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演講稿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于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后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云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不論銀行里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二
大家好!
20xx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說他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偶然!
袁隆平回答:“學農緣于一次偶然:小學一年級時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很漂亮;正好那時,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上演,影片里有一個鏡頭,窗外就是葡萄什么的,這些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田園確實太美了,就想長大后學農,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其率真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笑聲。
袁隆平因為兒時的這個愿望,高中畢業后,袁隆平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后改名為西南農學院)。1953年,袁隆平畢業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成了一名教師。
因為這個偶然的選擇,袁隆平在田間忘情忙碌了50多載。
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四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涼》。
噩耗傳來,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5月22日13時0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吳孟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吳孟超同志是我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國際肝膽外科的著名專家,被譽為中國肝臟外科之父。
在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讓我不經想起了袁老生前說過的:我有兩個愿望,一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老一生致力于國家糧食發展,鞠躬盡瘁。
他說,敬天惜糧、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年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20xx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他說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獲,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鉆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廠食堂、酒店賓館、學校飯堂,白花花的米飯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現在,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超過10%,大型聚會的浪費更是接近40%。雖然他們是用錢買的,但是沒有糧食的時候,有錢又怎么樣呢?過去說:兩個金元寶挑不到一個窩窩頭;20世紀60年代,有人拿著當時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錢想要買一斤糧票,但是買不到。有錢也不能填飽肚子啊!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飯,更不等于缺糧,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富歲當思節約之誡,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人對饑餓會有深刻的印象,他曾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那種感覺真是錐心般的刺痛。在那個困難年代,糧食非常珍貴。因為經歷過饑餓的痛苦,所以爺爺們這一代人對于糧食格外珍愛。
古有宋應星貴五谷而賤金玉,寫就《天工開物》;今有袁隆平心懷禾下乘涼夢,致力雜交水稻的研究。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普通,卻比普通人更懂得奉獻。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五
大家好!
當你吃著香噴噴的白米飯的時候,也許你會想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不,我會想到“我一生的`愿望就是讓人類擺脫饑荒,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袁隆平爺爺。他是解決一個國家吃飯問題的大功臣。
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利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從1976年至1999年,我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多畝,增產稻谷3500億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對于一個幾千年未曾真正解決吃飯問題的大國,這是一個多么巨大而深遠的貢獻!他先后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云市場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亮麗登場。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這些輝煌、榮耀、名利,似乎絲毫也沒有對袁隆平產生任何改變。從播種到收獲,他依然風塵仆仆地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趕著陽光從北到南察看育種基地。即使這次來京領獎,他也無時不惦記著他的試驗。
不論銀行里有多少錢,袁隆平還是種水稻的人。他除了日漸增多的條條皺紋,沒有任何的變化。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了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
我們80這一代,是袁隆平爺爺養活大的。
幼時總是聽母親談及,他們小時候,總是吃不飽飯,可于我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我把功勞全都歸結給祖國,這個模糊的概念,知道后來,才知道,這個功勞歸結給祖國,也要歸結給您。
我沒吃過樹皮,野菜,甚至連曾經的雜糧饅頭都沒有吃過,更別提烤紅薯,烤土豆了。白面饅頭,把我養大,我感恩過祖國,我感恩過父母,可我從來沒有想過,感恩您。
現在,我想好好地感謝您,可您還能聽到嗎?
今天,讓我們把所有的明星淡忘吧,因為今夜的天空,只會有一顆璀璨的星!
中午的時候,我在我的學生群含淚發布了您去世的消息,而頃刻間,便證實為謠言,您知道嗎?我第一次覺得假新聞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好,可一波三折,不消兩個小時,真的新聞粉碎了我的心,新聞呀!我希望您再一次是謠言,再一次是假的,我不怪你!
可,你是那么的真,鉆心的真,宛如一把利刃扎進心窩,而且還反復地攪動!
我不知道如何懷念您,袁隆平爺爺,身為一個文人,我只能用自己最愛的文字去祭奠最愛的您!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七
大家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讓清晰的腳印指向遙遠的未來,邁向我們美好的新時代!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潮流,“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學家莫過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腦海里,袁隆平的形象總是定格為一位身穿白色襯衫,站在一望無際的稻田里辛苦勞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間地頭,他皮膚黝黑,與其說是一位科學家,倒不如說他更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這是兩個多么宏大的設想,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又是個什么樣的概念?這是世界上迄今尚無人登臨的一個高峰,也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帶領著中國專家迎戰世界糧食問題的一個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這條道路雖然是艱難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點,出了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全中國、全世界人民都能解決溫飽問題,他心里高興,吃點苦沒關系。
袁隆平在講話時會有中英交雜的習慣,就像是吃多了雜交水稻,講中文后會自動翻譯,人們稱這是“袁氏幽默”,他還會講俄語,愛好體育,愛好音樂,考過空軍,像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寶藏男孩”怎能不讓人敬佩!
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學家身上所具備的品質,許許多多的科學家一生致力于科學研究,或許他們沒有千億的身家,卻甘愿把技術無償的貢獻給全人類,造福全人類。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誰有功夫閑看云隱;他們精確地估量著生命的意義,誰有私心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他們在模糊的泥土上撿拾細小的沙粒,是這些美妙的晶瑩綻放開來,給了我們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時才能發芽,茁壯成長,成為綠蔭,去感恩那些為我們無言付出的科學家。因為,我堅信自己可以不斷地向未來邁進,致敬新的時代!
謝謝大家!
哀悼袁隆平演講稿篇八
在2021年長沙,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因器官功能衰竭而逝世,享年91歲。看到這件事后,我的心不禁震了一下。
袁隆平爺爺今生有兩個夢想,其中一個就是讓雜交水稻遍布全球,其中這個夢想讓我佩服。
如果沒有袁隆平爺爺,我們現在可能還在餓肚子,吃不飽飯。正是有了袁隆平爺爺,我們中國的糧食才興旺起來。不僅在我們中國,地球上的一半田地里都種了雜交水稻,這也正說明了袁隆平爺爺這個研究成果遍布了全世界。
同時袁隆平爺爺也獲得了一個巨大的獎項——袁隆平星。之所以叫袁隆平星,是因為在太空,有一個小行星,人們稱他為袁隆平星。同時,袁爺爺也獲得了其他獎項。當我看到這些獎項和他以前的照片時,我的眼眶里淚水也禁不住了。
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日子——2021年13時07分。在我的心中,袁隆平爺爺永遠是最年輕的。因為它讓我們中國人在最困難時吃飽了飯,而且也讓其他國家佩服了我們中國的研究,因此“雜交水稻”遍布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