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一
1、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意見。
2、緊扣“還”體會作者的思家之切,揣磨作者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
1、(配樂播放月亮圖)師:碧空如洗,圓月如盤,在這皎潔的月光下,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常會以明月來吟詩作詞,寄托思念之情,你們想到了哪些古詩:《靜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回鄉偶書》。
2、師生合作,生生互助,背誦詩句。
3、富有詩書氣自華,詩詞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這首詩折射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1、板書“泊船瓜洲”,解詩題(把船停靠在瓜洲岸邊)。
2、多種方式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節奏。
3、小結讀詩感受。
1、出示詩的前兩行,借助注釋,了解大概意見。
2、(課件公示)詩中的三個地名,體會詩人離家近還是遠?為什么?
3、小結:作者想念家鄉,雖然實際距離遙遠,可在作者心里,家鄉都是那么近,我們體會到作者想家之情,帶著這份感覺讀詩的'前兩行。
4、出示后兩行,說說大意。
1、春風又綠江南岸,讀到這行,我們來了解詩人作此詩時的一段小故事(閱讀書上24頁的資料袋,師用課件出示)。
2、文字本是有情物,讀到春風又綠江南岸,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邊仿佛聽到了什么?
3、學生小組內交流后匯報,用語言描繪江南的春景。
4、多美的春天啊!同學們,“又”字說明什么?
過渡:詩人不由地想到了春天去了,又再來了,可我這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有回來呀?
1、遙望美麗的故鄉,遙想家中的親人,詩人不禁追問明月何時照我還?
2、回顧詩的前兩行,了解詩人離家近應該還。
3、想象詩人在家中度過的難忘時光,那是一個的日子,詩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寫下來。
4、對比此刻的心境,詩人現在泊船瓜洲,眼前只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不免產生疑問,詩人為何要離開家鄉,為何想家了不能回家看看。
5、了解寫作背景,探尋詩人思家切而不能還的心情。
6、通過閱讀資料,我們看到了一個被逼無奈的王安石,一個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個無可奈何的王安石,他只好問明月,只有問明月,只能問明月,發自肺腑地問明月——明月何時照我還?
7、詩讀到這兒,你體會到了什么?
8、學生暢談體會后,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板書:
泊船瓜洲
靠家近
“綠” 離家久“還”
思家切
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二
朝代: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綠:吹綠。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4.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5.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
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6.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這種心愿,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里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于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泊船瓜洲》應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它的感情基調應是憂郁傷感的,是毫無輕松、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詩人寫作此詩時,已是五十五歲的老人了。幾年來,圍繞著新法舊法,朝廷上無休止地爭論和攻訐,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艱難。因而本來就有些消極思想的王安石,在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罷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對從政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罷官期間,他曾寫下了許多描繪自然風光、抒寫閑情逸趣的詩作。對于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這次的上任,從心情上說,是十分勉強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并終于在復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償地再度罷相,重又回到家鄉江寧,過起了舒心適意的隱居生活。從這次短暫的復出過程可以看出,重新還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熱衷的,相反地他還把復出視為畏途而屢拒屢辭。顯而易見,在這樣的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不在字里行間注滿憂郁、傷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喻皇恩浩蕩,抒發什么如愿以償的為復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從詩作本身看。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為全詩定下了憂郁、傷感的感情基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詩人對復出還政并無如愿以償的喜悅,更無急不可待的熱切。相反,詩人還遠沒有到達京城,家鄉還未從視線中消失,內心里就已真誠地發出了回家鄉的念頭,這思鄉之情還不深切真摯嗎?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時”送我而還?仕途險惡,吉兇難測,那“何時”二字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一聲沉重嘆息,蘊含了詩人對險惡仕途的擔憂,對施行新法前途的顧慮。詩意憂思深切,格調也十分蒼涼,是如聞其聲的一聲喟然長嘆,是詩人抑郁消沉心態的真實自然的流露。
從結句定下的鄉愁沉重憂切的感情基調反觀,“京口瓜洲一水間”也不可能是在時間上強調船行之快來寫詩人心情的輕松愉快了,它與“鐘山只隔數重山”一樣,都是從空間上強調家鄉的山山水水離此時旅次江北瓜洲的詩人距離之近。此時詩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親切的“京口”僅一水相間,“鐘山”也只隔數重山,真是近在咫尺。但空間距離上的近,卻反襯了詩人心理距離上的遠。因為家鄉雖如此之近,但可望而不可及,看近實遠。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還會越來越大,更何況這一去又不知何時才能回來,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到這家鄉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還會更為悲觀地想到,將來還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鄉。詩人在這里運用了以近寫遠、相反相成的藝術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現了詩人憂惋深切、無可奈何的傷感心情,展現了詩人心靈深處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獨感。其實,一水長江,數重大山,相間相隔的`空間上的距離也是很大的,詩人反以近寫之,也是為了強調詩人對家鄉的強烈依戀,是戀戀不舍的思鄉愛鄉眷鄉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來輕松愉快的喜悅心情呢?
