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一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組和圖形的特征,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掌握和計算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組合圖形的認識及面積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的分析。
多媒體課件,各種基本圖形紙片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的建筑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外放內圓”“外圓內方”的設計,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幾組圖片。(生欣賞完后)師提問:這些圖片美嗎?(生:美)
師:這些圖片的`設計中包含了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生:圓、正方形、長方形等)
1、教師出示例3的兩幅圖并出示自學提示出示自學提示:
(1)上面兩幅圖有什么不同之處?
(2)右圖中的正方形的對角線和圓得直徑有什么關系?
生匯報問題(1):這兩幅圖都是由圓和正方形組成,左圖是外圓內方,右圖是外方內圓。
( 1/2 ×2×1)×2=2(m2 ) 3.14×12=3.14(m2 ) 3.14-2=1.14(m2 )
左圖;(2r)-3.14r =0.86r
答:左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的面積是0、86m、右圖中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面積是1.14m。
四、總結引導,知識生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p73第10、11、
課后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出示教材p70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第9題
板書
左圖:s正=2×2=4(m2 )右圖:( 1/2 ×2×1)×2=2(m2 )
s圓=3.14×12=3.14(m2 ) 3.14×12=3.14(m2 )
4-3.14=0.86(m2 ) 3.14-2=1.14(m2 )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二
1、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具:多媒體課件、面積轉化教具。
學具:書、計算器、16等份教具、作業紙。
(復習圓的相關特征)
師:那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呢?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圓的面積。(揭示課題)
2、師:你想研究它的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疑問)
1、實驗驗證
(1)師:猜一猜,圓的面積可能會和它的什么有關系?
(2)師:對我們的估計需要進行?
生:驗證。
師:用什么方法驗證呢?
師:下面請大家先數數圓的面積是多少。
師:數起來感覺怎么樣?有沒有更簡潔一點的方法?
(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先數出 個圓的方格數,再乘4就是圓的面積)
(讓學生在圖1中數一數,用計算器算一算,填寫表格里的第1行。)
圓的半徑
(cm)
圓的面積
(cm2)圓的面積
(cm2)正方形的面積
(cm2)
(精確到十分位)
(3)師:只用一個圓,還不足以驗證猜想,作業紙上老師還準備了兩個圓,同桌合作,分別用同樣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寫在表格中。(課件出示圖2和圖3)
(學生完成后交流匯報。)
師: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有什么發現?
生:這三個圓的半徑雖然不同,但是圓的面積都是它對應正方形面積的3倍多一些。
生: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結:我們經過猜測——數方格——驗證,最終發現圓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也就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數方格開始學習圓面積的計算,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學習,有利于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關于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知識和經驗,從而為進一步探索圓的面積公式作好準備。由數方格獲得的初步結論對接下來的轉化推導相互印證,使學生充分感受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合理性。
1、感受轉化,滲透方法
(課件再次出示馬吃草圖)
(引導學生發現,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還不清楚,需要繼續研究能準確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學生回憶后匯報,教師演示,激活轉化思路)
3、第一輪探究——明確思路,體會轉化
師:想想看,圓能不能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是否可以化曲為直呢?
生:剪圓。
師:怎么剪呢?沿著什么剪?
生:沿著直徑或半徑剪開。
(分別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導學生發現邊越來越直,剪拼的圖形越來越接近了平行四邊形)
4、第二輪探究——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師:剛才我們將圓分別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圖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圓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師:那還能更像嗎?
生:可以將圓片平均分成16份。
(引導學生把16、32等份的圓拼成近似的長方形,上臺展示)
師:從哪兒可以看出這兩幅圖更接近了平行四邊形了?
生:邊更直了。
師:是什么方法使得邊越來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數越來越多。
(引導學生體驗把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剪拼后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
師: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足夠多,就化曲為直,最后拼成的圖形——就成長方形了。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推及到圓的面積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果能,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的計算方法了。讓學生迅速回憶,調動原有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再創造”做好知識的準備。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得出等分的份數愈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了平行四邊形。在想象的過程中蘊含了另一個重要數學思想的滲透——極限思想。
(2)師:我們把圓轉化成了長方形,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生: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沒有變。
師:這樣就把圓的面積轉化成了?
生:長方形的面積。
師:要求圓的面積,只要求出?
