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案教學反思范文匯總一
1.訓練快速默讀,提高默讀能力仍然是本課閱讀訓練的重點。訓練快速默讀,一要在讀前讓學生明確默讀的任務,使默讀的指向性更明確;二是規定統一的默讀時間,到時就得停止默讀;三要按詞語、句子,一行一行讀。
2.《凡卡》是19世紀末俄國杰出的作家契訶夫的作品。他父親開雜貨店,有兩個學徒。契訶夫的父親經常虐待他們。契訶夫從小就同情并熟悉學徒的不幸遭遇。大學畢業后契訶夫當過醫生,又去流放犯人的庫頁島旅行過。因此他對沙俄黑暗制度不深刻的認識。他寫《凡卡》就是為了反映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
3.《凡卡》是傳統名篇,通過鞋鋪學徒凡卡的悲慘遭遇,反遇了沙俄時代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全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圣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他們去做禮拜,偷偷地準備寫信。第二段(第3-15自然段)記敘了凡卡在城里所受的種種虐待,回憶了在鄉村時的生活,哀求爺爺帶他回去。第二段(第16-21自然段)寫凡卡寫好信封興奮地寄出信,懷著甜蜜的希望進入夢鄉。本課既是快速默讀的訓練材料,又是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的好課文。
1.繼續進行默讀訓練,提高默讀的速度與質量。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表情朗讀。
2.學會12個生字,理解“保佑”第8個詞語的意思,會用“指望、打攪”造句。
3.讀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窮苦孩子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愛。
重點:訓練快速默讀,提高默讀質量,領會課文中心,激發對新中國的熱愛。
難點:理清作者敘述、書信內容和鄉村生活插敘的三條線;正確理解凡卡鄉村生活回憶的反襯作用;體會結尾貌喜實悲的含蓄寫法。
一、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生字記號,準備默讀訓練小黑板、燈片。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預習生字詞并檢查,快速默讀訓練,初知課文大意。
2.統一分段,質疑問難。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我們9歲時擁有什么?今天我們看看沙皇俄國一個9歲的小男孩凡卡過的是什么生活。
2.簡介作者:見“背景知識”2。
3.初讀課文。
(1)生字詞自覺:
音重點:墅shù不讀yě楦xuàn不讀xuān
摩mā摩平mó摩托似shì似的sì似乎
差chāi郵差chā差距chà差勁
形重點:噎--抽噎蘸--上下結構,共22畫
醺--左右結構,酉部,右邊第8畫豎。
自由讀--互讀互查--指名讀--齊讀。
形重點教師板書示范,學生當堂1分鐘練習書寫。
(2)快速默讀課文。讀前出示下列問題:①凡卡叫什么名字?是怎樣一個人?②凡卡的爺爺是干什么的?③課文主要寫什么?凡卡的要求是什么?為什么提這個要求?
限時4分鐘默讀,邊讀邊圈劃。讀后全班交流匯報。
(3)再次快速默讀,理清人物關系。
出示下列人名黑板,默讀3分鐘用線聯上。
姓名身分
阿里亞希涅鞋店老板
阿遼娜爺爺
艾果爾鄉下的老爺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凡卡)學徒
菲吉卡鄉下窮人
伊凡·菇科夫牧羊人
日發略維夫鄉下窮人
個別學生在燈片上作業,全班校對。
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愛稱。作者同情小伊凡,敘述時用愛稱,而凡卡在給爺爺寫信的署名上用“伊凡”。
4.訓練分段。
(1)出示提示:按寫信前后分三段,將第二段分為四個部分。
(2)質疑問難,梳理需全班討論的問題。例如:①爺爺為什么把唯一的小孫孫凡卡送到城里來當學徒吃苦?②凡卡寫信時為什么要反復回憶鄉下的事情?③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沒有引號?④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會把凡卡接回家嗎?
