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一
小時候,幼稚又天真的我發現了眼淚是咸的,童年的發現。
為了看眼淚是什么味道,我還特意在我哭的時候嘗了一下眼淚。為什么我會突然想看眼淚是什么味道呢?也許你會問這個問題吧!那我就告訴你吧!
記得有一天,我去書城去看書。我看了一本作文書上寫的,內容是這樣的:作者因為有一天生病不能上學,但又怕學習跟不上。突然,他靈機一動,他想到家里的電腦可以教他。其中在電腦上有一到題目,就是叫他用“甜甜的”來造句。他寫他高興得流下了甜甜的眼淚。電腦上顯示了叫他嘗嘗他自己的眼淚是不是甜的這句話。我看完后,就把這篇文章深深的記了起來。
回到家,我就跑到房間里哭。但我怎么也哭不出來。可以看出,我是那么的想知道眼淚是不是甜的。為此我還故意做了許多的傻事,好讓爸爸媽媽罵我。終于一個大巴掌打了過來。我立即跑進房間,我哭笑起來。我笑是因為我巧妙的辦法讓我成功的哭了。不知是怎么了,好像是爸爸媽媽打的太重了。所以,我的臉上火辣辣的。情不自禁的一顆顆金豆豆從我眼睛里掉了下來。我忙用手接住它們說:“別掉了,你們是我好辛苦的來的。不可以掉。”于是我用舌頭嘗了嘗。“哎呀,眼淚不是甜的,是咸的。”我生氣地說。枉我還費盡心思,沒想到它竟然是咸的。
直到現在,我想這件事起來就會笑得前赴后仰。如果你也想笑,你就笑吧!不過,你的笑聲可別讓我聽到。
從這里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都需要自己去親身體驗,才會了解。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二
結合學生需要以及課后習題來確定學習目標。如目標“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其實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的練習,依然是高年級學生首要訓練重點;“能正確讀寫本課積累的詞語”這一目標的確定,就是化字為詞,反復認讀,強化積累的一個過程。
一次偶見蘇教版的教材,每課后面均有一個積累本課詞語的練習,人教版的沒有,于是除了常規預習作業外,我要求學生也要把每課自己喜歡積累的詞語整理在課文后,不懂的加以理解,給一定的自選權。對于學生的預習,教師一定要有檢查環節,一方面對懶于預習的學生起督促作用,另一面對預習到位的學生給予鼓勵,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了解學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課堂上學生會的堅決不講,有效節省課堂時間。
比如本課聽寫詞語環節,就選取了五個學生在預習中容易出錯的詞語,共同糾正共同強化。設計好預學要求很重要,它能讓學生有備而來,打有準備的仗,目的性強且有針對性,學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去做,更有利于學生課堂展示自信心的培養。
“夏夜悶熱,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翻來覆去)”;“用來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等,而且描述的語言也是精心設計過的:“隨心所欲”一詞的釋義是引用前一課《祖父的園子》里的一句;“翻來覆去”和“一本正經”的釋義是近、反義詞的練習;“絞盡腦汁”釋義中“攔路虎”是三字固定詞語的運用等等。這個游戲是我學生最愛玩的文字游戲之一。
教學路上的常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方法的滲透在點點滴滴。小組學習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流模式,但學生要討論什么,如何討論才有效,不讓討論流于形式,則是我們要追求的效果。
因此自學提示布置要明確,讓學生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務;學習方法要有針對性,一課有一課的方法,讓學生懂得該如何完成任務。如小組討論“我是怎樣發現的”,那就依據方法指導中“抓具體事例并簡單概括”進行,學生自然而然理清“我”發現的過程:夢中飛行——產生疑問——請教老師;老師解釋——繼續追問——引出問題;癡迷思索——大膽猜想——發現規律。
我認為每本書、每個單元、每篇課文都不是孤立的,它們都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名言積累”的設計,選擇文言文的名句積累,意在強化學生對古文的認識,為下一單元《楊氏之子》的學習做好過渡。
上完這節課,感覺有兩點急需改進:
1、指導力度不夠,有的問題設計太過籠統。比如自學要求2“我是怎樣發現的”改為“我是怎樣發現的寫了哪幾件事例”,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相對輕松,有路可循,就避免了課堂上小組匯報時不知該從何說起的情況了。
2、訓練仍不到位,諸如學生匯報學習體會一環節中,學生僅僅關注課文內容、關注聯系生活去談,卻不注意習得的方法,還需進一步強化引導。
這是一節常態課,是一節“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整合的嘗試課,可不管哪種課堂教學模式,以生為本是根本,最終就是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三
夏天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季節。今天,我們出來尋找夏姑娘留下的足跡。
