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奇妙的實驗教案篇一
1.會認“呈、雕”等8個生字,會寫“呈、幻”等13個生字,會寫“奇妙、飛行”等24個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1.通過自由認讀、個別讀、齊讀和書寫練習,正確認讀生字詞,聽寫詞語。
2.通過個別讀、齊讀等多種讀書形式,讀懂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導入課題:課前,老師讓大家觀察大自然,說說自己對大自然的印象。
2.課件展示自然景觀圖片。
3.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生字詞。
3.教師指導書寫。
4.教師當堂檢測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再讀課文,思考: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世界的奇妙?
(3)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看看二者有什么關系。
2.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小學三年級奇妙的實驗教案篇二
1.談話導入課題。
(1)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觀察大自然,下面大家來說說自己的觀察、發現。
(2)學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獨到的發現。
(3)展示日出、日落、動物、植物圖片或其他風光片,進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傾聽音樂,欣賞畫面,感受美。)
(4)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交流和老師展示給你們的圖片(或風光片)中,你覺得我們這個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奇妙)今天我們就來從來自英國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什么呢?(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5)解題:你覺得課題中哪個詞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們這篇文章的題眼。)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讀音。
(1)指名讀生字詞,及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齊讀,鞏固生詞讀音。
(3)找出課文中含有生字詞的句子,讀通順、流利。
(4)分自然段開火車讀課文,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夠準確的字音。
3.默讀課文,思考:
(2)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內容、主題和結構特點。(強調小組成員之間要配合默契,按順序起立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者聲音要洪亮,傾聽者要神情專注,遇到有見地的看法及時鼓掌,有不同看法全體成員匯報完畢再補充。)
5.分組匯報,全班交流。
收獲可能是以下幾點:
(1)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寫。
(2)文章開頭一段概括寫世界奇妙,文章開頭和結尾呼應,更加強烈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從“天空”和“大地”兩方面介紹世界的奇妙。
(4)重點段落圍繞總起句把內容寫具體。
(5)抓住事物特點(顏色、形狀、形態等)把事物寫形象、寫具體。
6.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用最佳的心態,放松地再把課文閱讀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當自己在家讀書玩呢!
(2)交流讀后感覺。(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師評議:你用心讀了,才會有這種感覺。
1.看拼音,寫詞語。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現蠟燭誘惑濕潤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組詞語。
幻( )幼( )
忙( )芒( )
撿( )劍( )
輝( )揮( )
3.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
呈現( )
奇妙( )
變幻( )
普通( )
4.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開始( )
普通( )
1.抄寫生詞,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交流: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哪幾方面介紹了世界的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學生自由讀課文2―8自然段。提醒學生美美地讀,細細地想。
2.談話過渡:下面咱們就七嘴八舌論天空吧!你覺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畫一下原句。一會兒說說看。
3.學生可能匯報的情況如下(隨機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總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開始,天空呈粉紅色,慢慢地變成了蔚藍色,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一樣升起來了。”抓住顏色(粉紅色、蔚藍色)、形狀(大火球)描寫初升的太陽,并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太陽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帶來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環往復,居然就是我們日日夜夜經歷的時間變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時候天空的變化嗎?學生讀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圖片。(北戴河日出圖片、海上日出圖片、云海日出圖片、泰山日出圖片)再讀讀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顏色的變化和形狀)。
①“飛行”隨風飛行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奇妙的經歷呢?(和小鳥、星星、月亮、太陽一起游戲、聊天……)
天上的云像潔白的羊群,像連綿的山峰,像奔騰的駿馬,像威武的雄獅、像翻騰的巨浪,像堆積的棉絮,像泛著光的魚鱗。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潔白的羽毛,輕輕的飄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天空中,飄浮著幾朵乳白色的云,像風平浪靜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的云十分美麗。有時薄得像一層紗,有時厚得像一床被;有時分散成一塊一塊的,有時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愛。時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誰賽跑似的;時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嘩啦,嘩啦”地往下灑;時而像一只貓,正在睡懶覺,對外面的事情漠不關心。有時云兒們又會聚到一起,像是在說悄悄話。
③你能說出多少種形狀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層云、卷積云;中云:高積云、高層云;低云:層積云、層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