5.鞏固作業。
(1)作業本上第1、2題。
(2)朗讀課文,把回憶鄉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標出。
教案教學反思范文匯總二
- 高中語文必修4教學計劃 推薦度:
- 初一下冊英語unit6說課稿 推薦度:
- 教案后的教學反思簡短 推薦度:
- 點線面教學教案 推薦度:
- 4×400米加油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unit 4 halloween 教學教案
1、 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和本課活動,了解萬圣節的有關情況。
2、 通過介紹風俗,學習單詞pumpkin lantern,candle,mask,pig,if,能聽懂、會讀、會說這些單詞。
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了解有關萬圣節的傳說、風俗,為下節課的教授對話作鋪墊。
能聽、說、讀單詞pumpkin lantern,candle,mask,pig,if。
1、 教學準備:讓學生課前收集萬圣節的資料,每人做一個面 具。
2、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準備幾個面具(**、老虎、狗)
3、 板書準備:在黑板上預先寫好課題halloween
step 1 free talk
1. t:let’s sing a song. we can sing and dance ”together.
ss:sing the song
2. t:(greeting)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3. t:do you know what day is april 1st?(fool’s day)
what day is june 1st?(children’s day)
what about october 31st?(halloween)
(teach “halloween”)
step 2 presentation
1.t:halloween falls on the night of oct. 31st and it gives us a perfect opportunity to have great fun!
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halloween?
ss:(自由發言)
關于萬圣節的由來,傳說最多的版本認為,那是源自于基督誕生前的古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幾處的古西歐人叫德魯依特人。德魯依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德魯依特人讓年輕人集合,戴著各種怪異面具,拎著刻好的蘿卜燈(南瓜燈系后期習俗,古西歐最早沒有南瓜),他們游走于村落間。這在當時實則為一種秋收的慶典,也有說是“鬼節”,傳說是當年死去的人,靈魂會在萬圣節的前夜造訪人世,據說人們應該讓造訪的靈魂看到圓滿的`收成并對鬼魂呈現出豐盛的款待。所以篝火及燈火,一來為了嚇走靈魂,同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其回歸。
t:(總結)so it celebrates autumn harvest and it’s also a ceremony of the dead.
2.t:now, let’s enjoy a performance. welcome!
ss:(give a performance)
t:oh, it’s wonderful.
(ask one student)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s:it’s a pumpkin lantern.
t:(show a picture)look, it’s a pumpkin.
(teach “pumpkin”)
what’s in the pumpkin? there’s a candle.
(teach “candle”)
we can use them to make a pumpkin lantern.
(teach “lantern”)
t:(introduce)
至于南瓜燈也至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人挖空了南瓜又刻上鬼臉,點上燭火以驅散鬼魂的;另一種說是鬼魂點上燭火,試圖騙取人們上當而跟著鬼魂走,所以人們就在南瓜表面上刻上一個嘲諷的臉面,用以嘲笑鬼魂:哼!傻瓜才會上你的當!傳說因為首先用南瓜的是一位愛爾蘭人jack,所以人們又將鬼臉南瓜燈叫做jack-o-lantern.
ss:(repeat “jack-o-lantern” several times)
t:(ask one student)can you tell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s:it’s a mask.
t:look, here are some masks.(teach “mask”)
(show the masks)it’s a dog /tiger mask.
it’s a pig mask.
3.t:if tomorrow we’ll have a halloween party. what do you need?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s:sweets/pumpkin/…
step 3 say a rhyme
t: please listen to a rhyme.
ss:(listen)
t:(teach “if”)
this time, follow the tape please.
ss:(read after the tape)
(read by themselves)
(read together)
t:(divide the ss into two groups and then read.)
now, let’s try to recite it.
(ask some ss to recite,use the masks try to act, and t gives sweets)
ss:read together again.
step 4 play a game.
t:see, i put the apple in the water, you only can use your mouth to get the apple. if you can, it’s yours. i give you only one minute.
step 5 introduce other informations about halloween.
