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武漢方艙醫院護士事跡篇一
一、勇敢,是你們職業操守的底線疫情肆虐,誰的生命都是寶貴的資源。保護病人的同時,也要保護自身的安全。面對各種各樣的危重患者,你們沖在前,忘記了自己也是易感人群。雖有防護服,但是內心對疫情評判,也是時刻放在心間。和死神較量、和時間賽跑,都忘記了自己也是普通一員。疫情前線,堅持著職業操守的底線,為了更多的病人恢復健康,我們看到了你們每個人的勇敢,為你們點贊。
二、執著,面對病毒決不手軟
從感染到發作需要一段時間,每位病人來到你們面前,都是帶著健康的渴望,與病毒作戰。認真接收每一名病人,從檢查到治療,每一個環節都認真、一絲不茍。尤其是icu病房,與死神作戰,讓每位病人生還,戰勝死神,面對病毒的糾纏,決不手軟,為你們點贊。
三、堅韌,給疫情攻堅爭取時間
每個人都知道,這種病毒有極強的傳染。我們的醫護人員,明知山有虎,卻又要在保護自己的同時,偏向虎山行。高強度的工作和高壓的工作,給身心都帶來了不小的困難。沒有一個人叫苦,沒有一個人喊難,每個人都拿出了堅持而不放棄的忍受力。面對危險與困難,堅韌,為你們點贊。
四、樂觀,讓自己變得強悍
一邊帶領病人與病毒作戰,一邊還要讓自己有足夠的體能支撐高強度的疫情攻堅戰。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心中那份對職業的責任感、使命感,讓自己變得強悍。讓病毒看到你們望而生畏,讓患者看到你們就心安,讓家人看到你們別心痛,讓全國人民看到你們,別淚流滿面。疫情攻堅戰,讓自己變得強悍,因為敵人不會輕易地退縮,只要你們足夠強悍,才能有機會沖出防線,走向勝利的那一天。為你們點贊。
五、勇氣,不放棄,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
每個清晨的早晨,和患者一道迎接新的一天,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職業使命感,選擇了救死扶傷的職業,選擇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瞬間,我們面對疫情的勇氣,強大了自己,也安慰了哪些看著你們的感染者。鼓勵每個人不放棄治療,讓這些患者看到你們的勇氣就心安。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為你們點贊
疫情攻堅戰,你們沖鋒在前,鼓起必勝的號角,全國人們都在很你們站在統一戰線,我們一起努力,加油!疫情攻堅,值此致敬疫情前線的醫護人員,為你們點贊。
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武漢方艙醫院護士事跡篇二
疫情期間,社區黨委迅速響應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充分發揮社區動員能力,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穩防穩控,防止疫情輸入、蔓延、輸出,形成建立一個組織體系、管住四個重點環節、緊扣三個工作標準的“一四三”工作法。1、建立一個組織體系
社區黨委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負責整體統籌、調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街道包片領導牽頭,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任組長,統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物業公司、包片民警等專業力量,整合社區全體居干、街道包片科室人員、區職能部門下沉社區人員、黨員志愿者等力量,根據工作重點成立四個工作小組,即摸排防控組、入口管理組、重點人跟進組、數據統計組。
2、管住四個重點環節
一是管住“門”,嚴防死守。社區共有25個出入口,協同物業嚴格執行出入登記管理制度,綜合考慮居民出行及值守人力情況,對13個出入口封閉,對8個出入口24小時開放,對4個出入口白天開放、夜間關閉,開放出入口保安及志愿者全時段在崗。出入登記重點核查返(來)京人員,并及時反饋社區,由社區建立臺賬跟進工作。為減少對常住戶的反復詢問,降低人員交流,同步設計制作小區出入證1000張,隨著人員出入小區口登記下發。
二是管住“人”,全面摸排。社區摸排防控組以包樓為單位,逐樓入戶,開展地毯式摸排,詳細建立臺賬,在電話、微信聯絡基礎上,開展敲門行動,對電話聯系不上、敲門無人的住戶,張貼一封信,并對其中租戶通過聯系房主方式進行宣傳,要求租戶入住前登記,特別是對湖北返(來)京人員進行標注,并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居家觀察,觀察期間,由社區工作人員負責保障他們的日常生活。對社會、社區、社會單位拉網式逐一摸排,下發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對尚未營業的進行電話聯系,指導社會單位做好員工報備等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管住“事”,統籌協調。社區協調轄區物業單位,對小區單元門、電梯間、公園設施設備等公共區域,垃圾桶、綠地、自行車庫等重點區域,每日定時定點消毒并張貼消毒告示。社區配合衛生服務中心做好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的服務保障工作,由專人負責聯系,每日對其身體情況進行回訪并記錄在冊,提示其落實好居家隔離觀察要求,幫其采購生活必須品,確保日常生活不受影響,同時協調物業對其居住外圍環境進行重點消毒。
四是管住“地”,有序疏導。社區有兩處人員密集場所,分別為二區小公園和旺柜生鮮超市。社區協調物業和商家分別開展人員疏導措施,張貼宣傳圖冊,進行人員出入體溫測量,對未戴口罩居民勸返。社區由安排專人負責,攜同街道包片科室人員、區城管執法局下沉社區隊員和社區民警,在高峰時段全力開展限流、測量體溫和人員疏導工作。特別是超市原為傳統散賣蔬菜,居民挑選、稱重停留時間長,社區指導商家及時改變傳統售賣模式,將菜品事先稱重標價,方便居民盡快取貨盡快離開。
