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班區域游戲計劃表畫圖篇一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
游戲活動是孩子們的最愛,自從區域游戲活動開展以來,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和喜愛。在游戲中根據孩子的發展水平和教育目標為幼兒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在投放材料上遵循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操作材料,進行自由自主的學習,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或擴展相關經驗。通過游戲認識并體驗人與人的關系,在上一學期的游戲活動實踐中,孩子們找到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幼兒的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明顯的有所提高。因此,在本學期開學前,針對各個區域活動合理的制定目標開展實施,并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表現一些游戲情節,能夠與同伴合作進行游戲,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讓孩子們學會互相謙讓、用禮貌用語交往,感受游戲的快樂。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印象,根據本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情況,具體目標如下:制定本學期游戲。
我班現在有幼兒31名,其中男生20人,女生11人。經過一學期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生活動的知識。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開設各種各樣的區角活動,讓幼兒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
根據中班幼兒健康、社會、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為孩子創設了“體育角”、“自然角”、“農家小院”、“圖書角”“美工區”“建構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
(一)體育角:
為了得到更多豐富的戶外活動,根據中班孩子年齡特點,我們利用廢棄的物品,動員了所有家長和我們一起自己制作了體育器械,沙包、飛碟、梅花樁等,這樣的體育器械我們不僅只是為了玩,我們還要玩出多樣化,讓更多的器械進入到我們孩子的生活,讓我們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長!因為每個班級的空間都是有限的,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空間進行游戲,我們選擇了把這個區角設置在走廊,這樣既不占用班級里面的空間,而且還能讓孩子們的玩的更盡興。在走廊里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擺放梅花樁,然后自由的在上面行走,還有我們的小高蹺,孩子們在剛開始時也可以扶著墻練習。套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看孩子們玩的都多開心。因為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我們的體育角的很多器材都沒有展開,比如沙包、飛碟、棉棒等,但是孩子們其實都玩得非常的棒。
(二)農家小院
我們農村操作材料少,但是我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于是我們設計的‘農家小院’,讓幼兒及家長大量收集農作物,如:各種豆類、玉米等,還有絲瓜、葫蘆等各種農產品,還有各種柳編、草編制品等,孩子們雖然身在農村,但是對于各種種子等的了解非常的少,甚至分不清楚,在這里,他們可以通過觀察、觸摸等認識各種各樣的種子以及了解他們各自的用處。每當區角活動時,孩子們都喜歡在里面打草柵,編辮子等,打草柵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材料很簡單就是讓家長收集的麥稈,我們還請了會用這些材料制作玩具的家長來幫助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制作玩具,孩子們都非常的感興趣,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而且引起了孩子們用我們周圍的材料自己制作玩具的興趣。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了我們農村。
(三)圖書角
為了豐富孩子課外知識、開闊視野,我們知道小孩子最喜歡的書是繪本,今年我們買了很多的書,孩子們可喜歡了,每次看書特別多的認真,還不是的給自己的同伴將自己看得到故事,通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使孩子們學到了很多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并且在活動時孩子們還能講出許多的故事,孩子們們從中受益匪淺。在讀書的同時,孩子們還養成了愛惜圖書,看完了圖書要放回原來位置等良好習慣。
(四)建構區
中班幼兒在區角游戲活動中合作能力較差,我們給他們準備了大型的積木,可以合作搭建,在游戲中他們可以合作完成,我們每一次都會把準備的材料有所變動,還要根據孩子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完善,構建區主要在于培養每位孩子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五)美工區
中班的孩子動手能力發展較快,他們喜歡剪剪、折折,畫畫等,在區域中為幼兒準備了大量的活動材料,為了保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美工區需要為幼兒提供一些低結構材料,半成品的材料較多,我們還請家長為我們帶來了所需的材料,讓幼兒選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享受創造活動的快樂。
(六)自然角
自然角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部分,是科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充實的利用空間,把孩子和家長種植的各種植物吊掛在走廊的欄桿上,這樣既節省空間還美化了欄桿,一舉兩得,我們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植物,每一次澆水孩子們特別高興,他們有時還談論誰的植物長得好看,誰的長得高,自然角成了和孩子們關注關注的焦點,幼兒隨時觀看隨時澆水,學會管理自己的事情,鍛煉了幼兒的責任心和愛心。
本學期我班將從區域活動實際出發,根據主題和課題的變化,開展區域活動。在區域活動中,積極發動家長、幼兒參與到自制活動材料之中,從而豐富區角活動材料,我們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真正做到讓他們自由、自主、自發的游戲。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中班區域游戲計劃表畫圖篇二
近來,中班幼兒的區域游戲中出現了一些如娃娃家、醫院、商店、公共汽車等游戲主題。但游戲的水平還比較低,大多停留在對玩具的操作擺弄、模仿常見人物的一些簡單言行(特別是家庭成員),反映與自己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內容,幼兒以學游戲的動作為滿足,對游戲的主題不很理解,即使是娃娃家,也僅僅是媽媽或外婆與孩子的角色,反映吃飯、睡覺、看病等簡單的內容、情節,游戲中更多的是一些簡單的獨立的動作。
經過一個暑假,幼兒的生活經驗,認知結構,興趣能力等可能會發生量和質的變化,并在游戲中得以體現。作為教師,應估計到幼兒的可能變化,觀察了解到幼兒的實際變化,是創設游戲環境,豐富幼兒生活經驗,合理指導幼兒游戲的前提條件。