(1) if you were born on halloween you’ll enjoy lifelong protection against evil spirits.
(2) your future husband will appear in the mirror on halloween. the children in america also have the colouring picture. you can have a look.(分發圖片)
step 6 homework
after class, please design a tabloid about the halloween。(請大家課后四人一組制作一份關于萬圣節的專題小報)英語寫,中文注釋。
七、 板書設計:
halloween
pumpkin lantern
candle
mask
pig
(周圍點綴一些圖片) if
s("content_relate");【unit 4 halloween 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教案11-23
unit4avisittothespacemuseum教案09-07
unit4food教案09-07
unit4maintask教案09-07
《unit 4 at the farm》教學反思11-16
英語unit 4的教學反思06-16
unit4教學反思07-04
初三英語happy halloween教案01-13
unit4iwanttobeanactor教案范例09-07
教案教學反思范文匯總三
1、通過詩畫形式使幼兒了解春、夏、秋、冬的明顯特征。
2、培養幼兒詩畫教學的興趣,輕松自然的掌握兒歌內容。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錄音機、配樂兒歌一首《四季歌》、筆、繪畫用紙等。
一、欣賞兒歌
1、幼兒完整欣賞配樂兒歌一遍。
2、請幼兒說說兒歌中講到了什么?
二、畫兒歌
根據幼兒的講述教師畫兒歌
1、春
迎春花、柳樹、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紅的太陽、枝繁葉茂的大樹、荷花等。
3、秋
美麗的菊花、飄落的樹葉、黃色的小草。
4、冬
臘梅花、雪花飄、雪人等。
三、看畫學兒歌
1、春
師:春天來、春天來,什么花兒開?
幼:春天來、春天來,迎春花兒開。
師:紅花開、黃花開,誰和誰都飛來?
幼:紅花開、黃花開,蜜蜂、蝴蝶都飛來。
2、夏
師:夏天到、夏天到,什么東西當頭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紅的太陽當頭照。
師:誰枝繁葉茂,誰朝著太陽笑?
幼:大樹枝繁葉茂,荷花朝著太陽笑。
3、秋
師: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什么畫開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麗的菊花畫開放了。
師:什么吹、什么飄,誰換上了黃衣袍?
幼:秋風吹、樹葉飄,小草換上了黃衣袍。
4、冬
師: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兒開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臘梅花兒開放。
師:什么吹、什么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幼:北風吹、雪花飄、雪人松柏齊叫好。
四、編動作念兒歌
根據兒歌內容,編上簡單的動作,完整的念兒歌。
以前在兒歌教學中,大多是教師說一句,小朋友學一句,通過多次反復,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雖然會說了,但完全靠機械記憶,缺乏主動性。現在我覺得運用畫兒歌的形式,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趣味性強,詩畫對應,看畫學詩針對性強,孩子們在欣賞圖畫的同時,輕松自然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通過教學活動,我覺得在幼兒學會說兒歌,還可以啟發幼兒畫兒歌,通過說、畫使幼兒理解并掌握兒歌的內容,編排簡單的動作,通過說、畫、表演等系列活動,圓滿的達到認知的目的。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
2、讓幼兒感知和體會四個季節有那些的不同景象以及特點。
3、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1、讓幼兒了解四季的特點。
2、讓幼兒掌握一年四季的輪換順序。
綠色、紅色、黃色、白色四種顏色板;“一年四季我知道”兒歌;春、夏、秋、冬四季掛圖。
1、先提問幼兒知不知道一年分為幾個季節?
