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一
教學詩歌主要是欣賞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詩歌形象包括詩中人物形象和詩歌意象,那么,要欣賞詩中形象的真正內涵,就要賞析詩歌本身的社會意義和作者的思想意義。詩歌的語言藝術重在領會其優美、精煉、生動、傳神的風格。而表達技巧主要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創設詩歌所應用的表現手法。就《卜算子詠梅》這首詞而言,這首以梅花為主要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充滿自信和樂觀,形象鮮明,語言獨特,表達技巧特殊,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形成鮮明的對比,為此筆者做如下的設計。
1、理解詞中所塑造的形象,分析景物所蘊含的真正內涵。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意境和語言的巧妙運用。
3、體會詞中作者以逆境為美和充滿樂觀主義的信念。
誦讀領會,比較探究
1課時
方案a
一、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理順詞句。
2、播放《卜算子詠梅》朗讀帶,增強學生對詞的情感認識,
3、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讀,讀出意象,讀出意境。
4、學生放聲自由朗讀,讀出作者的感情,(教師提示,毛澤東作此詞的背景)并在此基礎上背誦。
二、理解“寒梅”寓深意
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因其能在嚴寒冷酷的季節仍旺盛成長而聞名,在古代詩歌中被賦予堅韌、貞節的象征含義。可經得起風雨襲擊,霜雪嚴寒的摧殘。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因當時年輕的共和國處于極度危險之地,許多人對當時的社會主義前途失去信心,在這種歷史條件下,他并不回避形式的險惡,而是清醒意識到逆境的嚴峻,于是作詞《卜算子詠梅》,用寒梅寓意他并不消極悲觀,而是充滿信心和樂觀之情,全詞體現出一種激情昂揚的風格特點。
三、看山花爛漫,思反陸詞之意。
1、這首詞的點睛之筆是?
研習: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2、“笑”有何深刻含義?
研習:一個“笑”字,充分表達了詞人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樂觀,把梅花在經歷嚴寒霜凍之后以勝利者姿態傲然挺立的形象完全展現在讀者面前,她曾在“百丈冰”的懸崖“俏”過,現今在“山花爛漫”時,卻溫婉而笑,是歷經磨難后勝利的“笑”是對惡劣環境的“笑”。一次,僅一個“笑”字,毛澤東的偉岸形象躍然紙上!
(老師介紹陸游寫《卜算子詠梅》的社會背景和用意)
研習:首先,是毛澤東對當時社會環境的準確判斷與認識,他肯定唯物辯證法,逆境總會轉化為順境,充滿樂觀。
其次,毛澤東以一句“猶有花枝俏”,點出梅花之自得、自如、自豪、傲然于逆境,反陸詞孤獨寂寞和哀傷。
其三、毛澤東的樂觀與自信著實在詞中表達的淋漓盡致,寫梅花在逆境嚴峻的考驗后,“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一反陸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悲劇感,流露出從不失敗,一派樂天自得。
其四、毛澤東在詞中所寫梅花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堅貞不渝、潔身自好的情懷,而是充分體現了詞人坦蕩寬廣的胸懷和在惡劣環境中的灑脫英姿。
4、以“我心中的梅花”為題,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語言簡練,層次分明,主題鮮明。
此題設制主要是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并強化文本的主體內容,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也是本文情感體驗的一個特意體現。
四、比較探究異同,拓展延伸文本。
1、理解毛澤東的詞《采桑子重陽》中“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精神內涵。
2、比較閱讀毛澤東詞《沁園春雪》與《卜算子詠梅》的異同。
3、如何理解毛澤東所追求的逆境美感和壯美之情?
方案b
一、【提示導入】
中國傳統詩歌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時,無論是借古諷今,用典或直接抒情,還是敘事抒情,托物言志,都特別注重對字詞的推敲和錘煉,如“春風又來江南岸”的“綠”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都可謂點睛之筆,達作者難達之情,狀作者難狀之景,今天,我們就通過字詞的推敲來學習毛澤東的詞《卜算子詠梅》。
二、反復誦讀,悟詞中所蘊之意。
1、學生默讀,結合注釋理解詞義。
2、學生自由放聲朗讀,抓住“梅花”這一獨特意象,理解所含深意,
3、學生齊讀,領會作者的情感。
三、整體設疑,互探其意。
1、詞中典型意象是什么?
2、此意象的象征含義是什么?
3、作者為什么用此意象?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四、合作對話共協商,比較探究思其源。
1、詞中“已是懸崖百丈冰”中的“崖”字能否改為“巖”?為什么?
