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體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秘密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一
看了電影《秘密訪客》,這部影片不愧為“2021年最值得期待的懸疑電影之一”。劇情跌巖起伏,懸疑十足,有著極強的神秘感。《秘密訪客》的陣容也很強大。
電影《秘密訪客》講述的是一家四口人與一位“秘密訪客”之間的針鋒相對,他們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所以他們互相猜疑著彼此,這個家也接連發生了一堆的“怪事”,這劇情看得我真是又興奮又害怕。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陳正道,編劇是殳俏,領銜主演有郭富城、段奕宏、張子楓、許瑋甯、榮梓杉等。
對于陳正道導演,或許有些人會感到陌生,但是他執導的影視作品大家一定很熟悉,比如《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重返二十歲》等,陳正道導演對時空、影像方面有很強的把控力,細節處理也很精細,劇情大多以文藝和懸疑為主,凡是陳正道導演參與的影視作品上座率還是蠻高的,可見陳正道導演實力還是“在線”的。
從這部電影選用的演員陣容來看,也不得不佩服導演在選擇演員時的用心。五位主要演員都是演過高分“燒腦劇”的行家。比如郭富城出演過《無雙》里的畫家,段奕宏出演過《記憶大師》里的沈警官,許瑋甯出演過《目擊者追兇》里的maggie,榮梓杉出演過《隱秘的角落》里的朱朝陽,張子楓出演過《唐人街探案》里的思諾。
我比較最期待的是影片中張子楓和榮梓杉兩位小演員的暗黑組合,簡直就是讓人感受到了雙倍的心理陰影。尤其是前些時候,憑借著《隱秘的角落》朱朝陽一角大火的榮梓杉弟弟,他出色的演技令人贊不絕口。而張子楓,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了,《唐山大地震》、《快把我哥帶走》、《唐人街探案》等都是她的主要代表作,尤其是在《唐人街探案》中,她那邪魅又詭異的笑容,至今在多少人的心里留下了“陰影”,一想起來就令人頭皮發麻。
電影《秘密訪客》還是很不錯的,你有空且喜歡看懸疑劇的話,可以去看看哦。
秘密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二
今天我看了《寶葫蘆的秘密》這部電影后,深有感觸。
電影中的主人公叫王葆,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學習不好,跑得不快,連自己的指甲都不會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個寶貝——寶葫蘆。
有了寶葫蘆后,王葆就成了全班最優秀的同學。不管老師問他什么問題,他都可以讓寶葫蘆在最短的時間內算出來,然后告訴他答案。
可最后王葆意識到,什么事情都讓寶葫蘆來做,就會不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走。一次考試,就讓他意識到這樣做的壞處。
老師剛說完,王葆就跑了。他跑到了遇到寶葫蘆的地方,把寶葫蘆罵了一頓,就把寶葫蘆扔了,決心靠著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成功。
一個月之后,王葆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堅持成為了他夢想中的那個樣子:品學兼優,游泳錦標賽中獲得第一名。
看著電影,我不禁想起我上三四年級時的樣子,和王葆一樣不愛學習,不想做作業,一心只希望有一個能心想事成的寶貝,這樣不用努力,就可以有好成績。可是漸漸的,我意識到這是行不通的,不靠努力獲得的東西,就不是光明正大的東西。不靠努力獲取來的成績,就不是自己的成績。要有真才實學,才能成大器。
這部電影就是要讓我們所有人知道,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要靠努力和學習,來創造美好的明天。
秘密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三
在富有激情的童年中,我們會有許許多多奇妙的幻想,我們就幻想很多東西:能為班級、為學校爭光,獲得一張張獎狀、一枚枚獎牌、一個個獎杯,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當上自己夢寐以求的職位。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著,而不付出勞動的汗水,這樣,自己的夢想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看過《寶葫蘆的秘密》這部影片后,我受益匪淺。
這部精彩的電影描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王葆的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釣到了自己青睞已久的寶葫蘆,雖然寶葫蘆能完成它所有的心愿,但畢竟不是他自己做的,所以漏洞百出,最后,他終于領悟到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如果不付出汗水,就算自己擁有,也不會得到任何快樂,后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了理想中的自己。
夢想就如一朵云,永永遠遠守護著你,但這還不夠,你必須創造出“竹蜻蜓”,才能夠到達夢想之云,當你到達云端時,又拿到了一把鑰匙,打開了幸福之門,是自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幸福。如果事情不是由你自己做的,你永遠也得不到幸福之匙。
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夢想揮灑出勞動的汗水吧!讓我們一起動手創造出理想中的自己吧!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我一定可以做到!
任何成功人士,都是有低谷,一個腳步,一個腳步的通往天堂,面對困難他么臨威不懼,面對敵人,他們更是永不言敗。他們靠的是自己的力量,所以我們敬佩他們,以他們為榜樣!
秘密心得體會三年級篇四
“鮑曉,該起床了。”“讓我多睡一會兒!”“起床,你上學要遲到了。”哦。“——現場動畫片《寶葫蘆的秘密》正在上演!