正因為這首詩的主旨是濃濃的鄉愁的抒發,所以詩的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論者所說的落在了對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繪上,它的語言重心不是“綠”字而是“又”字。而人們之所以特別欣賞“綠”的形容詞用作動詞對春天美景的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繪,原因就在洪邁的《容齋續筆》所記載的那一段膾炙人口的煉字故事上。其實王安石在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繪江南春景之美麗,他把詩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綠”字上,他要表達的是“春風”尚且有情,還知道一年一度“又綠江南岸”,而詩人自己呢,卻不得不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一去,前途吉兇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于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遣的無限鄉愁的真實寫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層層鋪墊作勢,結句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抒寫鄉愁的淋漓之筆,才水到渠成地直瀉出來,把鄉愁的抒寫發揮到了極致。由此看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詩,而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
京口
京口就是今日的江蘇鎮江市,靠長江邊,瓜洲是對岸的一個小島(現在已無),因為這兒也是大運河的長江出口,所以水上交通很繁忙。
鎮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鎮江名稱的演變反映了鎮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爭之地。自1985年以來,鎮江已被列為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重點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鎮江港正式對外國籍船舶開放,具有比較完整的海關、商檢等口岸管 理服務機構設施。從此,“鎮江”之名更加聲譽大振,蜚聲四海、五洲。
瓜洲
瓜洲在今天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瓜洲古渡風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揚州市古運河下游與長江交匯處,距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市中心15km,潤揚公路大橋、鎮揚汽渡、揚州港與其毗鄰相接,鎮江金山寺與園區隔江相對,是歷代聯系大江南北的咽喉要沖,著名的千年古渡。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千年古渡,勝境猶存,唐代高僧鑒真從這里起航東渡日本,康乾二帝及歷代詩人墨客途經瓜洲,留下了許多噲炙人口的詩篇。民間傳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古渡遺址、御碑亭、沉箱亭已成為中外賓客尋幽探古的佳處。
鐘山
南京城內有鐘山。
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它以中山陵為中心,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兩大區域,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這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古跡文物,有著“金陵毓秀”的稱譽。
鐘山為江南茅山余脈,橫亙于南京中華門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國時東吳曾稱它為蔣山。東西長7.4公里,南北寬3公里,周長約20多公里,蜿蜒起伏,拋若游龍,故古人稱“鐘阜龍蟠”。山上有紫色頁巖層,在陽光照映下,遠看紫金生耀,故人們又稱它為紫金山。山有三峰:主峰北高峰,海拔468米,是金陵最高峰;第二峰偏于東南,名小茅山,海拔360米,中山陵在其南麓;第三峰偏于西南,由于太平天國曾在山上筑天堡城,故稱天堡山,海拔250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臺即建此山頂上。 玄武湖在鐘山以西,南京城北,古名桑泊,又稱后湖。湖光山色,景色佳麗。現建有玄武湖公園,占地面積4.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占3.7平方公里,繞湖一周長約10公里,湖中有島,稱為洲,有橋相連。湖水碧波蕩漾,島上綠樹蔥蘢,周圍青山如黛,美景如畫,亦是金陵風光旅游“寶地”。附近還有古臺城遺址、雞鳴寺、北極閣等古跡名勝。
詳細地址: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郊 。
江南
江南,字面意義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長江以南。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是以楚國為背景所指的長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區。
狹義的江南現指長江中下游平原南岸、瀕臨長江沿線組成的江南地區。江浙為中心的小江南經濟更為發達。廣義江南涵蓋長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嶺、武夷山脈以北,即湘贛浙滬全境與鄂皖蘇長江以南地區。
“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本詩曾獲得“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彥周詩話》)的贊譽。這正是“頻改”所致。但這首詩的佳處,并不限于一字之工,當玩賞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體要。
喜愛改詩是王安石的一大特點。他為同時的人改詩,也為古人改詩,《彥周詩話》評論他改謝貞的《春日閑居詩》,將“風定花猶舞”中的“舞”字改作“落”字:“其語頓工”。至於自己的詩,那就更用得“干錘百煉”四個字了。這首《泊船瓜洲》就是一個例證。據洪邁《容齊齋筆》卷八記載:吳中士人藏有這首詩的原稿,初寫時是“又到江南岸”,自己圈去“到”字,注曰“不好”;繼而改為“過”,又圈去;再改為“入”、“滿”……這樣一共改了十幾個字,最后才定為“綠”字。
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三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于返鄉鎮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四
