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200篇一
林語堂所創(chuàng)作的這本書講述了蘇東坡平凡卻又傳奇的一生?;蛟S他的一生,是堅持自我,堅守本真的一生。林語堂稱其為“大自然的頑童”,極其貼切,幼兒是最真的,率性而為,而“頑”中又帶著一絲倔,正是這股本真和隨性,使他的一生過的快樂,閑舒。
如他一般的人物,也許在這世上是不可無一卻難能有二的。年少時參加應(yīng)試,他的那篇論為政寬與簡的文章被歐陽修傳給同輩觀看,激賞數(shù)日。那正是他的基本政治哲學(xué)。然而卻因歐陽修斷定此文出此其友曾鞏之手,將這本列為首卷的文章改為二卷。但卻絲毫不影響他二十及進(jìn)士,以一流之學(xué)者聞名天下。
在一個可以看作近似全才甚至完美的人身上,想挑出他的若干惹人敬愛的特點(diǎn)是十分輕而易舉的。我們又何嘗不可稱他是堅守初心的樂天派,是體恤百姓的善官,是悲天憫人的道德者,是為人隨性的詩人,是新派偉大的.書法家,是佳肴的創(chuàng)新者,是飲酒成癖者,是皎潔月光下的漫步者,是瑜珈術(shù)的愛好者,是為官之道的堅持己見者,是生性風(fēng)趣詼諧的人…然而這都并不足以來勾勒他的全部面貌。我若在人前一提蘇東坡或許人們的心中自有自己的答案,并回以一個親切卻又滿懷敬意的微笑。
也許也正像描述耶穌的那樣———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可望其項背的。他的一生保持率真淳樸,終身不渝。官場的那番勾心斗角自不是他所能適應(yīng)的,這也與他格格不入;他的詩詞歌賦,或即興之作,或不滿而發(fā),一切那么順乎天性,自然流露,剛猛激烈,來不得半點(diǎn)虛假,更不必說“為作新詞強(qiáng)說愁”那般了。
而現(xiàn)代的人們是否早已遺失了什么,率真?隨性?過的那么壓抑,痛苦。精神生活貧瘠不堪,人們總是在抱怨,懊惱身邊的處境,卻不曾從自身出發(fā),從心出發(fā),去尋找心中的世界。我們又何不學(xué)習(xí)蘇東坡的心態(tài),安之若素,順乎天性。
或許會說蘇東坡的一生都在政治漩渦之中,但他卻光風(fēng)霽月,遠(yuǎn)超狗茍蠅營的政治勾當(dāng)之上。他的作品無一不吐露真情本性,而今吾輩讀其文,別無其他,只因他寫的那么美,那么回歸本心,那么樸茂健雅,字字隨性。
他一生,皆本性,皆初心,不因外界所擾而改變。他不接受人間苦難的說法,而是享受人生的每刻時光?;蛟S肉體是軀殼會死會腐爛,但他的精神卻確確實(shí)實(shí)一直存活著,滋潤后代,成為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我們?yōu)楹尾幌袼话悖瑘允乇拘?,順乎天性,不去被世俗瑣事所壓迫著,在人生旅途中去欣賞每處沿途的風(fēng)景呢?
所以,蘇東坡,他一生過的快樂隨性,無所畏懼,正如清風(fēng)流水般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200篇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p>
這是我最喜愛的蘇東坡的一首詞——《定風(fēng)波》。這首詞充分體現(xiàn)了他樂觀豁達(dá),清逸曠遠(yuǎn)的人生品格。以前知道蘇東坡是因為他的詞,而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之后,才真正認(rèn)識蘇東坡。
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才有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xué)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有變成尖酸刻薄?!?/p>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yùn)坎坷,仕途崎嶇。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政治上許許多多的災(zāi)禍,全是由于他的才智所帶來的,然而,這正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shí)事求是未曾泯滅!