探究:“崖”有“高而陡”之意,而“巖”重在“突起”,另外,“崖”則更具口語化,容易被讀者接受,也突出了梅花所處環境的惡劣。
2、“百丈冰”中的“百”能否改為“萬”?為什么?
探究:“百丈冰”更能體現毛澤東的戰略思想和精神狀態,也有從戰略上對敵情的蔑視,和“懸崖”結合,更能說明毛澤東對當前逆境嚴峻形勢的清醒認識,充分表象其樂觀、自信、昂揚的精神風貌。
探究:用“猶”則避免了字面上的“孤獨”、“孤僻”之意,反而有了“梅花”生命的旺盛,意志的堅強,自豪自得的品格,也顯示了梅花的豪壯氣概,颯爽英姿。
4、詞句“俏也不爭春”中的“俏”能否改為“梅”?
為什么?
探究:不能,“俏”實際上是這首詞的靈魂,“俏”有“俏麗”,“俊俏”含義,不僅增強了詞的美感,而且體現了“梅花”在經歷了風霜嚴寒之后仍然傲然挺立的豪邁情懷,另外和上句“猶有花枝俏”形成“頂針“讀來朗朗上口,其三,這個“俏”字和毛澤東的陽剛之氣形成鮮明的對照,有“剛柔相濟”的美感。
5、詞句“她在叢中笑”中的“叢”字能否改為“旁”字,為什么?
探究:“旁”有“旁邊”、“旁觀”等意,也有“孤芳自賞”之意,而“叢”則有“共處”、“一起”之意。“梅花”在嚴寒冷凍中頑強抵抗,終于迎來了勝利,她沒有因得到勝利和喜悅而居功自立,而是在百花叢中,和所有千姿百態的鮮花一起歡笑,享受勝利的喜悅和快感。因此:“叢”字則更能體現此意。
五、拓展延伸,鞏固成果。
3、背誦毛澤東詞《沁園春雪》,并對這首詞做簡要的賞析。
4、通過以上幾首詞的學習,概括毛澤東的思想內涵。
六、課堂小結
結合毛澤東和陸游各自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背景,通過比較兩首同題目的詞的異同,來歸納二人的思想情感。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二
崔愛萍
:幻燈片課件
一、? 導入
欣賞京劇《卜算子?詠梅》,注意內容和情感。
對今天,我們學習《卜算子?詠梅》這首詞,讓我們通過對詩詞的學習,走近毛澤東,了解他偉大的胸懷,學習他偉大的思想。
三、? 掌?握生字與詞語、盡量結合詩句的意思談。
四、理解詩句的意思
1、 交流第一段:風雨剛剛把春天送回來,飛舞的雪花又在迎 接春天的來到。已經是冰封雪凍最寒冷的時刻,懸崖邊上還盛開著俏麗的梅花。
2、 指導感情朗讀這一部分
3、 同學們自己或者小組準備第二段詩詞解釋:?????
梅花雖然美麗,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為了向人們報告春天到來的信息。等到百花盛開的時候,她將感到無比欣慰。
討論:梅花的特點——凌寒獨放、俏不爭春、樂觀謙虛來討論交流,領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開闊的胸襟,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的風姿,梅的品格。
五、感情朗讀、背誦總結
這首詞是毛澤東讀了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同題詞后寫的。陸游的原詞是他堅貞不屈的品格的寫照。
讀一讀,比較一下異同點。
這兩首詞,雖然寫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澤東和陸游所處的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也就明顯的不同。
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贊頌的梅花不畏艱難險阻、凌寒獨放的品格和不居功自傲的精神在讀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
欣賞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
課后延伸: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把詩詞朗誦用錄音機錄下來,同學之間相互欣賞,激發學生誦讀和積累毛澤東詩詞的興趣。
板書:
:?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三
教學設計及說明?
信息資料:?
1、搜集古今詩人的詠梅作品。?
2、師生查閱1961年國內社會背景的資料。?
3、分別查閱關于兩首作的賞析文章。?
教學要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熏陶。?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豐富認知?
1、由“你見過梅花嗎?你了解梅花嗎?”引入。?
二、進行新課,了解背景,理解全詞。?
2、啟發學生根據預習,提出問題。?
3、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搜集的資料,小組合作,讀文研討。?
三、匯報交流,明確理解,感情讀背。?
1、指讀課文,互相評價。?
2、結合自己小組喜歡的詞句,暢談學習收獲。?
3、有感情練讀,教師相機指導,嘗試背誦。?
