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社區故事心得體會篇一
在抗擊疫情的一線,風險無處不在。無論是患者體征的輕微變化,還是一個造成污染的漏水點,都有可能潛藏著危機。每一次化險為夷的背后,都有一個關于責任感和專業精神的故事。
趙童:那一刻我只想著救人要緊
正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癥病房查房的人叫趙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生。幾天前,看到這位80歲的新冠疫情患者情緒低落,他和主治醫生反復詢問,但老人始終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趙童判斷老人表現出的體征只是冰山一角。經初步診斷,老人雖僅有腹脹表現,但符合“急腹癥”特點,急需進行ct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腸梗阻或腸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癥。沒想到剛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況突然惡化,各項指標開始報警。
目前老人各項指標已恢復正常。截至目前,在趙童和隊友們的努力下,他們負責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癥患者已經轉為輕癥,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輕的肩膀擔起責任
醫務人員想方設法救治患者,消防員們也在疫情防控一線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醫院老院區是當地7個定點接診新冠疫情患者的醫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統設備老化,醫療廢水無法處理和排出,外溢風險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員組成了“醫療廢水輸轉黨員突擊隊”,承擔起每天醫院的醫療廢水清運、處理任務。
正和隊友一起爬上6米高儲罐罐頂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剛滿22歲,他的爸爸和爺爺都是消防員,從小耳濡目染,如今接過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務也總是沖在前面。設備連接好,抽水開始,這也是最容易出現漏水和噴濺的時候,之前還發生過意外。
后來胡晟民和隊友們順著水線找到了水帶上一個極小的漏水點,才排除了隱患。從那以后,他們在抽水作業時也更加謹慎。
強忍著惡臭味,經過2個多小時的緊張抽水作業,近20噸醫療廢水全部抽進了環保污水運輸槽車,胡晟民和隊友們再將這些醫療廢水輸轉到9公里外的污水處理點進行處理。而這樣的輸轉,他們每天要重復兩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隊友們已累計輸轉醫療廢水500多噸。
社區故事心得體會篇二
陰雨綿綿的午后,我意猶未盡地合上這本名叫《撒哈拉的故事》的書,這本書講的是三毛與丈夫荷西在沙漠中驚險刺激的奇遇。
不得不說,這本散文隨筆十分耐人尋味、精彩刺激,把我帶入了一個只有在夢里才能抵達的世界。書的作者三毛是位不走尋常路的奇女子,她奔放、浪漫,真性情,專做別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似乎也只有如此充滿血性的人才能寫出這般瑰麗的文字。
有人曾問我,將來有什么打算,其實,講心里話,打算太多,變化也太大,但是,在心底深處,如果可以,我想環游世界,去感受溫柔旖旎的江南,去領略浪漫多情的巴黎,還有那時尚華麗的紐約、美麗可愛的威尼斯風情,一座又一座獨具魅力的城市不斷誘惑著我,讓我無比向往。
我夢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能真正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去欣賞異域風景,領略別樣風光。我知道,自己一定沒有三毛那樣的勇敢奔放,但我同樣可以去尋找、去發現那些我不曾目睹過的美好風光、美好事物。
許多人不幸福,對生活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丟失了最初的赤子心,擁有赤子心的人是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的,他們真誠、善良,靠自己的努力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每一天都是嶄新而閃閃發光的,不管外界多么紛紛擾擾,他們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
當然,對于旅行而言,更多的不是在于要去多少地方,拍多少照片,旅行的意義在于讓靈魂得到升華,讓心靈獲得凈化,讓人更加堅信明天會更好,讓人更加堅定繼續走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努力呵護那容易丟失的赤子之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撒哈拉的故事》告訴你,只要心中有太陽,你的世界便都是晴天。
社區故事心得體會篇三
一通來自90多歲的葉婆婆的電話,讓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主任董守芝,倍感暖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董守芝一直奮戰在社區防控一線。24小時開機的她,有時一天要接一百來個電話,大多是求助的,也有表示關心和感謝的。
西橋社區是一個由單位宿舍、“城中村”和部分新建小區組成的混合型社區,有7300多戶1.6萬余人,老舊小區和平房區居多,有400多棟平房,而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只有6個,11個小區沒有物業。
從年前開始,董守芝和同事們就開始在社區清樓道、清屋頂、清死角,做大掃除,用消毒液在整個社區開展消殺。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疫情蔓延后,董守芝帶領同事開通社區之音,滾動播報各類通告和提示,組織居民在線上學習傳染病防治方法。同時,社區通過微信群上報信息、工作人員撥打電話、上門排查等方式,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及時發現“四類人員”,梳理搜集危重在家的基礎病患者信息、需求,特別是尿毒癥透析患者、惡性腫瘤以及孕產婦等,以便給他們提供急需的服務。
從事社區工作27年的董守芝深知,社區的疫情防控,必須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必須堅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精準防控。
西橋社區里,社區群干與街道相關部門、物業公司、志愿者、網格黨支部成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通力協作,各方力量擰成一股繩,確保服務不斷檔。
給董守芝底氣和信心的,還有來自家人的關愛。董守芝的老伴身體不好,但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她做點事。只要她一到家,老伴總會叮嚀她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又給她沖熱水袋,暖手暖腳。
“自己年齡大了,又患有高血壓,兒子兒媳不想讓我太操勞。他們很擔心我,一再叮囑我要照顧好自己。”董守芝說,每天看看3個月大的孫子的照片,是一種特別的慰藉。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