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一
其中我最喜歡里面的孫悟空,它是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人,它敢作敢當,敢愛敢恨,又不失機靈可愛,我可喜歡他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章就是:第十八章,真假孫悟空。有幾個強盜,想搶錢,可唐僧沒有錢,悟空看見了就去打他們,可被兩個強盜擋住了,孫悟空把他們打死了,結果悟空被唐僧趕走了,過來一會悟空打暈了唐僧,回到了花果山,發現居然出現了兩個孫悟空,兩個人打了幾場,誰也奈何不了誰,于是便道了佛祖哪里,想讓佛祖分出真假,佛祖不服眾望把假的那個孫悟空給收了。
這本書我看的非常入迷,我吃飯前看,睡覺前看,有時媽媽叫我三四遍我才過去吃飯,有次走路時候看還不小心撞到了頭。
我家里有許許多多的書,可我最喜歡看的就是這本中國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西游記,它充滿幻想、富有傳奇色彩,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百讀不厭。
我一定會好好閱讀的,我要好好向唐僧師徒四人學習,不怕苦不怕累,讓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二
是善哉?還是惡呼?
——從《西游記》人物說開去
在這大千世界上真的存在著絕對的善與惡嗎?我想,應該是不存在的吧。那么,何為善?何又為惡呢?
《西游記》中有一件頗有意義的事,不知各位是否發現?話說三藏等人一路西行時,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后,終于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然而在遇上的諸多妖精中,有的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了,有的卻只是有驚無險。我總結了一下,發現凡是那些“有驚無險”的妖精都有著“后臺”,而那些被孫悟空一棒打死的妖精,則是一些背后沒人撐腰的“無名小卒”。
都說神仙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不管什么事,掐指一算就明白了。例如:有些妖精正要被孫悟空打死時,他的主人都會準時跳出來,擋住悟空,請他網開一面。每當讀到這里,我心中就會產生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些神仙既然能算到自己的部下會有“血光之災”,那么也應該能算到自己的部下正在為非作歹,可是他們好像從來都不去阻止,試問這樣的神仙、菩薩真得很“善良”嗎?
而一向被評為“本性雖壞,但其心乃善”的孫悟空,他真得很善良嗎?佛有八大戒,頭一戒便為不可殺生,而像孫悟空這樣一個手上沾滿了鮮血的“人”,如來居然還封他為佛!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面對各種妖魔,他老人家理應慈悲為懷,一勸再勸,畢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無論如何,也不能大開殺戒啊!退一萬步來說,就算妖魔當誅,可是,他們的手下也有許多無辜之人,用現在的話說,應該分別量刑才對啊,但孫悟空等人就喜歡一網打盡,把事做絕了。
我們再站在那些在一般人眼中被視為“十惡不赦”的妖魔的角度上想一想。人們為了獲得美食,不惜屠殺野獸,而妖又由獸化。因此,以他們的角度來看,人類就是他們的生死大敵,既是生死大敵,那么又有何不可殺呢?
現如今,人類的餐桌上,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好像全齊了吧?
再看看那些所謂的惡人。其實在他們當中,除了少數一些罪大惡極的人應當得到法律的懲罰外,大多數人都是由于這個或那個的種種原因才被逼上絕路的。《水滸傳》里面的一百零八條好漢,不就是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嗎?
正因如此,所以我想,再這三千大世界上,應該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吧!老子曾說:“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既然禍福可以互相換,那么善惡又何嘗不可呢?畢竟,有時善惡只是在一之念間。隨著環境的變化,善有時會變成惡,而惡有時也會變成善。人們常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不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嗎?