今天,烈日炎炎,太陽公公散發著熱氣,像一個發光發熱的皮球,照得大地直冒熱氣。
我們來到教學樓側面,只見參天的大樹,立在大地上,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自然遮陽傘,為我防住了炎熱的陽光。樹葉翠綠茂密,葉子被風吹得沙沙作響,好像說:“孩子們,到我這兒來乘涼吧!”屋外的小樹苗緊緊依偎著房子,一點也不怕熱。
草地上綠油油一片,像給大地涂上了翠綠的顏料。許許多多的蜻蜓在翩翩起舞,像在開一場大型的舞蹈比賽。
我們來到大街上,這兒人煙稀少,大家都在睡午覺呢。只有幾個人在乘涼。汽車像電一樣行使,像他們也怕太陽。街道邊有一些小店,東西擺放整齊,有的老板在招待客人,有點在睡覺。
剛上小山,一陣知了聲傳入我們的耳朵,像在說:“好熱,好熱。”山上的草更茂密,不少鳥兒在這嘰嘰喳喳,小鳥在說:“歡迎,歡迎。”翠綠的竹子,彎成了拱形,為我們遮風擋雨。
夏,是一個炎熱的季節。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四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最后再討論交流,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有幾點做得較為成功。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復雜,學生在理解“胚胎發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胚胎發育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幾個科學家的小故事,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故事,為學生理解這句話做好了鋪墊。
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對畫、批注,隨著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么,是用什么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五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美妙的,更是有趣的的。
暑假里,我走在鄉下田間小路上,欣賞著那碧綠的田野。我發現了兩只美麗的蜻蜓在田間歡快的飛舞著。突然,我聽到了哧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仔細一看,驚奇的發現兩只蜻蜓交尾了很像圓圈,那個“圓圈”一會兒飛在田野上,一會兒又飛到秧田上,飛得很自在,發出“嗡嗡嗡”的聲音,似乎在想:我的孩子要誕生了。忽然,兩只蜻蜓分開了,我聽見分開的時候又“哧”的一聲,只見有一只飛到其它地方去。我悄悄地跟著它,生怕驚擾了它。見它來到一個小水塘面前,在水塘上空轉了幾圈,輕盈地飛到塘面,用又細又長的尾巴輕輕地點了一下。于是,許多幼小的生命便在這里誕生了。
聽別人說,蜻蜓點水是非常危險的,稍不小心,便會讓翅膀沾上水,飛不起來,最后掙扎而死。蜻蜓冒著死神的警告去生孩子,可見它們的母愛真偉大呀!
蜻蜓的顏色是美麗的,翅膀是透明的,而它們的心靈也像它們的外表美麗、美好、潔白無暇。
大自然的發現是有趣的,可以讓你其樂融融,讓我們一起走進自然、擁抱生活、善于發現、熱愛地球吧!
童年的發現小學三年級童年的發現的篇六
我的童年是美好的,更是快樂的。我在童年最有趣的事情便是發現外公魔術的真相了。
那天,陽光燦爛,七色的陽光從窗臺照入屋內。外公坐在窗旁的一把椅子上,對我和妹妹說:“看,我要變一個魔術!”說完從口袋里拿出一個布做的小老鼠,我和妹妹幾乎同時撲了上去,外公把小老鼠向上一舉,說:“慢慢來,先看清楚再說。”我定睛一看,只見這小老鼠穿著紅色的外衣,四只小腳是白色的,一雙黑黑的小眼睛賊頭賊腦的,居然還趔著嘴對我笑,真像一個天真的小孩子。
我胸有成竹地對外公說:“外公,你再把窗簾拉上,表演一次,好吧?”外公見我看出了眉目,急忙說:“我累了,睡會兒覺。”說完一溜煙地跑沒影了。妹妹困惑地問:“哥哥,到底怎么回事呀?”“其實,外公是拿線栓住了小老鼠。他抬手,小老鼠就跳;他低手,小老鼠就坐。他之所以把手背著,就是因為這樣。他背對陽光是為了不讓我們看到線,光照著白線很容易使人看不見。”我說。“原來是這樣。”妹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就如費奧多羅夫所言: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但我的這個小小發現不但沒給我帶來災難,還為我五彩的童年生活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在我的相冊里,有我的回憶。果實的回憶是花兒,大海的回憶是浪花,大樹的回憶是樹苗,我的回憶是就是那本厚厚的相冊,我最喜歡的那張,正是我最開心的一次。
時間推移到2007年,太陽像大火球似的掛在空中,烤著大地,知了在樹上叫著“熱……熱……熱”。這時節,也是螳螂神出鬼沒的時候。我看到朋友的寵物——蟑螂有眼睛,但螳螂的呼吸器官在哪兒呢?真奇怪,一切生物都有呼吸器官,我決心探索這個奧秘。
那天下午,天氣不錯。我和斌斌找好長棍子,和斌斌一起去捉螳螂。
斌斌在那邊人熟地熟,所以她就當“小向導”,我們到處找,就是找不到,螳螂到底藏在哪呢?我們只好問叔叔,在叔叔的指點下,終于找出來一只,我一跳,撲了過去,竟然沒撲著。“哎喲,哎呦……”腿上青一塊,斌斌跑過來說:“沒事吧?”我忍著痛說:“沒事。”又出來了一只,我用兩根棍子往它的前后一插,我用手捉了起來,圓圓的眼睛下面有一個圓圓的小鼻子。原來螳螂也有呼吸器官呀!
