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一
小苗的家庭是個五口之家,她是實驗小學一名教師,丈夫在郵政局工作,兒子就讀于實驗小學三年級,公公婆婆退休在家。和睦、幸福、友善是對她的家庭最好的寫照。
小苗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熱愛教育工作,關心愛護學生,積極鉆研教學,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指導學生多次在省市舞蹈唱歌等各類比賽中獲得金獎。先后被評為“縣音樂教學能手”、“縣先進教育工作者”、“縣優秀青年教師”、“縣優秀教師”等。作為學校總輔導員能充分發揮少先隊員的主體作用,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少先隊活動,由于工作表現突出,學校大隊多次被授予國家、省、市優秀少先隊大隊,她還被授予“福建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其丈夫作為一名郵政企業員工,熱愛自己的崗位,關心郵政發展,維護企業信譽,把郵政工作當作自己的職業理想,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怕任務繁重,不怕條件艱苦,兢兢業業、甘于平凡地干好崗位上的每一件事,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來,曾多次被評為縣市“先進個人”。
丈夫做為基層管理者,事情多,任務重,家庭管理的瑣事很多要靠她。但她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持著丈夫的事業,主動承擔著教育兒子的責任。夫妻兩人志趣相投,平時喜歡讀書、運動,他們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一次丈夫因車禍腳部嚴重受傷住院治療,當時妻子正懷孕七個月,她堅持不要辛苦公婆,自己悉心照料丈夫,直至兩個月后痊愈。每當提起這件事,丈夫總是感慨萬千,心里充滿對妻子的感激。“學會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進行換位思考,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這是妻子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在他們結婚十多年來,婆媳、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做為兒媳的她,能夠關心孝敬長輩,視公婆為自己父母,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常常組織全家一起郊游、運動,關系十分融洽,她也深受公婆的認可,這個家庭成為大家羨慕的和諧家庭。
她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個家庭一直熱心公益活動。無論是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這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為社會捐獻愛心活動。多年來,在印度海嘯、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一系列捐助活動中,這個家庭的成員都能積極主動為社會無償捐贈錢物,表達自己一份愛心。作為教師的她關心貧困學生,長期資助貧困兒童,與單親家庭學生結對子,定期走訪資助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情況,在學習上、生活上進行多方面關心幫助,是一位學生喜愛的老師。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的兒子在這個和諧友善的家庭熏陶下,從小就講文明懂禮貌,活潑聰明,好學上進,興趣廣泛,遵紀守法。他們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教會了孩子關愛他人,關心社會,感悟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真諦。兒子常常將自己積攢下來的零用錢幫助家庭困難的同學買學習用具;經常與其他班干部一起關心幫助班上學習較差的同學;學校組織獻愛心活動,他總是第一個積極參加,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個捐出零用錢50元;2011年10月知道學校張老師得了血液病,需要很多錢治療,他立刻拿出積攢的所有零花錢80元捐出來;多年來還一直用愛心儲蓄方式幫助需要幫助的同齡孩子……真是在家里是好孩子,在學校是好學生,不但得到長輩們的贊揚,鄰里間的好評,還多次獲得學校的`表彰和獎勵。
或許,這個的家庭并不是滿天星辰中最為亮麗的一顆,或許,這個的家庭并不是塵世徑陌中最新的一朵,但他們卻用自己善良的心,樸實的行動,搭建了一個幸福美麗的家,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讓感動常在,文明伴行。
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東平鎮東平村,提起吳桂蓮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有一雙懂事的兒女和兩個可愛乖巧的孫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在前些年,為了培養子女成才,吳桂蓮夫妻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基本上全有吳桂蓮一個人承擔,尤其當丈夫暑期去參加短期培訓班時,吳桂蓮一個人還得承擔繁重的農活。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目前一女一子都取到了很好的工作業績,女兒畢業師范大學,并工作于東平中學,從事教育工作,而兒子畢業于著名學府南開大學,目前是某外資企業的培訓發展部負責人。