同學們,其實真正的善與惡呀,就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去把“善”找出來吧,然后在把“惡”深深的埋起來吧!讓真善美之花開遍全國!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三
自小最愛的名著便是《西游記》。
《西游記》中的故事情節我簡直能倒背如流。但幼時沉浸在孫悟空打妖怪的樂趣里,充滿童真的歡笑便象征了它帶來的喜悅。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西游記》依舊愛不釋手,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孫悟空,這是一只頑皮的猴子,鏡頭里總會出現他咧嘴大笑的畫面,他想一個幼子,無拘無束, 不用為生活煩惱,更不用操心世間的俗世,他只用在師父困難時挺身而出,斬妖除魔。即使被師父用緊箍咒趕走,也不會記仇。回來之后,依舊如此淘氣,整日大笑,這是人幼年的情趣。
豬八戒,這是一頭貪婪的神豬。他曾擁有天河兵權,權大勢大,卻因一時色迷心竅,犯得不可饒恕之罪而落得一副嚇人的模樣。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卻依舊我行我素。他像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青年,有欲望有個性,卻叛逆。所以他一直認為高老莊才是他最終的歸宿,故一旦唐僧有難,便嚷嚷著散伙。這是青年人的寫照。
沙和尚,這是一個老實的挑夫。他沉默寡言,一出下來也沒什么臺詞,也就是勸勸師父寬恕大師兄。但
他卻做著最累的活,那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的肩膀上,他毫無怨言。他就像一個老實巴交的中年人,承擔著生活的壓力和勞苦,卻將笑容掛在臉上,令人于心不忍卻又無可奈何。這是中年人的負擔。
唐僧,這是一名老成的智者。說他老成不是貶他,只是將他的內心反應出來。他是智慧的,不平凡的。他的起點伴隨的只有一匹白馬,而在終點站,他的身后,戰爭一群堅定而有力量的支持者。但他從不顯示他的喜悅,從未見他開懷大笑。多少令人垂涎的妖女在他面前賣弄,竟絲毫不能打動他。他目光堅定,充滿他心里的,只有取經,洞穿世俗萬物。這是老年人的聰慧。
四個人,四種人生,這就是我們眾生一致的生活。也許我們并不轟轟烈烈,但我們確實在走那樣的人生路。
也許,我們的人生路便是那條取經之路吧! 《西游記》是精彩的,那么,誰說我們的生活不精彩呢?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四
暑假期間,有幸第二次拜讀了《西游記》。讀后讓我愛不釋手,連連贊嘆。
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干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在我看來,最喜歡它具有以下幾點鮮明的特色:
一、向往自由 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人們內心潛在的,根深蒂固的向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向往。孫悟空破時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二、出神入化的故事情節 小說中處處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真理執著的向往。現實生活當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在吳承恩的筆下卻發生了,而且合情合理,每一次唐僧遇難都會在孫悟空等神仙的保護下逢兇化吉,讓人不得不感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日常生活過于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了。它具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位學者曾經說過: “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游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可見《西游記》的問世,在我國的神話創作史上是一個奇跡,對世人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三、凸現英雄本色《辭海》中說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總之,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一個大英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對唐僧忠肝義膽,對猴子猴孫有情有意,不怕與一切艱難險阻作斗爭。正因為這種大無畏的叛逆的精神,才使他最終保佑師傅唐僧取得真經,自己也修成正果,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只要我們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與否并不重要,只要盡力去做了,就是一種成功啊!
讀罷《西游記》,回味良久,發現此書竟然給我帶來源自內心的激勵和無窮的力量。不愧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五
我最喜歡一本書,它就是?西游記?
這本書的主要寫了大哥孫悟空、二哥豬八戒、老三沙和他們的師傅唐僧四人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
他們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了佛主的所在地,取得正果,成為神仙,并將經書帶回了人間。
在這過程中,有一個故事讓我驚心動魄,那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變化多端,數次欺騙唐僧、豬八戒,只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夠看穿她的真相,可惜唐僧一次又一次的錯怪悟空,直到將悟空趕走。但是孫悟空并沒有因為師傅的錯誤而記恨在心,到師傅有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他挺身而出,又一次挽救了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等。
看了?西游記?這本書,我最喜歡孫悟空,它不僅神通廣大,還忠心耿耿。他一定要保師傅平安到達西天,期間曲折變化,悟空都能一一應對。二師兄豬八戒又懶又貪,難怪總是被妖怪抓了。三師弟沙和尚十分勤勞,多苦多累的活都是他干的。
看了這本書我還總結出一條道理,在任何團隊里都有各自各樣的人,唐僧、悟空、八戒和沙和尚的出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有共同想法:要取到真經送回大唐,然后才能回到仙界。正是共同的目標讓他們一起度過各自難關。我們在團隊活動中也要有一致的目標才能奮勇向前。
西游記讀后感初中篇六
“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壓不住你,蹦出個孫行者,猴哥,猴哥,你真太難得,緊箍咒再念,沒改變老孫的本色。拔一根毫毛,吹出猴萬個,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識破,翻個跟斗十萬八里,抖一抖威風,山崩地裂!”你們知道這說的是誰嗎?沒錯,就是鼎鼎大名的孫悟空!
孫悟空來源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之一的《西游記》,它的作者是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本書刻畫了四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分別是心地善良,信仰堅定,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但是非不分、固執迂腐的唐僧;積極樂觀,敢于斗爭,有勇有謀卻心高氣傲,爭強好勝的孫悟空;憨厚淳樸,能吃苦卻搬弄是非,迷戀女色的豬八戒;以及恩怨分明,忍辱負重,顧全大局的沙和尚。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遇到一件很困難的題目就看都不看就放棄,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這種精神值得人們稱贊。
還有書中最振奮人心的那一段——孫悟空大鬧天宮,雖然最后孫悟空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指山底下。但是,我被他那種反抗的精神所打動,這讓我聯想到那些官員們,寧可違背自己的良心,為了保住
他們的那狗命,同流合污,導致一個個王朝覆滅,導致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瑰寶被侵犯者所踐踏,我們決不能重蹈覆轍,要勇于反抗那些不公平的待遇!!
西游記,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我們中國在你的帶領下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