這件事,我永遠也忘記不了。
在人們的印象中,鳥和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它們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跑,生活習性完全不同,體積也相差懸殊。在常人看來鳥和狗根本就不可能一起和睦相處,但我家的鳥和狗卻讓我改變了這種看法。
我家養的鳥是一只白頭翁,它是被狂風吹落的一只雛鳥,它被人撿到后送給了我們。它剛到我家的時候還很小,連吃食也不會,我們就把鳥食調成糊狀,再搓成細條,小心地一口一口喂給它吃。現在它已經逐漸長大了,因為是我們一手喂大的,所以它一點也不怕人,還和我們十分親近。我家還養了一只小花狗叫憨憨,開始的時候,憨憨對這位陌生的外來入侵者還抱有一定的警惕心理,但后來它們漸漸熟悉了,憨也就接受了小鳥。
憨剛和小鳥一起玩時,我們還有些擔心,害怕哪天憨突然獸性大發,將小鳥當成一頓美味佳肴,張開血盆大口將小鳥吞進肚子里。有一次,我們一不留神沒有盯住他們,過了一會一看,小鳥怎么不見了,我心里一下子擔心起來,會不會是憨吃掉了?正在這時,小鳥一蹦一跳地從沙發下跳動了出來,害得我們虛驚一場。
現在憨和小鳥已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每次我們給鳥喂食時,憨就會雙腳站立,兩手扶著椅子,蹦蹦跳跳,激動得不得了。有時憨還會輕輕將小鳥到沙發下面,象母狗對小狗一樣用舌頭舔它,把小鳥弄得像落湯雞。
在我快樂的童年里,經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而且,還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發現。但在我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的習慣中,這些發現最終都讓我探了個究竟。在我的記憶中,自認為最了不起的發現就是在我八歲那年去小北湖的時候發生的。
那天,我和舅母釣了三條魚后,發現了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的蝴蝶。我們都非常興奮,決定在離開之前一定要捉幾只蝴蝶帶回去。
我好不容易才捉住了一只白色蝴蝶,這令我大為驚喜,因為我最喜歡白色蝴蝶了!舅母也捉了幾只,她看了我捉的白蝴蝶,說:“干脆就要你捉的這一只吧!”于是,她把自己捉住的三只蝴蝶都放了。我用右手捏緊蝴蝶的翅膀,生怕它跑了。不一會兒,我的右手就累了,倒換了左手捏。當我再看右手時,發現手上有許多白色粉末!這倒底是怎么回事?難道蝴蝶的翅膀是專門制造末的?那么它弄這么多末干什么?我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倒想了一大串的問題。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上網查詢關于這方面的問題。我終于找到答案了:原來蝴蝶的翅膀上所謂的“粉末”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實就是一種鱗片,而抓到手上的是鱗粉。這些鱗片能起到兩種作用:一是保護作用,這些蝴蝶用鱗片來保護自己的翅膀,就像魚用鱗片來保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二是可以減少蝴蝶在飛行時的摩擦力,這樣蝴蝶在飛行時就不會感到那樣累了。
在得知這一結果后,我興高采烈地把它告訴了舅母甚至全家人,因為這是我自己發現并自己將疑問解決的!
在我童年有許許多多的發現,但是有一個發現叫我至今難忘。
那就是小時侯,我和伙伴經常在地上轉圈圈,每次轉暈之后,都感覺到天旋地轉。久而久之,我便把它當成了地球在轉動。
有一次,小伙伴在玩,不知因為什么事而把話題轉到了地球轉動上了。有伙伴說:“地球一般在晚上才轉動,因為晚上我們做夢時經常摔跤,多走了一步樓梯,摔跤后就會醒來,那是因為地球把我們轉醒了!”我聽后覺得不對,便說:“地球不只是在晚上才轉,白天也要轉。不信你現在就轉圈。只有轉許多個圈后才感覺得到。”伙伴們聽了我這么說,有一點懷疑,于是問:“為什么只有在轉圈之后才感覺到呢?”“這……我暫時還不知道!”我吱吱吾吾的說,“不信就轉呀!”正在我們轉得起勁時,一個大哥哥走來了,我們像看見了救星似的一個箭步跑過去問他,他聽后笑笑說:“我暫時不告訴你們,自己到書上去找答案。”我急忙跑回家將許多書翻了又翻,這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結果,我盲目的翻了很多書都沒找到答案。
一次,自然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地球轉動我們人是感覺不到的,如果感覺到了,那就是天崩地裂。”我聽后驚訝的瞪大了雙眼,原來是這樣!
我將答案告訴我的伙伴們,他們都說:“原來你害得我們轉了那么多圈,不懂還裝懂!”我被他們責怪的滋味真不好受,于是我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以后在小伙伴面前“吹牛”時,有據可查,才不會被他們看輕。
現在想起來那次發現真是令人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