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一
你們好,很開心認識你們。今日,就由我帶你們去“人間天堂”――蘇州觀賞園林。
我們已經到了今日黃金游的第一站――留園。留園位于蘇州是園林路,它應用了分和,明暗等比較手法。你們可以好好去觀賞了,不過也要注意衛生,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留園不留我們,那我們就去獅子林吧。獅子林變化多端,值得一覽。
穿過獅子林,出去約五千米,就可以看見寒山寺了。說到寒山寺,你們一定自然的想起《楓橋夜泊》里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吧?因為唐初有一個寒山的和尚在這里住過而得名。現在在寺內存碑一方,上面還刻著《楓橋夜泊》一詩呢!
好了,寒山寺到了,現在你們可以仔細觀賞寒山寺了。
各位朋友,我們在“人間天堂”――蘇州度過了美好的一天,我們明天再見!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的主題園區,以傳承歷史、彰顯時代的特色,將傳統的佛教文化與科技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旅游文化景觀。
隨著靈山三期開園,靈山勝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寶的格局,“佛”是展現了佛祖四相成道的過程:出生、降魔、說法、涅盤;“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靈山梵宮、五印壇城、梵宮廣場等景觀展現。“僧”是以靈山禪修中心、慈恩寶塔、靈山佛學院等禪修為代表;整個景區以靈山大佛的“大”、九龍灌浴的“奇”、靈山梵宮的“特”構成了三大奇觀。
剛剛我們了解了佛的一生,現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展現,有金色梵宮、紅色壇城、綠色廣場、藍色圣海。靈山梵宮是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因世界級佛教盛會應運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靈山梵宮不僅是一座全新地標式的會址建筑,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美輪美奐的建筑形態、品類繁多的藝術瑰寶以及感觸心靈的全新體驗帶給人們太多的感嘆與震撼。走近她,以一種始終仰視的姿態。
站在梵宮廣場,佛教三大語系的漢傳、南傳、藏傳的特色建筑鮮艷奪目。在梵宮的正南面,與梵宮遙相呼應的建筑就是“五印壇城”。壇城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藏傳佛教風格的建筑,“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種手印相,分別為:施無畏印、與愿印、說法印、觸地印、定印。壇城代表佛的世界,我們在這建造五印壇城就是讓大家感覺到佛的完美世界,登上壇城大家可以根據地面所畫的標志繞著壇城走一圈,代表對佛的尊敬。
東南面是南傳佛教中代表建筑---曼飛龍塔。屹立于曼飛龍塔基座上的主塔與子塔的整體造型,都是多層葫蘆相壘形成的圓錐形體。主塔居于塔基中央,8座小塔分布在主塔周圍,形成八角之狀。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狀拱門佛龕,佛龕宇沿有許多浮雕,人字形檐邊上有許多裝飾物,塔脊頂有一裝飾小塔,龕內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蘆體上端是個蓮花座,蓮花座上又是一個長嘴葫蘆體,極頂是一根穿著3個鋁環罩的風鈴桿。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蘆底的圓形臺階,層層相疊,漸上漸小,形成一圓葫蘆細腰,其上托著一只兩臺寶葫蘆。塔身以白色為基色,顯示出多層立體感,造型美觀,玲瓏精致。
在壇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這是根據佛經上記載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間的為須彌山,香水海是中間的海,據佛經記載是注滿香水的海,也代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謂“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法身佛),以右至左分別是東方藥佛(發菩提心之德)、南方寶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彌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盤之德)。至高可達60余米高的華塔高聳云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生輝,意念流轉間,佛教經典《華嚴經》中描繪的“蓮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氣息迎面而來,這依山而建的梵宮,更給人一種矗立山巔般的壯觀與神圣之感。
走進靈山梵宮,首先是彰顯修行功德、表達美好理想的“三德門”。根據佛經記載三德(智德、斷德、恩德)是贊揚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無上智慧、能夠破除一切煩惱,救濟一切眾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門”邊的兩側,是“福”、“慧”門,祝福福慧雙增。
帶著神圣走進梵宮,震撼才剛剛開始。從門廳進入,經廊廳、主塔廳直至圣壇,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每走一步都是開闊,每看一眼都是驚奇,每觀一景都是感觸。進入梵宮,我們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藝術創造,里面匯集了當代知名藝術家和工藝大師的佛教藝術品,涉及繪畫、雕塑、書法、木雕、銅雕、景泰藍、金銀器等,梵宮內部主要由門廳、廊廳、塔廳、圣壇幾部分組成,主要特點是美侖美奐、氣勢磅礴、神圣震撼。
