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景字篇一
教學目標:
通過對秋天的天氣,景物的變化觀察,詞句例舉、摘抄等手法讓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是什么。并在其中選取素材進行以秋天為話題的作文練習。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用自己觀察到的關于秋天的變化,從中選取素材,進行寫作思路的構思,從而轉換成通順流暢的文字,完成關于秋天的習作。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要練寫的作文類型是寫景作文,現在秋天來了,很多地方都和夏天的時候不一樣了,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那我們眼里的秋天。出題:秋天的_________ 當然只要和秋天的景物有關,你有更好的題目也可以自擬題目。
那么你覺得秋天的哪些景色是你喜歡的?(生自由回答)說到這些景色你還能說出哪些成語或四字詞語。
天空: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天朗氣清、天高氣清……
田野:莊稼豐收、農民忙碌、稻谷飄香、秋收冬藏……
果園:瓜果成熟、芳香四溢、果實累累、春華秋實……
動物:大雁南飛、松鼠儲糧……
小孩:游玩嬉戲、幫忙豐收……
把你覺得優美或者可能對你有用的詞語摘抄下來。
秋天的好詞我們已經找到了不少,下面我們來閱讀欣賞兩篇描寫秋天的美文,把你覺得優美的句段摘抄下來,等會讀給大家聽聽。
秋天的校園
秋天來了,田野、山坡的秋景都很美,校園里的秋景也一樣很美。
我走進校園,我看見風吹動著梧桐樹那枯黃色、淡黃色、深綠色的葉子,仿佛在向我招手。花壇里有一些不知名小花,它們的顏色真多呀!有桃紅的、有淡黃的、有白的、有淡綠的,五彩繽紛的,真好看!我在校園里慢慢地走著,我看見腳下的小螞蟻正在準備糧食過冬,它們一個接著一個,真有趣!在花壇中我發現了一只蝴蝶,蝴蝶像一個俊俏的小姑娘,在空中飛舞著。
啊!秋天的校園真美。
秋天的風
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你看那黃澄澄的柿子,紅彤彤的蘋果,還有那各種形狀的蘑菇,而我最喜歡的卻是秋天的風。
有一次和媽媽到河邊樹林散步,突然一陣陣風兒吹兒,火紅的楓葉被秋風吹的從樹上掉下來,飄哇飄哇,就像一只只飛舞的“花蝴蝶”,清潔工阿姨都快忙不過來了,剛把這邊兒掃了,那邊兒又開始掉了。看,這些楓葉多么調皮可愛呀!遠處的山上還長著許許多多的果樹,有蘋果樹,柿子樹,只要秋風輕輕一吹,這些果實就搖擺著小腦袋,好像在說:“小朋友,快來摘我呀!不然我就掉地上了!”有的果實實在忍不住就想離開大樹媽媽的懷抱,“啪啪啪……”隨著一陣秋風它們終于從樹上掉下來了!
農民伯伯看見自已家的果樹果實累累,豐收在望,被風兒吹的左右搖晃,不禁樂的合不攏嘴,而且眼睛都瞇成一條線了呢。
1.描寫景物應該按空間順序寫。或由遠及近,或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或從整體到局部。
2.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
3.動用五官。
只用一種感官來寫景物,描寫難免單調,讀起來不過癮。如果五官能來個全家總動員,將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感受到的盡可能多地寫下來,那讀的人就像是親身體驗一樣。
例:秋天 看到的:樹葉、田野、果園以及一些小動物忙碌的場景。其中不乏秋天的色彩,有黃色的銀杏葉、紅色的楓葉、金黃的田野、各色的菊花。 聽到的:風吹樹葉“唰唰”的聲音 感受到的: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到來。 聞到的:各種水果的甜香。
