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一
今日評曹操,是因為他既有魄力又有膽識,但曹操多疑,有一部分就是寫他多疑,結果大敗而歸: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到曹操多疑,于是背水下寨。探馬回報,曹操笑曰:“怎有此事?”,親自披甲上馬,出寨來看。見劉備果然背水下寨,大大疑惑。幾天后,曹操謀士如云,猛將如雨,前來攻寨。劉備令懦弱的.劉封出戰,最后打敗,棄甲而逃。曹操士兵迤邐追趕。曹操卻教士兵回營,士兵莫名其妙,紛紛問曹操。操曰:“劉備背水下寨,本來就很奇怪,更有劉封出戰、棄甲而逃皆很奇怪,吾怕有埋伏,因此收兵回營。”此時,劉備令士兵迎頭痛擊,曹操士兵抵擋不住,大敗而逃。這可算曹操多疑的一個鐵證。
曹操還有被評為奸雄,還有一個原因:曹操親友許攸問曰:“軍中糧尚可支幾時耳?”曹操曰:“可支一年耳。”攸笑曰:“恐未此多。”操曰:“可支五月耳。”攸挽袖而出,曰:“吾忠心來投,公卻將事隱瞞耳!”操挽留曰:“……可支三月耳。”攸笑曰:“日聞曹公是個奸雄,今日一件,果名不虛傳。”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附在攸耳邊,曰:“糧食止有此月耳。”攸大聲曰:“休瞞吾:糧已盡唉!”這也可算曹操奸雄的一個原因。
曹操奸詐、多疑,卻很有魄力,膽識。真是奸雄呀!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二
這個假期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書里明爭暗斗中藏著智慧,刀劍來往里閃著智慧,膽色里透著智慧,理智里顯現著智慧。期中《失街亭全軍撤退》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主要講了諸葛亮要馬謖守住要塞街亭,喊他扎營在路邊,并派王平陪他去。可馬謖認為諸葛亮過于小心,自作主張,把大營扎在山上,王平勸阻馬謖不要把大營扎在山上,馬謖不聽,結果被魏軍截斷了水源。蜀軍渴極了,紛紛下山投降,丟失了街亭。諸葛亮接到布陣圖,大驚失色,他用了一計,魏軍才撤回去。最終馬謖被諸葛亮揮淚而斬,諸葛亮也降了三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魯莽,善于聽取別人的勸告。這使我想到,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聽勸告吃苦頭的事。有一次,我踢足球,爸爸喊我不要做危險的動作,我做了一個,結果摔了一跤,這讓我體會到,不聽別人的勸告,吃苦的.是自己。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能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學習到做人、處事的方法,把它變為一生的寶貴財富。《三國演義》不愧是一本名著呀!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三
《三國演義》里有很多英雄,數不勝數。
就說關羽吧,他臉通紅,手持青龍偃月刀,莊嚴肅穆地注視著前方。關羽極講義氣,和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后,雖然被迫降在曹操之下,但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的那一顆愛國之心還在蜀國。他畢生追隨著劉備,沒有一句怨言。他南征北戰,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關羽的義讓我們佩服。那一個“大意失荊州”更能看出關羽的忠。他被吳國大將抓去了,孫權勸說他投降可以讓他當吳國大將,可關羽就是寧死不屈。最后,被吳國害死了。
接下來我說的就是趙云了。他手持涯角槍,腰部掛著一口寶劍,身穿銀凱,怒氣沖沖地對視著敵人,讓人一看就心驚膽顫,魂飛魄散。他原先隨著公孫贊南征北戰。后來投奔劉備,為劉備力下了漢馬功勞。
有一次,趙云的軍隊被魏國大軍的包圍了,趙云沖出了包圍圈。可是發現劉備的兒子阿斗還在里面,于是他又沖了進去,把阿斗在背上,左沖右突奮力殺敵,重新沖出了包圍圈,把弱小的`阿斗交給了劉備。劉備說:“趙云呀!你一身是膽呀!”三國演義的故事真精彩呀!各種人物都栩栩如生,而且每人都代表很多意思,關羽代表忠義,趙云代表勇氣。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四
我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三國演義即能體會到古人的聰明,又能知道到戰爭是多么殘忍了,我覺得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他們不怕死,寧可被殺也不投降給敵人,還有軍師諸葛亮、龐統、陳宮他們以聰明的才智創造出了現代人都沒法創造的東西。
三國演義里面有很多好看的'故事,像趙云單騎救阿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赤壁之戰、三顧茅廬、身在曹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這些也表明了將軍也不是沒有才智。
想看嗎?那就趕快去閱讀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五
同學們,你們看過《三國演義》這本書嗎?我可看過哦!這里面記載著戰爭時期發生的每一件事。你們知道有哪些人嗎?嘿嘿!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有曹操、劉備、諸葛亮、張飛、司馬懿、魏延、高翔、張角、張寶、張梁等等。在這些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了,因為,他聰明過人、知識豐富。我想:如果他把知識都傳授給我那該多好啊!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空城計》這篇文章了,現在,我給你們說說吧!
