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精神寫照,更是民營企業家的座右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最新企業家四千精神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家四千精神心得體會 1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強重談“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勉勵民營企業家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重整旗鼓再出發。對于年輕干部來說,“四千精神”也是成長的法寶和應當具備的能力,要從中感悟奮進力量。
走遍千山萬水,就是要在基層走街串巷、走訪入戶。李強總理強調“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年輕干部尤其要珍惜下基層掛職鍛煉的機會,在和基層干部共同工作生活的過程中,多到老百姓家中去走訪調研,走遍每一戶人家,熟悉每一位村(居)民,實地去聽去看,在深入了解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也能夠掌握更多的基層工作方法。走過的路,入過的戶,腳上沾過的泥,都會成為年輕干部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想盡千方百計,就是要發揮優勢,不斷解決實際問題。年輕干部缺乏工作經驗,在面對很多沒有處理過的問題時會手足無措,這就要求我們要多想辦法、多調研、多請教。當然,年輕人的優勢在于思維活躍、知識豐富、科技手段多,要充分發揮好這些優勢,綜合運用各種資源和手段,全面分析形勢和問題,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積累經驗,逐漸成長為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經過無數問題的考驗,想盡千方百計,不斷思考、創新、解決,就能夠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展風采、顯擔當。
說盡千言萬語,就是要不斷強化口語表達能力,張口能講。年輕干部要不斷提升講的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溝通協調的重要基礎。對上,要能夠匯報清楚,闡述明白,把基層的實際和聲音傳遞上去;對下,要能夠用接地氣的語言把文件、政策宣講清楚,把上面的方針政策輸出下去。面對老百姓,我們可能要耐心講解和疏導,這更需要年輕干部具備很好的溝通能力,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年輕干部要有老黃牛的工作精神,但是不能只會悶頭干活,也要能夠把做的工作講出來、取得的成效說出來。說過的每一句話,調解的每一次糾紛,宣講的每一個政策,都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積累的經驗。
吃盡千辛萬苦,就是要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艱苦奮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趁年輕就要多吃苦,所謂的吃苦,不是刻意去過苦日子,而是一種精神狀態。面對工作中的臟活累活,不抱怨,能主動承擔;到基層一線,能適應工作和生活環境,不怕艱苦;面對工作繁重的壓力,能自我調節,不怕重擔。唯有吃盡千辛萬苦,才能不斷總結出工作和生活的經驗,成長為黨和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
企業家四千精神心得體會 2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在記者會上重提“四千精神”,“當年浙江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李強總理強調,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
對此,我深有感悟。
民營企業在營商環境不好、資源匱乏的年代,以自身實干創造了“四千精神”,現在民營企業依然要堅守本心、聽黨話、跟黨走,緊跟黨中央步伐,要親政而不要參政,遵守一切法律法規,繼續發揚“四千精神”,腳踏實地辦好企業。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練好企業內功,才能考慮怎么發展成為百年企業;要想成為百年企業,首先要成為社會企業;要想成為社會企業,首先要轉變觀念。因為企業是社會的,不是個人的。同時企業主營產品要多元化,獨木不成林,難抗市場風險。企業在選產品時一定要選符合市場需求的、符合自己主營的“三低產品”。什么是“三低產品”,即低風險、低污染、低能耗的產品,合理利潤、穩健發展,千萬不能百花齊放,什么產品都做,最后什么產品都做不好。
新時代社會,社會分工更細更專更精。要做有市場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不是好產品。企業產品的選擇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好產品好項目一定要符合市場規律。
企業發展離不開三駕馬車。
銷售是企業第一駕馬車。所以一定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過硬的銷售團隊。銷售人員首先要有“德”,再要有“銅頭鐵嘴飛毛腿”的“才”。
生產是企業第二駕馬車。企業生產一定要時刻抓好安全和質量,兩者相互統一、缺一不可。沒有安全,企業的質量無從談起;沒有質量,企業的安全失去意義。安全和質量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人才是企業第三駕馬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后盾。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要有適合企業的人才。企業怎么留人、怎么用人是每個企業家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本人認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三者結合、缺一不可。用人要做到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盡量不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及人才儲備工作。用人千萬不能有裙帶關系、任人唯親的錯誤思想,要做到人盡其才,為人才搭好發揮才能的舞臺。
最后,企業要尤為重視誠信建設。企業不僅要做好生產經營,更要注重企業對外的誠信形象。誠信不是一句口號,是日積月累的習慣帶來的社會好評,要堅持不懈地一以貫之,但是破壞誠信很容易,一次就夠了。誠信一旦坍塌,就很難再重塑,所以企業家做事一定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造福子孫后代。
孕育于改革開放時代的浙商“四千精神”,在新時代依然煥發新生命。民營企業家傳承“四千精神”,在乘風破浪中堅定前行。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
企業家四千精神心得體會 3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到民營經濟的發展時特別提到,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創造的“四千精神”,強調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
“四千精神”銘刻了一個時代群像。上世紀80年代,渴望脫貧致富的浙江人喊出了“歷經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的口號,民營企業家們以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自求發展的奮進勁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樣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江蘇的民營企業家們踏遍“千山萬水”闖市場、吃盡“千辛萬苦”辦企業、說盡“千言萬語”拉客戶、歷經“千難萬險”謀發展,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開拓的精神排除千難萬阻,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正是在“四千精神”激勵下,老一輩浙商蘇商闖出了新路,蹚出了名堂,贏得了尊重。
