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一
泛菊杯深(1),吹梅角遠(2),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3)。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劉過作為辛派詞人,人們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系在一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顯得他是真豪杰,體現出他的真性情來。魯迅先生有句話:“無情未必真豪杰”,這首《柳梢青?送盧梅坡》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時的,尤其是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游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李清照《永遇樂》詞中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遠”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寫笛聲悠長。一個“遠”字,展現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么,“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構思縝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這首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聚”字結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云邊”二句具體寫“散”。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后,如云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讀者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后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后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魂飛”,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語句間情深意切。
寫到這里,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舵尾”(《惜雙雙》)句意,說明在離別之后,他的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屬江西)人。平生以功業自許,力主抗戰,曾多次上書陳述恢復方略,不被朝廷采用。參加科舉考試也不中,后流落江湖。晚年投靠友人,客居江蘇昆山。能詩詞,受到陸游、辛棄疾、陳亮的推重。他的詞作中,詞作尤為著名,豪邁奔放,境界闊大,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后人將他歸為辛派作家。有《龍洲集》、《龍洲詞》。為韓侂胄客,不識侂胄之敗事,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后布衣終身,客死于昆山,今其墓尚在。《宋史》無傳,生平事跡亦僅見于宋人筆記。
s("content_relate");【《柳梢青·送盧梅坡》賞析】相關文章:
盧梅坡雪梅賞析10-30
《柳梢青·茅舍疏籬》原文及賞析10-27
馬嵬坡原文及賞析10-17
雪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悲青坂原文及賞析10-16
高陽臺·落梅原文及賞析10-12
一剪梅·中秋元月賞析09-22
摽有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9-11
詠落梅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s("download_bottom");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二
作品原文
雪梅二首
盧梅坡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⑴,騷人閣筆費評章⑵。
梅須遜雪三分白⑶,雪卻輸梅一段香⑷。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⑸,與梅并作十分春⑹。
作品注釋
⑴降(xiáng),服輸。
⑵騷人:詩人。因詩人屈原代表作名《離騷》而借稱。
⑶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⑷遜:差,不如。
⑸一段香:一片香。
⑹日暮: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
⑺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作品譯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創作背景
這首兩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無法考證,當作于宋末的一個初春日,梅花開放,作者賞玩之時。
作品鑒賞
第一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首句采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于難于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于難于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后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上首詩主要寫梅與雪的特點,第二首詩主要寫梅與雪以及它們與詩之間的關系。首句寫梅與雪之間的關系,因為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點是不畏嚴寒,雪越大就越能顯示出梅花的這一特點,相反在風和日麗的情況下,就難以表現梅花的這一特點,所以說“有梅無雪不精神”。
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系。下雪的時候,俗人是很難發現其中的詩意而創作詩歌的;即使是詩人,如果缺乏雅興,同樣也寫不出詩歌,這同俗人也沒有什么差別,所以說“有雪無詩俗了人”。
后兩句寫梅、雪與詩之間的關系,梅花早就開放了,因為沒下雪,所以還缺乏詩意。直到日暮時分,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襯下變得精神煥發,而雪花有了梅花的點綴,也變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面對此情此景,詩人也詩興大發,兩首詩一揮而就。
梅、雪與詩共同使得春意昂然。需要說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讓人誤解成“作完了詩,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實際的情況是觸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寫成了詩。詩的題目是《雪梅》,不能說雪還沒下,就將詠雪的詩寫好了。“詩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為受到詩歌格律的限制。
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癡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名家評價
北京大學教授張鳴:“這兩首都是說理的詩,第一首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另外比較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好方法,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第二首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應當用全面的、相互聯系的觀點看待事物。寫詩是這樣,對待其他事情也應如此。”
作者簡介
盧梅坡,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詩風平易。宋陳著《本堂集》錄其詩一首,宋陳景沂《全芳備祖》錄其詩一首,元蔣正子《山房隨筆》錄其詩兩首,《宋詩紀事》從《后村千家詩》錄其詩兩首,《全宋詩》錄其詩十二首。《全宋詞》錄其詞《鵲橋仙》等四首。
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三
- 描寫雪的浪漫詩句 推薦度:
- 描寫霜降的古詩 推薦度:
- 描寫立冬的古詩 推薦度:
- 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 推薦度:
- 描寫春節的古詩句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描寫雪的古詩 關于描寫雪的古詩
《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彼蒼。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雪梅》(二首)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墨客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整天又雪,與梅并作非常春。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李頎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古戍蒼蒼狼煙寒,大荒沈沈飛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葉驚。
董役夫,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
言遲更速皆應手,將往復旋若有情。
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云陰且晴。
嘶酸雛雁失群夜,斷絕胡兒戀母聲.