⑤齊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它們的奇妙,注意停頓和重音。找個同學展示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還是你們自己讀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們會看到地上有許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著我們的臉。”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愛的孩子在雨后沖出屋子,雨中嬉戲,累了就靜靜地蹲下來,看一個一個的小水洼,比比誰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東西,比如……蝸牛。)
這里運用了比喻的寫法,把水洼比作鏡子。
連起來讀讀五六自然段,邊讀邊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講講下雨時的樂趣吧!指名學生講雨中有趣的經歷。
(6)第七自然段“一天結束了,落日的余暉不時變換著顏色,好像有誰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紅色和紫色。”體現奇妙的詞語“不時、變換”,表示顏色的詞語有:金色、紅色、紫色。
日落的時候天空只會有這么多的變化嗎?(不是,還有很多。)你能說說你見過的嗎?(學生各抒己見。)
片段欣賞:一輪太陽正在緩緩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幾朵云彩被染上了數不清的顏色:有橘紅、金黃、瓦藍、絳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揮動仙棒,向云朵問候時送給它的禮物。這時候,太陽已經變成了“殘陽”,周圍的景物變成得暗淡了下來,可是,葉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卻像鉆石一樣耀眼奪目。透過水珠看陽光,水珠像三棱鏡一樣顯現出像彩虹般的絢麗,真漂亮!殘陽快消失了,天空也變得越來越美:夕陽的余輝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紅色,顯得分外壯麗;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顯得格外高貴;還染上了大海深處的深藍色,顯得十分神秘……(學生自由朗讀。)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臨還好玩嗎?(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群星閃爍”——繁多的星星發出搖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萬萬支極小的發光的蠟燭。
指導朗讀,讀出對星星的喜愛之情。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老師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聲音表達出來。(學生大聲地感情朗讀課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學生自由讀課文9―16自然段。提醒學生美美地讀,細細地想。
2.談話過渡:下面咱們就七嘴八舌論天空吧!你覺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畫一下原句。一會兒說說看。
3.學生可能匯報的情況如下(隨機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總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節交替的順序進行敘述。(板書: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們能看到植物生長的奇跡——極小的一粒種子種到地里,生根、發芽,不久就開花了,花很漂亮。(為世界增添了色彩,為世界增添了美麗,給世界帶來了生機。)
我們能看到各種水果誘人的顏色,圓潤的鮮紅色的櫻桃,深紫色的李子,淺黃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顏色特點進行描寫,讀著讀著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誘惑。)
指導朗讀,讀出春天的美麗、誘人,讀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樹下乘涼,我們會感嘆,樹葉帶來這么多綠蔭。”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說說對大樹的贊嘆。
齊讀課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帶著金黃色的光輝神奇地來到了,那時,道路上好像灑滿了光芒。蝴蝶張開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從對色彩和蝴蝶的描寫表現了世界的美麗。“蝴蝶張開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表現了作者對蝴蝶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鳥兒為了建造它們的房子,銜著泥土振翅飛翔。(感受到鳥兒的勤勞。)
我們領略秋風的勁吹——樹枝顫動,樹葉飄落。(寫出了時間有初秋到深秋的變化,“樹枝顫動,樹葉飄落”準確地寫出了深秋的特點。)
指導朗讀,讀出對秋天的熱愛。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們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們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劍在陽光下閃耀。等到積雪融化時,從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顆顆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準確而形象地表現了冬天的什么特點?(寒冷)“冬天,我們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們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劍在陽光下閃耀。”運用了什么寫法?(夸張)“等到積雪融化時,從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顆顆珍珠。”有運用了什么寫法?(比喻,把從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顆顆珍珠。)
朗讀課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隨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節里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老師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節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聲音表達出來。(學生大聲地感情朗讀課文9-16自然段。)
(三)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最后二個自然段,提出以下問題,要學生分析、理解。
(1)“極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們經常見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這兩個自然段的含義的?(要了解這個奇妙的世界,就要走進大自然,親自去觀察、去發現。要善于閱讀別人寫下的書籍去獲得經驗和知識。)
(2)結合課后兩個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關系?(首尾連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使文章內容完整,結構嚴謹,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
2.練習全文及生活經驗說說你對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這句話的理解?(表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尊重和熱愛。)
3.學生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的奇妙。
(四)課堂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全班交流,教師小結: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善于發現,就能從極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發現這個世界無窮無盡的奇妙事物。熱愛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覺得這篇文章,哪些寫作方法值得你學習?