- 相關推薦
泊船瓜洲原文及賞析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
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
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
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綠:吹綠。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4.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5.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
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6.鐘山:在江蘇省南京市區東。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s("content_relate");【泊船瓜洲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泊船瓜洲原文及賞析08-20
泊船瓜洲賞析(精選5篇)04-15
《泊船瓜洲》教案10-17
泊船瓜洲教案02-13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01-09
泊船瓜洲教案15篇02-21
泊船瓜洲教案(15篇)02-22
泊船瓜洲教案匯編15篇02-22
泊船瓜洲教案(集合15篇)02-22
鸚鵡洲原文及賞析08-20
s("download_bottom");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五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專題:月是故鄉明)的開篇詩,為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從字面上看,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整首詩寫出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而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心中涌動著濃濃鄉愁,尤其是末句,還帶著仕途多險、前途未測的感慨,古詩通篇立意含蓄悠遠,蘊涵著濃濃的鄉情和仕意,
教學目標:
1.通過以自學為主的方式,能正確朗讀“泊、間、重、還”等多音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體會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3.通過反復誦讀,豐富語言積累。 并能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4.聯系詩人背景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詩人是怎樣表達思鄉情的,嘗試著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逐步擴展知識面和閱讀面,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感受蘊涵的思想感情,
2.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教法學法:
1.變序教學法 在課堂伊始,就提出古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后續的學習中,再去學習它是怎樣表達的,表達效果如何等等, 這種教學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持續集中,
2.讀詩感悟法 “讀”是學習古詩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本課時安排了朗讀, 配樂讀等,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配樂讀,是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
3.自主學習法 課前和課堂中都設計了自學環節,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可以促進教學,還能增強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的古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時間:4分鐘)
問題:
①放學后,你們都回哪兒?有沒有人回不了家的?為什么?
②離家遠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們年少也許沒有離家千里的經歷,但你們肯定有過和父母親分別多日的時候吧?那種感覺是~~
(學生:思念對方)
將來同學們長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鄉了,這種感情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思念故鄉)[板書:思鄉]
家鄉,在游子的心里,永遠是最溫馨、最難以割舍、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
這一單元,我們將學到不同的人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安石是怎么來表書這種思鄉之情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時間:13分鐘)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并揭示課題(時間:5分鐘)
① 王安石是誰?讓學生回答,若回答讓人滿意,就進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簡單介紹
他寫過哪些詩?今天,要學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學習課題:誰來讀讀題目?怎么樣?其他同學評
(預設:學生讀正確了)教師可強調:泊既可以讀作po(第一聲)
[板書課題]學生自己跟著老師書空,寫完,齊讀。
誰來說說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釋瓜洲在什么地方?
(預設:學生說出“瓜洲”現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預設:學生:看注釋 )
對,看注釋對于我們學習古詩詞很有幫助,
2.掃除閱讀障礙,初讀古詩(時間:7分鐘)
泊(bo第二聲)是個多音字,看來那么預習工作做得不錯,除了泊是多音字外,這首詩中還有沒有其他的多音字?請學生回答,(預設,除了“間”字有爭議,其他都回答正確)
“間”在這首詩中是第一聲還是第四聲,要看什么?(或者:“間”字的讀音,我們怎么來判斷?)
學生小組討論,說說理由,(時間:2分鐘)
詩歌中的字已不是難題了,那現在你能讀讀這首詩嗎?