生:長方形的面積。
5、第3輪探究——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師:仔細觀察剪拼成的長方形,看看它與原來的圓之間有什么聯系?將發現填寫在作業紙第2題中,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小組討論,發現: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
師:長方形的寬和圓的半徑相等,這里的寬也可以用r表示。那么,長方形的長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長:c÷2=2πr÷2=πr)
(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引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生:π倍。
師:有了這樣的一個公式,知道圓的什么,就可以計算圓的面積了。
生:半徑。
5、做“練一練”
完成作業紙第3題,交流反饋。
6、(課件再次出示牛吃草圖)
師:這匹馬最多能吃多大面積的草,現在會求了嗎?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的觀察、思考、交流。運用已有的經驗去探索新知,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實驗操作,經歷公式的推導過程,不但使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而且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形結合的內在美,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1、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與圓面積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課件出示例9)
分析題意后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第105頁例9。
(組織交流,評價反饋)
2、完成作業紙第4題
師:接著看,默讀題目,完成作業紙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
師:你們對于圓面積的疑問現在解開了嗎?又有了哪些新的收獲?
師:同學們,猜想驗證、操作發現是我們在數學學習中探索未知領域時經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多的發現!
設計意圖:全課總結不僅要重視學習結果的回顧再現,也要關注學習經驗的反思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科學探究的方法。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及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認識了圓,會計算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1.以數學思想為引領,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學生對于把圓的面積轉化為已學過圖形的面積并不陌生,通過以前相關知識的學習,學生很自然想到利用轉化思想把圓的面積轉化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推導計算圓的面積。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出示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讓學生回顧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從而為教學圓的面積做好鋪墊。
2.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與學生的實際操作相結合,使學生不僅知道圓的面積推導過程,還在學習中再一次溫習轉化思想,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多媒體的動態演示,使學生清楚的發現圓的面積與近似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由此推導出圓的面積是:s=∏ 。
學生由于事先在課前已把課本中的附頁圓等分剪下來,對于把圓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有了一定的思維限制,學生是不是只是單純的操作,而忽略了思維的進一步深入,還有待研究。
盡量放手給予學生最大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思索、質疑中不斷建構知識的來龍去脈,習題要精選,注意變化的形式。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三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p16--18圓的面積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投影儀,cai課件,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投影出示p16中草坪噴水插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并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生1:我能發現噴水頭轉動一周所走過的地方剛好是一個圓形。
生3:我補充一點,這個圓形的中心就是噴頭所在的地方。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晴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4:被噴到水的草坪大小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說得很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求噴水頭轉動一周澆灌的面積有多大。(板書:圓的面積)
1、估計圓面積大小
師:請大家估計半徑為5米的圓面積大約是多大?
(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感官,估計草坪面積大小)
①投影出示p16方格圖,讓同學們看懂圖意后估算圓的面積,學生可以討論交流。
②指明反饋估算結果,并說明估算方法及依據。
師:同學們的估計很有道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要有一個精確的結果,我們接下來就來討論一個能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1、由舊知引入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
(學生回答,教師訂正。
那么圓形的面積可由什么圖形面積得來呢。
2、探索圓面積公式
師:拿出我們剪好的圖形拼一拼,看看能成為一個什
么圖形?并考慮你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形有什么關系?(同學們開始操作,教師巡視)
生:我拼成的圖形接近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
師:說得很好,大家看看自己拼成的圖形與剛才這個同學說的是否一樣呢?
生:我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
(學生在說的同時教師注意板書)
生:等分為32份的更接近長方形。
生:等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形。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板書,你能否由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到圓形面積公式呢?并說出你的理由。(生說,教師板書)
生1:因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那么圓形面積公式=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生2: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而長方形面積=長寬,那么那么圓形面積=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圓面積公式呢?
生:s=rr
生:還可以寫作s=r2
師:這說明求圓的面積只需要知道半徑即可,那我只告訴你們圓的直徑又如何求出圓的面積呢,請大家自己把這個公式寫出來。教師板書。
3、應用圓面積公式
師:現在請大家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周可
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
(學生獨立解答,知名回答)
1、p18,no1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
計算過程和依據。
2、p18,no2
讓學生理解題意后,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
結果,然后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讓學生看看,并試著站一站。在估計半徑是10米的圓大約有幾個教室大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先估計再算一算。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四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組和圖形的特征,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掌握和計算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組合圖形的認識及面積計算。
教學難點:對組合圖形的分析。
多媒體課件,各種基本圖形紙片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中國古代的'建筑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外放內圓”“外圓內方”的設計,下面請同學們欣賞幾組圖片。(生欣賞完后)師提問:這些圖片美嗎?(生:美)
師:這些圖片的設計中包含了我們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生:圓、正方形、長方形等)
1、教師出示例3的兩幅圖并出示自學提示出示自學提示:
(1)上面兩幅圖有什么不同之處?