2.開頭:開門見山,點明題目。
例:①一場落葉雨之后,秋姑娘來到人間,大自然一派豐收、喜慶的景象,不過最熱鬧的還得是那香甜四溢的果園。(《秋天的果園》)
②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迎來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真美啊,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美麗的秋天》)
3.中間:抓住秋天景色的幾個特征來寫。
截取富有秋天特征的幾處景物或人物的活動場面來寫。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對景物的形狀、姿態、色彩、聲音等各方面進行觀察、比較,選取其最具特征的方面來寫,按照一定的順序,適當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
4.總結自己對秋景的切身感受。
例:①啊,多美的秋天啊!我愛你,秋天!(《我愛秋天》)
②秋天,美麗的秋天,讓我們為你獻上最熱情的贊美吧!(《贊美秋天》)
第一段開頭可以開門見山,點明題目。第二段可以寫果園
第三段可以寫田野:
1
2六、點評修正
寫景字篇二
一、文章干巴巴,毫無文采;
二、文章太短,不會具體寫一處景物(一種景物);
三、寫景中,寫事占的篇幅還太多,還夾雜著一些與內容無關的事情;
四、段落的銜接不好,段落中間的邏輯順序也有些亂,如寫了花,又寫其它,再接著寫花。
一、廣泛閱讀,摘抄好詞好句。每天建議學生看半小時書,分門別類的摘抄好此好句,可按花、草、樹、山、水等分類摘抄,教師采用鼓勵的方法,讓學生堅持一段時間做好此項工作。
二、仔細觀察,學會觀察的方法。帶領學生多次觀察學校的花、樹等景物,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有特色的地方,重點地觀察。
三、言之有序,注意段落內部的邏輯順序、段落之間的銜接。讀優秀范文,讓學生明白用先總后分、先分后總段的基本構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間的銜接語,讓學生領會段落之間可以按時間推移、按地點轉換來銜接段落。
四、點評習作,懂得如何修改。讀學生有典型性錯誤的文章,教師和學生一起說說文章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來當場說說自己是怎樣改的。
寫景字篇三
炎熱的八月,我和媽媽一起去了遼寧錦州的筆架山。我好喜歡去美麗而又神秘的筆架山。說它美麗,因為形狀像筆架,而且是翠綠的筆架,上面黃色的圖案,就是峭壁。說它神秘,是因為它有一個“天橋”,時隱時現,又叫“神路”,讓游人不乘船就可以過海走到岸邊或筆架山。
我們去的時候,正是漲潮的時候,走不了“天橋”,所以就坐著瘋狂的汽艇去筆架山。就像在海上沖浪一樣,回頭一看,船尾濺起了水花,從螺旋槳飛轉的地方冒出兩串氣泡,形成兩道白霧。
登山了,我們到達中峰頂時,必須要登“步步高升”,就是168個很陡的臺階,我很快,而且一點兒也不累,就登上去了,沒有回頭,一定步步高升。
意外的收獲是,一位叔叔送給我一只大知了,這是頭一次看到呢。我自己也在樹上看到了一只,想自己抓,楊阿姨卻說讓她幫我抓,她快速地捏住知了的頭。如果是我,我就不這樣抓,我會去捏它的翅膀,那多簡單,不容易被發現。如果捏頭,萬一捏不準,知了就跑了,而且脖子怪惡心,軟乎乎的。
我發現樹上知了的叫聲很像火車汽笛的聲音,而且它發聲時用翅膀振動來發聲的。可是我這只知了的翅膀壞了,叫不了了。在過天橋時,塑料袋進水了,它還游了一會兒泳。
上岸后,知了已經奄奄一息了,我不想帶它回去了,就把它放在萬年紅的花壇里。現在想起這只知了,很可惜。
筆架山景區門口有兩座雕塑,是九天造橋仙女,一臥一立,是108塊花崗巖雕成的。很美麗,特別高大。
筆架山一日游,讓我開心又難忘!