川為靜其波,鳥亦罷其鳴。
烏孫部落故鄉遠,邏娑沙塵哀怨生。描寫雪的古詩
幽音變調忽飄灑,長風吹林雨墮瓦。
迸泉颯颯飛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長安城連東掖垣,鳳凰池對青瑣門。
高才脫略名與利,早晚望君抱琴至。
《走馬川行饋贈封大夫班師西征》
作者:岑參
君不見,
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玄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班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閣夜》杜甫
年末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堅定。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外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縱目,不堪人事日冷落。
《元稹》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羅萬大札。
《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s("content_relate");【描寫雪的古詩 關于描寫雪的古詩】相關文章:
描寫雪的古詩欣賞11-29
描寫冬天雪的古詩08-15
描寫雪的經典古詩11-04
描寫雪的古詩摘抄11-04
描寫雪壓枝頭的古詩11-21
描寫雪的古詩句帶翻譯11-29
描寫雪的古詩有哪些呢08-08
描寫雪的古詩名句大全08-02
描寫雪的古詩詞積累11-29
二年級描寫雪的古詩08-08
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四
題盧處士山居 / 處士盧岵山居原文及賞析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
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
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聽盧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遠遠地認準方向向盧岵山居走去。
沿途看到古樹的老根纏連著石頭,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沖走水面上的浮土、樹葉,露出泉底的沙子來,顯得水明沙凈。
山里峰巒座座,由于在雨中顯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見得那通往盧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彎彎一直通向煙云深處。
時間已到傍晚,還不見盧處士,晚鴉也已飛往自己巢里棲息,漫山遍野的蕎麥花在夕陽下更顯得一片潔白。
盧處士:盧岵(hù)。處士: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山居:山中的住所。
樵客:出門采薪的人。⑶遙識:一作“遙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急:湍急。露沙:露出沙石。
徑:小路。
飛鴉集:一作“鳥飛散”。
滿山:一作“滿庭”。蕎麥: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赤質柔。葉互生,呈心臟形,有長柄。花色白或淡紅。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實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稱其子實為蕎麥。
這首詩沒有直接寫盧岵,也沒有直接寫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寫盧岵處士山居的景色。通過山居景色的描寫,反映其人品的高潔及作者的景慕之情。
一、二兩句是說先向砍柴的人打聽盧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遠遠地認準方向走去。通過“問樵客”、“遙識”的寫法,暗示出盧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稱砍柴的人為樵子、樵夫,而稱之為“樵客”,意味著這個砍柴者并不是俗人,這對于詩的氣氛也起著一定的渲染作用。
三、四兩句寫一路所見,是近景。古樹老根纏石,仿佛它天生是連著石頭長起來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樹葉沖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來,更顯得水明沙凈。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幽僻山徑 * 有的景物和色彩。而與此相應,作者用的是律詩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對拗,在音節上也加強了高古、清幽的氣氛。
五、六兩句寫入望的遠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顯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徑入云斜”和“千峰隨雨暗”相對照,見得那通往盧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彎彎一直通向煙云深處。這兩句改用協調的音節,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變化,一方面也是和寫遠景的闊大相適應的。
七、八兩句又改用拗句的音節,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適應的。而寫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為了寫人,為了襯托古樸高潔的.“處士”形象。
“蕎麥”是瘠薄山地常種的作物,春間開小白花。在日照強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顯眼,等到日暮鳥散,才顯出滿山的蕎麥花一片潔白。蕎麥花既和描寫處士的山居風光相適應,同時,也說明處士的生活雖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絕;借此又點明了作者造訪的季節—春天。
全詩的層次非常清楚,景物寫得雖多而錯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過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讀者對盧岵處士生活的古樸和人品的孤高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作者的這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手法,應該說是很成功的。
s("content_relate");【題盧處士山居 / 處士盧岵山居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居秋暝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贈衛八處士》原文及賞析10-17
秋夜喜遇王處士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賞析10-21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原文譯文及賞析09-27
王績《贈程處士》賞析09-27
盧梅坡雪梅賞析10-30
《柳梢青·送盧梅坡》賞析09-29
《闕題》原文及賞析10-19
題臨安邸原文及賞析11-19
s("download_bottom");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五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回憶當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飲菊花酒,同聽悠遠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邊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
離別之后,讓人怎么不傷心動情?夢里也曾幾度相會,但是夢醒后,因為見不到友人,又失魂喪魄,六神無主,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①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
②泛菊杯深:化用陶淵明詩,寫重陽佳節兩人共飲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滿。
③吹梅角遠:化用李清照詩,寫在春天時候他們郊游賞梅。梅:梅花。角:號角,這里指笛聲。遠:指笛聲悠遠。
④浮萍(fú píng):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須根。可入藥。 吹梅:吹奏《梅花落》。
