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一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吸管、蠟燭、多媒體課件
小朋友,早上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不想看啊!(想)那小眼睛可要仔細看喲!
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啊?是塊干毛巾。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摸,濕了沒有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現在,老師再來變個魔術,這是(毛巾),這是(杯子),我們也要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噢!看一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猜毛巾有沒有濕(你說說看……)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毛巾會濕了呢?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說,什么跑進去了?對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你們變了兩上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好看)
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紅色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誒,我捉了袋空氣,你說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用白色的更大的袋子從四周,再用最大的藍袋子從拐角捉)……我在旁邊也捉了一大袋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想)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袋子,你們都有了嗎?(都有了),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得空氣又多又快?(你真能干!)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們能看得見袋子里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沒有顏色)空氣是沒有顏色的。(同樣的方法再來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袋子里面的空氣有氣味嗎?對,空氣是沒有味道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摸一摸,小手能摸到袋子里面的空氣嗎?空氣是摸不著的。我們去到別的地方去捉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呢?(播放背景音樂帶幼兒到各個地方去捉空氣)。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放回來。我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你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是在哪里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捉到了空氣?那小朋友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能摸到嗎?原來,我們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再用小嘴巴吹吹空氣,又有什么感覺?這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是流動的。
而且空氣也是很好玩的,我們來和空氣寶寶玩一玩,好不好呢?我們來用吸管吹杯子里面的水,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當我們輕輕吹和使勁吹發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嗎?來,從你開始一個一個走過來。……好了請小朋友回來!小朋友,你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你們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鼓起來呢?(往氣球里面吹空氣),怎樣讓氣球吹得大一些呢?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請小朋友從老師這兒每人拿一個氣球。(小朋友再吹的時候詢問個別幼兒)好了,氣球寶寶累了,請小朋友把它們回家,小筐是它的家)。哦,空氣寶寶這么好玩,我也想和空氣寶寶玩一玩。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蠟燭),這是什么呢(打火機),現在我要把它點燃,再來點一根,我要把杯子罩在蠟燭的上面,小朋友想一想蠟燭會怎樣,會不會滅?(請你說說……)小朋友仔細看,蠟燭怎么樣了啊(熄滅了),你們想不想來試試呢?請小朋友到后面來,我們每個小朋友找一杯子,罩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蠟燭燙著手了。好的,請小朋友回來!你們看看這支蠟燭滅了嗎?而被杯子罩住的的蠟燭卻熄滅了,那剛才你們沒有沒有注意到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啊?是慢慢的,還是很快的呢?那我們再來看一次,這一次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噢,蠟燭是慢慢地熄滅了。為什么用杯子罩住蠟燭后,蠟燭就會熄滅了呢?(你說說看……)老師告訴你真正的原因:這是因為杯子把蠟燭罩住,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中能夠讓蠟燭燃燒的成份用完了,而外面的空氣又進不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那你們說說,蠟燭燃燒的時候要不要空氣(要),蠟燭燃燒的時候需要空氣,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呢?你們說說。我們來做個小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有什么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么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呢?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面,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空氣了,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要不要空氣啊。對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也需要空氣,花草樹木呢?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樣呢?就會無法生存。
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清新的空氣,還是需要受到污染的空氣呢?,F在我們來看看大屏幕!小朋友說說,這樣的空氣干凈嗎?這樣的空氣不干凈,被污染了,如果我們吸進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要保護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怎么對他說。不然會污染我們的空氣的,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呢?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么?(讓幼兒把看到的說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空氣的更加清新更加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更加健康!