“四千精神”濃縮了一代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創業經驗、創業智慧。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江浙民營企業從小變大、由弱到強,創造無數奇跡,是在不畏艱難險阻、歷經無數實踐探索中,敏銳發現商機、善于把握時機、主動捕捉契機。尋項目、籌資金、引技術、找市場,哪里有潛在的市場他們就往哪里奔、哪里沖。少不了去說盡,以此達成共識,尋求合作可能;離不了去走遍,以此尋找商機,找到發展機會;缺不了去想盡,用各種辦法攻堅克難,不斷激發創新的靈感、創造新的商機。不畏難不懼難不怕難,用心用情用力,把小生意談成大買賣,把小工廠辦成大企業,把小商品賣出大市場,奏響民營企業發展最強音。
從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2023年全國兩會,“兩個毫不動搖”“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被反復提及。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關于‘兩個毫不動搖’、‘兩個健康’的方針政策,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黨中央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為民營企業的發展鼓勁加油打氣,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增強信心、輕裝上陣的信號非常強烈鮮明。
“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新征程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傳承和發揚“四千精神”,繼續保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氣神,主動抓住高質量發展機遇,自覺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市場環境變化,將過去闖市場的膽量與現在創新創業的魄力相融合,堅定信心再出發,排除萬難打硬仗,定能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道路上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
企業家四千精神心得體會 4
“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民營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精神寫照,更是民營企業家的座右銘,包含了民營企業家敢闖敢拼、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時強調,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四千”精神結合起來,作為推動民營企業家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內生動力,宣傳、動員新時代民營企業家秉承和發揚“四千”精神。
秉承和發揚“四千”精神,要始終堅定發展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廣大民營企業家要主動摒棄雜音,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做政策的堅信者、宣傳者、執行者,增強信心、放下包袱、大膽發展,推動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秉承和發揚“四千”精神,要始終堅毅攻堅克難。當前,國際國內環境發生復雜變化。一方面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大力發展內循環經濟。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家要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攻堅克難,把突破“卡脖子”難題作為企業發展的使命,利用體制機制靈活、創造能力強勁的優勢,敢于創新、大膽嘗試,不怕冒險、不怕失敗,立足國內國際市場,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新興領域自力更生,自主研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難關,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力爭獲取越來越多的專利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秉承和發揚“四千”精神,要始終堅持家國情懷。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作為積極進取的民營企業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更應滿懷強烈的家國情懷,以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為己任,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貫徹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開啟之年,站在國家歷史的交匯點,民營企業家們應胸懷祖國,以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把企業的命運同國家興旺、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緊密結合起來,為國擔當、為民解憂,把自己的家國情懷落到實處,戮力同心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秉承和發揚“四千”精神,要始終堅守社會責任。“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營企業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必須承擔起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責任。民營企業家來自人民大眾,回顧我們一路成長的歷程,時時刻刻都有中國共產黨的關懷關注,人民群眾的厚愛支持,在中國共產黨的好政策支持下,我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財富。但財富來源于市場、社會和人民,我們享受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紅利,才鑄就了我們成功的事業。“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是民營企業家不可懈怠的社會責任。當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積極參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抓產業幫扶、抓組織幫扶、抓人才幫扶,把生產車間前移至鄉村,解決農民“背井離鄉”的問題,幫助鄉村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的村集體組織,帶動培養扎根農村搞生產經營的人才隊伍,讓農村有資源、有企業、有人才,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力。
在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和全國兩會精神的實踐中,民營企業家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民營企業家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質,以“四千”精神增強內功,增強創造能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消除疑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沿著中共二十大錨定的奮斗路線,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貢獻民營企業家的智慧和力量,書寫民營經濟更加輝煌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