劉過作為辛派詞人,人們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系在一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顯得他是真豪杰,體現出他的真性情來。魯迅先生有句話:“無情未必真豪杰”,這首《柳梢青·送盧梅坡》正是體現了這一點。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時的,尤其是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游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李清照《永遇樂》詞中有“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遠”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寫笛聲悠長。一個“遠”字,展現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么,“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構思縝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這首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聚”字結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云邊”二句具體寫“散”。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后,如云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讀者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后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后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魂飛”,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語句間情深意切。
寫到這里,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舵尾”(《惜雙雙》)句意,說明在離別之后,他的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后,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六
《題盧處士山居 / 處士盧岵山居》原文及賞析
朝代:唐代
作者: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
這首詩沒有直接寫盧岵,也沒有直接寫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寫盧岵處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襯人。
首聯兩句是說先向砍柴的人打聽盧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遠遠地認準方向走去。通過“問樵客”、“遙識”的寫法,暗示出盧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稱砍柴的人為樵子、樵夫,而稱之為“樵客”,意味著這個砍柴者并不是俗人,這對于詩的氣氛也起著一定的渲染作用。
頷聯兩句寫一路所見,是近景。古樹老根纏石,仿佛它天生是連著石頭長起來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樹葉沖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來,更顯得水明沙凈。這兩句形象地描繪了幽僻山徑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而與此相應,作者用的是律詩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對拗,在音節上也加強了高古、清幽的氣氛。
頸聯兩句寫入望的遠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顯得幽暗,看不清楚。“一徑入云斜”和“千峰隨雨暗”相對照,見得那通往盧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彎彎一直通向煙云深處。這兩句改用協調的音節,一方面是為了增加變化,一方面也是和寫遠景的'闊大相適應的。
尾聯兩句又改用拗句的音節,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適應的。而寫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為了寫人,為了襯托古樸高潔的“處士”形象。
“蕎麥”是瘠薄山地常種的作物,春間開小白花。在日照強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顯眼,等到日暮鳥散,才顯出滿山的蕎麥花一片潔白。蕎麥花既和描寫處士的山居風光相適應,同時,也說明處士的生活雖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絕;借此又點明了作者造訪的季節是春天。
全詩的層次非常清楚,景物寫得雖多而錯落有致。更重要的是通過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讀者對盧岵處士生活的古樸和人品的孤高有一個深刻的印象。作者的這種比較特殊的表現手法,應該說是很成功的。
s("content_relate");【《題盧處士山居 / 處士盧岵山居》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山居秋暝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贈衛八處士》原文及賞析10-17
秋夜喜遇王處士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原文及賞析10-21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原文譯文及賞析09-27
王績《贈程處士》賞析09-27
盧梅坡雪梅賞析10-30
《柳梢青·送盧梅坡》賞析09-29
《闕題》原文及賞析10-19
題臨安邸原文及賞析11-19
s("download_bottom");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七
- 學習張桂梅老師心得體會 推薦度:
-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推薦度:
- 張桂梅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盧梅坡古詩《雪梅》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盧梅坡古詩《雪梅》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本詩。
了解詩的大意,領悟詩歌所蘊含的道理。
了解有關雪梅的古詩詞,學習梅花的精神。
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
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張圖片,我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放圖片)
師:美嗎?
師:你知道這是什么花嗎?那你知道這種花在什么時節開嗎?生回答。
師:說得對!這是梅花,在冬天開放,很美麗。特別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歡。自古以來,人們把雪和梅作為報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卻爭執起來了,怎么回事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雪梅》這首詩中去探個究竟。
板書課題。“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借助拼音,把這首詩詩讀正確。
評:看到你們讀書的認真樣,真為你們高興。
認讀標拼音的字。
同桌互讀,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告訴他。
指名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聽他注意讀得怎么樣。
去掉拼音指名讀。
當小老師領讀。
聽老師讀,注意節奏。
自己讀,讀出節奏。評:節奏感出來了,詩的韻味也就出來了。
男女生接讀。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女生做回音壁。
齊讀。
背讀。
領背。
同桌互背。
齊背。
師:詩會背了,詩的意思知道嗎?