來到門廳,站在兩層的門廳中央,門廳采用大量精品漢白玉雕琢而成,抬頭仰望一面十余米長的刻漆貼真金《心經》書法壁畫懸掛在門廳南立面的墻上,這是唐玄奘當年奉旨翻譯的,是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經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是根據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在揚州大明寺石碑篆書拓本與精湛的刻漆技藝揉為一體的作品,來不及細細體味,清凈之意早已油然而生。它采用了揚州漆器中的刻漆貼真金工藝,在制作過程中經過刻、鏟、批、作、貼、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運用各種刀具刻成各類畫面,然后根據畫面要求填選所需色彩,采用貼金箔、撒螺屑等裝飾手法使其成為精美的藝術品。而每項程序都延續了傳統的手工制作技藝,自有其細致精妙之處。它耐水、耐熱、耐磨,光澤度好,在靈山梵宮內將給大家展現多處這樣精美的漆器工藝作品。在門廳的頂部還有四個藻井,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頂裝飾,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一般藻井處于石窟內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這四個藻井采用的是傳統的東陽木雕工藝,選料為楠木,在整個三期靈山梵宮的內部裝飾中運用了大量的楠木進行了東陽木雕的展現。
第一幅 初轉__圖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之后,在鹿野苑首次講法,為曾經伴隨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說“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等真理,并為他們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個僧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第二幅 阿育王傳播佛教圖
公元前4—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并傳播佛教,使佛教迅速傳播到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以及周圍一些國家和地區,佛教由此成為橫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圖
約在公元2—3世紀之間,被稱為“第二釋迦”的龍樹菩薩,以及之后的無著、世親等著名思想家,他們解經立論,各成體系,推動了佛教大乘思想的發展和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幅 佛教東傳圖。
根據《魏略》等書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經由中國西域傳入中原地區。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漢明帝曾經夜夢“金人”,并于公元68年建立洛陽白馬寺供養從西域請得的佛像、經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圖。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東傳西行者就絡繹不絕。他們在求學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當地,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異花授粉,斑斕多彩。其中,朱士行、法顯、玄奘、義凈等高僧的動人故事和豐功偉績,傳頌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師圖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相繼創立了天臺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律宗、凈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傳承,富有時代精神,推動了中國佛教與文化的繁榮。其中,禪宗是最富中國文化個性而且影響深遠的,禪凈融合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特點。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三
大家好,我是今天陪同您游覽蘇州園林 的小導游——戴云舒。
游北京,導游給您講帝王將相,游杭州,導游 講才子佳人,游蘇州園林呢,我來給您說說帝王 將相、才子佳人還有文人墨客的典故傳說。
蘇州園林是文人墨客和能工巧匠對大自然的再創作。在2520xx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深厚的 文化底蘊。一磚一瓦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深得自然之精髓。
早在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太湖西山以三千 六百萬頃湖水為池,以七十二峰四十八島為 山建造了蘇州最早的園林。從此以后歷朝歷 代的造園活動綿延不絕,造園藝術 日臻完美,有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 江南”的美譽。