諸葛亮聽說街亭失守,就趕緊讓全軍撤退,并帶領五行人馬去西城搬運糧草,一切都被諸葛亮設計好了。這時,司馬懿統領十五萬大軍向西城殺來。此時此刻的西城只剩下一丁點兒人,一個個嚇得魂不附身。這時,諸葛亮想出了一個妙計,他下令將所有的旗幟全部放倒,士兵一個都不準暴露!四面的城門全部打開,只留下少數人扮老百姓,灑水、掃街。將士們摸不著頭腦,只能按丞相的軍令去辦了。諸葛亮帶著兩個童子登上城樓,坐下來彈琴。魏軍部隊趕到時,見此情形,不敢前進,派人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不相信,便親自去看,只見諸葛亮笑容可掬,燒香彈琴,旁若無人。再看看城門,只有老百姓在灑水掃地,平靜得出奇。司馬懿越看越疑惑,他趕緊下令:后軍變作前軍,前軍改為后軍,火速撤退。
蜀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魏軍的十五萬大兵被諸葛亮嚇走了,原來諸葛亮設下的是“空城計”。
哈哈!十五萬大兵居然被諸葛亮的一個“空城計”嚇走了,諸葛亮真是足智多謀啊!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六
暑假期間,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主要描述了魏、蜀、吳三國統治集團的`斗爭。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的一系列故事。
關羽。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在華容道釋曹操。他忠于老板,因為戰敗降敵,但一得知老板的消息,他就不知道千里之外。我覺得雖然敵人降了,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僅是忠誠,更是難得可貴的忠誠。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特色,有長有短。總的來說,看完這本書,我大開眼界,以上幾個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七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云。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咤叱風云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讀了《三國演義》不時的想起為我們國家做出貢獻的人民,映象最深的是精忠報國的岳飛,他是宋朝,在中國北方,有一個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斷闖到中國來搶東西、殺人、放火。而當時的皇帝,成天吃喝玩樂,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岳飛在家里聽到逃難的老百姓說了這些事后心里非常著急,于是他準備離家參軍保衛國家。臨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飛的媽媽給岳飛講了很多要為祖國增光的事。最后岳飛的媽媽又取來針,讓岳飛跪在地上托著小墨盒,在岳飛的脊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她這樣做是為了讓岳習永遠記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國和保衛國家。就這樣,岳飛含著眼淚告別了家鄉,告別了媽媽來到部隊參了軍。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被提升為小隊長,很多年過去了,岳飛因為打仗勇敢,肯動腦筋終于被提升為大將軍了。可是那時候中國已經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領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飛去攻打。把很兇猛的金兵被厲害的'岳飛趕得好遠好遠,從此岳飛的軍隊就被人稱為“岳家軍”。
岳飛由于經常打勝仗,宋朝的宰相叫秦檜,他非常嫉妒岳飛,怕岳飛將來超過自己。就和打敗仗的金國勾結陷害岳飛。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們去告岳飛,可是他們都沒有干,因為他們知道岳飛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后來秦檜還是偷偷在牢房里將岳飛殺害了,后來的人們建了很多紀念岳飛的廟,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飛,岳飛站在那拿著長槍可好看了。而紀念岳飛的廟宇門口,卻垂頭喪氣的跪著一個石頭做的人,小朋友們猜猜看,那個人是誰呀。他就是那個秦檜。
所以,我們要做出對國家有好處的事,不能像那些只想著權力和地位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忍受住,生活中那些誘惑人的“魚”。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八
《三國演義》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吧!它是我國古代著名作家羅貫中的作品。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我讀了這本書后,大為觸動。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戰”。
卻說袁紹興兵,往官渡進發。曹操起軍七萬,袁紹起軍七十萬,前往迎敵。沮授勸袁紹不能硬戰,要綏守,拖至對方糧草用盡。袁紹不聽,反將沮授關入大牢。
袁紹和曹操第一次開戰時,袁紹軍隊約退三十里,曹操又派輕騎劫了紹軍的糧草。許攸對袁紹說:“曹操軍隊已疲憊不堪,糧草定缺少,此時應派軍前后夾攻。”袁紹不聽,還說許攸是奸細,許攸只好連夜投奔曹操,并向他報了紹軍的情況,勸他去燒糧草。曹操聽勸,派兵燒了敵軍的糧草,紹軍大亂,曹操乘勝追擊,使得袁紹兵敗而逃。
