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生道德大講堂心得體會篇一
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使收獲一個品格;
文明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市民,管住我們的口,不隨地吐痰;
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
管住們我們的腳,不踐踏花草。通過學習,了解社會主義事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結合實際,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信念,自覺進行職業道德修養,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具良好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人。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明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增強了搞好本職工作的使命感,從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得到強化,政治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組織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但是道德講堂內容豐富,調理清晰,
給我們從本質思想能動性上帶來積極作用;
覺得這次對職業道德學習的內容,從淺引入,講解深刻,結合實際,生動有趣,使我深刻領會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也是一次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使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樹立搞好本職工作的信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公路建設發展,對專業性和技術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從事公路行業人員要想生存和發展,就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要遵守公路行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要不斷學習提高公路工程職業技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自覺樹立公路行業的良好形象,做到愛崗敬業,干一行,愛一行,立志在本崗位多為公路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道德范疇很寬泛,每個人所說的一句話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
不同的崗位和職業也都肩負著不同的社會責任。
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正義感的社會人,都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積極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認真踐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大家都這樣做了,個人素質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有了希望,在以后工作中,我也要始終遵守各種國家的法律法規及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自己的遵紀守法意識,使自己真正成為了一個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收費員,在工作中用微笑面對車戶,用熱情問候車戶,司機有困難時要熱情主動幫忙,樹立了一個良好的交通窗口形象。我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認真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過往車戶服務。為社會進步做出自己應有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小學生道德大講堂心得體會篇二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多年,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洗禮,孔老夫子的優秀思想已經家喻戶曉。前幾天,學校舉辦了一次《道德講堂》其主講張發廳長的演說讓我很受感動,他的一句“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種下守規矩的根”,讓我銘記在心。特別是那個老婆婆的小品,最后淚水從眼眶流了出來,雖說是演的,但用心去看的話里面的感情很豐富,那個青年無意中殺死了老婆婆的孫子,而因此老婆婆的兒子為此突發心臟病死去,青少年判進了監獄,青少年因愧疚給她寄錢、寫信,可是在過年的前幾日,青少年的奶奶離開了他,唯一親人的離世使他陷入了悲痛中。大年三十那天,老婆婆來到了監獄本想把東西給他就走,結果被青少年的悔意打動了,并做了這位少年的奶奶,張廳長把中國優秀傳承文化帶進了監獄,讓那些犯人有悔改之意,知道做人的基本原則,他對我們做出了許多貢獻,給那些犯人重新做人的機會,并且同時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中的“孝”是中華民族的身心靈智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所謂孝,則首為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百善孝為先;
“悌”在社會國家中要對兄妹,同事、同學、朋友尊重與其和睦相處,做人首要的是孝、悌,即為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弟子規》有云:“親憎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父母親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謹慎地行孝,不敢讓父母掛念煩燥,這樣的孝并無困難,“親習我,孝方賢”遇到不喜歡子女,討厭子女的父母,子女還能一樣盡孝,這樣就難能可貴,現有許多年輕人外出打工,沒時間陪父母,因此有許多空巢老人,他們需要人陪伴,子女在其身邊。事業可以再創,錢可以再賺,但父母只有一個,他們此刻最需要的便是陪伴,所以我們應該趁他們還在的時候多孝順他們,陪伴他們,陪他們安享晚年。
“悌”現在國家普遍為獨生子女,即使我們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也要對同學、朋友有兄弟般情意寬容大度,學會分享,不因財物小事傷其感情,要為對方著想,學會換位思考,兄弟姊妹朋友同學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其中了。
正所謂“無規矩,無以成方圓”,若無“規”則不成圓,無“矩”則不成方,我們要守規矩這樣才可以描繪出方圓,做事嚴謹,干脆、利落,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規矩,在家里則為家規,班里則為班規,學校則為校規,在國家則為法律,從小父母教導我們要規規矩矩做人,如同一個方形內有個圓,方形的四邊與圓相切,這樣的圖形美觀,并有深刻的寓意,我們做人就像這只有規矩畫出的方圓才最完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五千多年,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人,教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同一粒種子,發芽,成長,長出了壯實的根,種下了守規矩的根。
我們應該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并以身作責。
小學生道德大講堂心得體會篇三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平凡的榜樣。他們都在最普通的位置上,他們發自內心的舉動,成為千百人眼中的焦點。在黃河邊,有一個土生土長的“黃河弟子”。他叫王三,是黃河邊小餐館的老板。他一年四季,從開河到封河,天天守在黃河邊。但是,他多數的精力,都用在黃河邊的游人身上。至今,他已經從黃河中,挽救出150多條生命。
有這樣一位先生,就是王三在黃河中救出的。至今,從前的情景他仍舊記憶由心。當別人都站在河畔不知所措時,王三毫不猶豫的沖進了黃河。危急情況,他沉著冷靜,采取了最有效的方法,成功挽救了落水者的生命。這些,都來自于他多次救人所得的經驗。
從小,王三家就是村里最窮的人家。他小的時候,家里完全依靠村里的補助,以及村民們的幫助來維持生計。
今天,王三在救人時說:“小時候,是好心人幫助我們度過了難關。那么今天,我還在黃河邊,那我也應該向他們一樣,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這樣,才能不愧于他們對我們的幫助。其實現在想想,也挺后怕的。”
在如今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人給予了我們數不清的關懷與愛。但我們又可否關心過別人。對于父母、師長給予我們的愛,我們常常不以為然,反倒十分厭煩。倘若他們的愛,變得如此輕浮,那我們,更是怎么能學會愛別人呢?
就行現在起,關心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懂得去感受他們的愛,體會他們的"愛,回報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