(1)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寫。(先總寫了這個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接著又從天空和大地兩個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每一個方面又有一個總起句,兩個方面的描寫結構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寫了這個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們去尋找,文章首尾呼應,強烈的表達了作者對這個奇妙的世界的喜愛之情。)
(2)圍繞總起句把內容寫具體。
(3)抓住事物特點把事物寫形象、生動。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體事物進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點、落日、星星,還有春天的植物生長、夏日的樹蔭、秋天的落葉、冬天的冰雪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們見過,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樣子寫詞語。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萬萬
(4)翩翩起舞
3.觀察周圍的事物,找一找,從普通的事物中發現美。照樣子寫一寫。
例如:冬天,我們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們好像一把把鋒利的刀劍在陽光下閃耀。等到積雪融化時,從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顆顆珍珠。
用心感受這個世界的奇妙,讀出對這個奇妙世界的熱愛之情。繼續探究,學習第四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后再去發現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1. 板書課題。指名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3. 通過《我們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學習,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還學習了很多寫作方法,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學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獲!
1.課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們會看到地上有許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鏡子,映射著我們的臉。
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光。
夏日,在大樹下乘涼,我們會感嘆,大樹帶來這么多綠蔭。
2.學生自由朗讀,交流寫法。
3.例文引路。
(1)課件出示例文:
春天,百花盛開,那一望無際的平原更是別具一格:綠草襯托著那許多叫不出名的野花,顯得是那樣的艷麗,迷人,真有一種“千里鶯啼綠映紅”的景象。
夏天,我們坐在那綠色的“大傘”下,傾聽著微風拂過樹梢的聲音,感覺使多么的愜意。
秋天,帶著忙碌的身影匆匆來到。樹兒趕忙換上了新衣裳;麥子搖曳著那金黃的身子,等著農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開交,它那儲蓄一年的能量,即將進行“爆發”。
冬天,大地到處都銀裝素裹,難怪毛主席寫下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空試比高”這樣豪放的詩句。
(2)交流感受。(從極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維,互相交流:說說這個世界還有哪些奇妙之處。
5.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動筆寫一寫這個世界其他的奇妙之處。把你課前觀察的事物寫具體、形象、生動,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6.學生自由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7.全班交流,指導修改。
8.評選出優秀片段,由小作者讀給大家聽。
自由組合小組,用上恰當的過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學生習作。
互相合作對合成的習作進行修改,并認真謄抄。
課堂小結
[教學板書]