曹兵七萬,紹兵七十萬,勝負早在之前就完全定好了,可為何紹軍卻被打敗了呢?原因是在于袁紹不聽勸告,一意孤行,使得七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在做事之前應多聽一聽別人的衷告,權衡利弊,之后才不會后悔莫及。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九
在這個快樂的暑假中,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最大的樂趣。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空城計”。故事是這樣的:蜀軍的街亭失守,魏軍就在這時候開始全面攻打街亭。而蜀軍力量薄弱,與魏軍硬拼肯定失敗。怎么辦呢?孔明站在圍城上,輕搖鵝毛羽扇,突然計上心來。他下令全城士兵及百姓不能發出任何聲音,然后把城門打開,等魏軍來。魏軍的大隊人馬來了,看見城門大開,孔明悠閑地坐在門口彈琴,心想城內肯定有大軍埋伏,魏軍怕中埋伏,于是就不敢入城攻打,也就只好退兵了。孔明不費一兵一卒讓兵力強大的`魏軍退兵,真是足智多謀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取得勝利最重要的是要用腦。怎么樣,這則故事好聽吧,要是喜歡的話,你也可以去看看,里面還有“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精彩的故事,保證你一看就會喜歡上這本書。看完這本書,還可以學到許多歷史知識呢!以后我還要讀更多的課外書,學習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十
今天,我讀了一篇《三國演義》中的千里走單騎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而且也很感人。
這個故事主要講:劉備感到在曹操身邊很危險,便找機會離開他。有一次,袁術要投奔袁紹,劉備便向曹操請戰,趁機離開了曹操。曹操發現了劉備的用心,便親率二十萬大軍與劉備展開了一場大戰。劉備兵馬不足,兄弟三人在曹操大軍的進攻下被打散了,劉備下落不明,關羽則和劉備的兩位夫人在一起。
關羽手起刀落,殺了孔秀,闖關而去。洛陽太守韓福暗算關羽。這天關羽一行人馬來到關前,孟坦出戰,打了不過三個回合,孟坦詐敗,拍馬逃走。韓福則在暗處想用箭射死關羽,但后來兩人都被關羽殺了。關羽又先后過了汜水關、滎陽、滑州。這就是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我想:洛陽太守可閉門不出,也可讓關羽過關而去,又為何要冶他於死地呢?關羽他可真是忠、勇、義的完美結合。他完全可以投靠曹操,過優裕生活,而不用冒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生命風險。應該說,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值得我們敬重的一個人。我們應該像關羽學習。要忠、勇、義相信我們也能成為關羽那樣的人。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十一
最近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一書,書中不少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事跡對后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諸葛亮足智多謀,料事如神,上曉天文,下知地理,歷史上他的幾個事跡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令人拍手叫絕。關羽義薄云天,英勇無畏,他手提青龍偃月刀,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真是一位武功高強,重情重義的大英雄。曹操既兇殘奸詐,又有雄才大略。劉備愛民如子,愛將勝子,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受到大臣和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書中的故事讓我銘記于心,書中人物的品格值得我好好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十二
今天早上,我看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第一仗,孟獲先把諸葛亮殺的`大敗而回,可他并不知道這只是諸葛亮用的計策。當孟獲在追擊諸葛亮時,被絆馬鎖絆倒第一次被擒。
諸葛亮一擒孟獲,孟獲不服,諸葛亮便把他給放了。此后,諸葛亮六次抓住并釋放孟獲。最后孟獲心服口服,并保證不再造反。
通過這個故事,我覺得諸葛亮很聰明,因為他知道孟獲不服,要是把他殺了,南方這一帶不會真心服從,所以才有了精彩的諸葛亮七擒孟獲。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十三
有成必有敗,有敗必有成。
劉備的功績主要表現在力奪四郡,入西川,取漢中……劉備的'成功主要能說明成一句名言:千淘萬漉雖辛苦,吹進狂沙始到金。也就是說一個結論,一種說法都要經過千辛萬苦的思考、研究,反復的去偽存真、去粗存精最后才能獲得。劉備的成功啟示了我們要想得到最好方法就要不辭辛苦,千方百計從中得到最好的。
三國演義讀后感小學三年級篇十四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火燒博望坡這一段,十分的精彩。這一個故事講諸葛亮巧妙用計打敗曹軍的故事。
關羽,張飛象現在大敵當前,眼看著一個年輕人發號施令,指東揮西,更不服氣了。議事廳上關,張二人奚落孔明。最后還是服從了孔明的`調動,去打仗了。結果,諸葛亮略施小計,在博望坡用火攻大敗曹軍,讓關、張等人折服。書中有詩為贊:“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這讓我想起以前我和小朋友一起下棋時的場面,那時我們下的是象棋。一開局,他的炮和車長驅直入,干掉了我的幾個兵和一匹馬。我悄悄地“明車暗馬度陳倉”將我的馬、象、炮、車。移動到最佳地點,來了一個“將軍”。他趕緊回防,我又用車從邊上吃了他的將。我贏了!
從此我明白了,人聰明很重要。我以后要變的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