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有感字中秋有感字篇一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
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出去散了散步,在街上,我看見街上一片祥和的景象,大街小巷都張貼著中秋節降價的消息,大大小小的店鋪都歡歡喜喜地迎著節日的氣氛。
中午,當我看著電視時,當我看到現在大街小巷都在喜迎中秋時,我非常激動,同時,我也非常高興。
晚上,家家戶戶都在炒雞做飯,擺上豐盛的美味佳肴,一起迎接中秋,吃完晚飯后,我們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著中秋晚會,到了該賞月的時間了。雖然今天沒有月亮,但是,在我的心中卻有一個大大的月亮,我希望以后中秋節能有比今天更大的月亮,這個月亮就在我的心中。
在中秋節時,有許多的人回家與家人團聚,再次,我想到了一個事,那就是兩只大熊貓“團團”“圓圓”,團團圓圓,多有意思的名字,顧名思義,就是他們與大陸永遠心連著心,永不分離,永遠是一家人。
在這里,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詩詞,那就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啊,明月幾時有過,那這就問藍天,我多么希望天下在外打工的人多多回家和家人團聚啊。
中秋有感字中秋有感字篇二
我國的農歷把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農歷的七、八、九三個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正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也稱“仲秋”。
關于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家喻戶曉的“嫦娥奔月”的傳說。嫦娥奔月后,后羿日夜思念,便讓侍女在月光下擺上供桌,上面放著嫦娥最愛吃的各種水果。鄰里鄉親也在自家院內擺上供桌和水果,祝福美麗善良的嫦娥。
從此以后,年年如此,代代相傳。每到八月十五這一天,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到月下供奉嫦娥。由于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中秋節。
二說中秋節起源于古代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在傳統的農耕社會里,春播、夏收、秋獲、冬藏是主要的勞作活動。土地收成的情況,對于以此為生的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人們對于土地還有深深的敬畏之情。每到春天播種之時,都會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賜予五谷豐登,這種活動被稱為“春祈”。
到了秋季,正是收獲的季節,也要祭祀土地神,拜謝神的庇護,稱為“秋報”。八月十五是秋季收獲的季節,各家都要拜土地神。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三說中秋節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春分祭日,秋分則祭月,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現在的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化而來。
有確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的“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后來就將“祭月節”調至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有感字中秋有感字篇三
中秋的夜是美好的。陰暗的月牙會變得又亮又圓,一大家人常常會聚在一起,吃著月餅,共享月光,相互談天!
但今年的中秋之夜似乎有些不盡人意。大雨不斷地拍打著地面,天上連顆星星都沒有,更別提賞月了。
雖然缺少了一種韻味,但中秋的氣氛還是有的,我們一家人把桌子搬到屋檐下,桌上堆放著多種樣式的月餅,依舊談笑風聲。
雨愈下愈大,愈下愈急,老天仿佛沒有停下的意思。
不知是誰突然提到了近期的沉船事故,我的心一下子變得沉重!
我回到屋子里拿了幾只蠟燭點燃,大家問我點蠟燭做什么,我只是說為了更增添節日氣氛。但其實我是在為生者祈福,愿逝者安息。
透過燭光,密集的細雨還在不停的墜落。中秋之夜,顯得有些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