗,左臂懸挎著破爛的扁筐。
聽她們相互間三言兩語,禁不住引起我無限悲傷:
“俺家的收成全繳了稅,拾這點漏兒壓壓饑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從來也不從事農耕蠶桑。
從九品吃祿米足三百石,成年價到頭來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好不暗自慚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遺忘。
【賞析】
詩的開篇交代了時間和環境。“農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沒有人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起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活的。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程度。
詩句通過一個貧婦人的描寫,從她被捐稅弄到無法生存,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比全家忙于收麥者更貧苦的人。她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樣做十分累,收獲卻很少。但她沒有辦法,當時正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作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致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讀者可以想象:現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樣,無地可種,只能以拾麥穗為生。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作者觸景生情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詩的最后發表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為作者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只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其實更應該感到自疚自愧。賦稅是皇帝管的,作者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在《觀刈麥》里,白居易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
這首詩在遣詞用字上也很見功力。詩的開頭兩句,用“閑月”和“倍忙”相對,既暗示農民一年到頭沒閑月,又突出強調五月是一年中最忙的。又用“覆隴黃”三個字簡括出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用一個“蒸”和一個“灼”,把天氣炎熱的程度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表現得十分真切。接著“不知”、“但惜”四字把農民顧不上炎熱和疲勞,忙于收割的迫切心情表達得很充分。“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寥寥幾筆就把貧婦人的痛苦生活勾勒出來。用貧婦人的一句笑話“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既指出拾遺麥的原因,同時又是對沉重賦稅的血淚控訴;而“輸稅盡”三個字,又把統治階級用沉重的賦稅壓榨百姓,揭露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通俗易懂,韻律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從而也使得這首詩廣泛長久流傳。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和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于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很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歷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針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于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六
2、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白居易《青門柳》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5、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6、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白居易《空閨怨》
7、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白居易《早冬》
8、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9、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0、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11、但來臨此望,少有不愁人。——白居易《彭蠡湖晚歸》
12、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白居易《春詞》
13、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4、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鶯。——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15、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16、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白居易《詠菊》
17、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白居易《李白墓》
18、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19、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20、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1、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白居易《彭蠡湖晚歸》
22、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3、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24、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白居易《早冬》
25、晨興好擁向陽坐,晚出宜披踏雪行。——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
26、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白居易《夢微之》
27、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28、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30、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1、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白居易《青門柳》
32、斜倚欄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春詞》
3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夢微之》
34、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3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6、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懷》
37、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8、府醞傷教送,官娃豈要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39、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白居易《觀游魚》
40、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白居易《西湖留別》
4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42、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廬。——白居易《垂釣》
43、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白居易《除夜》
44、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45、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白居易《村居苦寒》
46、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47、今朝共語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詩。——白居易《江樓月》
48、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49、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0、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1、幸免饑凍苦,又無壟畝勤。——白居易《村居苦寒》
52、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53、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54、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55、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白居易《夜雪》
56、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白居易《早冬》
57、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白居易《村夜》
58、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較清涼。——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59、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白居易《村居苦寒》
60、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61、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白居易《夢微之》
62、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63、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白居易《買花》
64、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白居易《春題湖上》
65、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白居易《村居苦寒》
66、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白居易《村居苦寒》
67、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白居易《采蓮曲》
68、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白居易《陰雨》
69、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白居易《問劉十九》
70、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七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殺。
草木堅強物,所稟固難奪。風候一參差,榮枯遂乖剌。
況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熱。強羸壽夭間,安得依時節?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樹小花鮮妍,香繁條軟弱。高低二三尺,重疊千萬萼。
朝艷藹霏霏,夕凋紛漠漠。辭枝朱粉細,覆地紅綃薄。
由來好顏色,嘗苦易銷鑠。不見茛蕩花,狂風吹不落。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秋蕣晚英無艷色,何因栽種在人家?
使君自別羅敷面,爭解回頭愛白花?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紫薇花對紫微翁,名目雖同貌不同。
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
潯陽官舍雙高樹,興善僧庭一大叢。
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
古詩遺愛寺白居易篇八
日晦云氣黃,東北風切切。
時從村南還,新與兄弟別。
離襟淚猶濕,回馬嘶未歇。
欲歸一室坐,天陰多無月。
夜長火消盡,歲暮雨凝結。
寂寞滿爐灰,飄零上階雪。
對雪畫寒灰,殘燈明復滅。
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發。
所遇皆如此,頃刻堪愁絕。
回念入坐忘,轉憂作禪悅。
平生洗心法,正為今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