2、出示“一年四季我知道”的兒歌。教幼兒讀,啟發幼兒從兒歌中找答案。
3、找到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出示掛圖讓幼兒欣賞,,一一和幼兒介紹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象和特點。(春季:春暖花開、小草綠、小鳥叫。用小鳥飛的動作代表春季。用綠顏色代表春季。夏季:樹葉茂盛、溫度高、可以去游泳。用游泳的動作代表夏季。用紅色代表夏季。秋季:樹葉開始變黃,有落葉,果實成熟。用落葉的動作代表秋季。用黃色代表秋季。冬季:溫度開始變冷,北方下雪,用白色代表冬季,用搓手的動作代表冬季。)
4、出示圖例讓幼兒明白一年四季的輪換,是循環不止的。
春季到夏季到秋季到冬季,做旋轉狀。
5、進入游戲。(預先在教室后的地板上鋪上代表春、夏、秋、冬四種顏色板。帶領幼兒圍圈拉手。一面轉圈一面讀兒歌。讀到最后,老師說那個季節來了,幼兒就要做那個季節的動作跑到那個季節的顏色板中去,做錯的就淘汰。)
6、小結:我們學習了這節課,以后就能更好的認識生活,感受生活,愛生活。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能照顧到幼兒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兒經常接觸到的顏色和幼兒比較容易做的動作來上課。用幼兒容易想到的景象來代表每個季節,做到層次分明,容易區分。趣味性強,能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9)中班教案《四季》
1、了解四季里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四季,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了解具有季節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學用書,并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兒園里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的主要特征。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征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游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進行拼圖并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征。
3、制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將畫好的四季特征按順序裝訂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冊,并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教案教學反思范文匯總四
《社戲》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1.體會作者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3.理解文章敘事有詳有略的寫法。
重點、難點
重點:
(1)分析雙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2)分析景物描寫對表達中心思想的作用。
難點:
對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歸省(xing)行家hang)憚(dan)絮叨(xudao)怠慢
(dai)攛攝(cuanduo鳧水(fu)潺(chan)歌吹(chui蘊藻
(yunzao)家眷juan)皎潔(jiao)漂渺(piaomiao。)糾葛(jiu
ge)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1)倘:連詞。有“如果”的意思,表示假設。
(2)大抵:副詞。有“大多”、“多半’的意思,表示對某種情況的基本
估計。
(3)相仿:大致相同。仿:類似。
(4)欺生:欺負新來的生人。
(5)怠慢:冷淡。怠:輕慢。慢:態度冷淡。
(6)誠然:副詞。有“確實”的意思。
(7)舒展:原指伸展得開,不蟋縮。本課是“舒暢”的意思。
(8)通通:本課形容船頭激水的聲音。
(9)朦朧:月光不明。本課用作動詞,是“模糊起來”的意思。用作形
容詞,泛指(光線、物體、思想、意識等)模糊、不清晰。
(10)歌吹:歌聲和樂聲。
(11)屹立: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屹:山峰高聳的樣子。
(12)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樣子。
(1)掃興:正當高興的時候,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情而興致大減。興:
興致。
(14)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葛:葛藤,比喻糾纏不清的關系。
3.自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
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說集《吶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
2·關于課文
這是魯迅1922年寫的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以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
為依據,用第一人稱寫看社戲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
念,特別是對農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戀。
三、課文分析
1.提問:請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分層,歸納段意、層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部分(第1—3節)寫平橋村隨母親歸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戲的時間、地點、機緣和參與人物。
第~層:(第1節)交代看社戲的時間、地點和機緣。
第h層:(第2節)交代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層:(第3節)平橋村樂土的樂事:釣蝦、放牛。為最大樂事——
看社戲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4-30節)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一層(第4—9節)寫看社戲前的波折。
第h層(第10—13節)寫去看社戲途中的見聞感受。
第三層(第14-zi節)寫在趙任看社戲。
第四層(第22-30節)寫看社成后歸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五節到完)寫看社戲后的余波。
2.課文寫了幾件事,哪些事詳寫?哪些事略寫?
討論并歸納:
(1)寫了人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b.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c.
看社戲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戲途中;e.去趙莊看社戲;f.看社戲
后歸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詳寫的是:cdef
(3)略寫的是:abg
3.提問:為什么有的情節詳寫,有的情節略寫?