四、鞏固練習,豐富積累。?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并試著說出這樣填的理由。?
(?)的梅花?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對照,激發興趣。?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回顧舊知,創設學習情境。]?
[巧妙布疑,誘發學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學讀,理解研讀。?
三、交流研討,促進理解,個性表達。?
2、學習小結。?
四、深悟情感、創意表達。?
2、成果展示,相互評價。?
五、感情讀背,升華理解。?
[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陸游的詞作來進行讀背練習。]?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四
中國文學上,歌詠梅花的詩詞作品難以計數。上自帝王貴族,下至平民文士,詠梅之作層出不窮。詠梅者或傾心于梅花之香艷,著力刻畫摹寫其綽約風姿;或傾慕其高潔的品質,于描寫之中注入作者個人的某種情懷。富貴顯達之人可詠梅以示其安逸優雅,或雕章琢句以逞才學,窮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懷,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脫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豐富多彩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古代詩詞作品中,或風神綽約,動人心魄,或顧影自憐,凄清抑郁,或傲然,或嫵媚,或清雅,或禾農艷,總之,因作者創作環境與意圖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形態和人格情趣,毛澤東的這首《詠梅》詞寫于1961年月12月,詞前作者自序云“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分析這首詞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陸游原詞表現了什么樣的情感。
陸游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一生創作了大量詩詞作品。他的詩詞作品有不少表達了愛國情感,同時,由于他的愛國主張始終遭到壓制,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憤抑郁。這首《卜算子·詠梅》詞便是一例。詞中,陸游以梅花自比,表現出孤芳自賞的凄涼情調。詞中的梅花雖然清香無比,但為“群芳”所妒,更兼“風”“雨”的摧殘,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清香依舊。這里的梅花無疑是陸游自己的處境與人品的寫照,從中既體現了他不愿茍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擊后的凄涼與無奈。全詞悲劇氣氛濃重,“斷橋”、“黃昏”、“風”、“雨”,一片落寞孤寂,凄涼壓抑,讀之使人感到陰郁低沉。時代的悲劇,個人的不幸,使陸游《詠梅》詞蒙上了深重的陰影。
毛澤東的這首《卜算子·詠梅》詞是讀了陸游作品后寫的,用了陸詞的原調原題。同樣是詠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之”,詞中梅花的形象及詞之格調情趣與陸游原詞完全相反,在詠梅詞中,毛澤東這首詞可謂別具一格。
開首兩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點明梅花開放的時節,此時嚴冬即將過去,春之神正翩翩來臨。句中雖有“風雨”、“飛雪”,但給人的感覺迥異于陸詞的陰冷壓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飛雪迎春到”,為全詞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機的基調。“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大地仍銀裝素裹,嚴冬的痕跡尚未消退,懸崖上有百丈堅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氣息卻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雪中傲然綻開的。梅花。這兩句將梅花放在嚴寒的環境中去表現,有力地襯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皚皚白雪將梅花俏麗的形象襯托得更加鮮艷奪目,同時,堅冰百丈的環境也點出了梅花開放之“早”,為下面寫梅花的報春作了鋪墊。
梅花先于百花而將春回大地的信息傳播給了人們,所以說“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想見,經歷了寒冬之后的人們,猛然間看到這冰雪中俏麗的梅花時,將會多么的驚喜振奮啊。這“花枝俏”無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處最先撒下的花瓣,與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風氣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卻是那么謙遜,不急于要供,卻默默、謙遜的的“叢中笑”,沒有一絲一毫的驕矜自得,這是何等的氣度!作者這里將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并且賦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讀之使人倍感親切。“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最后兩句將梅花的形象表現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跡終于遍布大地,所到之處,鮮花爛漫,姹紫嫣紅,分外絢麗。先于百花而發的梅花此刻卻只是和眾多的山花一樣在春風中歡笑,她無意計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頭地、獨占春色,這是胸襟坦蕩者的豁達大度,是無私奉獻者的真實寫照。作者從梅花的特性中發掘出了這種高貴的品質。
全詞格調明朗輕快,擬人化的寫法突出了梅花鮮明生動的品性。語言也平易流暢,顯得清麗自然,毫無雕琢禾農艷之氣,意境高遠,耐人尋味,使人在贊賞梅花的同時,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歷代眾多的詠梅詞中,這首詞立意新穎,別出機杼,獨標高格,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五
說起梅花,不得不提的就是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了,為了讓您了解這首詞,小編帶你一起去分享一下卜算子詠梅賞析,希望可以為您提供參考!