小橋流水,步移景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 隨著歷史的推移,這種源于自然,卻高于自然 的藝術,融匯在歷代的蘇州園林精品中,現存 的宋代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 園、網師園,清代的環秀山莊、留園,在理念 上一脈相承,保留和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精華。
下面就請您伴隨著我的講解,在詩情畫意中慢慢品味 蘇州園林吧……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四
靈山梵宮位于靈山勝境景區內,與靈山大佛比鄰而立,是一座相當豪華的佛教宮殿,內部有精美的裝潢和展品,值得細看。當梵宮圣壇不舉行會議時,每天還有如夢如幻的演出靈山吉祥頌,壯觀震撼,不容錯過。
靈山梵宮的外觀以華藏塔風格為主,并融合了石窟與傳統佛教建筑元素,大塊的石板外墻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五個金色尖頂非常大氣。走進宮殿,殿內的東陽木雕、敦煌壁畫、揚州漆器、景泰藍須彌燈、壽山石雕、景德鎮青花斗彩缸等藝術珍品讓人目不暇接。寬敞的大廳四處金碧輝煌,你會看到人形的十二生肖金像,各個坐姿不同,神態逼真。來到中庭,精雕細琢的高大穹頂氣派非凡,藍色的頂端宛如蒼天;前方梁柱上有不同形態的仙人雕像,仿佛就要飛出來一般。
穿過中庭走到底,可以看到一堵閃耀著奇光異彩的高墻,這就是梵宮的鎮館之寶“華藏世界”。墻面有100平方米大,由160塊琉璃燒制而成,上面有浮雕,中間鑲嵌著“一大四小”五座金佛,上方是一塊木匾,寫著“妙應無窮”四個金字,整個作品可謂耀眼奪目。
再到圣壇看看,這個寬敞的會場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它斑斕的大穹頂,不斷變化的燈光讓人好似進入夢境一般。這里的靈山吉祥頌演出講述釋迦牟尼舍棄皇太子地位及奢侈的生活,出家學道,歷經磨難后成佛的歷程,你可以坐在蒲團坐墊上來觀賞。購買了門票的游客可憑票免費看吉祥頌演出,免票群體看演出需另付50元,具體演出時間可詳見官網。
另外,在梵宮2樓還有一個珍寶館(單獨售票,30元),展示許多當代美術工藝大師的作品,包括玉雕、瓷器、繪畫等,可以大飽眼福。在3樓的五觀堂還可以品嘗齋飯,凈素自助餐參考價50元。
梵宮外面還有廣場、香水海、曼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筑,可以細細觀賞。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五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江蘇蘇州園林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各位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鄧導,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去蘇州園林玩,希望大家能玩得愉快。
在我們游玩的同時,我也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隨地吐痰,不要隨手扔垃圾,不要大聲喧嘩。
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蘇州園林,它是國家5a級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
而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間,拙政園分為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它的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鄉的特點,主體建筑遠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侍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拙政園中間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主體建筑,池中兩島其為主景,其他建筑,大都臨水并面向遠香堂,以建筑名稱來看都和荷花有關,其他地方請自行參觀。
謝謝大家!
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蘇州園林。蘇州園林以山水秀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這里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
需要提前先提醒大家的是,在我們游玩期間,將會經過很多美麗的景點。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請不要亂攀爬假山,也不要亂扔垃圾。順便給大家留一個問題:我國建筑中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但蘇州園林從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這是為什么呢好了,我們先去游覽吧。
我們先來到蘇州園林的南門。進門后往前走就是滄浪亭。滄浪亭是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45年,那時候詩人蘇舜欽流寓江蘇中心,買了這塊地,在水旁邊建了一個亭子,取名“滄浪”。作《滄浪亭記》,自稱“滄浪翁”南宋時變成抗金名將韓世忠所居住,滄浪亭改名成“韓園”滄浪亭兩側刻著醒目的對聯,上寫“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意思是清風明月到處都有,但對俗人來說,有錢也買不到;近水遙山本為無情之物,但在詩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對比強烈。
