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身邊的危險教案中班篇一
這次公開課是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改革、發展作出一些嘗試,因此在設計理念上我力圖向新課改靠近。根據高中新課改的精神,思想政治課教學應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的“三貼近”原則,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創設有利條件,充分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作為引導者也應適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作出引導,幫助學生在情感上升華、認識上深化、知識上強化。根據這個理念,我首先給自己這堂課定下了一個基本思路,那就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連貫的幾個學生活動,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情感體驗的獲得;另一方面采用“學案”和及時點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準確系統的掌握本課知識,為高考做好準備。
本課知識涉及勞動、就業、維權三個方面的內容,從教材本身來看,知識零散且容量很大,要在一堂課中完成教學內容有很大困難。后來經過仔細分析教材我發現,雖然就業和維權所占篇幅更大,但是勞動才是真正的主線。因此我把勞動作為教學主線開始整合教學內容:勞動者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微觀主體,通過勞動創造著財富,因此,勞動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勞動的重要途徑是就業,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對國家而言,便意味著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立法和監管創造良好的用工環境來維護勞動者權益;對個人而言,便意味著實現和維護自己的勞動權使自己的勞動獲得尊重,同時通過各種合法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經過這樣的整合,整個課堂便具有了其內在的邏輯性,不過這種邏輯應該是生活邏輯和理論邏輯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做到符合新課程的理念,這是下面一個環節的任務。
高中思想政治課新教材編寫突出生活邏輯為主線、理論邏輯為支撐,因此在整合教材內容之后,我開始了將生活邏輯和理論邏輯進行有機結合的嘗試,這個過程即是設計具體教學環節。
根據整合過后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三個活動,分別是職業排序、模擬招聘會和挑戰加班潛規則,通過在這些活動中創造沖突性的情境,調動學生參與、體驗生活,了解社會實際,思考、探究理論知識,以求把勞動和就業的意義、就業壓力、就業觀、政府行為、勞動者維權等內容融入到活動當中;并通過設計學案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參與活動、體驗生活的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將思考、探究所得到的理論知識準確、全面的掌握住,從而實現生活邏輯和理論邏輯的有機結合,達成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目標。
在課前做了相應準備的情況下,本堂課順利上完,聽課的老師們也給予了比較高的評價,特別是對我在教材加工、整合和體現新課改精神這兩個方面給予了肯定。但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和聽課的各位老師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例如職業排序的目的不明確,且職業排序環節耗費時間太長,以至于后面的教學時間被壓縮甚至有搶時間的嫌疑;再如現場模擬招聘會的組織活動應該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還有設問方式和時機、及時的點評和鼓勵、深入的引導和總結等方面有待改進。
經過這堂課的摸索和探究,對于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小結如下:
1.案例選擇
案例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否具有典型性是決定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案例的選擇要盡量做到三個字——新、緊、活。“新”即內容盡量新,最好選擇一些剛剛發生的事件,或者是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這樣可以將時政教育很好的融入政治課堂教學。“緊”即所選案例必須緊扣課題,與要講述的課題內容或教材內容聯系緊密。“活”即選用案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開放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可問。本節課主要講述有關勞動就業的知識,所以采用的是職業排序、模擬招聘會和國慶加班的案例,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職業選擇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案例中所出現的都是最新的調查數據統計結果,還包括一些新出臺的就業政策,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就業信息。而且關于就業這個話題學生有很多自己的見解,有一定的認知基礎,有利于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2.設問技巧
案例的呈現實際上是情境創設的前奏,而問題的提出是創設情境的核心要素。提問的角度、深度直接影響到探究活動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在設問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提出的問題具有思考性,思考性是提問的價值所在。要讓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經過努力是可以解決的,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本節課讓學生探究三個主要問題,一是從職業排序考慮的因素分析勞動和就業的意義;二是從模擬招聘會中體會到的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何面對和解決就業問題;三是根據“國慶加班”案例探討怎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三個問題中后兩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探究;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需要學生經過小組的共同努力,結合自身實際以及平時的知識積累來開展探究,要使探究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還是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
3.教師引導
在案例探究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中介人的角色,具體的探究過程要靠學生一步步來完成。教師必須事先準備好所需的探究資料、設計好問題、創設好情境,為學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鋪路”;其次指導學生如何開展探究、如何安排探究時間、如何形成組內意見,為學生“引路”;最后組織學生開展交流,為學生“開路”。總結起來,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與開展有效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之間的一座“橋梁”。
4.適當點評
教師的評價往往被學生看成是探究后的“回報”,學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因而教師的評價應該是積極的,以肯定為主的正面評價。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不單單注重最終的結果,更應該注重整個過程,教師需要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表現和能力的提高予以充分的肯定。
思想政治課不僅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開發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思想之花開遍整個政治課堂!