(2)右圖中的正方形的對角線和圓得直徑有什么關系?
生匯報問題(1):這兩幅圖都是由圓和正方形組成,左圖是外圓內方,右圖是外方內圓。
( 1/2 ×2×1)×2=2(m2 ) 3.14×12=3.14(m2 ) 3.14-2=1.14(m2 )
左圖;(2r)-3.14r =0.86r
答:左圖中正方形和圓之間的面積是0、86m、右圖中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面積是1.14m。
四、總結引導,知識生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布置p73第10、11、
課后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習題
1、出示教材p70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第9題
板書
左圖:s正=2×2=4(m2 )右圖:( 1/2 ×2×1)×2=2(m2 )
s圓=3.14×12=3.14(m2 ) 3.14×12=3.14(m2 )
4-3.14=0.86(m2 ) 3.14-2=1.14(m2 )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五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第68頁的內容。
1.使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求圓的面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
實物投影,各種圖形的紙片。
一導入
1.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2.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的?小結: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給我們一種研究平面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即把所學的圖形進行分割、拼擺,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今天,我們還要用轉化的思想研究圓的面積。
二教學實施
1.明確圓的面積的概念。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
(3)展示由“曲”變“直”的漸變圖。
引導學生逐層觀察圓周曲線的變化情況,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圓周曲線就越來越直,當我們繼續分下去……圓周曲線就變成一條近似的直線段了,用這樣的小塊拼擺的圖形就更近似于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指導學生動手擺學具,并思考幾個問題:
你擺的是什么圖形?
所擺圖形的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你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
(2)學生動手擺學具,然后發言。
拼成長方形:
老師說明: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
出示教材第67頁上面的圖加以說明。
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各部分有什么關系?
從圖中可以看出圓的半徑是r,長方形的長是πr,寬是r。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圓的面積=πr×r=πr2
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3.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指名讀題,讓學生試做,提醒學生不用寫公式,直接列算式就可以。
板書: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鋪滿草坪需要2512元。
老師強調指出:列出算式后,要先算平方,再與π相乘。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直接寫出得數。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0.22=0.72= 0.92=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個圓桌桌面的直徑是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思維訓練
計算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分米)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1.491625364964811000.040.490.81
3.28.26平方分米
4.1.1304平方米
思維訓練
3.44平方分米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圓的面積=πr×r=πr2
20÷2=10(m)
3.14×102
=3.14×100
=314(m2)
314×8=2512(元)
答:鋪滿草坪需要2512元。
備課參考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部分內容是在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以及學過幾種常見直線幾何圖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直線圖形的面積,到學習曲線圖形的面積,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方法,都是一次質的飛躍。學生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不僅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的知識打下基礎。學生已經有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經驗,知道運用轉化的思想研究新的圖形的面積,在學習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實踐。在操作中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找到圓的面積與半徑、直徑的關系。
課堂設計說明
1.通過實際情境,一方面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計算圓面積的必要性。
2.教學時,強調知識遷移的過程。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是學生知識遷移的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又能啟發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組織學生觀察猜想。
先觀察再猜想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六
1.利用圓內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在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之后,能夠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教材中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在已有的圓的周長知識的基礎上,求出圓的半徑,再利用公式求出圓的面積。讓學生體會到了知識間是環環相扣的,提高了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重視圖示的作用。
結合圖示來理解圓中量與量之間的關系,使抽象的條件直觀化,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利于學生找到計算圓的面積所需要的條件,進而求出圓的面積。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片剪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南湖公園的草坪上安裝了許多自動噴水頭,噴射的距離為3米,噴水頭轉動一周形成的是什么圖形?(圓)
師:噴水頭轉動一周可以澆灌多大的面積呢?這個面積就是誰的面積?(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建構模型
1.課件演示自動旋轉噴灌裝置在灌溉農田的生活情境,并引導學生討論“噴水頭轉動一周形成什么圖形?噴水頭轉動一周能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圓的面積是指哪一部分?”,結合提出的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區分圓的周長和面積。
