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大雁的詩句古詩篇一
北周庾信《秋夜望單飛雁》。這兩句大意是:一只失群的大雁哀哀啼叫,聲音實在可憐,在夜半時分它孤單單地飛行,只有寒月陪伴在它的.身邊。詩寫孤雁單飛。秋寒,夜半,浩渺的天空中傳來它那哀哀的悲鳴聲,只有一彎冷月,陪伴它飄渺的孤影。可用于描繪單飛之雁,亦可借以抒寫羈客孤獨之情。
天際歷歷征鴻近,被風吹散,聲斷無行陣。
宋方千里《品令》[霹煙靜]。歷:一個一個很清楚。這幾句大意是:遙望天空,遠處一行大雁排成整齊的隊列,朝著人們越飛越近。陡然間,狂風大作,雁群離散,聽不到斷鴻的哀叫,也看不到空中的雁陣。征鴻正排著整肅的隊伍,從遠處千里迢迢飛來,突然遭到狂風的侵襲,眨眼間聲斷陣散,征途的辛苦和災禍的不幸如見。可用以寫征鴻的遭際,或反映羈旅愁苦的感嘆。
下時波勢出,起處陣行分,聲急奔前侶,行低續后群。
唐顧非熊《雁》。陣行(háng航):本指作戰隊伍的行列,這里指雁群飛行時組合成行。這幾句大意是:雁群向下降落時,陣勢就像高下起伏的波浪;從地上起飛時,又像排列整齊的陣行。有的急叫奔飛追趕前面的伴侶,有的低飛續在雁群隊列的后方。詩句從下落、起飛和飛行三個方面,詳細描繪了雁陣的形態,歷歷如在眼前。“波勢出”三字尤為傳神,形象地描繪出雁陣下落時高下相續,如波浪層層翻滾的狀態,為數句中之精髓。可用于描繪雁陣。
寫月書斜,戰霜陣整,橫破瀟湘萬里天;風吹斷,見兩三低去,似落箏弦。
明高啟《沁園春》[木落時來]。月:畫月。橫破:橫著劃破。這幾句大意是:空中飛著的一群大雁好像是一支筆,正在歪歪斜斜地描畫著秋月;它們排開嚴整的陣容同寒霜]戰,橫斜的隊列劃破了瀟湘上空的萬里藍天;忽然那隊伍被秋風吹斷,只見有兩三只低飛下去,像是從空中斷落下的箏弦。由空中飛過的一行秋雁而想到筆,想到畫月,又由大雁排列成隊想到“陣整”,想到“戰霜”,而雁陣被風吹散時,兩三只低飛的大雁則“似落箏弦”,所有這些憑借想象和聯想而創造出的藝術形象,都顯得豐富多采,活潑生動而又自然而然。可用來描寫風霜中的雁陣。
大雁的詩句古詩篇二
2、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陸游
3、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元·虞韶《日記故事》
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蜀相》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7、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唐·元稹《離思》
8、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夏日絕句》
9、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1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11、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12、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1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5、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1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西晉·陳壽《三國志》
1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1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0、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石》
2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吳承恩《西游記》
2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23、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
24、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則必智。蒲松齡《聊齋志異》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6、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僧云《覽詩中之句》
27、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
2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宋·辛棄疾《菩薩蠻》
29、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曹雪芹《紅樓夢》
30、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
3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33、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清·譚嗣同《獄中題壁》
3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35、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6、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
37、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無名氏《爭報恩》
3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9、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陸游《病起》
4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唐·劉禹錫《竹枝詞》
4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4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43、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44、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4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4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48、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吳承恩《西游記》
49、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5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51、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5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顧炎武《日知錄》
5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55、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謀攻》
56、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出師表》
57、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后頭。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58、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59、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
60、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紅樓夢
大雁的詩句古詩篇三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夏天古詩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描寫夏天的古詩。
宋·朱淑真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西陂。描寫夏天的古詩。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宋·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唐·白居易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
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唐·鮑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雖留有馀態,脈脈防憂煎。
幽人惜時節,對此感流年。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
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鄉。
唐·戴叔倫
天風吹我上層岡,露灑長松六月涼。
愿借老僧雙白鶴,碧云深處共翱翔。
唐·陳子昂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禪。
對戶池光亂,交軒巖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宋·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宋·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元·薩都剌
魚蝦潑潑初出網,梅杏青青已著枝。
滿樹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過準時。
清·陳文述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大雁的詩句古詩篇四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第二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雁北歸古詩蘇軾,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點掉隊離群。
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惠崇原畫已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曉景》,現已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圖像,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通過詩人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詩人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此時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時節,可以在市場上銷售了。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于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詩人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于畫。這是因為繪畫屬于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后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志》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于此。
詩人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蘇,竹林已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接著,詩人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后,詩人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致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詩人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大雁的詩句古詩篇五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冥冥鴻雁飛,北望去成行。誰言有百鳥,此鳥知陰陽。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見年年鴻雁飛。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③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⑥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陸游《幽居》
⑦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
⑧今年寒到江鄉早,未及中秋見雁飛。—— 陸游在《夜歸》
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賀朝《從軍行》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李益《春夜聞笛》
秋雁多夜飛,前群后孤來。——梅堯臣《秋雁》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霜月)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門關。
稻粱俱可戀。
飛去復飛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