【譯詩】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 飛雪又把春光迎來。 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 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告。 待到山花開滿大地時, 梅花就在花叢中歡笑。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這里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卜算子、詠梅”等詞語。能力目標:?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反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朗讀指導可在學生基本了解詞意、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的基本方式是: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試讀――示范指導――再練讀――再試讀。還可以創設情境,如展示圖片、配上激昂歡快的樂曲等,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詞的朗讀與古詩略有不同,同樣講究節奏與韻律,但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更加連貫,上下闋之間停頓略長一些,注重意境的營造。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接近現代漢語,便于朗讀時情感的醞釀與抒發。教師可啟發學生講一講詞的大意,對講錯的地方,師生互相補充修正。在讀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課后延伸: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把詩詞朗誦用錄音機錄下來,同學之間相互欣賞,激發學生誦讀和積累毛澤東詩詞的興趣。
《卜算子 詠梅》教學設計由本站會員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請注明出處!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七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2、了解詞的大意,感悟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謙遜的作風。
理解詞作內容,領略詞作意境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比較毛澤東與陸游的詞,理解時代不同,性格不同,經歷不同,審美情趣不同,所以詞的思想內涵也就明顯的不同,這是理解本課的一個難點。
歌曲《紅梅贊》音樂視頻、配樂朗誦磁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你了解梅花嗎?學生交流對梅花的認識。
2、學生觀看、聽歌曲《紅梅贊》音樂的視頻。
老師小結:梅花在中國傳統詩歌中,和松、竹一起并稱為“歲寒三友”,因為它們都是以在嚴寒節令中保持生機,作為逆境中精神氣節的象征。同學們,我們學過《墨梅》、《竹石》、《石灰吟》這三首古詩,學習這三首古詩時,我們接觸到了中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的表現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誰能解釋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對,就是借助對一件是物的描寫、歌詠來表現作者內心的思想與情感。這節課,我們又將學習毛澤東的一首詠梅詞。
二、自主閱讀,以讀悟情
請同學們反復地讀讀課文,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在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著飽滿的感情來讀課文。每個人在小組內讀,小組推薦人讀給全班聽,最后大家齊讀。
三、交流討論,激趣導學
(1)卜算子詞牌名(介紹詞牌名的有關知識,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詠梅
題目“詠”是什么意思?(依著一定的腔調緩緩地誦讀)
哪些古詩題目上也有“詠”字?
2、學習上闋
(1)梅花生存的環境是什么樣的?
“風雨”、“飛雪”、“懸崖”、“百丈冰”等詞語烘托出了梅花生長的自然環境,表現出梅花堅韌不拔的性格,“風雨”與“飛雪”的并存點出了梅花盛開的季節是早春,這也為下片贊頌梅是報春使者做了鋪墊。
(2)理解: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百丈冰:形容極度嚴寒。猶:尚且,還。
盡管冰凌垂掛于懸崖,北風怒號于幽谷,但是梅花還是開放了,是那么美麗。
現在,你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指導背誦上闋
3、學習下闕
(1)梅花還有什么特點值得詩人贊美呢?
出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爭春”是什么意思?
春天到了,百花怎樣?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能用什么詞來表達?
出示:百花齊放爭奇斗艷姹紫嫣紅花枝招展
繁花似錦花團錦簇百花怒放(齊讀)
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可以讀出梅是報春的使者,卻不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了梅花謙遜的作風。
(2)當其他花爭奇斗艷時,梅花怎么樣?
出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4梅花在哪兒笑?怎樣笑?笑什么?