身邊的危險教案中班篇二
本課內容重在引導學生關注“點、線、面”,學習運用點、線、面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千世界都是由點、線、面這些最基本的元素組成的,感受藝術可以表現生活,藝術可以表達情感。由此我利用大師作品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點、線、面給人們帶來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感受生活中點、線、面獨特的藝術語言及藝術魅力。通過對基本元素的了解,讓學生感受生活、表現生活、美化生活。點、線、面隨處可見,恰當而有個性地表現自己的獨特感受,賦予點、線、面的藝術生命力是解決教學重點的要點。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學生都能按照教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么。課后反思發現,問題源于教師本身,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教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張、沉悶,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似乎在給教師“牽”著走。在繼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了如:舉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聲送給善于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嘆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積極的氛圍中進行,特別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學生的熱情更是達到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著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悅之情。
身邊的危險教案中班篇三
蒙娜麗莎只是一幅畫,溫婉的表情后面卻是沉淀了千年的美麗;伊麗莎白身居皇室深宮,卻將人性的光輝幻化成無上的美麗。驚艷天下的,不僅僅是麗人的淺笑微吟;力透紙背的,也不僅僅是俊美少年的無敵青春。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一張張形態各異的臉龐,構筑成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班集體,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地球。
無數的點,延續成修長的線條;無數的線條,擴展成寬廣的平面。生活是絢爛多彩的,因為生活是由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就是這些平凡的生命,構筑成我們千姿百態的人性與人生。
玉的無瑕,樹的生機。玉樹,這個曾經遠離我們平常生活的地名,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走進了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內心世界。在我的內心世界里面,玉樹,和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司機阿福聯系在一起。阿福并不英俊瀟灑,也沒有一擲千金的豪情和經濟能力,他只是為生活奔忙的萬千大眾中間的一個。可是就在玉樹地震發生后,他義無反顧加入到救援的隊伍中去。他用自己粗糙的大手,挽救了老人和孩子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卻永遠地定格在年輕的微笑著的照片上。在最寶貴的生命歷程里面,他心系父母的安危,懷揣著對妻兒的想念,卻帶著對祖國對藏族兒女的大愛,用生命譜寫出最美好的贊歌。
納蘭若容,一個絕頂聰明的奇特女子。她是滿族人,卻精通漢族語言和漢族文化。在滿人入關只有半年的日子里,她就以她的智慧征服了漢族的挑刺男人,成為溝通滿漢文化的大使。“自古之兵非好戰”。納蘭若容斡旋在漢人與滿人之間,用一個女人的包容,換來了國家的和平與繁榮。
也許你沒有過人的智慧,也沒有驚艷的美貌,也沒有顯赫的背景,或者特別的機遇……但是你也可以給自己平凡的生活里面,增添新的色彩。也許你的一個寬容的微笑,可以化解一場激烈的沖突,也許你一個小小的退讓,就可以讓孩子的小臉綻放笑容。請給世界多一點付出,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幸福快樂。
雙人從,三人眾。這個世界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而是大家的世界。你不是一個孤單的人,因為你的身后有大家的身影,你也不是一個寂寞的點,因為很多的點聚在一起,就是長長的線,寬廣的面。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用愛將無數的點建設成線,連綴成面。
得分:56
點評:
這篇文章小作者起筆不凡,從蒙娜麗莎、伊麗莎白的驚艷寫到蕓蕓眾生的平凡,無論是麗人還是凡人,他們都是一個點,正是這些點構筑了豐富多彩的人生。然后以司機阿福和納蘭若容的例子,生動地詮釋了無論你是一個什么樣的點,只要心中有愛,就可以將點連成長長的線、寬廣的面,最后匯聚成愛的海洋。
20四川省高考作文:根據閱讀材料寫作文
一個點可以構成一條線,可以構成一個平面,最后構成立體。人生就像不規則的幾個點,這些點又可以連成無數條線,這些線又可以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組成不同的幾何體。
請從人生的角度寫作。據此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身邊的危險教案中班篇四
本課知識涉及勞動、就業、維權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從表面上看,勞動并不是一個重點,就業和維權所占篇幅更大,知識看似零散。在教學實踐中,把勞動作為教學主線整合教學內容:勞動者作為市場經濟中的微觀主體,通過勞動創造著財富,因此,勞動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勞動的重要途徑是就業,尊重勞動者的勞動,對國家而言,便意味著國家要實施擴大就業的政策,通過立法和執法創造良好的環境來維護勞動者權益;對個人而言,便意味著實現和維護自己的勞動權使自己的勞動獲得尊重。以勞動作為主線整合教材內容,課堂具有了內在的邏輯性,通過設計招聘啟事的情境,把就業壓力、就業觀、政府行為、勞動者維權有機結合,符合高一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學過程比較流暢。
學生調研的結果五花八門,也有一些學生表現出了對財富和地位的追求。在教學中,沒有簡單的對這些學生的愿望做出否定的判斷,生硬的說教學生選擇清潔工的工作。而是肯定每位同學選擇中的積極方面(說明所有的同學都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尊重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閃光點;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可以不選擇,但必須要尊重,這是我們對勞動的態度,更是我們對人的態度,學生在此自然而然的實現了價值觀上的升華。在就業環節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內心需求得到尊重,在面對社會現實時,學生表現出能較好的處理個人愿望和社會現實之間的關系,理性面對選擇。
情感體驗可以自主獲得,價值觀的升華則需要教師的引領和點撥。本課采取討論與講述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設計沖突性的情境,學生共同討論,在沖突、判斷、思考中深化認識,體現教師的引領作用。
身邊的危險教案中班篇五
通過點、線、面去描繪美的造型時,其畫中的`點、線、面因其結構特征、方向特征等的不同各有不同的再現、暗示作用和不同的視覺心理效果.在展現美的同時,其功能也在不斷體現,需要繪者和觀者共同領悟.
作者:孫國輝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學院刊名:教育藝術英文刊名:educationart年,卷(期):“”(12)分類號: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