寫景字篇四
寒假里那次,像來到人間仙境般的奇異游歷,一直如曲折的山路,縈繞在我的心頭。
那天清晨,空氣中帶著絲絲細雨,飄渺的云霧沖進我的視野。是誰才能擁有這樣美麗的晨霧?恐怕是只有這冬日里的早晨了吧。我帶著滿滿的好心情,隨著母親等一行四人,迎著薄霧,向武義千丈巖出發。
上山的盤山公路陡得無法用字眼兒形容,它就是硬生生地給扭上去的。車開到半山腰,便沒了路,我們開始下車步行。再往上的路可更加陡了,連行人都很難行走,更別想做路了。隨著漸行漸遠的路程,霧也漸漸彌漫開來。原本飄散的霧聚集了起來,與空氣融為一體。
哇!遠處一條木條做的路,盤著山,延伸開來。張望四周,只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好不一樣的美。再往前走,到了木條路的盡頭,前面好似沒了路,再仔細一看,一條石梯若隱若現。走進一看,還真是一條直插云天的天梯,仿佛是神話中的圣道。陡峭的石梯幾乎垂直向上,爬上去后,那真是絕了!沒有霧時,山頂的風景一定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可是現在霧蒙蒙的一片,那就像是站在云端之上,好似五百年前齊天大圣孫悟空的站立之處。遙望四周,仿佛又看到各路神仙齊相聚。這不一樣的美,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感慨。
從另一條路走下山,一座“煉心橋”緊鎖著峽谷。走到橋的中央,橋身開始劇烈搖晃,再看看橋下霧蒙蒙的一片,好像是萬丈深淵,我不禁咽了咽口水,提心吊膽地走過“煉心橋”,我這才明白了這橋的名字的意義所在:生活就像走一座橋,困難就像那劇烈的晃動;只有不拋棄,不放棄,才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接下來要走的路可更令人膽戰心驚,那就是千丈巖那驚險的玻璃棧道。還沒踏上玻璃路,我就有些腿軟,畢竟這里有六百多米高,萬一出什么意外,還不是……不過幸好霧大,往下看,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我鼓足勇氣,踏出了第一步,發現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就和平常走路一樣。走過玻璃棧道,我又明白了:只有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才會看見暴風雨后的彩虹有多美麗。
美有很多種,就像霧中看天晴,只要對美有著渴望,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收獲。
寫景字篇五
2.直白式抒情與滲透式抒情相結合
怎樣較好的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
要較好地運用借景抒情方法,必須做到如下要求:
一、所寫景物要與自身情感一致。
自然景物是客觀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經常變化的。不同的心情,對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寫景時對景物要有選擇,選擇能夠表現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寫。如心情感傷,你選鶯歌燕舞、百花盛開就不恰當;心情激動,你選楊柳依依、曉風殘月更不合適。因而,寫景與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應,情因景生。以景襯人,以人帶景,心情好環境就美麗的,心情不好環境就暗淡的。[示例]“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我的叔叔于勒》前句寫了出游時高興愉快的心情,后句寫出了歸來時失望沮喪。
二、寫景要抓住景物特點。
三、抒情要真摯自然。
借景抒情,總是以抒情為宗旨的。無論是寓情于景的間接抒情,還是寫景基礎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摯,不能虛假。虛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在感情真摯的基礎上,抒情方式還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千萬不能牽強附會,或給景物強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沒有寫景基礎的空洞抒情,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諱的。
描寫景物時要注意的幾種方法
一:五覺法
“五覺法”就是通過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達方式(光、聲、味、嗅、觸等)對物體的多重感知。我們觀察景物,習慣用視覺去感受描摹,其結果文章猶如一幅靜止的并無生機的平面畫作。如果能調動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麼文章會生動許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說:“我們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光。”寫景狀物時,視覺描寫和聽覺描寫是主要的,如果視、聽、嗅、味、觸五覺并用,將會產生更加細膩、逼真的描寫效果。如果我們對所需要描寫的相對靜止的狀態加以每一種感覺的分解、描摹便會聯想得更加豐富多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
[示例]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濤沖擊巖石的聲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幕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咸味,一直沖進我們的窗欞,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著房中的一切。——《聽潮》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視覺寫“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覺寫“花里帶著甜味兒”,還用聽覺寫“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這樣一幅立體的春花圖就展現在眼前,活生生的“滿園春色關不住”!