3、緊扣三個工作標準
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勁北社區緊扣“快、細、實”三個工作標準。
一是快。“戰疫”就是同時間賽跑。在“敲門行動”中,社區全部力量投入入戶工作,居委會大門緊鎖,僅張貼聯系電話,利用兩天時間完成43棟居民樓摸排;在小區出入口登記管理任務下達后,社區掛圖作戰,結合居民樓分布實際情況,分析研判關閉點位,同步研究制定出入卡標識,第一時間將疫情限度封鎖在小區外。
二是細。疫情就是命令,執行好命令的前提是底數清、情況明、工作細。社區重點建好特殊人群臺賬、居民戶排查臺賬和社會單位排查三本篩查臺賬,詳細記錄基礎信息,特別是從重點地區來京人員臺賬采取精細化管理,專人跟進,及時更新。此外,指導物業建立各居民樓及重點區域消毒記錄,確保點位精準、時間有序,不留死角。
三是實。防控就是責任,社區按照街道統一部署,將工作任務逐一落實到人,務求實效。社區領導小組堅持每日早晚兩次簡短會商碰頭,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分析研判問題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為社區安全保駕護航。
方艙醫院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 武漢方艙醫院護士事跡篇三
20__年3月,吉林省的新冠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面對著“生病”的城市,肆虐的病毒,我們每個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4月3日,我接到院黨委命令,即將前往四平方艙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一聲召喚,注定了平凡的'我,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戰疫經歷。
從接到集結命令到進駐方艙,只有三天時間。在這三天中,我和戰友們反復地練習穿脫防護服、熟悉各種消殺和防護的流程、熟悉新的工作環境,學習新版的診療方案,以確保盡快適應方艙醫院的救治工作。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來自院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在物資采購困難的條件下,為我們準備了常用藥品和生活必需品。
4月7日深夜,一通緊急集結的電話,令我們帶著簡單的行李從各自家中前往駐地。在去往駐地的路上,我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中年過八旬的老父親和即將遠行的女兒。大腦定格在出門前女兒含淚的告別和久久不放的擁抱。但時間緊迫,我只能放下所有不舍,因為我背負的是院領導的信任和婦嬰醫院的榮譽。
4月8日凌晨,我們再次從駐地奔赴方艙醫院。在第一時間,我們穿上防護服進入病區,迎來了第一批來自長春市寬城區的276位新冠確診病人。都說我們是白衣天使,但我們沒有天使的力量,面對肆虐而來、近在咫尺的病毒,我也會膽怯、恐慌和無措。當看到患者提著簡單的背包,抱著孩子,扶著老人,拖著疲憊的身軀,有序的進入病區,面對著一雙雙無助的眼睛,容不得我遲疑,只能選擇義無反顧立即投入到工作中。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我們每位醫生要接診近五十名患者,詳細詢問病史,采集基本信息,建立聯絡方式。幾個小時下來,汗水濕透了防護服里面的工作服。結束艙內工作,進入清潔區后,我們需要盡快把每位患者的信息輸入電腦,建立病歷,讓每位患者得到最及時的救治。繁重的工作,讓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真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接下來的幾天,面對物資、藥品的短缺,患者量的劇增,最高時達到1200人,同時我們還要承受患者的急切、焦慮、不理解、不信任等各種情緒,一切讓我感到工作壓力巨大。這里的每個醫生都經歷過在工作崗位上連續工作12小時;手機24小時保持通暢,隨時與患者、值班醫生、療區護士溝通病情,指導治療;下夜班回到駐地還要繼續工作到深夜。這里已經沒有了時間概念。“及時識別病人病情變化并跟進治療措施,積極溝通、幫助他們保持良好心態”這是我們的職責。例如一位老人在入院后短短2天內出現劇烈頭痛伴右眼紅腫,隨后眼周圍出現皮疹、水泡、破潰,患者情緒急躁焦慮。我在安撫患者情緒的同時立即聯系主任、專家會診,確診為帶狀皰疹,在方艙醫院沒有此類儲備藥物的情況下,快速幫助聯系外購藥品,并送去自己的牛奶,水果,幫助他增加營養。我們在為患者安排治療方案的同時,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當春天悄悄來臨的時候,在我們的精心救治下,陸續迎來了患者的康復出院,當一批批患者滿懷感激的向我們揮手告別,高高興興地登上接他們回家的大巴車時,一切的付出和堅守都是值得的。
于非常之時,擔非常之責,成非常之功。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共同捍衛著人們的健康,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醫務人員的使命和擔當。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來方艙,為榮譽而戰,白衣執甲,不虛此生。希望并肩作戰的戰友們早日安全回家。愿春回燕歸,山川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