《我們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我們奇妙的世界》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文中描寫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長見的事物,學生十分熟悉,但平時卻不一定留心觀察這些事物的特點,因而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作者向我們描述天空中的繽紛色彩,奇妙形狀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變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詞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同時也從中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的散文,條理清晰,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世界的喜愛之情。為了激發學生濃濃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便讓他們說說對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看法,進而引出美麗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創設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詞。通過背誦詩文、欣賞圖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風光,引出課題。創設情境起到了創設情境的作用,一上課學生的積極性就被我調動了起來,在我的圖片引導下暢談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看得出孩子們對探索這個世界的渴望,對美的贊許,在此環節學生們還出人意想不到的說了好多的成語。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依據作者描述云彩形狀展開想象,描述還有那些形狀,學生說的很多,而且氣氛很活躍,學生想象也很豐富,有的說像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奔馳,有的說像羊在低頭吃草………在這樣的氣氛氛圍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對作者的寫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較好,并從中感受到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主要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想象體會、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進行拓展練習,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創設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升華對課文的理解。并引導學生要了解這個奇妙的世界,除了親自去觀察、去發現,更方便的途徑是閱讀別人寫下的書籍去獲得經驗知識。
第一課時
1. 呈現 蠟燭 誘惑 濕潤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連忙 光芒 撿起 刀劍 光輝 揮舞
3.呈現(出現) 奇妙(奇特) 變幻(變化) 普通(普遍)
4.開始(結束) 普通(奇特)
第二課時
3.在春風的吹拂下,滿山滿坡的野花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啊,那是孩子們放的風箏。在藍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態的風箏瀟灑自如地飄舞著,飛舞著,多么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
小學三年級奇妙的實驗教案篇三
科學家是天空中的一群小鳥,向著未知的方向進發,他們是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今天,熱愛科學的我將帶著你走進科學實驗的第一站土雞蛋大變夜明珠。
實驗材料:白醋、兩個玻璃杯、兩個土雞蛋、綠色熒光劑。
第二天,我發現液體的表面漂著一層浮靡,而氣泡也越來越大,雞蛋也浮出醋面大概三分之一,輕輕碰一下蛋殼,感覺它變軟了。
第三天,一層被軟化的蛋殼不知什么時候脫離雞蛋浮在杯面,我等不及它完全剝離,輕輕地撈起雞蛋,放到水龍頭下面把被溶解的蛋殼清洗干凈。哇!實驗成功了,土雞蛋大變夜明珠。沒了殼的雞蛋被一層透明的膜包裹著,感覺吹彈欲破,而里面的蛋黃清晰可見。用手輕輕一按,嗯,柔軟q彈。我把他們放到暗處,拿手電筒一照,夜明珠變得晶瑩剔透,還散發出一層淡淡的光暈,加了綠色熒光劑的那枚則變成綠色的了,活脫脫的兩枚夜明珠!
我興奮地拿起那枚綠色的夜明珠手舞足蹈,嘴里叫著實驗成功了!話音還沒落,軟軟的夜明珠我手上滑了出去,我趕緊用手去兜,可惜已經遲了,夜明珠咕嚕一下摔在地上爆開,流出金色的蛋黃液和粘稠的蛋清。咦?里面居然跟新鮮雞蛋一樣,沒有變化呢。
雖然還沒給綠色的夜明珠拍張漂亮的照片有點遺憾,但這次科學小實驗增長了我的見識,它見證了科學的神奇,讓我深深地迷上了未知的科學世界。