小朋友,你們愿不愿意來做環保小衛士呢?(愿意)好的,請你們到老師這排排隊,我們的環保小衛士馬上就要出發了。環保小衛士要出發了!跟客人老師再見!(播放環保小衛士音樂結束)
一、在游戲中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探索。
在本次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探索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鼓勵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探索與空氣袋接觸的方法,用身體部位與空氣袋接觸。在游戲中,幼兒通過交流、嘗試,想出了許多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有的小朋友向上跳,用手觸碰空氣袋,這是大部分小朋友想到的辦法;有的幼兒想到了用頭頂、用臉頰去觸碰空氣袋,也得到了成功嘗試,還有的小朋友說可以用腳,但失敗了。嘗試有成功,有失敗,但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是他們良好學習品質的體現,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對幼兒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不足之處
在活動中,我先鼓勵幼兒探索、嘗試與空氣袋做朋友的方法,再分組進行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宜的高度,如:個別較矮的小朋友選擇了一個高的空氣袋,他用手縱跳觸物較困難,也無法體驗到其他的觸物方法;個別較高的小朋友選擇了較矮的空氣袋,他沒有跳起就能用手觸碰空氣袋,沒有達到縱跳的目標。因此,我認為可以調整繩子的高度問題。請幼兒從矮到高排列,將繩子一頭系矮,一頭系高,鼓勵幼兒初步探索。再將繩子調高高度,增加難度,鼓勵幼兒探索、嘗試,教師小結縱跳觸物的方法:較高的空氣袋可以用手縱跳觸物,較矮的空氣袋可以用頭、手臂等縱跳觸物,在感知并有一定經驗之后,再鼓勵幼兒自由選擇高度、方法縱跳觸物。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二
這個設計基本沿用了師傅的思路,應該說是比較完美了。
從教學程序上說,教學導入簡潔直奔主題,教學主體環節“饅頭在口腔里的變化”“觀察牙齒”緊扣教材中的兩個局部。由觀察饅頭在口腔里的變化到對口腔里的消化工具的作用的認識,然后重點研究牙齒。通過畫牙齒和體驗不同形狀牙齒的不同作用認識牙齒這個消化工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過兩段簡短的錄相,再次認識牙齒的形狀和作用,并進行口腔保健常識的滲透,再通過小結梳理整節課的內容。
從教學手段上說,讓同學進行了體驗探究、繪畫記錄、觀看錄相、交流互動等多種學習方式,教學內容與形式顯得豐富多彩。
很遺憾,我沒能將最理想的效果在課堂上展現出來。根據當時自身的感受和聽課教師的評價覺得有如下幾點建議和反思。
一、關于學習氛圍
雖是公開課,因當時上課的學校同時開展其它學科的公開教學,所以教學現場便只好設在教室,課前在我的建議下才決定將座位排列成較適合開展合作學習的小組形式。而且臨時得知我是第一節,原本聯系的我是第二節。于是一陣忙亂之后我慌慌張張上陣。擁擠的教室,未安寧的心緒,效果很不理想的多媒體,都影響了整個的學習氛圍。加之自身并非擁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所以課的基調受到影響。
二、關于關注同學
發現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不太強的。記得試教時有老師就告訴我投影展示的同學所畫的牙齒與真實的情況不相符,但我卻并未發現。這次教學時當我出示三碟經過不同時間咀嚼后的饅頭沫時,同學表示出明顯的反感情緒,而我卻忙著調節實物投影,并未發覺同學的這種情緒,以至原本想讓食物在口腔里的變化讓同學有直觀認識的這個環節失去了應有的作用。經常在教學中顧了這頭忘了那頭,缺乏從容應對課堂變化的能力。
三、關于記錄表
經常,我們習慣小組一份的記錄表,而這次的所有活動都是人人參與,人人體驗,也許可以嘗試著給每人一張記錄表。雖說同學的記錄能力的差別會影響記錄的效果與時間,但每個人的體驗與記錄更能讓同學全身心地參與活動,還能相應地防止某些不便。比方畫牙齒時,畫誰的牙齒,畫大家的,大家并不完全相同,畫某位同學的,勢必使其它同學覺得無所事事,影響學習的參與度和效率。到底小組一張的記錄表好,還是每人一張的記錄表好,還是可以研討和嘗試的。
四、關于教學時間
時間總是很珍貴,但時間也總是被浪費,經常在某些節外生枝的地方占用時間,但也經常對這里所花的時間發生懷疑。比方當同學出現所畫牙齒與真實情況不符時,我花費了較多的時間來廓清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在試教的時候解決這個問題,而自身的試教不夠充沛,致使很多問題未能暴露。我似乎現在才發現試教還有這樣的用處,真是令人汗顏。由于時間的緊張,再加之多媒體出了問題,所以很遺憾,兩段本可以給教學添彩的錄相最終沒有用。
整節課可能忙于關注教學內容的實施,急于應對現場的各種狀況,所以課上完后頭腦空空反沒什么想法了。有時自身平時上六年級的課,經常會在課堂上從從容容地沉下心來體味、感受、引導同學的思維,順暢也好,碰到阻礙也好,總會帶給自身深深考慮的樂趣。我想理想的反思狀態應該是這個樣子的吧。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三
反思一:
《種子排隊》是大班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節科學課,這也是我們大班組內的一節公共課,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活動一開始,我就與孩子們一同認識了“紅豆、黃豆、蠶豆”這三種豆。然后引出下文進行第一次操作,給三種種子進行排隊。在這個環節里我以“一個挨著一個”的方式要求孩子進行排隊,排除了幼兒不規則排列給比較歸納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在操作中我把線條分別用紅色點、黃色點和綠色點不同的記號來表示。我還選擇了兩人合作的方式進行,一人“排隊”,一人記錄這樣的方式增進了孩子相互間的合作意識。在操作活動中,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并且孩子們還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現,當我問起幼兒:“每一對的長短都一樣長嗎?”幼兒馬上積極的回答:“不一樣長。”然后請孩子們一起數一數分別都有幾顆,孩子們都說是10顆,我又問:“為什么都是10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思媛說:“因為蠶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們的隊伍就排得最長。”東東說:“黃豆圓圓的小,所以它們排得短了。”佳耀接著說:“紅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焙⒆觽兺ㄟ^自己操作,更直觀的發現了三種種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時沒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記錄數字的孩子有的記錄在種子排列的右邊,有的記錄在最下面,看上去有點凌亂。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記錄時我特別強調了這一點,要求幼兒統一記錄在右邊,可是新的問題在第二次操作時又出現了,對于材料的準備和設計表上線條的長短我欠缺考慮,使操作時出現了失誤,無法進行正確操作,這是一個我不應該犯的錯誤,另外對于科學活動來講,小結也是必不可少的,兩次的操作到最后再進行總結性小結的話,我想幼兒對于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會更好。
反思二:
這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我組織了一節數學活動《種子排隊》。活動目標是:1、觀察、比較、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2、積極參加操作活動,樂意表達自己在操作活動中的發現。這個活動主要是在操作中完成的。這節課的教具要準備很多,但是為了孩子學習的需要,為了讓家長知道我們的教學是多樣的,有趣的,并不是乏味的。再麻煩的教具我都堅持去做,教具是要給每個幼兒三種豆,給每個幼兒自作兩種操作板等。我在開放日活動之前試課過兩次,每次試課對我幫助都很大,對我的教學水平是更進步的,在第一次試課時存在的問題是上課超時了,超時的原因在于幼兒不會把雙面膠撕開,和幼兒貼豆的速度太慢,這些也都是因為老師平時沒有讓幼兒練習過。我在講解時幼兒都沒有注意聽,那是應為有些幼兒沒有操作完,活動的過程也不順,最后讓幼兒收操作材料時,常規也不好,是因為我沒有想好怎樣有序的讓幼兒去收等。課后我請聽課的老師給我提意見和建議,我還認真的反思。果然在第二次的試課上,上一次的缺點都解決了。
開放日活動開始了,第一個環節是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師幼配合得很好。第二個環節是幼兒操作: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幼兒都很認真的操作,但這環節我后悔的是沒有讓幼兒們把自己的作品拿起來轉給爸媽看,因為爸媽坐在后面看不到自己孩子是怎樣給種子排隊的。第三個環節是幼兒第二次操作: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這時,家長們都到自己孩子旁邊來看他們操作了,幼兒操作完我個別提問兩個小朋友,太少了。而且整個活動我的表揚語少了點。最后一個游戲活動,原來活動的設計大家都說因時間關系就請個別幼兒和家長參加,但在這時我們班幼兒和家長都舉手想參加,但我也是由于時間的關系只請了個別??晌艺婧蠡谖揖蜑槭裁床浑S機應變一下滿足家長和孩子們的積極性。其實家長和孩子都愿意課超時了也沒關系吧,當時我該這樣想就好了。
不過,在活動中,大多數幼兒都能夠按照要求進行給種子排隊,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一些粗淺的知識,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大部分家長也反映這活動能讓幼兒動手又動腦的,反映了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動腦思考問題,并去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雖然開放日活動已經結束,我還應繼續反思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四
1.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一、創設情境,感知"單"和"雙"
(在談話中,幼兒說嘴巴是一只,眼睛是兩只,教師小結,像嘴巴、鼻子這樣只有一個的,叫"單",像鞋子、手、眼睛這樣兩個兩個成雙成對的,叫"雙"。)
二、參加動物party
小動物圓舞曲
故事情境:今天來了3只小兔子、4只小狗,5只小貓,6只小山羊……,他們要結伴條圓舞曲了,幫他們找找舞伴吧!
