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與美同行讀后感字與美同行篇一
在這個周末我把《與愛同行》看完了,這本書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這本書共有八章故事。這些故事有些讓我眉開眼笑,有些讓我淚如雨下,而有些卻讓我愁眉苦臉……有幾篇反復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第三章,寫的是社會溫暖的。
這一章節(jié)的“愛”寫的不是母愛,而是社會的溫暖和關心,是最讓我感動的部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愛托起生命》和《一個都不能少》這兩個小故事。
在《大愛托起生命》這段小故事中,有個叫吳菊萍的年輕媽媽,在看到小孩掉下來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了她的雙手。有人計算過這樣的高度和重量,接住的是相當于300多公斤的重物,如果砸到頭上或胸部,很可能會造成吳菊萍高位癱瘓或死亡,但是愛的世界里是沒有力學的,吳媽媽勇敢地伸出了雙手。我贊揚這位美麗而慈祥的母親。
在《一個都不能少》這段小故事中寫了幾位老師在“晨檢”時發(fā)現(xiàn)翁進城和翁明沖的位子空著,而沒有一個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時感覺有事。在聯(lián)系不上家長時,果斷地趕到學生的家,意外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一家煤氣中毒了。因為老師的責任心、愛心和奉獻精神,使得翁進城一家得救了。
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爬玲瓏山,在下山的時候由于跑得過快加上腿腳發(fā)軟,我的膝蓋狠狠地跟地面輕吻了,血一下子就冒出來了,而且有越流越多的趨勢。媽媽還在后面,由于疼和害怕,我哇得哭起來,這時候邊上有位大姐姐看見了,馬上走過來,一邊安慰我一邊檢查我的傷口,還問我媽媽的電話,把我受傷的情況告訴了媽媽,在媽媽趕到后還幫媽媽一起把我抬上車。媽媽感激地問她叫什么名字時,大姐姐只是微笑著說了聲:“沒事,小事一樁!”就離開了。從此我知道:社會很溫暖。
我想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助人為樂,把溫暖送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我現(xiàn)在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后可以回報社會。
與美同行讀后感字與美同行篇二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發(fā)了本有關愛國主義讀書教育的書籍《與愛同行》,每當我輕輕地打開,仿佛它是一塊寶貝,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書中有著千千萬萬表達愛與感恩的小故事,它讓我感動,讓我沉思。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真的是受益良多。
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這在吳菊萍勇救妞妞的故事中,得到了證明。在我記憶中最深的一篇文章事情是這樣的: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臺,接著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這可是在10樓,樓下的鄰居都驚呆了,堅持了一分鐘左右,妞妞還是掉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剛好路過這里的吳菊萍踢去高跟鞋,張開雙臂,沖過去接住了妞妞。送往醫(yī)院后,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逃過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蘇醒過來,開口叫了“爸爸、媽媽”。吳菊萍阿姨因為一種力量——母愛,成為了“最美媽媽”,她值得我們學習。
由此我想到了鄰里情,我的鄰居李爺爺是個很慈祥的爺爺,他非常熱情,見到我經(jīng)常樂呵呵地叫我寶寶,還經(jīng)常給我水果吃。因為爸爸媽媽下班都晚,爺爺見我一個人在家,心疼地說:“寶寶,爸爸媽媽還沒回來啊,肚子餓了吧,快到爺爺家吃晚飯吧。”我們一家人都很感激李爺爺。
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常常能記得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卻經(jīng)常忽略了身邊的親人,當我們欣賞著中秋節(jié)的明月,當我們看著滿天燦爛的焰火,當我們走上領獎臺接受雷鳴般的掌聲,當我們成功的時候,內心是否會涌動起感恩的淚水?讓我們擁有一個感恩的心,學會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與愛同行》這本書不僅介紹了這一個小故事,還有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個個都感人至深……這些故事讓我明天了一個道理:只要有愛,天天精彩。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在愛中長大的,愛在與我們同行!
與美同行讀后感字與美同行篇三
《與美同行》告訴我們對人要真誠、誠實,要守信用,說到做到。
書中的一個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一天,孔子在外郊游,他看見兩個孩子在談中午的太陽離我們近還是早上的近,孔子因為實在不知道這個問題而被人笑話,但他還是說了誠實的話。
一個小男孩在別人的車上亂劃,被發(fā)現(xiàn)后,小男孩敢于認錯,做好了幾只小船,到每家每戶去向司機道歉,使剛剛生氣的車主露出了寬容的笑容。
一個老爹的兒子在賣船時欠了八十萬元,為了誠信,老爹決定還掉這些錢。他每天不停地做工、掙錢,無論多么勞累,始終把誠信放在首位,最終終于把八十萬元歸還了。
孔子、小男孩、替子還債的誠信老爹誠實、守信、說到做到,他們的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浙江人的最好體現(xiàn)嗎?作為小浙江人,我也將向他們一樣,從小不撒謊,做一個誠實、守信用的人。
與美同行讀后感字與美同行篇四
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老師的著作《愛心與教育》我兩年前就拜讀過,感覺非常親切。從這本著作中,我看到了一位對教育、對學生懷揣熱情,充滿憧憬、激情和實干精神的實踐者,一位好老師。
今年暑假,我再次閱讀了他的另一本著作《與青春同行》。
這本書始終放在我的案頭。如果說,《愛心與教育》是李鎮(zhèn)西老師的成名作,那么《和青春同行》就是他成名后的反思。
正如李鎮(zhèn)西所說:對一個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熱愛孩子,忘我的工作,并從中體驗到奉獻的快樂;教育思考使他明確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學而理性的設計、實施自己的教育,同時不斷的總結、提煉、升華自己的教育實踐。
我想,如果情感和思考,無論缺少了哪一個,對于教育來說,都是一種無法彌補的遺憾。作為一項事業(yè),教育僅僅有情感是不夠的,至少是不完美的。如李鎮(zhèn)西所說:我們不能僅僅向學生奉獻心血、青春乃至畢生的年華,不能僅僅因為學生的成長和成功而喜悅,我們還應該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提升自己的事業(yè)境界和人生品味;在學生成長和成功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應該不斷成長并走向成功,從中體驗到人生的快樂,為自己的生命喝彩……教師不是一支默默流淚的蠟燭,而是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
李鎮(zhèn)西老師無疑就是這樣一輪燦爛耀眼的太陽。他所教的班級高考上線率是最高的(當然其中也走過曲折的彎路),并始終致力于將自己的才華和學識用最恰當、最人文、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傳授給孩子。他所帶的未來班,在我的心中堪比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所帶的班級。或者說,他們身上的那種全情的投入,猶如太陽散發(fā)出來的溫暖的光輝照耀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為他們送去力量。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充滿了對教育的熱愛和癡情。正因為如此,他們大膽地進行課堂改革,開展各種各樣讓人心潮澎湃的課外活動。許多想法和做法直到現(xiàn)在看來也是非常前沿的。因為他們的教育思想是符合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的,是經(jīng)得起實踐驗證的。
如何成為一輪太陽呢?李鎮(zhèn)西老師提出教師要做反思型教師。通俗地說,就是通過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實踐而不斷超越和提升教育境界的教師。具體來說就是四個不停:不停的實踐、不停的閱讀、不停的寫作、不停的思考。
李老師值得學習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 需要我不斷努力,不停學習,根據(jù)本班孩子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