小學三年級奇妙的實驗教案篇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掌握抓住重點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3、了解鯉魚溪的奇妙,體會村民真摯的感情。懂得熱愛、保護動物。
了解鯉魚溪的奇妙,體會村民真摯的感情。
抓住重點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課件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6課(師指,生讀課題)
2、師問:什么樣的鯉魚溪?為什么說是一條奇妙的鯉魚溪呢?你看到的鯉魚溪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打開書,自由輕聲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你讀一讀第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我從這句話感受到了什么?多)(板書)哪個詞更能體現出數量多呢?(六、七千)
2、在一條長一公里的小溪中,寬僅有兩三米的小溪中,竟然游著六、七千條鯉魚,多不多啊?(多)學生讀。
3、你在這句話中,還能體會到什么?(顏色多)
4、這么多顏色,這是一條什么樣的鯉魚溪呢?用一個詞概括(板書:積累詞語)六七千條………。。這么多的鯉魚,你有什么感受啊(美),讀一讀。
5、這條小溪這么與眾不同,在這條清澈的小溪中,生活著六七千條鯉魚,在陽光照耀的水面上,閃爍著點點金光,這種景象是多么的奇妙啊!(課件:鯉魚溪圖片)請你試著把這種美,這種奇妙讀出來。
6、學生自讀,指名讀。
過渡:這條溪還有更奇妙的地方,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學生默讀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讀后回答:這條鯉魚溪有什么奇妙之處?(課件:第二自然段內容)
2、還有不怕人的鯉魚呢,你從哪些詞句能看出鯉魚不怕人呢,請你快讀一讀。并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的理解。
3、隨機處理“成群結隊,游來游去,咬住,叼走、頑皮”等詞語,(指導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4、在村民的面前,鯉魚就象什么一樣啊?(頑皮的小孩子)小鯉魚在跟村民做什么呢?你在生活中喜歡跟誰開玩笑呢?說明鯉魚跟村民就象親人,朋友一樣。他們從祖先一起生活,共同生活了7百年了。他們在一起,究竟是什么景象呢,咱們來表演一下好嗎?(好)師讀,學生表演。
5、在村民面前表現的就象小孩子一樣的鯉魚還有什么不怕人的地方呢?找一找,讀一讀。(游客)
7、你想的真好,鯉魚在村民面前這樣的淘氣頑皮,在游客面前又這樣的馴順。在鯉魚溪里面的小鯉魚有時候被人抱起,它都不會逃走。多么可愛的鯉魚啊?誰愿意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聽。
8、小鯉魚在村民面前這樣的淘氣頑皮,在游客面前又這樣的馴順都說明小鯉魚(不怕人)這些都是圍繞著二自然段中的那句話寫的啊?(溪中的鯉魚不怕人)(課件:二段,重點句劃線)我們就把這句話叫做這個自然段的重點句,請你用曲線畫下來。
9、生活中竟然真有不怕人的鯉魚,老師真喜歡它們,你們呢?(喜歡)老師想跟大家一起讀一讀好嗎?老師讀第一句,男生讀鯉魚在村民面前的表現,女生讀鯉魚在游人面前的表現。
過渡:讀了這段,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不怕人)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三自然段。思考:這段話是圍繞這個那句話寫的?請你用曲線畫下來。
3、隨機處理:公約、魚墳等詞語
4、為什么村民對鯉魚有這么深的感情呢?(因為——,所以村民對鯉魚的感情很深。)
5、人和魚之間擁有這么美好的感情,多么奇妙啊,請你來讀一讀。
6、這篇課文學到這里,現在你能說說在福建省周寧縣的鯉魚溪為什么是一條奇妙的鯉魚溪了嗎?(課件:因為——,所以是一條奇妙的鯉魚溪)
三、拓展升華
(二)總結
世世代代生活在鯉魚溪的村民他們勤勞善良,他們就象關愛自己的親人一樣,愛護著小鯉魚,我們就應該象他們一樣把動物也當成親人、朋友,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奇妙的世界,奇妙的鯉魚溪。
小學三年級奇妙的實驗教案篇五
張老師說過,把鹽放進水里,雞蛋就會浮起來。我半信半疑,決定自己親手做一做。
我拿來一個雞蛋,找來一袋鹽,取來一根筷子,再用一個玻璃杯接上大半杯水,就開始了我的這個小實驗。
怎么回事?我停下來靠著桌子靜靜地想。
“肯定是鹽放少了!”我一拍腦門,繼續往水里放鹽,繼續不停地攪拌著。
“哇,奇跡發生了!”只見雞蛋輕輕地挪動著身子,接著就像潛水艇一樣慢慢地浮到了水面。
為什么雞蛋會浮起來呢?我去問媽媽,媽媽也不知道,就讓我第二天去問張老師。通過張老師的解答,我終于知道了,在水里放鹽,水的密度就會增大,當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就會浮起來了。
多么神奇的小實驗啊!我決定今后多動手,多動腦,發現更多有趣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