由于丈夫、孩子忙于工作,為了更好支持他們的事業發展,吳桂蓮放棄個人的業余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孩子全身投入心工作,精心料理好家務,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和女兒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贊揚。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吳桂蓮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發展進修、繼續接受教育,提高專業水平,取得較顯著的成績。
有一句俗話說:“金鄰居、銀親戚”這句話說明了鄰里團結和睦的重要性。“主動處理好鄰里關系,營造良好睦鄰氣氛。”吳桂蓮夫妻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和家人,她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哪家鄰居有困難,夫妻倆都會主動幫助,吳桂蓮全家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有口皆碑。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相互團結。誰家有事,她們都樂于幫忙,在鄰居心目中,吳桂蓮的家庭以實際行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家庭美德。
牽手相伴幾十個春夏秋冬,吳桂蓮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吳桂蓮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二
襄陽市二十七中學有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家庭,那就是黃文老師家庭,黃文老師的妻子楊冬玲也是該校一名教師,兒子黃冰聰就讀于27中學。一家三口,互敬互愛,積極進取,遵紀守法,是全校公認的幸福、健康家庭。
一、孝敬父母、尊重老人、關愛老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我們家中同樣表現得更細致入微。四位老人沒和我們住在一起,因為老人勤勞,他們喜歡開荒種菜,親近自然。平時我們從不同的途徑,用不同的方法孝敬他們。我們外出學習或開會,在外買好吃的食物、好衣服,走親戚得的煙,都給老人拿去,逢年過節給老人送上禮物。我主動號召,哥弟幾人出錢給岳父打了一口水井,并買來水泵,這樣岳父岳母也用上自來水。遇到天旱時節,岳親還主動叫鄰里相親們到他水井里挑水吃。
四位老人雖然文化不多,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向他們請教,聽取他們的意見。
去年夏天,岳母高血壓引發了中風,我和妻子第一時間把她送到襄陽市中心醫院,我們二人輪流每天在醫院照顧,病情穩定后,我們把老人接到家中,每天給她洗澡,陪她說話,給她做康復按摩。開學后,日常的教學工作繁忙,我們每個周末都回家看望老人,給她洗衣洗澡,給她做可口的飯菜,晚上陪她睡覺。每晚上幾次起床端水喝,岳母對我們非常掛念,平常一有病就讓我去和她說說話,她逢人就說,小女兒和小女婿好,他們一來,我的病就好了。我們一大家人,從沒出現矛盾沖突,大家能相互涼解,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關愛幸福和諧的家庭。
二、獻身教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在20xx年的工作中,黃文老師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風風雨雨的日出日落。在工作中,他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本著“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作態度,具有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黃文在20xx年的教師生涯中,他擔任班主任工作20xx年。20xx年起,他還擔任學校《攀巖》文學社社長一職,20xx年5月,他擔任“襄陽晚報社27中學小記者站站長”一職。
20xx年來,他曾多次獲高新區“教壇新秀”“ 師德先進個人”“ 模范教師”稱號,優質課和論文多次獲區、市級獎項,共有約100篇教學論文、通訊及輔導學生作文300篇發表在《中國教師報》《教師報》《襄陽日報》《襄陽晚報》等報刊雜志中。黃文老師時刻把“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為自己的工作追求。
三、互敬互愛、相互尊重、和諧相處
相互尊重是家庭和諧振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是家庭歡樂的表現。1998年黃文和楊冬玲結婚,夫妻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每天不管那個先后下班,早回家就做飯,打掃家庭衛生,從不計較誰多干活,誰少干活。他們倆相互信任。在當今花花世界里,從不猜疑誰有什么時候么外遇等。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教師工作是瑣碎的。但他們都一心想當一名優秀的老師。他們相互理解、尊重對方,支持對方,他們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難困惑時相互開導、相互幫助。他們恩愛和睦,有時雙方有怨氣時。另一方就忍讓,不說話,使對方就無話可說,結婚20多年沒有大吵大鬧過。
四、少生優生、善育重教、以身作則
夫妻倆不管多忙,都抽時間教育孩子,他們只有一個孩子,為了使孩子能夠更加健康成長,夫婦倆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們,另一方面率先為孩子作榜樣。在生活上追求談泊,不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他們經常教育孩子只要一菜一飯能吃飽,美好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他們全家統一思想,不能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導他做人。
