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②,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③。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④。
[注釋]
①黃鶴樓:舊址原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上,傳說三國時費文祎在此樓乘黃鶴登仙而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②故人:指孟浩然。辭:告別。因黃鶴樓在廣陵之西,所以說“西辭”。
③煙花:指繁花盛開的景色。
④孤帆:一只帆船。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作者目送友人乘坐的“孤帆”遠去,最后唯見浩浩江水,流向天邊。
[說明]
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所作。它通過對別離時候長江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感情。
[譯詩]
在這暮春三月時他要東去揚州。
他乘著一葉小舟影子隨碧空而盡,
只見那滾滾長江向天邊奔流。
[賞析]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于開元二十年(732)前后。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詩人揮別于“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藍天之際,詩人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他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杰作。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翻譯賞析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5.教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片斷賞析
8.《送孟浩然之廣陵》片斷賞析的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二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做到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fā)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試著理解詩歌。
師:生字、詞卡片;聲像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他是個什么人?你學過他的什么詩?
2你愿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3解釋課文題目,生試著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師相機點撥。
4看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黃鶴樓在哪兒?孟浩然是誰?怎么“送”的呢?誰“送”誰呢?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師配著悠揚的古箏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詩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師一樣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讀?給大家提個醒。重點指導:“孟”、“陵”的讀音。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通順。
6小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7反復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組邊讀邊議古詩,試著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并提出新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精讀感悟
1小組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準備在全班交流。(老師此時巡回指導、收集整理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的問題,擬定接下來的導學重點。)
2全班交流,了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誰。簡介孟浩然其人,并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了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了時間。
(2)反復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后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2)生練習朗讀,并加上動作。
(3)表演讀。(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黃鶴樓送別的情景,另一名學生配音。)
(4)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四、指導背誦,加深感悟
1聽錄音范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jié)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拓展練習,學習課后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風景優(yōu)美,自古就被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歡。他們常在這里觀賞勝景,寫詩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詩文。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另外一首很美的詩。
展示崔顥的《黃鶴樓》。
5生讀,簡略理解詩意。試背。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2分析形體,分類識記。本課生字左右結構的最多,找出來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寬的字;“帆”、“故”、“鶴”左右相當;“影”是左寬右窄的字。
3把這些字美美地寫在田字格里。
4展示評價寫得美的字。
六、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故人辭〖 〗黃鶴樓
孤帆盡〖 〗長江流 朋友情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三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選自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古詩所表達的是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
本案例授課內容需1課時。本課時的設計理念:以一“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以讀促悟,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以語言運用為中心,通過朗讀、想象、合作、表達等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彰顯個性中,邊學,邊積累,邊創(chuàng)造;讓學生在自讀中真正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得到情感的陶冶。
教案的設計不是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設計,而是趨于方法的介紹和指導,至于具體的操作還要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來靈活應對,真正做主體學生的引導者。
1.知識與技能: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特別是第三、四句話所描寫的情景,天、地、水、情融為一體。
(3)培養(yǎng)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老師以一“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動腦思考,表達感悟來學習古詩。
(2)能夠仔細傾聽他人的發(fā)言,能把對古詩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并有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協(xié)作學習古詩的過程和方法。
(3)能通過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寫一寫等個性化的評價方式記憶古詩。
(4)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加大學生閱讀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夠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文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1.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
2.學生的求知欲比較強,很有表現(xiàn)欲,上課氣氛活躍。
3.學生善于想象,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4.學生對于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學習的方式非常感興趣。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巧妙地設計引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體現(xiàn)新課標倡導的學生是主體,以學定教的原則。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詩意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視頻,體會古詩天、地、水、情融為一體的寫法,感悟朋友間的深厚友誼。
2.以 “送”字貫穿全文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在自我活動中學習知識,感悟內容,激發(fā)情感。
3.通過個性化的評價設計,幫助學生記憶古詩。
4.通過自我反思,給自己一個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學生間的互評使學生找到不足。
1.ppt課件。
2.課文插圖、視頻(后兩句詩的情景、全詩情景朗讀)、音頻(樂曲《送別》)。
3.學生用的畫筆。
4.表演古詩時用的服裝、帽子。(有條件的`可選用)
5.多媒體教室、投影設備。
(一)導入
演示課件播放樂曲《送別》,在音樂即將結束時直入課題。(板書)
1.生讀課題。
2.對題目質疑,提出問題。
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隨堂總結板書。
如:“誰送誰?
在什么地方送?
在什么時候送?
怎么送?
送到哪?
為什么送?
