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端午篇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泵慨斘页疬@首兒歌,便想起過端午節的情景。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只能從電視上感受到賽龍舟的快樂。端午節這一天,外婆買回艾葉、菖蒲插在門的兩側。她說,這樣有避邪的.作用。
我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啦,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坐在外婆身旁,只見她從水中取出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后放入糯米、蜜棗,一層一層的裹成三角形狀,最后用線捆好,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這么容易,也學著包一個,盡管很努力,包出來的粽子總是松松垮垮的。呵呵,有些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呀!晚上,媽媽還會用艾葉等中草藥煎的水給我洗澡,這樣能一年不長痱子哦。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蔽也唤殖鹆诉@首歡樂的兒歌。
家鄉的端午篇二
農歷每年五月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岸宋纭币鉃椤俺跷濉碑斕烊粘鲋埃藗儽阆嗉s到野外采集艾蒿。在我們延邊,端午節還會有精彩的傳統民俗活動。
端午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即有現場制作種傳統美食,如打糕、伴飯;又有傳統游戲項目,如尤茨、投壺;還有傳統體育項目,蕩秋千、跳板、摔跤等。這些展演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民族文化。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跳板這項朝鮮族特有的體育項目。
跳板就像我們小時玩過的蹺蹺板。將一塊長約5米的長板子,架在高半米的支架上。兩位參賽選手各站一邊,輪流跳起;跳得越高,選手們在空中表演花式的時間也就越久。選手們每做出一個高難度動作,觀眾們都會報以歡呼及掌聲。這種熱鬧的氛圍也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前來觀看。
傳說,古代朝鮮婦女受封建道德束縛,整日悶在自家庭院中,不得隨意邁出大門半步。婦女們為了看到圍墻外的世界,想到用跳板來騰空躍身,一覽院外風景。
通過這個傳說我們就知道,這是一項女生們的體育項目。
我看到身穿緊身演出服的姐姐們跳得越來越高,動作也是由簡單到復雜。當她們跳起的高度達到四個人立起的高度時,我被震驚了。她們能在如此高的空中還能做出不同的花式動作。只見左邊的姐姐在空中打開扇子,一招“白鶴亮翅”;右邊的姐姐騰空后雙手甩出彩帶,一招“天外飛仙”;接著左邊的姐姐騰空后轉起彩圈,來了個“旋轉乾坤圈”;右邊姐姐手拿彩炮騰空后,來了個空中一字馬、擰開采炮一招“天女散花”。兩位姐姐精彩動作絡繹不絕、雙方氣場是毫不示弱,觀眾的叫好聲此起彼伏。
端午節民俗活動讓我們在吃、看、玩的快樂中體驗到傳統活動的精彩,更讓我們在節日里留下美麗的記憶。
家鄉的端午篇三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大夫叫屈原,他屢次向楚王進諫,卻不被采納。最終被流放到湖北湖南那一帶去了。時間悄悄過去屈原也跟隨楚國一起到了暮年。終于在農歷五月五號屈原帶著滿懷的悲憤跳入汨羅江中。此地的村民聽說了,就將粽子包好投入汨羅江中,請魚兒不要傷害屈原大人的身體。而屈原大人去世的日子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端午節。
當端午節到來的前一周,我奶奶就會包好一個個香噴噴的粽子,一方面是紀念屈原,一方面則是喂飽肚子里的小饞蟲。
包粽子的方法很簡單,包粽子的手法很簡單,奶奶先準備好糯米、肉、粽葉等材料,將泡好的粽葉逐條平鋪。把粽葉卷成三角桶的形狀,再放入糯米,將糯米的中間加一塊肉。材料全部加完后用紅繩子將粽葉包裹起來,放入大鍋,等到粽子的香氣飄散過來時,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吃了。
解開粽子一層一層的綠外套,里面白白胖胖的娃娃露出頭來,一點一點的鉆進肚子里。
看見一個又一個的美味粽子不斷從鍋里涌出來,我也加入了包粽子的隊伍,我開始學奶奶的樣子,先包皮,后放餡。步驟雖然不錯,但效果卻天差地別,奶奶包的粽子底下是尖的,而我包的粽子地下不是方的就是橢圓的。沒辦法,為了不繼續糟蹋餡料,我只好退出包粽子的隊伍,轉身加入吃粽子的隊伍了,品嘗一個個美味可口的粽子。
到了端午節晚上,我們一家人一邊吃粽子一邊觀看電視里的賽龍舟的節目。整個端午節,過的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直到第二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