討論并歸納: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著社戲,夜航去看
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后歸航偷豆詳寫,其他情節與看社
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4.提問:“我”看社戲的時間在什么季節?你怎么知道的?
討論并歸納:在春末夏初。因課文寫“消夏”“掃墓完畢之后”,“羅漢
豆成熟”“兩岸的豆麥”。寫的是春末夏初時的景物。
5.提問:“我”看社戲的地點是平橋村。平橋村是一個什么樣的地
方?我為什么稱它為樂土?
討論并歸納:平橋村是一個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
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點。但在我是樂
土。因為:(l)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
山”了;(2)許多小朋友伴我來游戲,掘蚯蚓,釣蝦,放牛;(3)沒有封建禮
教的約束,人人平等。
四、小結
本文作者圍繞看社戲,濃墨重彩地鋪寫看社戲前的波折,去看戲途
中,看社戲的過程和看戲后歸航偷豆,令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深受感染。
而對于得以看戲的機緣,看戲后的余波,作者則簡略帶過,用筆非常高
明。詳略之間,又并非簡單化的截然分開的。詳寫中也間雜著略寫(如
母親深夜候船),略寫也絕不是都作籠統的交代(如放牛釣蝦的鄉間生
活就寫得充滿情趣)。這些寫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寫作特色)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辨字組詞。
(掘_鉤_掇_
(倔_釣_綴_
(篷_(撣揖_
(蓬(躥揖
(二)填上下面一段話中所空的關聯詞。
我們年紀都相仿,論起行輩來,至少是叔子,有幾個
還是太公,他們合村都同姓,是本家。我們是朋友,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大公,一村的老老小小,決沒有一個會想出
“犯上”這兩個字來,他倒)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
(三)下面句子沒有毛病的一句是
a.西瓜、南瓜、蘋果、橘子都是營養豐富的水果。
b.運動場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彩色旗幟。
c.她不僅會琴棋書畫,還會吹拉彈唱。
d.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再讀課文,思考雙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樣的人?
2.背誦:從“一出門”到“趙莊使真在眼前了”。思考文章是怎樣寫
景物。
二、課文分析
1.提問:分析雙喜的言行,談談雙喜是好孩子頭還是壞孩子頭?
討論并歸納: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雙喜聰
明。
(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時,雙喜大聲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
又大;②迅哥兒向來不亂跑;③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現雙喜反
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的意見——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挨罵的——表現雙喜考慮
周到。
(5)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
策——表現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6)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雙喜做事有始有終。
(7)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
孩子頭。
如有學生提出雙喜是壞孩子頭,并以偷豆作為理由時,可引導學生
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討論并歸納:(1)偷的是自家的豆,請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請客,理
所當然;(2)從六一公公的話可以證明:“請客?——這是應該的。”(3)
六一公公還送豆給客人嘗嘗。因此,這不算什么盜竊行為。而是表現孩
子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
2.提問: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談談六一公公是一個什么樣的老
人。
討論并歸納:
(1)“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證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
稼。——表現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門)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揖,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
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六一公公淳
樸、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表現
六一公公好高。
(4)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表現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
誠。
小結: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3.朗讀課文第11節,談談課文從哪些感官寫景,寫出景物的什么
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對表現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從嗅覺(清香)、觸覺(撲面吹來)、視覺(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聽覺(歌吹)、想象(戲臺、漁
火),寫出江南水鄉月夜的特征。這些景物描寫,寫出了江南水鄉夜景的清新,寫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戲的迫切
心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熱愛農村的感情。
4.戲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么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
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
戲了”?