------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借助樂曲渲染離別氣氛,在借助樂曲調動學生的情感基礎上,引出課題。中年級學生已有初步的質疑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一方面也可以體現(xiàn)以學定教的思想。
(二)讀古詩,感知詩意
1.學生根據(jù)板書的問題進行個性化閱讀古詩,并找出答案。
(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讀書時間)
2.學生結合問題匯報交流,并感知詩意。
①學生自由匯報,明白是“誰送誰”后,學生簡介作者,教師適時補充。(播放作者簡介的視頻。)
②說說是什么樣的三月?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來想象爛漫的春天景象。
如:是百花齊放的三月。
細雨蒙蒙,花紅柳綠的三月。
陽光明媚的三月。
細雨綿綿,柳暗花明的三月。
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三月。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巧妙設計引語拓展知識點發(fā)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③利用課文插圖、視頻,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重點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學生沉默了一會后,舉手回答)
出示視頻“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幫助學生體會詩意、感知情境。)
(生三三兩兩說出了下列詞語:依依惜別、一往情深、難舍難分------)
[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體會一下這深情厚意。]
(生讀,教師指導)
④把黑板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每個同學在下面先說給同桌聽一聽。
(生與同桌互說后發(fā)言,教師個別指導。)
[現(xiàn)在我們在影片中感知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
設計意圖: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達到對古詩的理解。發(fā)掘詩句中關鍵詞,利用圖片幫助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通過視頻的情景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三)拓展知識
為了讓同學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李白,了解唐詩,老師再補充一首李白的詩。
課件出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
(簡單講解可參考另附資料《金陵酒肆留別》)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閱讀量,積累反映人間真情的古詩詞,進一步感受友情、友愛的溫馨。
(四)全文總結
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有哪些?
(一)自主選擇個性化評價內容
1.畫一畫: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3.唱一唱:根據(jù)自己所熟悉樂曲的旋律把詩詞唱出來;
如:我愛北京天安門——故人西辭黃鸛樓
4.寫一寫:把詩改寫成短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人,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設計不同的評價形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擅長的評價內容來完成記憶古詩的教學目標。
(二)評價
根據(jù)自己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給自己畫張笑臉或哭臉,給同學畫張笑臉或哭臉。作為對自己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評價。
設計意圖: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學生通過自我反思,給自己一個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學生間的互評使學生找到不足。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的題意,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五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下面小編收集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棱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友人在黃鶴樓向我揮手告別,陽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揚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調。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于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向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相反地認為孟浩然這趟旅行快樂得很,他向往揚州地區(qū),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邊送別,一邊心也就跟著飛翔,胸中有無窮的詩意隨著江水蕩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別友人,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景令人悅目,送別卻令人傷懷,以景見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達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藝術效果。
“故人西辭黃鶴樓”,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可能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富于詩意的生活內容。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廣陵,又構成一種聯(lián)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煙花,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給讀者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三月是煙花之時,而開元時代繁華的長江下游,又正是煙花之地。“煙花三月”,不僅再現(xiàn)了那暮春時節(jié)、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 李白渴望去揚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jié)。“孤帆遠影碧空盡”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jīng)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jīng)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惟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單純是寫景。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體現(xiàn)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詩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向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jié),極為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陸游《入蜀記》卷五:八月二十八日訪黃鶴樓故址,太白登此樓送孟浩然詩云:“孤帆遠映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蓋帆檣映遠,山尤可觀,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唐詩正聲》:燕公(張說)《送梁六》之作,直以落句見情,便不能與青蓮此詩爭雄。
《唐詩絕句類選》:末二句寫別時悵望之景,而情在其中。
《唐詩直解》:更不說在人上,妙,妙。
《唐詩解》:“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xiāng),“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
《匯編唐詩十集》:唐云:說“孤帆”即是說人。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陳繼儒曰:送別詩之祖,情意悠渺,可想不可說。
《唐詩摘鈔》:不見帆影,惟見長江,悵別之情,盡在言外。
《增訂唐詩摘鈔》:“煙花三月”四字,插入輕婉;“三月”時也,“煙花”景也。第三句只接寫“辭”字、“下”字。
《而庵說唐詩》:有神理在內。詩中用字須板,用意須活。板則不可移動,活則不可捉摸也。
《唐宋詩醇》:語近情遙,有“手揮五弦,目送飛鴻”之妙。
《網(wǎng)師園唐詩箋》:語近情遙(末二句下)。
《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將題面說明,后一句寫景,而送別之意已見言表。孤帆遠影,以目送也;長江天際,以心送也。極淺極深,極淡極濃,真仙筆也。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不必作苦語,此等語如朝陽鳴風。
《唐詩三百首》:陳婉俊補注:千古麗句(“煙花三月”句下)。
《詩境淺說續(xù)編》:送行之作夥矣,莫不有南浦銷魂之意。太白與襄陽,皆一代才人,而兼密友,其送行宜累箋不盡。乃此詩首二句僅言自武昌至揚州。后二句敘別意,言天末孤帆,江流無際,止寥寥十四字,似無甚深意者。蓋此詩作于別后,襄陽此行,江程迢遞,太白臨江送別,直望至帆影向空而盡,惟見浩蕩江流,接天無際,尚悵望依依,帆影盡而離心不盡。十四字中,正復深情無限,曹子建所謂“愛至望苦深”也。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六
1、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欣賞詩的能力。
3、感悟送別的不舍情結。
收集寫送別的詩句。
1、喚起對離別的感受:
過渡:有過與人別離的經(jīng)歷嗎?當時的感受如何?