借助注釋,自己說一說詩的意思。
提出不懂的`問題,一起解決。
和同桌說一說詩的意思。
一起說詩意。
師: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這可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梅花雖然沒有雪花那樣晶瑩潔白,但是雪花卻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悟道理。指名說。
師:1.從后兩句中,我們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點是:雪白梅香(板書)。這首詩借雪梅的爭春,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板書)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讀到的;“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帶著理解再讀本詩。
1.簡介詩人。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盧梅坡,是宋朝人。他非常喜愛梅花,“梅坡”應該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因為歷史關于他的記載很少,所以到現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雖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卻流傳千古,成為不朽詩篇,來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詩。
2.師讀詩,簡介詩意。
3.生齊讀。
4.談雪梅的關系。
師:古往今來,有不少詩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寫。這是因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開放更顯示出不畏嚴寒的高尚品格。如我們所學過的《梅花》一詩。
5.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歡雪中的梅花,他曾寫下這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我們一起來欣賞。
6.總結。
師:孩子們,梅花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別的花都是春天開,它卻不一樣,越是寒冷,越是風欺雪壓,它就開得越精神,越秀氣。所以,它象征著不畏嚴寒、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它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還被稱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們向梅花一樣也能不畏嚴寒,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強不屈,好嗎?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s("content_relate");【盧梅坡古詩《雪梅》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剪梅梅邊雪11-13
王安石梅古詩詳解07-29
一剪梅教學設計02-22
寫雪梅的詩句11-29
《梅雪》讀后感01-20
關于梅雪的詩句11-29
傲雪的梅作文12-15
《一剪梅.雪~梅》一組詩詞11-12
語文《一剪梅》教學設計12-25
李清照《一剪梅》教學設計12-11
關于盧梅坡雪梅二首詩歌朗誦八
雪花飄飄灑灑的,如蝴蝶般落滿紅梅。紅梅含羞漲紅了臉,嬌艷地含情脈脈,像似在面對思念已久的戀人。晶瑩的雪花,輕輕地吻著紅梅緋紅的花瓣。鮮艷的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嬌柔、艷麗。像羞澀的初戀的女孩,紅暈朵朵掛滿臉蛋,盡情地為自己的情人,綻放著美麗的心事。
潔白清純雪花、傲然挺立寒風中的紅梅、清冷淡淡的清香,如一幅流動的畫,在冬的美景里,一覽無余地如水般流淌。冷艷絕倫雪梅相依的美景,曾陶醉過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美的詩句。宋代的盧梅坡,曾有詩贊雪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和、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雪梅相融相得益彰的最好寫照。
雪梅相依相戀的情景,給這蕭殺的冬天,平添無限生機和甜美的溫馨。一樹樹的紅梅在枝頭,猶如一群群清純的少女,嬉戲著爭先揭開自己的面紗,綻放開一朵朵美麗的笑臉。又像似在舉行一個盛大美麗聚會,千朵萬多的紅梅,個個神采飛揚熱鬧非凡。雪花殷勤地圍著她們跳舞,紅梅輕揚著笑臉,拋灑著一股股清香的愛,隨著雪花一起共舞。累了,就一同相擁而眠。
多么令人感動的一幕啊!冬的寒冷,也沒動搖過各自的意志,反而激起紅梅濃烈激情。瞧!這片山坡上紅彤彤紅梅像火一樣,在雪野上燃燒著自己。仿佛有滾滾熱浪撲面而來,大有融化冬之冷酷無情之勢。于是,我好像聽到了春叩擊大地的足音,從遙遠的天邊傳來,輕吟在我耳邊。在這花香醉人的花海里,我就像一只小蜜蜂似的,一頭扎進香甜的花蕊里,迷失了自己。
我常想,紅梅,這嬌柔的生命,選擇在這凄冷的冬天開花,需要何等的勇氣和超凡的魄力,難道平日的默默無聞、臥薪藏膽,就是為了這最后的一搏嗎?百花殘唯我獨芳,終于了了自己心愿。其實你君子一樣的崇高品質,早已被歷代文人志士所稱頌。尤其是一代偉人的那首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使這種贊美升華到極致,把你贊譽成一個國家、民族的象征。讓我心頭一亮,終于明白了你的精魂所在。
紅梅肆意的絢爛著自己美艷,雪花像在欣賞自己的戀人似的靜靜相依。凜冽的寒風像似被感動了,沒了蹤影。雪地上只有滿樹紅梅轟轟烈烈,開成一團紅色的云霧,在我眼前彌漫開來。那一縷縷的清香,被苦寒久久的煎熬,愈發濃烈沁人心脾。我凝視這些美麗的花朵,心中無比的崇敬、感慨,我仿佛從你身上又聞到了春天的味道。
白雪、紅梅,親親我我,熱熱烈烈地爛漫成冬天一道靚麗的風景,它就像一首經典的老歌被人們傳唱著,經久不衰。然而,那種“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感動卻永遠留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