他們就給他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他們夫妻倆首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意默化地感染他,在生活中發現孩子對人有禮貌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辯明是非,改正缺點,從小就培養他獨立生活能力,盡量給機會做力所能力的。
四、遵紀守法,家里和睦相,健康快樂
他們一家人都喜歡看書報,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熱愛祖,熱愛社會主義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嚴格遵紀守法。他們夫妻和他們都沒有參加黃、賭、毒等違法活動。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三
于 是一名中學高級教師,她自2019年退休后就步入了社區工作。曾任先鋒辦事處老年協會副主任,現任長江社區第一黨支部的黨支部書記。她和老伴退休后, 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為左鄰右舍鄰居服務的機會。她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爭先創優活動中做出重大貢獻,展示出當代一名退休共產黨員在社區 生活中的模范帶頭作用。
她和老伴都是勤奮好學的兩位老人,為了活躍老年朋友的文化生活,在他 們的眼里老年朋友的健康、快樂是她最大的幸福。為了活躍老年人的生活,還把自己家的保健磁帶拿出來,并親自到綠園小區和宣慶小區學習各種舞步。學習新十六 步、十六步、二十步、五十六步等,然后在所住的小區里親自教老年朋友。大家在教與學的過程和休息中,嘮嘮家常,增進了了解和友誼,愉悅了心情、鍛煉了身 體,同時也增進了小區的和諧與穩定,豐富了老年朋友們的萬年生活。
為了讓老年朋友們能坐到一起嘮嘮家常,從而消除部分老年人的寂寞。他們自己用手一針一線地縫了七、八個椅墊,放在樓下的報亭里,誰來誰坐,以免老人們著涼。
于 還和老伴為了增強保健知識,訂購了《老年報》、《老年學習生活》、《退休生活》,還購買了洪昭光的《讓健康伴隨著您》、《生活方式與身心健康》等書 籍。并利用手中的學習材料為依據,編寫或老年朋友通俗易懂的老年保健知識,給予老年朋友們進行老年保健知識講座。如:《熱敷可緩解老花眼》、《下蹲運動促 健康》、《運動抗癌保健康》、《老年人不宜空腹晨練》、《散步是常壽“秘訣”之一》,《延年益壽“五字”經》、《預防老年人跌倒的平衡》、《每日健康行為 的基本準則》、《常吃胡蘿卜預防關節炎》、《有些老人不宜大笑》、《幾種食物堪稱天然腦黃金》等。多年來進行老年保健知識講座60余次。兩位老人為使廣大 老年朋友健康,長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時他們也成了大家的知心朋友。
兩位老人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協助社區認真搞好有關宣傳工作。宣傳 《老年權益保障法》、《防火安全》、《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創建和諧社區首先要提倡孝道》、《青少年綠色上網》、《中小學生在什么情況下尋求警方 救援》等。為增強社區老年朋友依法維權,教給老年人如何依法維權,為在社區內形成敬老愛老的良好的社區風尚,為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和防火觀念,以及青少年 的安全意識,做出了他們的努力。他們還在社區發表了《創建和諧社會更需要孝道》的文章,指出父母給了兒女生命,盡了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兒女應盡贍養和 孝敬父母的責任,實施孝道是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的基礎,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在文章中向廣大的青少年提出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的倡議。這篇文章 的發表為推動社區重孝道、創建和諧社區起著一定的作用。
在創建文明樓道的過程中,他們倡 議:創建樓道文化,讓樓道文化逐漸規范人們的行為,從而提高人們的素質。在他們的倡議下,《八榮八恥彩畫》進樓道、《共產黨員職責》進樓道。《五愛》《四 有》進樓道,為了美化環境,他們還把自己家的六盆花獻了出來,分別放在走廊的窗臺上,還每天負責澆水。在她的呵護下,花開四處香。在環境美化和凈化的過程 中,隨地仍碎紙的現象沒有了,亂寫亂畫的現象沒有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了,真正達到了創建文明樓道的目的。
于 是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成了她的職責。雖然她已經退休在家,但她始終不忘教育青少年的責任。他們老兩口給社區中小學生講了《中小 學生為什么不能喝酒》,指出了青少年正在長身體時期,喝酒容易傷身,影響健康,酒精刺激影響記憶力,使記憶力減退,影響學習。喝酒過量使人失態,甚至干出 違法亂紀犯罪之事,葬送自己的前途。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黨員叫于,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他們盡自己所能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心,用愛架起了鄰里之間友誼的橋梁,用愛創建社區的和諧。用愛譜寫共產黨員爭先創優新篇章。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最美家庭一定有最動人的風景、最優良的家風,小王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奮斗、嚴謹、孝老是小王家庭的關鍵詞。