接下來便是拙政園啦!它位于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你們看,拙政園建筑布局是不是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它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筑。
獅子林同樣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因園內石峰林立,形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大家可以細細的品味一下。
最后,讓我們參觀留園,始建于明代。留園占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留園內建筑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現在我們蘇州園林的參觀結束了,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了那道題的答案啦!那就是因為蘇州園林是藝術品,所以它不講究對稱。接下來的時間大家可以隨意拍照了,但是請注意安全和衛生。
各位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我代表蘇州歡樂旅行社對你們來到蘇州表示熱烈的歡迎。我是你們的導游小黃,你們也可以叫我黃導。今日我要帶領你們游覽蘇州園林,那里是世界著名遺產,請你們注意,不要隨地吐痰,制造垃圾,還有一點就是進去時必須腳步輕輕喲!希望今日你們能玩得開心!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蘇州園林和要去的園子:蘇州古典園林建于16世紀至18世紀,房子都是精雕細琢而成的,你們待會兒去細細游覽。
蘇州園林素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據記載,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說了這么多題外話,相信你們對蘇州園林已經了解了一些吧!我們現在書歸正傳講正題了。我們要去的園林是世界四大名園中的兩個園子,知道是哪兩個嗎?嘻嘻!就是滄浪亭,建于宋朝,獅子林,建于元朝。聽了這些,你們也不妨跟我去玩玩吧,走!我們出發。我們先去滄浪亭吧,去滄浪亭不會太遠,一兩分鐘就到了。
好了,這就是滄浪亭,怎么樣?不錯吧!滄浪亭建于北宋時期(公元1041至1048年),是蘇舜欽所筑,可以說是蘇州最最古老的園林。南宋初期曾為名將韓世忠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不信你們看!前面有一泓綠包圍著園子,下前面有一座橋,你們可以從橋內進入滄浪亭。各位請跟我一起進入滄浪亭。你們都進來了嗎?好!你們向正前面遠眺,有一座土山,隆然高聳。山上幽竹纖纖、古木森森,山頂上有個寶貝叫滄浪石。你們可以上山,看一看這個在山頂上奇特的寶貝。
游客朋友們,集合了!集合了!我們要去獅子林了,我來說一下獅子林,待會兒,你們可以去獅子林玩,還可以去賓館休息,現在我來說說獅子林吧!
獅子林占地十五畝,東南多山,西北多水。獅子湖是水景觀的主要景點,那里的石假山別有特色,相當的精美。獅子林的建筑以燕譽堂為主,堂后有一個精美的小方廳。像燕譽堂之類的建筑在獅子林幾乎隨處可見,有名的有立雪堂。現在各回各家吧!
你們再見了,以后請你們的親朋好友來蘇州古典園林,不過,可別忘了我——小鄧喲!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六
各位游客:“園林之妙在于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之一,可是當我們踏上位于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街77號時,卻發現這里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周圍光景可惜,可見在這里造園是多么的艱難啊!整個何園占地面積為l.4萬平方米,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那么何園到底有哪些造園手法呢?請游客們跟我前去游覽。
【何園概況—何園的布局】
各位游客:何園,原名“寄嘯山莊”,是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湖北道臺何芒艦離任后歸隱揚州,購得“片石山房”舊址進行擴建,歷時20xx年而建成的一座大型住宅園林。建成后,取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的意境,題名為“寄嘯山莊”,又因為園主人姓何,故俗稱何家花園,簡稱“何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園吸取了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精華,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格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園空間有東西花園、住宅庭院和片石山房三部分組成,建筑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主體建筑前后三進,全部用水磨磚砌成。《揚州攬勝錄》一書,稱其為“咸(豐)同(治)后城內第一名園”,是清代后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
【東園:牡丹廳—船廳】