討論并歸納: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的老人孩子那種淳樸、善良、真
摯的感情和他們的勞動的本領、辦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入與人之間的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代
在城鎮未曾見到過。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見到的。“我”對這段往
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總結
本文通過“我”與農村孩子看社戲前后故事的敘述,贊美農民和農
家孩子淳樸的品質和聰明的才干。表現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四、作業
1.課后練習第二、三、四。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代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問題。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來,并沒有聽到什么關系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
葛,下午仍然去約蝦。
“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立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
壞了不少。”我抬頭看時,是六一公公掉著小船,賣了豆回來了,船肚里
還有剩下的一堆三。
“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跑
了!”雙喜悅。
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輝,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于是
對我說,“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
我點一點頭,說道,“好。”
“立可中吃呢?”
我又點一點頭,說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競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這真
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1我的三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下
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上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去……”他于是打著揖子過去了。
待到母親叫我回去吃晚飯的時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羅漢
立,就是六一公公送給母親和我吃的。聽說他還對母親極口夸獎我,說
“小小年紀便有見識,將來一定要中狀元。姑奶奶,你的福氣是可以寫包
票的了。”但我吃了五,卻并沒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
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作者
2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向午中吃
3.“雙喜,你們這般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吧?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這句話表現六一公公的的性格。
“請客?——這是應該的。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
中吃呢?”
這句話表現六一公公的性格。
“這真是大市鎮里出來的讀過書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
過的,鄉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
給我們的姑奶奶嘗嘗會…”這句話表現六一公公的性格。
4.“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蝦嚇
跑了!”這句話表現雙喜的的性格。
5為什么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
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教案教學反思范文匯總五
音樂教案-《蝸牛與黃鸝鳥》
導入 新課
1、教師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師:同學們,你知道剛才老師演唱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學生談談自己所知道的臺灣方面的知識。
3、用多媒體演示臺灣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等,教師簡介臺灣。師:在我國的東南海域上,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國的一個寶島——臺灣。臺灣四面環海,四季如春。
4、放映其它圖片
師:臺灣所特有的地理環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樸實、真摯、爽朗的臺灣人,正是臺灣人的這種性格特點,孕育了具有臺灣風格的藝術形式。
5、體會臺灣校園歌曲親切、樸實、明朗等特點。多媒體演示:
點 歌 臺 l 童年 l 鄉間的小路 l 外婆的澎湖灣 l 蘭花草 l 龍的傳人
二、自主感受與體驗
師:臺灣的校園歌曲親切、樸實,臺灣的民歌更是活潑風趣、天真純樸,大家想聽嗎?提問: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
1、學生初步欣賞《蝸牛與黃鸝鳥》。
學生邊聽邊思考:歌曲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樣的情緒演唱的?
2、學生復聽歌曲,用拍手、跺腳、捻指、擺動身體等體態感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緒。
3、引導學生隨范唱輕聲學唱歌曲,進一步體驗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4、用自然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活潑風趣的情感。
三、合作創編表現
1、小組交流討論歌曲中有幾個角色?每個角色演唱時在音色和語氣上有什么區別? 生:回答
2、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練唱。學生:討論,練習
3、同學匯報,并演唱。
4、分組討論,創編歌詞。
5、交流并演唱學生自己創編的歌曲。
6、合作創編音樂劇
師:《蝸牛與黃鸝鳥》是一首寓言式的敘事歌曲。剛才我們用唱歌的形式表現了歌曲,下面我們用音樂劇的形式來表現歌曲內容(出示課件)
多媒體演示:
音 樂 劇: 蝸牛與黃鸝鳥 第 一 幕: 葡萄成熟前 背景音樂: 春天在哪里 第 二 幕: 葡萄成熟后 背景音樂: 蝸牛與黃鸝鳥
7、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幕,分配角色,設計簡單臺詞,合作排練。
8、學生分兩幕表演音樂劇。
8、引導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象蝸牛一樣具有堅持不懈、努力前進的進取精神……
四、師生評價與反思
1、師生評價表演的成功與不足,并評出最佳個人表演獎、集體配合獎、文明觀眾獎,進行頒獎。
2、師生在臺灣歌曲《龍的傳人》的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