2、學習古詩:
王維的《渭城曲》。
出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談感受:你能感受王維的心情嗎?
3、小結啟發(fā):
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難過的事情!
過渡:今天我們又要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
1、出示詩題并讀詩題:
2、解詩題:
⑴ 通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么?
⑵ 補充介紹“黃鶴樓”、“ 廣陵”的知識。
過渡: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么呢?讓我們自己去讀讀!
1、單個自瀆。
2、正音朗讀。
3、齊讀。
過渡:通過多次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
1、交流肯定所學。
2、小結提示:全文就記述了自己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詩眼:
過渡:本詩是圍繞哪個字寫的?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歸納:
⑴ 靜態(tài):
① 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② 送別的地點──黃鶴樓。
③ 送別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別的情景──長江天際流。
⑤ 送別的心情──孤。
⑶ 動態(tài):
① 送別的原因──故人西辭下?lián)P州。
② 送別的經(jīng)過──孤帆遠影。
③ 送別的結果──長江天際流。
4、理解感知,配樂讀詩句:
過渡:既然詩是圍繞“送”寫,那就讓我們一起送別這樣一位故友,齊讀!
1、感受詩中的畫意:
過渡: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嗎?
注意引導詩的美: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似乎讓你看到了什么?
⑵ 煙花是什么季節(jié),她讓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 孤帆遠去,你還能見到什么?
⑷ 長江是怎樣在天際流的?
2、感受詩中的情意:
過渡: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哪里讓你感受到了情?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 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⑶ 孤帆遠去,那是孤獨寂寞。
⑷ 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注意:可畫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對稱結合上),也可邊說詩中畫意邊說情意(結合)。
1、過渡:
2、交流:
⑴ 自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⑵ 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首詩,解決這是怎樣的別離!
作業(yè):將古詩改寫成現(xiàn)代的散文。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七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
2,古代送別詩一組(補充閱讀材料)
3,課件.
一,談話激趣
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
2,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師: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二,讀懂詩題
1,齊讀題目
2,個性化讀題
①自由讀題,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 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說說你對題目的理解.(理解課題)
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三,讀通詩句
1,出示自學要求: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2),結合資料和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和蘊含的思想;3),質疑問難;4),感情朗讀,背誦.)
2,指名讀,檢查"辭"的讀音,讀準 "孤帆遠影".
3 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二二三節(jié)奏,四三節(jié)奏
四 理解詩意,體驗詩情.
1理解詩意
西辭(明白孟浩然是東下?lián)P州)
擴展:拱手言別----老朋友辭別,會怎么說
2 結合板畫,理解"西辭".
③ 想象悟情,朗讀體驗.
2,這樣的描寫,能說明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在這白花競秀,春光明媚的季節(jié)里,好朋友就要離別遠行,自己無法聯(lián)袂同游,這其間含有無限的感慨.為什么呢 因為詩友孟浩然所去的揚州,正是唐代的繁華地區(qū),那是珠連繡戶,弦管聲歌,多么令人神往.)
④ 獨特體驗,個性朗讀.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相機引導帶著自己的感悟讀.
⑤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chuàng)情境.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五 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
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喜歡的話讀一讀,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六,補充學習
別 董 大(高 適)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新語文課公開課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懂得詩意,熟悉其他送別詩.
2,體味"景語皆情語",知道"折柳送別","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誦讀和背誦這首詩,體會友人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含中國政區(qū)圖,《陽關三疊》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明古風,體味別意.
今天,讓我們一起賞析一首送別詩中的極品,《送元二使安西》(課件出示課題)
二,解讀詩題.