二:分解法
寫景狀物一般要對所寫植物、動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區環境作“鏡頭特寫”,特寫不能太籠統,要逼真、有層次,這就必須把一個整體的東西分解為右干細部來描寫。如《白楊禮贊》,就是把白楊樹分解成為“干、枝、葉、皮”來寫。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繪,就把事物描寫得形象、具體、可感。無論是描寫人物的外貌,還是寫動植物形狀,跡或是寫景,如果想寫得逼真、具體,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動物五官肢體活動起來,使景物層次分明,使結構有條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轉化。
三:烘托法
有時候,描寫的對象很單調,不適宜用分解法,可運用聯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現其神韻。
四:組合式
描寫景物時,既有“特寫”,又有背景式的畫面“廣寫”。所謂“廣寫”,就是把眾多的場景藝術地組合起來,展現出一幅生動廣闊的畫面。常見的組合方式有“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由周圍到中心”等空間組合式,還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時”等時間組合式。
寫景的方法多樣,它的作用也是多樣的,除借景抒情外還可以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我們學過的《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智取生辰綱》《羚羊木雕》《觀滄海》等文章中都有體現,課下要好好品味。可見,寫景可因文而異,因需要而異。
寫景字篇六
⒈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⒉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臺、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⒊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里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象來寫。
⒋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⒍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寫景字篇七
案
“寫好情景交融的記敘文”教案
寫作中,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含蓄委婉的把情感表達出來,這種手法叫情景交融。
①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 (《羚羊木雕》)
(烘托了“我”當時哀傷的心情。)
②……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 (《風箏》)
襯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等。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象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朱自清《春》)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魯迅《故鄉》)
記敘文中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孤立的,人、事、景與情總是相伴而生的,是一個整體,以人帶景,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開篇寫景:開頭運用景物描寫,寫景的文字不能過多,“景”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和剪裁;有實景也有虛景,有動景也有靜景等,必須與記述的人或事的個性特點相統一,能起到烘托作用,以景物描寫開篇,為全文定下情感基調,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
文中寫景:文章中間寫景,能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展示人物性格,還可以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結尾寫景:文章結尾寫景,即以景結尾,這種寫法也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給讀者留下無窮的想象。
我們描寫景物時,也不能純自然式地給景物“錄像”,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使景物著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這樣,才能使所寫畫面更加靈動,更好地表達文章中心,增加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打動讀者。
握一把溫暖
整個世界都白了。地上的雪,厚得出奇,只要踩上一腳,就會陷進去。一片無垠的白,溢滿了視野。整整一個下午,這場突如其來的鵝毛大雪似乎沒有停息的意思,到了傍晚,凜冽的寒風也參與進來,肆虐著漫天狂舞的雪花,更加猖狂。 “這該死的鬼天氣!”我抱怨著,拖著凍僵的雙腳一步步艱難地往家趕。冰冷的雪花一片片舞弄著,落在凍得通紅的臉上,“到了家,就有暖氣吹了。”一邊鼓勱著自己努力前行,一邊咒罵著天氣,挪動著快要走不動的麻木的雙腳。
也許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快到了家門口,才知鑰匙沒了。父母都出差了,我倚在樓梯口,有點崩潰了。天漸漸黑了,一片片雪花肆無忌憚地涌進樓道里。我欲哭無淚,誰叫自己這么大意呢?借著一絲路燈的光芒,在樓道的廣告欄里隱約看到“開鎖:’兩個大字。我立即拿起手機,打通了電話,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等待救星的到來。
等了好長時間,也沒見個人影。“是不是不來了,這么冷的天,誰在乎這10元錢呀?”我有些絕望了。在這陰風怒號的樓道中,我凍得更加哆嗦。又過了一會兒,遠處出現了一個身影:駝著背,穿著褪色的棉大衣。枯瘦的手上拎著一只陳舊的木箱。滿是雪花的木箱上隱約映著“開鎖”兩個字。
我一下子迎了上去,像看到親人一樣。我道明了父母出差的情況,請他開鎖。誰知他聽后,眉頭一皺,突然提著木箱掉頭就走了。我不由得一愣,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沖著他遠去的身影大喊:“什么職業道德呀?難道怕我不給錢?我就是坐在樓道里凍一夜也不求你!”除了喊聲,我六神無主。呆呆地站在那里,我腦海中一片空白。
我微笑著回答:“不冷,很溫暖!”
寒風愈加凜冽,雪花紛飛,我卻感覺分外的溫暖,一個素昧平生的人所給予的溫暖。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酷暑嚴寒,如果大家都能傳遞著溫暖的接力棒,那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會充滿溫情,這世上也將會是夭堂!
點評:
情景再現:期末考又很糟糕,我又難過又無奈,不知道怎樣向媽媽交代,掙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依據:景物描寫可以起到渲染、烘托作用)
作文題目:那一次,我 要求:寫一篇運用了“情景交融手法”的記敘文,用紅筆把景物描寫部分勾畫出來,不少于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