蘇東坡為官時,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處處為百姓著想,頗受百姓愛戴。他練習(xí)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修研佛道?!吧峡膳阌窕蚀蟮郏驴膳惚疤镌浩騼骸?,他為藝妓題詩,與和尚趣談,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進(jìn)可朝堂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即使是泥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被貶黃州的時候,為了生計開荒種地,將當(dāng)時“賤如泥”的豬肉烹制出美味無比、流傳至今的“東坡肉”。蘇東坡的詩詞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yuǎn)意義的詩句。
作為詩人,他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文采飛揚(yáng),談笑風(fēng)生;作為書法家,他自評“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的不拘小節(jié)、天真爛漫;作為官吏,他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他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豁達(dá)與瀟灑。我喜歡他毫不恭維、仗義執(zhí)言的.性格。雖然他有時比較沖動、做事不經(jīng)“大腦”,但正因為這一點(diǎn),才使他更富有魅力。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所以我們會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p>
用林語堂做結(jié)語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庇梦易约旱脑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dāng)永存。
有人說,人生低谷時,建議讀一些名人傳記,看看別人在順境或逆境中是怎樣生存的,所以我推薦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200篇三
印象中的蘇東坡是個豪爽,豁達(dá)而又不失儒雅的文人,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榮光印記,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銘記著她,我曾去過他的家鄉(xiāng)眉山,眉山很多的地名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得不說,他是如此耀眼。
可是或許我對他的了解還是太局限了,只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印象上,最近讀了《蘇東坡傳》才知道人們愛他,愛的是他的真誠。
他有抱負(fù),赤壁之下他嘆大江東去,貶謫江城時他期盼“西北望,射天狼”,他希望與周瑜一較高下,幻想有孫權(quán)的勇猛,即使是君王也不支持他,他也敢于在朝政上多次與王安石辯論,以致多次貶謫,可是這一點(diǎn)從來沒變。
他有仁義,他花了畢生的積蓄買了幢房子,而在遇見一位因為兒子好賭而失去了房子的.老婆婆,又得知自己買下的就是老婆婆的房子時二話不說把房子送還了回去;他在揚(yáng)州視察,發(fā)現(xiàn)百姓流離失所,寫了封信給太后,細(xì)論處理的辦法,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提出:“以天下言之,常有二十余萬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終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蘇東坡所催請各點(diǎn),朝廷正式頒布施行;他一生多次被貶謫,其中對他迫害最深的莫過于章敦這個人,等到蘇東坡終于得以北歸,章敦被貶嶺南,原以為他會報復(fù)章敦,章敦的兒子也這樣想,連夜寫信給東坡,信中期期艾艾的向東坡求情,可在東坡的回信中,不僅把章敦當(dāng)作朋友,還因聽說章敦重病把各種養(yǎng)生的方法告訴章敦的兒子,而章敦兒子不知道的是,此時東坡也是身患重病,不久即將離世,在重病時能這么坦誠的回信,這般胸襟仁義,在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人也中鮮少見到。
他有真誠,蘇東坡把人人當(dāng)好人,還好有他的妻子王弗照管他。蘇東坡做了官以后家里邊經(jīng)常來朋友拜訪他。王弗就經(jīng)常躲在這個屏風(fēng)后邊兒細(xì)細(xì)地聽。有一天一個來訪者走了,王弗從這個屏風(fēng)后面出來就跟他說:“你費(fèi)那么多功夫跟他說話干什么?他只是留心聽你要說什么,好說話迎合你的意思?!边@件事情不僅表現(xiàn)出蘇東坡妻子的智慧精明,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自己待人接物方面的“不成熟”。這方面蘇東坡或許永遠(yuǎn)也無法成熟起來,因為那正是他人格中真誠善良的一面,無法改變。
他有樂觀,蘇東坡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dāng)?shù)責(zé)o醫(y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城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碑?dāng)他被貶官黃州時,朝云生了—個兒子讓他題詩,他嬉戲道:“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生,惟愿孩子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這就是真實(shí)的他,現(xiàn)在覺得蘇東坡是那么可敬,他少了分文人的傲氣,卻多了分為人臣的傲骨,少了分虛浮,多了分坦誠,不自暴自棄,不屈服于命運(yùn),當(dāng)然,也擁有著豁達(dá)的胸襟,正是他種種真性情的事情才會被世人崇敬了千年,正如《蘇東坡傳》所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我相信,即使再過千年,他也還是會這么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