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首先要了解聽眾,注意聽眾的組成,了解他們的性格、年齡、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們的觀點、態度、希望和要求。掌握這些以后,就可以決定采取什么方式來吸引聽眾,說服聽眾,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模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哲理演講稿兩分鐘視頻篇一
大家好!
有個年輕人,有一天,因為心情不好,他走出了家門,漫無目的地到處去閑逛,不知不覺地他來到了森林深處。在這里他聽到了婉轉的鳥鳴,看到了美麗的花草,他的心情漸漸好轉,他徜徉著,感受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忽然,他的身邊響起了呼呼的風聲,他回頭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原來是一頭兇惡的老虎正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他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樹下,看到樹下有個大窟窿,一棵粗大的樹藤從樹上深入窟窿里面,他幾乎不假思索,抓住樹藤就滑了下去,他想,也許這里是最安全的,能躲過劫難。
他松了口氣,雙手緊緊抓住樹藤,側耳傾聽外邊的動靜,并時不時地伸出頭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來踱去,久久不肯離去。年輕人那顆懸著的心又緊張了起來,他不安地抬起頭來,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驚,一只尖牙利齒的松鼠在不停地咬著樹藤,樹藤雖然粗大,可它經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識地低頭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盤著四條大蛇,一直瞪著眼睛,嘴里搖卷著長長的信子。
恐懼感從四面八方襲了過來,他悲觀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想這么不上也不下吧,卻有只松鼠在咬樹藤,他甚至已經聽到了樹藤被咬之處的咔吧咔吧欲斷未斷的響聲。
故事說到這里。朋友們也許已經悟出了,這個故事并不是人生的特殊個例,也不是人生的具體寫實,而是人生境遇的一個比喻。佛經解釋說,那只老虎不是別的,其實是無常;那只松鼠是時間;那四條大蛇是人生無法逃避的生、老、病、死;那根藤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老虎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是無疑的,正如災害,正如煩惱,正如天外飛來的橫禍。這些不測總是要來到人間的。是來到你的面前,還是來到他的面前,是碰到一次,還是常常碰到,這也許有一定的偶然性。
佛說,這就是無常。與生俱來的還有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掙脫的宿命,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是誰都無法擺脫的。無法擺脫的還有時間,從表面上來看,時間對生命并不構成威脅,甚至我們還會以為它是運載人生的免費列車,可是真正給我們致命一擊的就是時間,時間每時每刻都在咬著我們的生命之藤。
好,讓我們繼續看完那個年輕人的故事。
年輕人想:懸掛不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樹藤已經不讓你懸了;跳下去絕無生路,那是個死胡同,連逃的地方也沒有;可是外面呢,有可怕的老虎,但是也還有鳥鳴,有花香。年輕人在想,難道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聽到一個聲音在喊:別怕,跑吧。
于是他不再做多余的考慮,一把一把向上攀登,他終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樹底下閉目養神(是的,苦難也有閉上眼睛的時候),他瞅住這個機會,拔腿狂奔,終于擺脫了老虎回到了家。
也許我們能力確實有限,也許我們的厄運真的無法擺脫,但是我們用不著絕望,我們逃不脫生、老、病、死,我們逃不脫有限的歲月,但是我們可以逃得脫老虎,逃得脫人生迎面而來的災難。面對不幸,挫折和打擊,我們可以跑,可以奮斗。羚羊擺脫獅子追擊的辦法是跑得比獅子還快,這就是生路。所謂生路,就是人生之路。
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可是它的含義卻很深刻。它所要賜給我們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以及一種深層次的悟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不要被隨時會來的各式各樣的威脅,而畏縮。前怕狼后怕虎不是做人的道理。真正做人的道理是要懂得,靈活運用我們的智慧,去排除一切危難。讓自己懂得,如何闖出一條條新的人生之路來。
人生哲理演講稿兩分鐘視頻篇二
大家好!