1,老師讀課題.送\元二\使\安西
2,通過聽題,你知道了什么 還想知道什么
(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安西:唐朝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的維吾爾自治區(qū).元二奉皇帝的旨意遠赴西北邊疆建功立業(yè). 預設學生的問題:1.王維在哪里送元二 2.他的家人一起去嗎 王維為何不和他一起去 什么時候回來 怎么去的 需要花多少時間 )
三,初讀古詩,明了大意
1.現(xiàn)在,我們來自由讀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并借助注解和工具書弄懂詩意,然后找一找哪個詞語寫出了詩人與元二的關系,并圈出詩中表示地名的詞.(課件出示古詩)
2.我檢查一下大家是否都能讀好 指名讀,齊讀.
問:元二與王維的關系 (板書:故人) 在你看來,故人是怎樣的關系 (有著深厚交情的老朋友)
請大家想象一下這對有著深厚交情的老朋友平時是怎樣相處的
(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促膝長談至深夜;一起飲酒作詩,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有生活上,工作上的煩惱,困難時,相互商量解決,共度難關;當有點點滴滴的成功時,一起分享,一起祝賀……)
課件出示:明確地點.(渭城,陽關)
指圖問:陽關,安西都在渭城的哪里
在古代,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即使騎快馬,不停地趕路,從渭城到達安西也要花上大半年的時間啊!
3.請大家借助這個句式,再結合古詩意思把題意具體地來說一說.
四,深入學習,感受詩情
2.通過想象比較,運用古詩和畫面理解1,2詩句
(安西 :人煙稀少 一片荒漠 語言不通 文化習俗,氣候干燥 ,空氣稀薄……)
( 渭城:繁榮 景色很美 空氣新鮮 …… 從哪里得知 練習朗讀,可結合示范朗讀.)
3.再讀讀3,4句,還有什么不同
(孤獨,困難,常常思念家鄉(xiāng);有好友相伴,快樂幸福,凡事互幫互助)
元二兄,你要多保重身體啊————一個叮嚀,一份關心,讀——
示意大家激昂地齊讀1,2句.
接問: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路
6.朋友馬上就要走了,讓我們一起送送這位朋友吧!齊讀古詩
五,比較賞詩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2.指名交流
六,與詩對話
任選一題,與詩對話
教案
東山縣實驗小學 陳小靜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3,激發(fā)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yǎng)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
2,古代送別詩一組(補充閱讀材料)
3,課件.
一,談話激趣
1 歌星,演員,運動員,你喜歡哪些人 詩人,作家,科學家,
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
你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名人是誰嗎
2,李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師: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
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
后人望塵莫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課件出示課題)
二,讀懂詩題
1,齊讀題目
讀準"孟浩然,廣陵",強調"孟"的第一筆是橫撇.
指導寫"孟"字.
2,個性化讀題
①自由讀題,,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著重讀那個詞.
②指名讀,點明是送別詩,
③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么讀題目呢
同學們自已再讀一遍題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離別之后就很難再相見.于是,寫詩送別
成了一種習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
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別,或三名一別.在名樓:
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一樣的瀟灑飄逸,一樣的詩才出眾,互
相仰慕,相間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么依依不舍.
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遍題目嗎 (生再讀題)對,我
們這才算真正"讀懂詩題"(出示卡片).
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讀通詩句"
三,讀通詩句
1,自由讀,強調讀準音,認清形.
2,指名讀,檢查"辭"的讀音,讀準 "孤帆遠影".
3 指導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二二三節(jié)奏,四三節(jié)奏
四 理解詩意,體驗詩情.
1理解詩意
①先借助注釋,自己學一學,再把你讀懂的句子說給同桌聽,
②交流自學所得.
重點詞能幫助我們理解詩句,你能說出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想說哪個都行.
2 體驗詩情
① 結合板畫,理解"西辭".
(畫出長江簡圖,拿出黃鶴樓卡片和揚州卡片)
哪位同學幫老師找出它們的位置
② 結合課件,感受"煙花三月"
范讀,指名讀,齊讀
③ 想象悟情,朗讀體驗.
目送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看呀,望呀,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長江,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難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
(相機板畫眾帆.板書:帆盡,情未盡.)
引導帶著理解讀,讀中悟情.
④ 獨特體驗,個性朗讀.
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想說什么
相機引導帶著自己的感悟讀.
⑤ 欣賞課件"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再創(chuàng)情境.
⑥ 入情入境,配樂吟讀全詩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題目.
五 小結
(音樂:送別)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
老師整理了一部分離別詩送給同學們,喜歡的話讀一讀,比一比,
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字改寫篇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寫的一首送別詩,表現(xiàn)的是一種詩意的離別。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黃鶴樓送孟浩然拼音版及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lǐ bái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擴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東游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游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qū))相會。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里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jīng)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贈孟浩然》詩中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jié)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順著長江而下,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很濃郁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里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