從“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可以讀出百花盛開之時,梅花卻無比欣慰地飄落從中,表現了梅的豁達與無私。
(3)再讀下闕,想象畫面。
(4)介紹毛主席寫詞背景,再讀詩詞,體會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由情導讀,因讀成誦
1、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這首詞有了深入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畫面,有感情地讀。
2、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讓學生學習朗讀的技巧。
3、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配樂朗誦。
五、作業
1、背誦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用簡筆畫把它畫出來。
2、預習陸游的詠梅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背誦毛澤東的詞《詠梅》
2、練習默寫,相互訂正。
二、學習陸游的《詠梅》
1、范讀
2、自由讀《詠梅》
3、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開無主:無人過問,無人欣賞。
更著:更加受到
3、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對比閱讀,深入感悟
1、閱讀陸游詠梅詞,簡介創作背景。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職位。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風雨交加的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正是陸游受打擊后心境的寫照。)
6道“曩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鮮明地寫出了兩首詞中梅花的不同形象與兩位詩人的不同心境。
2、再讀毛澤東的詠梅詞,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一個題目(引導學生自己給畫命題時要有創意,有文采)
3、展示為本課試所配圖畫及音樂,有感情地背誦詠梅詞。
四、作業
背誦并默寫兩首詞。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八
1、自由朗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同桌說說詞的意思。
2、提供背景資料,供學生閱讀參考。有不懂之處,教師稍作指點。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游。作品里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毛澤東主席在讀了陸游的詠梅詞后,填詞一道,“反其意而用之”。一改陸游詞中沉悶壓抑的形象,以激昂歡快的筆調賦予了梅花樂觀主義精神。郭沫若在讀二人的詞后,也欣然和詞,寫道“囊見梅花愁,今見梅花笑”。同樣的梅花,被詩人賦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風姿,同樣令人品讀不已,欣賞不已。
想象“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景象,試著畫一畫,并給自己的畫題上詞:(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獨自開、寒梅斗雪圖、懸崖一枝俏、傲對百丈冰。)
1、背誦陸游的詠梅詞。
2、寫一寫你心中的梅花。
課外通過查閱書籍、看光盤和上網等途徑,收集毛澤東主席的其他詩詞。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作準備,到時組織一次毛澤東詩詞朗誦、演唱會。
最新卜算子詠梅心得體會匯總篇九
該詞是毛澤東讀陸游同題詞,反其意而作。寫于1961年12月,最早發表于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梅花,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審美情趣的差別、吟詠時心緒不一,他們筆下梅花的風姿與味道卻各異其趣。
毛澤東這首詞前有引語:“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創作契機。“陸游詠梅之詞,全篇重一個 “愁”字,毛澤東的詠梅詞重點卻在最后一字——“笑”。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兩位作者經受的磨難,以及不同的面對和心境。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詞的起句就以健筆凌云之勢,表現出了與陸游明顯不同的胸襟與氣魄。“風雨”、“飛雪”點出了四季的變化,時間的更替;“春歸”、“春到”著眼于事物的運動,既給全篇造成了一種時間的流動感,又為下文寫雪中之梅作了飽歷滄桑的準備,詞句挺拔,氣勢昂揚。
接下來“已是懸崖百丈冰”一句,描繪出寒冬中梅花嚴酷的生存環境。但就在逼人的環境和險惡的氛圍中,竟然“猶有花枝俏”。“懸崖”表明環境是如此險峻,“百丈冰”顯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這冰凝百丈、絕壁懸崖上俏麗地開放著,一個“俏”字,不僅描繪出梅花的艷麗形態,更兀現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氣質以及不畏嚴寒的性格特點。作者筆下的梅花充滿著自豪感,堅冰不能損其骨,飛雪不能掩其俏,險境不能摧其志,這和陸游筆下“寂寞開無主”、“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結合毛澤東這首詞的寫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畫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時正值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原蘇聯領導人有挑起中蘇論戰,對中國施加政治上的、經濟上的、軍事上的壓力,內憂外困,此時的中國國力也不富強,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已是懸崖百丈冰”正是那時政治環境的象征。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寫這首詞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在險惡的環境下決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戰,直到取得最后勝利。雖然“已是懸崖百丈冰”,但“猶有花枝俏”--中國共產黨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麗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為報春的使者,進一步熱情禮贊。英國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唱到:“嚴冬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遙遠嗎?”嚴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報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這種無私無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為豐滿。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作結,將詞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層。春天來臨了,人間充滿了柔和溫暖的氣息,懸崖上終于山花爛漫,一片絢麗。梅花以自己的赤誠迎來了燦爛的春天。原來一枝獨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沒有絲毫的妒意,卻很欣慰安詳地隱于爛漫的春色之中。“叢中笑”三字,以傳神之筆寫出了梅花與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悅,特別是“笑”字,寫出了梅花的神韻--既謙遜脫俗、又豁達大度的精神風采,極大升華了詞的藝術境界。在陸游的原詞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與眾花是對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現了他孤芳自賞、離群索居的情緒。該詞的結尾,突出梅花“叢中笑”的風度,從自喻的角度看,內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進一步引申,則表現了共產黨人斗爭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獻精神。
這首詠梅詞,結構精致和諧,在塑造梅花形象時,上片重點寫背景,以背景反襯對象,使梅花具有錚錚鐵骨和挑戰精神;下片則濃墨重彩寫對象,突出梅花甘愿隱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開朗至剛無欲的品格。一個“俏”字,成為過渡的橋梁,使詞的境界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