戶主小王19xx年進入綜合執法局工作,時任中隊長,任職期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受到領導的器重和同事的贊譽,由于工作成績突出還連續多年榮獲"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妻子張會超19xx年參加工作,就職于石化供銷公司,19xx年因公司效益不好而下崗,她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積極地自主創業,在19xx年至19xx年之間的五年當中,她先后開過自行車專賣店,做過酒代理,開過電話亭,還跑過出租,她勤奮自強的事跡影響著她身邊的很多人,她的丈夫小王和兒子王思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做她堅強的后盾,在19xx年她開辦了物業公司,20xx年至今在美景嘉園經營恒中物業公司,任總經理和法人代表,公司自成立以來,經營有方,管理嚴謹,受到廣大業主的一致好評。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兒子王思也十分勤勉上進,大學畢業后在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并任優勝教育顧問,表現出杰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才能。
作為父母,小王夫婦真正的做到了嚴謹治家,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和睦關系,對獨子王思的教育也是盡心盡力,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王思從小便聰慧懂事,勤奮好學,大學期間利用寒暑假時間在外面勤工儉學,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畢業后進入華龍區綜合執法局工作,還在一家私人的教育機構優勝教育任教育顧問,表現出了非凡的教育和管理才能。
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是營造幸福家庭的基石。小王和張會超婚后將老人接來同住,悉心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二十多年間,無論工作再忙,都會趕回家為老人做可口營養的飯菜,老人們在他們的照顧下雖已八十多歲的高齡,但是精神矍鑠,身體康健,逢人就夸兒子媳婦孝順懂事,孫子王思對老人也是關愛有加,每次回來都給老人噓寒問暖,給他們添置新衣和需要的東西。
幸福是什么?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小王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一個幸福、快樂、和諧的家庭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只有每個人都積極地奉獻和付出,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我們的社會也才會更和諧。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五
多少年來,尊老敬老一直備受推崇。在白塔社區,一提起xxx的名字,人人皆知,都說她是一個好兒媳,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著95歲的公公,是社區婦女學習的好榜樣。
xxx,女,今年49歲,家住白塔小區10號樓一單元202室。自過門后,她便無怨無悔地扛起了照料公婆,操持家務的重擔。多少年來,無論春夏秋冬,她總是做著同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地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當公公情緒煩躁不安時,她總能耐心勸導,想著法逗老人樂。每逢遇到好天氣,她就陪公公到戶外曬太陽、聊天散心。
有一次,老人看著媳婦這樣無微不至地照料自己,衷地說:“淑華呀,我這都一身老骨頭了,不中用了,你可別為了照看我累壞了身子骨啊!”她心頭一熱,趕緊開口勸慰公公:“爸呀,您不用擔心,我身體好著呢。只要您老過得幸福、健康、長壽,就是對我最大的心疼與認可”。xxx的孝行,有口皆碑。
多年的朝夕相處,使他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等。多年的婆媳生活,使xxx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做為兒女,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的,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終會有回報。她一直認為:人人都有老的時候,我們要給下一代做好榜樣,現在如何對老人,以后子女就可能會如何對待我們,人人都應該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敬。
xxx不僅是個好媳婦,還是個好鄰居、好妻子、好母親。她樂于相助,與鄰里和睦相處;一個人扛著家庭的重擔,卻從沒有向丈夫發過一句抱怨。左鄰右舍的鄰居都說她是一個挑著燈籠也找不著的好兒媳。但當人們說起這些,她總是說:我做的這些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人都會老的,老人前半生辛苦養育了兒女們,現在該兒女盡心回報他們了。簡單樸實的話語,透出她質樸的感情世界。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樸實無華的xxx身上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