幼兒操作動物卡片,兩個兩個拉在一起。
教師:發現了什么?
幼兒:有的小動物剩下一只,沒有舞伴;有的小動物都找到舞伴了。
教師:哪些小動物剩下一只沒有舞伴?這些小動物是幾只?
幼兒:小兔子(3只)、小貓(5只)
教師:哪些小動物都有舞伴?這些小動物是幾只?
幼兒:小狗(4只)、小山羊(6只)
教師小結:
兩個兩個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個,孤孤單單沒有朋友,這樣的數叫單數;兩個兩個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沒有剩下,這樣的數叫雙數。
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抱雙,躲單"的游戲,好嗎?
三、鞏固單雙數--游戲"抱雙,躲單"
游戲規則:
幼兒根據教
師念或舉單數雙數,如果教師念的是單數就把頭埋在膝蓋上,如果教師念的是雙數,就用雙手抱住手臂。
四、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老師非常喜歡你們這些聰明的孩子,老師要獎勵每個小朋友一張火車票,一會兒老師要帶你們坐著火車去旅游,小朋友們把火車票戴在胸前,并仔細看一看你的車票是單數還是雙數,單數的去單數列車,雙數的去雙數列車,如果上錯車,檢票員會把你趕下車,你就不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旅行了,大家準備好火車進站了,小朋友們請上車火車馬上開啦!
單數、雙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單、雙數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并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尋找身體上的單雙數”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五
活動設計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時常會出現一些水霧,幼兒用嘴吹一下,那些水霧變得更明顯,用手指摸會清楚的出現一些印記。于是早上入園孩子們總圍到窗子邊很好奇地對著玻璃吹氣,接著用小手畫畫,玩得非常開心。我想:孩子們對這現象很感興趣,設計一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他們會有更大的積極性。于是,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知道水的三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2、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樂于發現平時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感知水的三態及三態的變化條件
活動準備
冰、水、酒精燈、燒杯、酒精爐架、夾子、火柴
活動過程
1、開始環節
2、基本環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問題的情況小結:我們吹出的熱氣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氣,就會凝結在玻璃上,形成一層水汽。然后出示實驗需要的器材,引導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猜猜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教師用實驗驗證,引導幼兒探索。實驗過程:用夾子取一塊冰放在燒杯中,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后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把裝了冰的燒杯用酒精爐架固定,請幼兒觀察冰慢慢變成水,然后蒸發的過程。
3、結束環節
教師總結實驗結果:燒杯里面的冰慢慢變成水,然后水慢慢蒸發,燒杯里面有水蒸氣冒出來,用一個燒杯收集起來,水蒸氣又變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變成了冰地這個循環的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產生了極大地興趣,由于這個現象是幼兒在平時生活中遇到過的,幼兒比較熟悉,在教師的講解和實驗過程中,幼兒對這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水的三態可以轉換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動也比較好,能夠根據老師的提醒積極思考。但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由于酒精燈,燒杯,火柴,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都比較危險,幼兒不能動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長或者老師的陪同或者幫忙,所以缺乏自己對該活動的實際的操作,實際感受,也許幼兒的世界中,對水的三態變化還不是完全懂,在后續的活動中,可以請家長參加,幫助幼兒完成,相信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理解,能夠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能夠積極探索,在平時生活中能夠仔細觀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科學想象,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六