王寶媽媽出差,家里只有爸爸、奶奶、姐姐和王寶。
一天,王寶放學回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帶著魚竿和水桶來到河邊。他掛上魚竿后,躺下來,抬頭看著天空,喊道:“我什么都不用做!”這時,他的魚竿動了,于是他用很大的力氣把它拉了出來。乍一看,鉤子上掛著一個寶葫蘆。這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決定認王寶為主人。
從那以后,王寶遇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王寶要去參加數學考試。他擔心自己考不好,所以想讓寶葫蘆幫他,寶葫蘆欣然同意。考試時,寶葫蘆觀察了很久,發現王寶的同學蘇明峰的試卷做得最好,于是他用魔法把蘇明峰試卷上的答案全部轉移到了王寶的空白試卷上。但是,寶葫蘆犯了一個小錯誤:他還把試卷上的名字轉給了王寶。王寶把試卷遞給老師時,老師馬上皺起眉頭問:“王寶,這是你做的嗎?”“我做到了。”“那蘇明峰的名字是什么?”王寶看到了,心虛地嚇跑了。他跑到河邊。這時,王寶對著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的葫蘆大喊:“我要把你一分為二。”眨眼間,寶葫蘆真的變成了兩截,里面空空如也。“啊!原來你沒腦子。”王寶一邊說,一邊把葫蘆扔回河里。
秘密心得體會三年級篇五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風靡全球的`幼兒教育名著,對幼兒之謎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蒙臺梭利列舉了大量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詳細而生動地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讀書過程中,蒙臺梭利對成人進行控訴,在她的論證中,我讀著感到一種愧疚感。確實,直到我們現在生活中,都仍然出現著像書中列舉的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行為。通過讀此書,讓我反省了日常生活中與兒童的錯誤交流方式,這也對我將來從事教育事業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兒童并不是一個無意識的個體,相反,兒童有著巨大的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甚至不允許成人去打擾,一旦打擾,兒童則會朝著與自己個性相反的方向發展。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愿望。兒童有自己的秩序模式,成人一旦打亂了這種秩序模式,對兒童則會造成影響。
在此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例子來支撐她的論點。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應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亂這種秩序。如一個例子,一個小女孩在旅游時睡在一個有欄桿的兒童小床內,當她回到公寓內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時,她便哭鬧,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兩個枕頭圍成一個直角成為她記憶中的欄桿時,她才安心地睡覺,不再哭鬧。這是因為之前有欄桿的兒童小床給了她支撐感和安全感,一旦這種秩序被打亂,兒童便變得焦慮。一件東西放錯了地方就嚴重地打亂了這個小孩關于一些東西應該如何安放的記憶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兒童,不明白兒童哭鬧的原因,則認為兒童是沒有緣由地“發脾氣”,對兒童進行訓斥。這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發展兒童個性的關鍵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種發展的進程和必須服從的規律,那肯定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時宜的干預會阻撓這種力量的秘密發揮。
兒童和成人具有兩種不同的智力視野,這不僅僅是一個程度的問題,一個從小逐漸轉變為大的問題。蒙臺梭利用大量例子證明兒童比成人更具有觀察力,成人往往會忽視一些無關重要的小細節,而兒童卻是對這些小細節有著不一樣的敏感。在教師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在學生的視線范圍內,正如學生都帶著老師的影子,學生對老師有一種極強的模仿能力。老師寫字的姿勢,做事的方式,對人講話的態度等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
蒙臺梭利說,成人應該努力了解兒童的需要,這樣他就可以給兒童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只有這樣,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它將帶給人類真正的幫助。如果兒童要發展他的個性,成人必須控制自己,領會兒童的表示,而且,成人應該把這當作是一種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隨兒童。這讓我想到在教師職業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選擇。老師可以跟著學生走,而不是學生完全跟著老師走。例如讀書,教師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學生都按著老師的標準讀書,學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挑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在學生做實驗中,老師不應該代替學生的操作,老師應該起到引導的作用,在一旁加以指導。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節奏,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慢,老師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寬容,讓學生在他自己的節奏中掌握知識,老師過分的干預只會讓學生感到壓力,打擊學生自信心。
在教學中,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學生實踐得來的知識比教師苦口婆心叮囑的知識點要來的深刻。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體驗的快樂,即 使 發生了錯誤,也不能妨礙他們這種快樂的心情,他們在錯誤中將成長的更快。
蒙臺梭利在書中還講到現在在我們社會中更加明顯的溺愛問題。蒙臺梭利認為,家庭財富應該給兒童幸福,而不是一個奢侈的環境。現在“小皇帝”“小公主”很多,上大學了還不會洗自己衣服,不會打掃衛生,甚至要父母陪讀等現象。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下,逃避現實,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勞,導致的是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力的薄弱。
在書中,蒙臺梭利還提到,不僅是成人對兒童擁有愛,兒童對成人也擁有愛,只是這種愛常被成人無意識地打斷。如一個兒童早晨醒來,會去父母的房間叫父母起床,這是出于兒童對父母的愛,其意是說“新的一天已經來了,快起床享受。”但是成人會以一句“都說不要早早進來我房間吵我”傷害了兒童。兒童行為受到打壓,便朝著成人阻止的方向、成人的意愿發展。在這一個發展過程中,逐漸消失了兒童本來的愛與個性。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例如學生幫教師擦黑板,主動幫老師撿粉筆等,這些都是學生出于對老師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有時得不到老師的回應,則會打擊學生。甚至老師不理解學生“愛”的表達,錯怪學生。學生有時對教師表達愛的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擅于傾聽學生,關注學生。
《童年的秘密》不僅是對我們師范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同時也是父母的育兒經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在書中探索兒童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