提示: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第一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第二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檢查自由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讀,最后齊讀,若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教師作范讀,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或幾句,視學生學習情況而定,讀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鄉的感情了嗎?(預設:有部分學生說有,有部分說沒有,)兩方爭辯,說從哪兒你讀出了思鄉情,沒讀出思鄉情的同學,請問你讀出了什么?學生可自由發表意見,教師盡量不加干預,
(三)重讀古詩,加深理解(時間:13分鐘)
1.自由讀詩,聯想詩歌中表現的地理位置
辯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古詩,現在我們要不要換種方式來學習?你們想怎樣?{設計意圖:從上一環節的學習,“間”的讀法和有沒有表達思鄉情 這兩個問題的呈現,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欲望更加強了,而且這種感情是發自內心,有再讀古詩的欲望,相信學生會說,讓我們自己讀讀古詩,}再讀古詩,自主讀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或者: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讀詩)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時間:3分鐘)腦海里有畫面了嗎?推薦一位擅長畫畫的同學上臺畫,畫畢,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他認為古詩描繪出的是這樣一幅畫,請同學給這幅畫作簡單介紹,你們現在知道“間”是讀第幾聲了?其實這就是古詩的哪兩句?它表現出詩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學習重點詩句,體會思鄉情
①而后兩句還能用畫面來表現嗎?有點難度,那我們又該怎么來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跟老師一樣,你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嗎?指名回答,這樣能說明什么嗎?(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來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詩中,聯系詩人的寫詩背景,再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詩人下了工夫的,反復讀,你們體會到這句詩的妙處了嗎?
學習課本24頁中的資料袋
最后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寫的是什么?(明月)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詩是寫明月的?(床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詩中常常表現的就是思鄉情,這是詩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現在你體會到什么了嗎?詩人的思鄉情不言而喻,
(四)美讀全詩,當堂背誦(時間:5分鐘)
1.學了那么多,現在你們想再來讀讀整首詩嗎?指名讀,齊讀,
你們的水平都可以當配音員了,現在我們就來當一次配音員,[播放視頻]
2.你能不看書本也不看屏幕,把這首詩背出來了嗎?老師先背一次,背的時候,可以聯想古詩描繪的畫面,若能體會到詩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課堂小結:你今天收獲了什么?請學生說說
《泊船瓜洲》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的惆悵,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愁又成什么呢?我們下次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21頁 課文注釋:①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②京口:今江蘇鎮江
③鐘山:今南京市紫今山
精選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通用六
1.學會本課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泊船、數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掛圖、投影片或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2.朗讀課文的錄音磁帶。
2課時。
1、板書課題: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學們,一提起家鄉,我們都會感到特別親切,詩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齊讀課題。
2、哪個同學愿意起來介紹一下王安石。
3、你背過哪些王安石寫的詩,并說說你的體會。
4、下面我們來看這首《泊船瓜洲》。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掛圖,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
1、指名朗讀。(可多請幾位學生個別讀。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讀音:
數重:讀chóng,不讀zhòng(重量)。
還:讀huán,不讀hái(還好)。
1、小組合作學習
(1)先自己對照注釋默讀,思考,再小組互相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2)小組合作畫一幅簡圖,圖上要標有京口、瓜洲、鐘山。
2、討論、交流。
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出示標有京口、瓜洲、鐘山地名的簡圖,并說全詩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間,兩岸只隔數重山的意思。
3、評議
你覺得哪一小組完成的質量最高。
4、教師演示
同學們,我在備課的時候也在電腦里畫了一幅簡圖,我給大家展示一下。
(出示掛圖)
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里,詩人駕船來到了江邊,望著對岸,想到了家鄉就在離對岸不遠的地方,現在你就是畫中哪位詩人,此時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1)、同學們說得多好啊,就讓我們帶著感情來讀好它讀之前先欣賞兩遍配樂朗誦。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聽;第二遍,我們邊聽邊跟著錄音輕聲朗讀。)
(2)學生自由朗讀。
(3)下面我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我為你加上音樂(多請幾個人讀,注意讀出詩的節奏。讀出感情,讀后評價。)
(4)試著背誦《泊船瓜洲》。
據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作者在作詩過程中曾修改過多次,最后定稿時才用了綠字。我們一起來想一下,作者可能用過什么字?為什么最后用綠字?
課前我曾布置我們同學搜集些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誰愿意起來背給大家聽的。
1.背誦《泊船瓜洲》,再看看詩中的每個字怎么寫,準備默寫這首詩。
2.預習《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