師:怎么求出澆灌的面積呢?(生匯報:根據
s
=πr
2得出3.14×32=3.14×9=28.26m2,強調要先算“平方”)教師小結: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時,可以直接利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課件出示教材16頁例題,認真讀題,想一想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哪些。(羊圈的形狀是圓、羊圈的周長是125.6m)
(1)想一想,要求羊圈的面積,首先要知道圓的哪一部分?(半徑)
(2)該如何求出圓的半徑呢?同桌說一說。(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反饋:根據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可知周長除以圓周率再除以2就可以求出圓的半徑)
3.探究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其他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所拼成的圖形,想一想拼成的三角形的底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拼成的三角形的高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學生反饋:拼成的三角形的底相當于圓的周長,拼成的三角形的高相當于圓的半徑)
(2)茶杯墊片剪開后,雖然形狀變了,但剪開前后的面積并沒有改變。根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設計意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體會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激發研究圓的面積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不同條件下求圓的面積的方法,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積極探究的能力。用拼三角形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再一次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七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和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體會數學來自于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圖。
1.師: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誰來說一說它們的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2.提問:圓的周長怎么計算?已知圓的周長,如何計算它的直徑或半徑?
3.引入:我們已經研究了圓的周長和直徑、半徑的計算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圓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
(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促進學生對周長和已知周長求直徑或半徑的理解,喚起學生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經驗,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1.教學例7。
(l)初步猜想: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說說你猜想的依據。
(2)圓的面積和半徑或直徑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
(4)學生獨立完成填空。
學生回笞后,明確:圓的面積小于正方形面積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兩幅圖,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計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積
圓的半徑
圓的面積
(精確到十分位)
2.交流歸納:觀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發現?
通過交流,明確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八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能靈活運用求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理解求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探索發現,歸納總結,實際應用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探究發現
教學準備:
課件
圓柱模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思(5分)
1、填空
(1)圓柱有()個底面,它們是 ();有()側 面,是(),有()條高,這些高都()。
(2)圓柱的側面展開是( ),長方形的長等于(),寬等于()。
(3)圓柱的側面積=
2、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①c=9.42厘米,h=5厘米。
②d=8米,h=3米。
③r=2分米,h=6分米。
二、探究新知(15分)
小組交流:
1、圓柱的表面積怎么計算?
2、根據實際情況圓柱形煙囪,水桶,油桶的表面積怎么計算?
3、歸納總結:
(1)s表面積=s側面積+2s底面積
(2)煙囪表面積=側面積
(3)水桶表面積=側面積+一個底面積
(4)油桶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1)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2)全班交流:
油桶的側面積:3.14×4×6=75.36(平方分米)
油桶的底面積:3.14×(4÷2)×(4÷2)×2=25.12(平方分米)
油桶的表面積:75.36+25.12=100.48(平方分米)
答:做這個油桶至少需要100.48平方分米的鐵皮。
三、課內練習:
1、數學書33頁第2題求表面積并填表
2、計算下現各圓柱的表面積。(圖中單位:厘米)
四、拓展應用
5、數學書33頁第6題
四:總結:
1、圓柱表面積的有關知識,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應用圓柱的表面積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實際需要來計算各部分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五、布置作業(8分)
數學書33頁第3、4、5題
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例2:油桶的側面積:3.14×4×6=75.36(平方分米)
油桶的底面積:3.14×(4÷2)×(4÷2)×2=25.12(平方分米)
油桶的表面積:75.36+25.12=100.48(平方分米)
答:做這個油桶至少需要100.48平方分米的鐵皮。
圓的面積教案人教版圓的面積教案北師大版篇九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9~71例1、例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具準備】
1.cai課件;
2.把圓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3.剪刀若干把。
【教學過程】
一、嘗試轉化,推導公式
1.確定“轉化”的策略。
預設:
引導學生明確:我們是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同學們再想想,我們又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
師:對了,我們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轉化”成其它圖形的方法來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2.嘗試“轉化”。
師:那么,怎樣才能把圓形轉化為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呢?(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請大家看屏幕(利用課件演示),老師先給大家一點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