一、活動目標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3、嘗試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釋周圍現象。二、活動準備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鉛筆人手一支。2、紙板3、籃球、皮球各一個。4、十倍于幼兒腳長的鋼絲一根。三、活動過程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t:元旦就要到了,種子們都想參加慶元旦聯歡晚會,聽說大3班的小朋友很能干,想請你們幫它們排練一個節目,你們愿意嗎?先來熟悉一下,(出示瓶裝的種子)是哪些種子?s:蠶豆、玉米、瓜子。t:今天我們先排隊形。呀!一說起排節目,它們都搶著要自己先排。這樣,我們先來幫他們分分小組。你們說,該怎樣分呢?s:玉米排在一起,瓜子排在一起,蠶豆排在一起。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1)講解操作要領。t:對,要是排成這樣(出示圖一)整齊的隊形就好了,你們看什么種子排在第一條線上最合適呢?為什么?s:玉米,因為玉米最小。t:那第二、第三條線呢?s:黃豆、蠶豆。t:排的時候從線的左邊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并排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先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凑l排的又快又整齊。(要做什么?目標、要怎么去做?規則、要注意什么?強調重點、完成作業的標志,自我檢測的依據)(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t:紅豆有幾顆?s:十顆。t:黃豆有幾顆?s:十顆。t:蠶豆呢?s:十顆。t: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s:不一樣長。(4)怪了,明明都是十顆,為什么隊形不一樣長呢?你們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看。(幼兒討論)s:因為紅豆小,所以排的最短。s:因為蠶豆大,所以排的最長。s:因為黃豆不長也不短,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種子越小,排的隊形越短;種子越大,排的隊形越長。t:我們先把種子送回小筐里,幫它們換一種隊形。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1)(出示圖二)就換這一種隊形吧,你們誰能看懂這張圖?t:這三條線怎么樣?s:一樣長。(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t:猜猜看,種子們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形,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s:一樣多。s:不一樣多。(3)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t: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是不是一樣多呢?請你們用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排看。(幼兒操作)(4)講述操作結果。s:不一樣多。s: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5)討論:“為什么排的隊形是一樣長的,但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小結:隊形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你們真能干,表揚表揚自己,今天種子們排了兩種隊形,也累了,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筐里休息一會兒吧。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1)師手拿籃球、皮球。t:聽說種子們已經在排隊形了,籃球和皮球也吵著要參加,你們想想看,如果用一樣數量的籃球和皮球排隊,誰得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s:皮球小,排的隊伍短;籃球大,排的隊伍長。t: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的多?為什么?s:隊伍一樣長時,籃球大,所以用的少;皮球小,所以用的多。(2)游戲:走鋼絲。t:光顧給它們排練了,我們自己還沒排呢,排什么呢?排個“走鋼絲”節目吧,先看老師練基本步伐,你們一起幫老師數走完這根鋼絲要幾步?t:老師走了幾步?是怎樣走的?s: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t:誰想上來試試?t:我們一起來幫他數數走了幾步?t:為什么老師用的步數少,他用的多呢?s:因為老師的腳大。t:你們想不想來試試?這里太小了,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練吧!
科學七色光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了解身高、體重的含義,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2、大膽的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
重難點:
嘗試用多種方法比較身高、體重。
教學準備:
幼兒用書(數學)白紙、筆人手一份;測量用的木棍、繩子與保健老師聯系,告知活動的'意圖,獲得配合重點與難點。
活動過程及指導策略:
(一)測量并記錄身高、體重。
1、交流自己對身高和體重的已有認識。(豐富詞語:身高、體重)帶幼兒至保健室,測量身高、體重,幼兒記錄,教師也記錄。
(保健教師依次按次序給每個幼兒測量,大聲報出幼兒的身高和體重,請幼兒自己記錄在紙上。)檢查記錄結果,交流記錄方法。
2、哪個數字表示身高?哪個數字表示體重?應該怎么記錄?記錄有錯誤的幼兒再次測量記錄。
(引導幼兒辨認兩位數和三位數,并區分左右進行記錄,知道數字從左至右寫。)
(二)小組成員相互比較身高與體重,教師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組里誰最高,誰最矮,誰最輕,誰最重。
2、鼓勵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教師盡量為幼兒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較的方法。
1、實物比較的方法:逐個站立比較高矮;相互抱抱感覺輕重等。
2、測量比較的方法:用繩子量身高,看誰的繩子最長等;稱稱體重,比比誰最重。
3、數字比較的方法:比較體重的數字(兩位數),先從左邊的數字比,如果一樣,就比比右邊的數字,哪個大就是哪個重;兩個數字都不一樣就用減法算一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