游戲是對周圍現實生活的反映,通過模仿和想象,幼兒將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和見聞經過回憶和重新組合,在游戲中想象表現。因此,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預見幼兒的發展水平,創設環境,指導游戲,即使幼兒充分自由的游戲,同時讓幼兒獲得各方面的發展和提高,教師決不能不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一股腦兒把各種主題和材料提供出來,然后按照生活的原版在最后操作。“教”幼兒游戲,以此來提高游戲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這不是幼兒的游戲而是教師游戲幼兒。為使所選主題圍繞幼兒的生活體驗,提供材料能引發幼兒的表現創造,指導游戲能使幼兒釋疑、解難,觀察幼兒,分析幼兒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
1、鼓勵幼兒樂意參加各種游戲,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樂趣。
2、鞏固幼兒對角色游戲玩法和規則的掌握,逐步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3、鼓勵幼兒積極動腦,能主動利用一些替代物進行游戲,并根據游戲自由想象活動的情節,對積極創造游戲情節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
4、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深化游戲主題。 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遵守游戲的規則,收放、整理玩具時做到迅速、有序、整齊。評價時能安靜傾聽老師對游戲的講評,不隨意插嘴,下次的游戲活動中能主動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游戲。
6、通過游戲促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發展他們的手部肌肉,自我協調和控制能力,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言語交往的能力。
1.組織多種形式的談話活動,正式的非正式的,集體、小組、個別的。如“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你去過的地方”、“我見過的商店(超市)”“乘過的車”等。
參觀討論:把在談話中不夠明確的、游戲中有問題和爭議的,教師應組織幼兒實地參觀或帶有問題觀察周圍生活,引起幼兒的主動討論,從而找到正確答案。如公共汔車駕駛員到底是怎么看紅綠燈來決定開或停車的?爸爸在家里究竟做些什么事情等。(暑假期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和父母相對,對家庭生活會有更親的感受,幼兒也有很多機會隨父母走親訪友,外出購物、活動等,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談話討論,有助于幼兒把各自零星的體驗加以回憶,整理不僅加深了幼兒的生活印象,也擴大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幼兒游戲中想象表現的豐富資源)。
在原來小班游戲的基礎上,擴大1—2個主題的游戲材料,并在每個主題的材料中作部分添加(包括各種替代品),如為娃娃家添置洗衣機、電話機等,為商店添加收款機、塑料袋等。(材料的添加和提供圍繞幼兒的游戲主題、生活經驗,并以引發幼兒的想象、創造為原則)。
1.觀察重點。
a.游戲主題的范圍有否擴大,角色的人員有否增加。
b.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看其語言和行為的各種表現。
c.角色間有否合作交往,是如何合作交往的,主題與主題間有沒有聯系,程度如何。
d.玩具材料的使用操作和游戲主題的關系,替代物的使用情況等。(雖然以上這些方面在平時游戲中都是觀察的方面,但對于此階段的觀察了解有更深的意義和目的,既是對幼兒現有水平的觀察了解,又是制定和實施學期游戲計劃的重要基礎)。
2.指導方式
a.以游戲伙伴的身份直接指導。教師視游戲情況以主要或次要角色參與游戲。如當發現娃娃家的內容單調乏味,難以展開時,可以擔任娃娃家的媽媽,燒飯做菜,料理家務,同時用言語解釋所做的事(自言自語)“呀,今天是娃娃的生日,我們要為娃娃慶祝生日,我來燒條魚,煮個雞,炒點菜,爸爸你去買個蛋糕、想想看,還要做些什么……”并要求娃娃家成員協助完成,漸漸使幼兒投入游戲,教師擇機退出游戲。
b.以旁觀者(第三者)的身份,適時提供玩具材料,適當提問啟發。如媽媽幾乎做了能做的一切,娃娃還是不停地哭鬧,媽媽說“你怎么不聽話,你到底想要什么?”(模仿家里母親對她的言行)此時,教師悄悄遞上一盒光明純鮮奶空盒,媽媽接著:“噢,我知道了,你原來要吃牛奶啊!”言畢,發生了一系列倒牛奶,喂奶的動作。
c.經驗介紹:結束游戲,教師讓幼兒說說游戲中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以此來擴在并加深游戲的主題和情節,在說的過程中相互介紹影響,在說的過程中提出關鍵性的問題,此起討論,進一步擴大游戲經驗。
游戲的指導可重在游戲的面上,其目的使幼兒的現有主題保持基本穩定,能夠正常開展,因此,教師要重視每個主題游戲的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有重點的以娃娃(幼兒比較容易感受理解)為點評的中心,帶動其他主題的游戲發展。
中班區域游戲計劃表畫圖篇三
總目標:
1、 進一步豐富游戲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和主動性。嘗試讓幼兒自己分配游戲角色,游戲中相互協商,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比較等方法以及嘗試運用多種途徑來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游戲中的小問題。
2、 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互相謙讓,感受游戲的快樂。同時,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印象,通過游戲認識并體驗人與人的關系,人們的勞動態度等,師生共同豐富游戲的情節,充實游戲的內容。
3、 繼續做好游戲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語言、態度、情感及角色間的交往。分析幼兒游戲的水平,適時地給予幫助。如,幫助幼兒逐步獨立制定和遵守簡單的規則,不斷豐富游戲內容;觀察游戲中個別幼兒的行為表現,了解每個幼兒現有的自我成長能力的發展水平,并根據他們各自的情況加以引導。
4、 重視游戲的評價。進一步培養幼兒對游戲情況進行討論的能力,通過討論培養幼兒學會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創造力,發展下階段游戲,培養幼兒獨立游戲的能力。
5、 根據本班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設計和組織一些專門的游戲,幫助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或擴展相關經驗。如,將教學內容延伸至區域活動中,保證使每個幼兒都有充分操作的機會;將智力游戲、音樂游戲及娛樂游戲等科學、合理地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中去,讓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建構多方面的認知能力。
分目標:
生活區
1、對生活現象的變化感興趣,喜歡觀察、操作與探索。
2、能有興趣地獨立完成自己選擇的活動內容。
語言區
1、聽…一能理解多重指令。知道有禮貌地、集中注意地傾聽他人的說話。
2、說…一能用完整句較連貫地講述及創編作品內容。積極而有禮貌地參與分享交流,發音正確。
3、讀…一能獨立閱讀圖書,對畫面的文字感興趣,主動學認常見的漢字。知道口頭語言和文字的對應轉換關系。
益智區
1、能積極主動、較長時問地參加學習活動。
2、嘗試用簡單的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美術區
1、樂于嘗試多種美術表現形式,感受發現的樂趣。
2、能圍繞主題進行活動,具有一定的想象和創造力。