面對xxx的感人事跡,我們想到了一首歌:心有多寬,愛有多重,走過風雨才能懂;心在愛中,慢慢靠攏,多少沉重變輕松,再多紛擾也要真情相送,再苦再累也要從容面對,把我的真心放在你心中,我的愛就是一片天。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簡述 健康家庭事跡材料篇六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就是老李和王春梅的家.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20xx年,老李王春梅家庭獲得上饒市“最美家庭”提名獎。
老李與王春梅于1997年結婚,夫妻兩18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老李,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有25個年頭,在25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在農村,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家長給孩子的學前教育是不系統、不專業的,而且現在有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的看護和教育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深受丈夫“園丁”情懷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辦幼兒園的想法。20xx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她開辦了李宅鄉貝貝樂幼兒園。這些年來,靠著他們勤奮的雙手和對孩子們的滿腔愛心,幼兒園漸漸走上了正軌,眾多的留守幼兒在這里得到關愛與歡樂。
除了事業上的進步,他們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溫馨幸福。最讓老李欣慰的是,婆媳關系這個千古難題,在他們家卻不用煩擾。18年來,他的妻子從未與公婆拌過嘴紅過臉。他的母親今年63歲,父親67歲。20xx年父親患了腦溢血后,留下了后遺癥,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父親出院后,他們便把兩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老李是個大孝子,為了使半身癱瘓的父親能盡快恢復健康,他不惜代價四處尋醫問藥。不管工作多么累,壓力多么大,他都堅持每天下班后為父親按摩手腳,幫助父親做運動。他使出渾身解數,讓父親能早日獨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王春梅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兒園的事情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搶著為公公端飯送水,以盡兒媳的微薄之力。“蒼天不負有心人”。值得慶幸的是,在兩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關照下,老李的父親如今已經能夠左手拿勺吃飯,拄著拐杖去遛彎了。
老李的弟弟20xx年在外打工時落下了一身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歲還單身一人。于是,王春梅與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顧。現在他們家祖孫三代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老李經常對妻子說,和諧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處,在社會上也必須做一個對社會有益,追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無論是他單位號召愛心捐贈還是同事鄰里有困難,他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一份愛心相送,積極參與社會捐獻愛心活動。20xx年,宗儒源頭的小宇杰不慎燙傷,需要多次作植皮手術,醫藥費不少于八萬元。這簡直是給本來就貧窮的農村家庭一個致命打擊。老李夫婦得知這一消息后,便四處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園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小宇杰渡過難關。僅第一次便為小宇杰募捐一萬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復健康,又來園里上學了。老李兩夫妻商議,每學期都為其減免保育費,且在生活上處處關心照顧小宇杰,讓他忘記痛苦,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成長。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倆夫妻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他們積極執行居委會有關規定,配合居委會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他們主動向周圍的人宣傳法律法規知識,促進農村地區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為實現大家共同的夢匯聚正能量。
在老李看來,“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只有做到“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幸福的家庭。老李認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他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讓他收獲了幸福和溫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