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世界遺產作文字篇一
蘇州古典園林始于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興旺鼎盛譽明清。先保存完整的園林有60多處。對外開放的有19處。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等園林。20xx年8月7日,蘇州園林總數達到108座,蘇州由“園林之城”正式成為“百園之城”。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于記載的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稱號“吳中第一”。以后歷代造園興盛,清末時城內外囿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
蘇州古典園林主要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等園林。
滄浪亭,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南,時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公園1041—1048年,南宋初年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
拙政園位于蘇州東北(東北街178號)截至20xx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圍繞,亭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蘇州地區歷代百業興旺,官富民勤,完全有條件追求高質量的`居住環境,加之蘇州民風歷來崇尚藝術。追求完美,千古傳承,長盛不衰,無論是香葉居居,還是官衙賈第,起設計建造皆一絲不茍,獨運匠心。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進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發展。
世界遺產作文字篇二
國慶長假的第二天,雖然細雨綿綿,我要和爸爸媽媽去參觀大足石刻。
爸爸告訴我:這是重慶非常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許多外地游客來重慶非去不可的經典。這么有名的大足石刻,我居然沒有去過!我一下子就來了興致,上網查了查。
原來,很早以前,古印度的石窟藝術,翻越蒼山大漠、經西域傳入了中國,產生許多偉大的石窟作品,創造出來云岡、龍門、麥積山、大足這些偉大的石窟作品。其中,大足石刻是石窟藝術的頂峰。代表了石窟藝術最高的水平和境界。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長途汽車旅程,終于到了大足石刻景區。首先我們參觀了大足石刻博物館。這里展覽了從印度到阿富汗,從新疆到大足的許多精美的石窟藝術作品。特別吸引我的是,博物館里循環播放的“千手觀音”的修繕的小電影。千手觀音從我出生那年便開始維修,整整修了八年。在金光閃閃的千手觀音身后,我看到了工程師們的辛勞和千手觀音煥然一新的風貌。
雖然大雨傾盆,仍然不能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從博物館來到寶頂山。大足石刻修建于重慶大足區寶頂山山谷兩邊的懸崖上。千萬不要以為“大足”是“大腳”的意思,古人在大足修建石刻,也代表了他們“大豐大足、豐衣足食”的美好愿望。每一個傳神的石刻作品背后都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和故事。其中,“臥佛”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所以臥佛只有半個身子,是為了讓我們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仿佛他的手可以伸出整個重慶,他的腳可以伸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遺憾的是,過完國慶節,臥佛就要開始維修了,或許要八年以后才能一睹芳容。保護文物可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