結構區
1、大膽動手嘗試構造。
2、掌握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細致部分的建構方法,學會看平面結構圖。
3、學習按簡單的命題進行有目的地、創造性地構造。
4、參加二、三人的集體構造活動,學習互相合作的初步技能。
探索區
1、愿意進行獨立操作。
2、學習有順序、有目的地觀察,能發現觀察對象的明顯特征。
3、在一定時間內能專注于某一活動,有一定的堅持性。
數學區
1、能注意和發現材料的數量關系,產生探索的興趣。
2、會按物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特征進行分類,學習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3、認識1—10的數字,理解其實際意義及相互關系。
中班區域游戲計劃表畫圖篇四
1、學會與人友好相處,相互合作,懂得體諒別人,關心別人,不爭、不搶玩具,愛護玩具。
2、能在各種材料的吸引下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知道各種材料的特征和作用,并能較充分、合理地運用各種材料。
3、活動中能熱情主動地和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協商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4、在活動中,能自覺地遵守活動規則,從而培養幼兒的控制能力和責任心。學習獨立地、較有秩序地收拾、擺放玩具及活動材料。
5、使幼兒喜愛活動,在活動中鍛煉幼兒手、眼、腦的協調能力,進一步讓幼兒養成能自始自終完成一件事情。
(一)圖書室和語言區
1、初步養成愛惜圖書的好習慣,能初步看東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并能夠表演。。
2、對文字感興趣,能在成人的啟發上認讀漢字,愿意學說普通話。
(二)積木區
1、能運用積木拼搭自己熟悉的物體,并能與同伴共同游戲,不爭搶游戲材料
3、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正確解決同伴間的糾紛。能自覺收拾游戲材料。
(三)娃娃家
1、幼兒練習抱娃娃,給娃娃喂飯,并能相互商量玩游戲。
2、愿意與人交往,發展交往能力。
3、在游戲中,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
(四)
1、練習運用筷子的技巧,體驗比賽的樂趣。
2、通過撿豆子,讓幼兒區分色彩。
3、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自由發揮,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有雙靈巧的手。
中班區域游戲計劃表畫圖篇五
游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愿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游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本學期,我班根據園務計劃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積極地為幼兒創設、完善了游戲環境,通過發動家長、幼兒等多方面地收集游戲玩具和材料,認真地按計劃對幼兒的游戲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通過努力,孩子們在游戲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欲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以下就本學期的游戲情況作個總結。
在角色游戲中,角色是游戲的中心。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并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幼兒在游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為之爭吵不休,對于我們中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也著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 利用游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游戲開展一種暗示。如,理發店,我們是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游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戲。每人都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并相互協商。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游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理發店家當“客人”,我對靜靜說:“我想換個發型,你來幫我設計一下吧。”她一開始還不好意思,后來在我的鼓勵下,拿出畫冊就開始滔滔不絕的向我介紹,開始時,靜靜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后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此外,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本學期在組織角色游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于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
區角游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于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游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游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慮下進行了設置:如《春天的童話》的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夏天》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不論是角色游戲、結構角、還是益智區游戲,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游戲玩的很開心,把你游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么問題?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游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游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游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么新本領?”“為了使下次游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么?”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游戲活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戲角色、游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伙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著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說著:“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游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