穿過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磚門樓,這就是何園大門,進入大門,就來到何園的后花園,整個后花園可分為東、西兩部分。現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東花園的過院,穿過“寄嘯山莊”圓洞門就來到東園部分。東部以廳堂為中心構成一組院落,前面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有兩座廳,南面嵌有“鳳穿牡丹”磚雕的廳,我們稱其為“牡丹廳”。這幅磚雕是揚州晚清時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正中還刻有牡丹、鳳凰等圖案,四周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主題突出,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在東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數北面的船廳了,廳似船形,臺階前以鵝卵石、瓦片鋪地,花紋作水波狀,給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鋪設丹鳳朝陽,象征著吉祥、長壽。在船廳正廳兩旁柱上有對濫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游客們,當您看了這幅祖聯后,你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仿佛漫步在湖濱,坐在腦內蕩槳。我們不得不贊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在船廳后側風火墻上是一座秀麗的假山,長約60余米,上有盤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繞山行,遍植梅樹,山上有座小亭,過小亭可登串樓。遠遠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國的大好河山圖。如果把風火墻比作畫家筆下的宣紙,那么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給人以悠遠的感覺,令人無限通思。
【兩園:水心亭—蝴蝶廳—桂花廳—太湖石假山—復道回廊—漏窗】
游客們:如果說東園是何園的序幕,那么西園就是何國的主體。樓臺的豪華,層次的深密,復廊的透迄曲折,山石的深幽空靈,在中國園林中也的確是獨樹一幟。西園以水地居中,空間開闊,四面設景,都以申樓為主體,并有石板曲橋延伸至水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什么意思呢?“亭”者停也,是停留休息的地方,水心亭,顧名思義,是在“水中央”休息的地方。此亭是為了巧用水面和環園走廊的回聲,增強其音響的共鳴效果而建,供園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夏日招涼”之用。這種水心方亭,在揚州園林中稱作“小方壺”,“方壺”即海中仙山。電影《紅樓夢》、《畢昇》,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等影視劇都把它作為拍攝的場景。
西園樓臺極富層次,在水池北面,有上下兩層的七楹樓房,中間三間稍突,兩側兩間稍斂,歇山頂式建筑四角昂翹,就像振翅起舞的蝴蝶,我們稱之為“蝴蝶廳”。這里原為園主人接待宴請賓客之處,所以也稱“宴廳”。這些廳堂一個個都裝扮得極為富麗,廳內術壁上雕刻有歷代名碑字畫。如蘇東坡的竹,鄭板橋的蘭,唐寅的花鳥,曹操的詩等,雕刻面積達140平方米,從這些書畫作品美術工藝中,可以看出畫家飛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暢的線條,都得到了極為細致的體現。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綠意盈野,花叢中矗立三門廳房,這就是桂花廳。廳前種有大量的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每當中秋佳節,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飄,此廳是賞桂的最佳處,因此稱之為“桂花廳”。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約14米,是全園的最高處,有險壁,懸崖,奇峰,幽巖,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戲鬧,或如雄鷹高踞,底部還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聯,碧水貫注其中,遠遠望去,顯得幽深清冷。此處構山極為適宜,為什么呢?因為這里是何園的邊緣,僅一墻之隔就是園外,而游客們看著眼前高聳的假山邊緣,定會產生“正人萬山圈子里,一山過后一山攔”的感覺,這就增加了景深,開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盤山曲道,直達山頂,又又與山腳空谷相連通。園主人在工作之余,來此散步之際,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頂俯視全園美景,還可來到山谷品味納涼,敘談話舊。
另外,在水池西墻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顏真卿的《三表真跡》,蘇武的《海市并敘》等石刻文物,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就不—一展開講解了。
各位游客:西花園的樓臺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富層次,雖為單體建筑,卻也渾然一體。其中起紐帶作用的就是復廊了。廊是中國園林中最富有可塑性與靈活性的建筑,在園林中不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觀賞的作用,對于我們旅游者來說、廊是一條生動活潑的旅游線路。復道回廊是何園建筑的一大特色,全長430米,并把整個后花園的主要景點和玉繡樓貫穿起來。它分上下兩層,形成立體面,起到分離客流的作用。可見,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建造立體交通的思維。漫步復廊里欣賞全國美景,還可以觀賞到水心亭上的戲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構園者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游客們:請看廊的東南兩面都開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為分隔,有的直接開成空心窗洞,置兩排平行12個什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這樣我們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園林的層次,使花園與住宅相互關照,增加了園林內部環境氣氛的曲折變化,各景之間相互呼應。從復廊曲折南行,我們看到的這幢重檐歇山頂建筑便是“賞月樓”,這里是主人母親居住的地方,廊旁鐵欄花案刻有“延年益壽”的字樣。
