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如何寫一
- 相關推薦
這首詩通過描寫詩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于返鄉鎮的心境。
詩句語言凝煉,意境優美,同時反映了作者對家鄉的深切懷念和熱愛。由此可見,本文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審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鑒于以上的認識,根據教材要求,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結合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啟發想象,領會意境,進行熱愛家鄉教育。
2、動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充分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詩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領會詩情,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再現詩歌描繪的情境是教學的關鍵。
根據以上幾點,在教學作如下嘗試:
首先讓學生回顧描寫春天的詩句。這樣,復習了舊知,加強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通過有感情的背誦把學生引入到了學詩的情境當中去,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不是第一次學古詩。因此,學習課文的開始,我就讓學生回顧學古詩的方法。然后,進行歸納,給出方法。這樣設計實際是給出了學生的學路。同時,也滲透了教者的教路,使教和學統一起來。通過學法的運用,促進小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
在理解詩意中,我采取了“先扶---后放”的辦法。先扶學前兩句,“讀詩句----解字詞-----串講詩意----體會兩句話的作用”。為配合詩意的理解。教師板書,目的是在學法上“教”學生,使其掌握方法為其智力經驗的形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自學三、四句,并以匯報形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板書)
通過對學習方法的運用促進了學生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培養。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大意,為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奠定基礎。
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我放在引導學生領會詩的意境上。
這一過程,我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
第一種方法:設境想象法
運用畫面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第二種方法:重點字詞剖析法
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無層次的串講串問,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教學的第三個步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豐富學生的詞匯,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最后,讓學生動筆,完成以下的鞏固練習。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象,通過練習檢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接收信息反饋。
總體上講,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1、挖掘詩句的內涵,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
2、積極創設情境,進行學法指導。
3、抓住重點剖析,進行扎實的訓練。
s("content_relate");【泊船瓜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拼音的教學反思12-19
教學故事的教學反思12-03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1-28
口語教學教學反思11-21
教學數學教學反思11-16
教學課后反思01-04
《小草》教學反思01-03
錯誤教學反思01-02
電流教學反思01-01
故鄉的教學反思12-31
推薦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如何寫二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3、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
1、復習背誦宋朝詩人范仲淹的《江上漁者》。
2、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顆星,誰知道他的相關事跡?(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發起過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書課題)
1、學生初讀,讀準字音。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
一水間(jiàn)數(shù)重(chóng)山照我還(huán)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詩句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江。
間:隔開。
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綠:這里用作動詞,“吹綠”的意思。
還:回到家鄉。
1、出示古詩,看圖讀詩,想想:詩人的家鄉在哪兒呢?畫出古詩中表示地點的名詞,大膽猜一猜。
(1)“京口”“瓜洲”“鐘山”,結合注釋思考這三個地點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樣的。師生合作簡筆畫板書。
(2)王安石出生于臨川,小時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親長大,在鐘山,他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和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所以此地又被詩人看作是魂牽夢縈的第二故鄉。
2、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1、學習前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鄉是?(鐘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鐘山又與京口隔著什么?(數重山)
(3)“數重山”是什么意思?(幾座山)表示路途近還是遠?(近)
2、學習后兩句。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
過渡: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路經瓜洲,發現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這樣寂靜的夜晚,他輾轉難眠,獨自一人走出船艙,仰望夜空中的一輪圓月,那時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兩句詩哪句是寫景?哪個字又突出地描寫了景物特點?“綠”是什么意思?(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吹綠)
(2)體味“綠”字。說話訓練。
師總結引導: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綠了,田野綠了,綠滿了山崗,綠遍了江河兩岸,到處是綠的。而詩人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那就是“綠”,可見詩人用字之精妙。其實,詩人剛寫這首詩時,不是用“綠”字,曾用過“到、過、入、滿……”十幾個字,經過反復推敲,最終定為“綠”。
(3)“明月何時照我還”把什么感情抒寫發揮到了極致?(對家鄉的深切思念之情)
師:看到明月,詩人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朋友。明月作為古代詩人表達思鄉之情常用的意象,不管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是常念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抑或是“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識在他鄉”,都表達了詩人們亙古不變的共同情懷,那就是思鄉。課下,請同學們積累幾首有關明月的古詩詞。
泊船瓜洲
寫景
抒情
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中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于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再進行換字練習。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之處。
推薦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如何寫三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泊船瓜洲》教學設計 推薦度:
- 《泊船瓜洲》公開課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寒露的古詩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詩泊船瓜洲的鑒賞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àn),
明月何時照我還(huán)?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
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鐘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非黑白顛倒的官場,離開那丑惡,腐朽的地方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在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這
個字,曾試過滿,過等字,但最后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s("content_relate");【古詩泊船瓜洲的鑒賞】相關文章: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古詩02-01
王安石《泊船瓜洲》古詩賞析12-29
王安石泊船瓜洲03-12
泊船瓜洲的意思09-24
泊船瓜洲王安石詩詞12-28
王安石《泊船瓜洲》解析02-23
王安石泊船瓜洲詩句06-07
王安石泊船瓜洲圖片04-27
王安石泊船瓜洲 賞析04-22
泊船瓜洲王安石注音04-06
推薦泊船瓜洲的詩意及賞析如何寫四
基于人文教學思想,本課設計堅持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追求古詩學習的人文性、個性化。打破傳統的串講古詩的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利,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讀感悟。
激發主體情趣,自讀感悟,入境悟情。
1、通過正確流利朗讀詩文,了解詩歌大意,感受詩人思鄉之情。
2、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通過想象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
3、感情朗讀背誦,體會詩歌表達的真摯情感。
一、背誦比賽,激趣導入。
1、我們從課文中,從《詩文賞讀》中已學會了很多古詩,現在我們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次古詩背誦擂臺賽。看誰一下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今天擂臺賽冠軍。
2、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誰預習了,已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調動學生積累,通過創設情境讓平時喜愛詩文的同學有一個展示亮相的機會,喚起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樂于自覺背誦古詩文的興趣。)
1、揭題討論: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嗎?“瓜洲”在這里指什么?
⑵你了解這首詩的作者嗎?誰來介紹一下。
⑶師相機介紹王安石。
2、正確、流利朗讀詩歌。
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3、結合插圖、注釋,自解詩意
看看插圖,可以用簡筆畫表示詩意,也可根據注釋說說詩意。同桌可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自讀詩句,觀察畫面,感悟詩意。既可以以畫表示詩意,也可說說詩意,使古詩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串講教學模式,而為愉悅的自學自悟活動。以學生自己對詩歌內容的領悟代替教師講解、分析,以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以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
1、你喜歡這首詩中的哪句話?為什么喜歡這句?
重點品析“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詩歌講了些什么?再引導學生描述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鄉這么美,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你覺得這句話中哪個詞用得好?你認為還可以用哪些詞表示?把這些詞放入詩句讀讀、想想,想象一下畫面體會哪個詞用得更好?為什么?
(設計意圖:品味詞句,一改傳統的古詩教學之法,體會作者用詞之妙,揣摩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鄉之情。這一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你在傍晚來到了異鄉江邊,望到了對岸,而你的家鄉就在離對岸不遠的.地方,此時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會講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講的說給同桌聽。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想意悟境,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加深對詩情畫意的理解,入境悟情,體會詩人的真摯情感。)
采用以下步驟:
1、讀:讀出語氣、節奏、重音。
說: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的理由。
議:評議讀法,注意把握節奏、語速、重音。
背誦: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讀、說、議、背誦,感受詩人用詞的精妙,感受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在這里,朗讀不再是機械錄放,而是學生個人情感的渲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