人生如夢,夢卻不隨人愿。歲月如歌,歌,唱得再響亮,也會有冷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要解,一些人,想留,留不住;一些事,想躲,躲不開。希望的,常常得不到;失望的,往往能碰到。生活中,理解你的,許多時候,都能給你支持;誤解你的,好多時候,還會對你質疑。有些事,已不愿做,因為結果早就蒼白;有些路,已不想走,因為盡頭沒有等待;有些人,已不必見,因為謀面只能傷懷。有些旅途,只適合一個人的孤獨;有些風景,能治愈一顆心的憔悴。路不在于走多久,只有經歷過繁華與蒼涼,才能慢慢地靜默與成熟。
人若為惡,昧心做事,禍雖然未至,福卻已漸離。
善行多施,好心為人,生活才輕松,生命才豐厚。
走過一生,難免要越過急流與高山,走過荒蕪與沙漠,經歷迷茫與彷徨,遇到困難與挫折,經歷難免有溝有坎,生活肯定有喜有憂,好的是人生幸運,壞的是生活經歷。人生之事很難完滿,生活之路很難如意,一生難免會有一些遺憾會留給歲月,更難免帶著不舍戀戀不忘離開塵世。
人做事要把握好尺度,守住善心的底線。為人處事也要心存善行,待人接物要真情實意,凡事得有個尺度,做事得出于公心,話不可以說得太盡,事不可以做得太絕,要知道冥冥中會因果輪回,人世間難免福禍相隨,生命中往往更是變幻莫測。
善有善終,惡有惡報。人行善,猶如春天之草,入眼雖不見其長,卻日有所增;人作惡,好比磨刀之石,短暫不見其損,實為日有所虧。
做事一定要實在,做人應該知足。善于用平視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處處顯現繽紛;善于用坦蕩的方式去生活,生活就會處處充滿微笑;善于用平常的心態待得失,人生就會處處輕松愉悅。只有這樣,人生才能跨越更遠的山川,領略更美的景致,相望更高的抵達,結交更好的知己,收獲成功的喜悅,活出多彩的人生。
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兩分鐘視頻篇三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錢》。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為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日子久了以后,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漸發現到,買古董的人比賣古董的還要內行,有許多賣古董的人甚至對古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貨物。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個賣壺的小販攤子上,看到時大彬的仿制茗壺,時大彬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紫砂壺作者。眼前那一把壺雖是仿制品,卻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錢?”我問。
“三千元。”小販說。
“假的也賣這么貴。”
“什么假的?當然是真的啦!”
“時大彬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這一把是他親手賣給我的。”小販面不改色地說。
對于這樣的古董攤販,我們只有無言以對了。
因此,買古董的人,眼里只有古董,價錢是不太在乎的,賣古董的人,眼里只有金錢,他們才不在乎古董的價值。
例如一個明朝宣德的香爐,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萬元就會賣,才不管那香爐的好壞,真正懂宣德香爐的人以一萬元買到,可能一轉手就以五十萬元賣出了。
“為什么?”
因此,我們去逛古董商場,是對眼睛的一種學習。我喜歡中國臺灣話把古董商說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攤子叫做“古物堆”,我們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銅爛鐵中尋找我們失落的那一對值錢的眼睛。
只要找到值錢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進而見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拜在一位師父的門下,希望師父教他認識人生的真相。
師父只教他灑掃、泡茶、接待賓客,閑暇的時候就用來靜心,并觀看這個世界。
弟子過幾天就會問師父:“師父呀!您什么時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在菜市場里,有兩個人想買這個石頭。有一個人出價十元,另一個出價二十元,第一個是要買回去做秤錘,第二個是要買回去做硯臺。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叫他把石頭帶到賣玉石的市場去,只要了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到五十萬元,因為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
弟子聽了,就心開意解地開悟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窮盡一生在奔馳追求,希望尋找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物,卻很少有人了解,我們的眼睛才是最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山,山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海,海就有了價值。
太陽所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都像國寶一樣的珍貴,這種深刻的見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體會呀!
人生哲理演講稿兩分鐘視頻篇四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借出眾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游說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著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于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說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為借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里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說自己是有求于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于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仆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著眾人的面,責備張儀說:“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后,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于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為侮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范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為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說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說:“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為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后,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于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于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后來,秦惠王采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著生命危險到六國游說,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置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兩分鐘視頻篇五
生命只有一次,是宇宙中最寶貴最珍貴的東西。
生命既脆弱又強大;生命既短暫又永恒。
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希望。
希望脆弱的生命堅強,短暫的生命永恒。
一個人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中是微不足道的。你的名字能被人們記住多久?
生活,如果你讓一根棍子打它,可以停止;流感也會致人死亡。
病,不屈不撓的奮斗,才能重生;當災難來臨時,你可以通過堅定信念來戰勝它。
霍金不僅用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也用他頑強的奮斗征服了世界。
他對生命有著深深的虔誠和敬畏,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精準的導航: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端正生命。正因為如此,他脆弱的生命才堅強,短暫的生命才永恒。
臧克家說:“有些人活著,他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這首詩講述的是我所敬仰的所有霍金式的生命,浮士德、格里夫、魯濱遜、張海迪、林肯、保羅、克里斯托弗一生的不懈奮斗,永恒而堅強的生命,永遠閃耀著五彩的光芒,影響著全世界的生命為自己的理想不懈奮斗,讓時間如銀河一樣漫長,永遠閃耀著璀璨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