【住宅區:煦春堂—玉繡樓】
住宅區主要由一座面積約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西洋樓組成,是一幢單檐歇山頂建筑,整座煦春堂大廳分正廳、耳廳,是目前揚州市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楠木廳。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筑方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在朝南一面走廊上有13個西式木雕月牙門,上面雕有折枝、牡丹花和牡丹花籃,象征著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富貴生活的神往。
在楠木廳后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有28間,中西合壁,新穎別致。這里曾是小姐閨房,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游客們:請抬頭往上看,頂上廊板中有個方孔,配有滑輪升降,這是專為小姐輸送食物和茶水之用的。
游客們:剛才我們游覽了庭院區的各棟住宅,不知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帶有西方建筑特色,這是因為國主人從小留學過歐洲,接受了外來文化的影響。
【片石山房:石濤的疊石—楠木廳—不系舟】
在何園東端還有一個規模不大的“片石山房”。何園自古就有大花園、小花園之說,如果把何園比作大花園,那么小花園就是園中之園片石山房了。
片石山房,原名“雙愧園”,是清朝初期畫壇巨匠石濤疊石造園的惟一遺跡。后因年久荒廢,僅有假山主峰殘石倚墻而立。1989年底進行了修復,使勝景得以再現。石濤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明朝宗室的后裔,明朝滅亡之后,為避免清統治者的迫害,出家為僧,亡國之痛使之寄情山水,并在疊石時將胸中郁憤轉化為佳山秀水。石濤死后葬在揚州蜀岡。
在園中之園的東面那幢楠木廳,是整個何園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現在經過裝修重新對外開放。它結構嚴謹,典雅端莊。在楠木廳西側有一“不系舟”,臨池停泊,坐在船上俯視池中游魚,就像游船正從外面野航回來,其樂無窮。楠木廳東院墻上嵌有磚刻“片石山房”四字,是后人臨摹石濤真跡而放大的。
游客們:分峰疊石當為揚州造園的一大特色,而何園現存的湖石假山保持了基本原貌,今天我們有機會領略它的風采。請看.假山之上,用連皮杉木新建的半亭,名為“葫蘆亭”,充滿野趣。假山丘壑中的“人工造月”堪稱一絕,光線通過留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在西廊壁上新刻了碑文,選用石濤詩文等九篇。壁上還嵌置一塊碩大鏡面,整個園景可通過不同角度映照其中。
片石山房雖占地不廣,卻使廊、廳、亭、假山與水達到有機的統一,給人以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境,在有限的天地中給人以無限的通思。
何園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但愿何園這輪揚州的難保的明月,永遠留在您的心里。
江蘇園林蘇州古典園林篇七
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
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說。
揚州瘦西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30多公頃,有長堤、徐園、小金山、吹臺、月觀、五亭橋、鳧莊、白塔等名勝。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群,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墻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御碼頭
冶春園
地處御碼頭以西的豐樂下街。為清乾隆間"豐市層樓"一景所在地。內有兩組飛檐斗角之草榭,東榭水繪閣,西端依水筑朱欄曲廊連西榭香影廊。園內小徑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點有:餐英別墅、問月山房、引暉館、余香花舍等,今設"乾隆水上游覽線"畫舫碼頭于此。清詩人王漁洋曾在此結社吟詩。
位于冶春花園內的冶春花園茶樓,是由國家旅游局投資,在清代揚州八大名園之一的冶春園的舊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飲、游覽、娛樂于一體的開放式園林,是揚州市政府的重點建設工程和對外窗口。目前,這里各類大、中、小型餐廳可同時容納八百人用餐,傳統點心、冶春蒸餃自清代起延賣至今盛名不衰,輔以各式揚派茶點,使這里成為揚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點的傳統飲食文化習慣)的首選之地。花園內的夜市美食休閑廣場每天提供上百種地方風味小吃,特色鮮明的冶春茶點、正宗地道的淮揚佳肴。這里已成為廣大中外賓領略揚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