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包粽子字實用篇一
美國有風趣的愚人節;墨西哥有可怖的亡靈節;巴西有熱情四溢的狂歡節;德國有熱鬧歡快的啤酒節中國也有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今天,我就過了一個十分特別的端午節。
一大早,我們班門前的走廊里擺滿了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粽葉以及糯米。這下學校變成了后廚,這回有好戲看嘍!我心想。當家長們把這些東西端進教室時,同學們都沸騰了,個個摩拳擦掌,都想小試牛刀,炫炫自己的手藝。我也難以掩飾自己激動的心情,坐立不安。
一位家長來到我們小組教我們包粽子。首先,她拿起兩片粽葉,將它的低端向右上方卷成一個錐子形,接著往錐子里面放些糯米和蜜棗,用手按實。然后,她把多出的粽葉向下一翻蓋住錐子的口,再用剩余的粽葉緊緊地將粽子裹一圈。最后,把粽子用線繩纏幾圈打個結。一個三角形的粽子便大功告成了。
看著阿姨駕輕就熟的動作,我心想:soeasy,簡直是小菜一碟!我學著阿姨的模樣自己嘗試起來:先把粽葉卷成錐形,再往里面填些糯米。前兩步好好的,可偏偏到了第三步出了差錯。我把粽葉向下一卷,嘩糯米灑了一桌,這下我傻眼了看來包粽子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阿姨見了。走過來對我說:這個錐形下面的尖一定要收住,不能有一點洞。說罷,阿姨又給我做了一個示范,我瞬間茅塞頓開。經過阿姨的指導,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個粽子作品。
經過一番辛苦的勞作,甜香軟糯的粽子終于出鍋了!當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不禁感慨道:在學校里和同學們一同包粽子,我還是頭一回呢!這個端午節真難忘!
包粽子字實用篇二
粽子有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每遇端午,家家戶戶,大街小巷都飄溢著甜絲絲的粽子清香。粽子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國民間很受歡迎的食品之一。于是,我們小組的成員去學習了做粽子的方法。
我們先準備好材料:糯米、紅豆、粽子葉等。然后,把糯米和紅豆浸泡在水里,等一定時間后把糯米和紅豆從水里拿出來瀝干,把這兩樣東西混起來。接著,把粽子葉卷成一個圓錐形,在里面填上餡,然后按照螺旋的手法,從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卷起來,然后把上面的粽葉襄下來捏住,再把多余的粽葉左一圈,右一圈,直包到沒有粽葉為止。最后用線把粽子打個結,就完成了。
大家包的粽子各式各樣:有迷你型的、有大號形的、有歪歪扭扭的、有“四不像”的,有的只包出了三個角,逗得我們大家哈哈大笑。大家看著自己包的粽子,各個心滿意足。
包粽子字實用篇三
每當端午來臨時,小孩子是最興奮的,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奔向廚房,提醒正在做早餐的媽媽,要包粽子啦!
端午節的象征就是粽子了,坐在飯桌旁,你一定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種香氣是粽子散發出來的。每種粽子都有不同的餡料,不同的餡料吃下去,也會有不同的心情。粽子本身的香味,與吃下粽子后心情愉悅的“香氣”融合在一起,讓空氣都更加香甜,讓整個家都充滿愛意。
包粽子,包粽子,包裹粽子的棕葉可不能少啊。光滑的綠葉上一條凸起的青綠色的葉莖將整片葉子點綴的更亮麗。紅色偏深的的紅棗從“高空中”掉進水里,濺起幾朵小白花,棗子周圍還蕩漾著波紋。紅棗們浸泡在水中,用溫水的話,就是蒸桑拿了。
我們讓紅棗們在享受一回,先去到一點白米飯吧。
只要把一粒粒白米飯洗凈,將綠色的粽葉包成圓錐形,米飯們都會乖乖滑落進粽葉中。再拿起意猶未盡,對“桑拿”流連忘返的紅棗,像投硬幣一樣“扔”進雪白的大米中,再撒入一點米,將如丹頂鶴的紅冠的棗子蓋進去。把粽葉門關閉后,繩子就過來幫忙,為了不讓它們泄漏出來而一圈一圈地纏繞著,一個粽子就誕生了!
家人一人一個,就擁有了甜美的香,開心的香,幸福的香。
家鄉過節習俗,端午節粽子“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棒的一個環節!
包粽子字實用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么多學問,還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顆棗再放入糯米,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系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包粽子字實用篇五
一說起端午節,我的話匣子就關不住了。因為在去年的端午節,我就親自嘗試了一回包粽子的喜悅。別急,你聽我慢慢道來吧!
聽完爸爸的說教后,我就忙乎開了。不就包粽子嗎?這還能難倒我,爸爸也不想想,他女兒可是一頂一的聰明。開始包粽子了,我既興奮又緊張。聽別人說,粽子包的好壞可以檢測出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哎,真不知道我會有什么杰作。雖然表面上我信心滿滿,可心里還是在打鼓,畢竟我從來沒有包過呀!
粽子包好后,接著就是放進蒸爐里蒸了。我趕緊把我包的粽子和外婆、爸爸媽媽的粽子混在一起,沒過多長時間,粽子就可以食用了。我們每個人手拿一個粽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我慢慢地解開粽葉,一小口一小口地吃進去,發現里面全是剁碎的豬肉,害得我白高興一場。我仔細地盯著大家,外公吃到的是豬肉粽,外婆吃到的是豬肉粽,爸爸吃到的也是豬肉粽,只有媽媽吃到了硬幣。這可把外公、外婆,爸爸都給震得大吃一驚。我告訴了他們真相,是我把硬幣放進粽子里去的。
他們聽完我放硬幣的原因,都樂得哈哈大笑。這次勞動體驗,讓我感受到了快樂,讓我吃上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包粽子字實用篇六
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我和家里的大人們一起來到奶奶家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著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奶奶家包粽子。
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奶奶家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里。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里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臺里,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制成的小罐子里,大人們拿著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后,再放到鍋里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并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后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后,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粽子了。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后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余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著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么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包粽子字實用篇七
端午節快到了,我要親手包個可愛的.小粽子。
媽媽買了一大捆粽葉,水草和燒肉。
我迫不及待想包粽子,媽媽先叫我把粽葉黑色那頭給剪下來。雖然剪得不好看,可還是剪完了。
媽媽把粽葉洗一下,放入開水中泡,“這樣可以跑軟點兒,一會兒好包。”媽媽邊說邊用筷子攪一攪。
我問:“我看到要折漏斗形,怎么折啊?”媽媽拿出兩片粽葉,手捏著兩頭,一彎,一個“漏斗”就成型了。我拿出一片小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一彎,呵呵!折好嘍!
粽葉舒服地在鍋中“桑拿”。
媽媽從袋子里取出燒肉,放在案板上,拿起刀把橙色硬的部分切去,剩下的投入碗中,“好了,咸的有這些就夠了。”我拿起硬的部分吃了一口,又香又脆,真好吃啊!
用什么做包粽子的繩兒?我說:“用水草!”媽媽說:“用塑料的!”最后決定,一半用水草,一半用塑料繩。
粽子的餡兒有:紅棗、燒肉和糯米。
準備工作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