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篇一
聽辦公室的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于是,我也從網上買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來看看。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于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是完全錯誤的,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在這本書里,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么辦?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后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后,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里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松,大人實際上也輕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于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篇二
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每一位媽媽都要努力成為合格的好媽媽!”其實當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第一個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該如何去教育他們?如何把他們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讀完這本書以后應該能從書中悟出我教育學生的方法。雖然我只看了50多頁,但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樣的媽媽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愛笑的媽媽,給孩子播種陽光、積極向上的媽媽,孩子長大錯不了、媽媽脾氣壞,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讓大人的臟話臟了孩子的心靈、別把虛偽傳給孩子、媽媽的風度,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強權、把好心態遺傳給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爭吵、教給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許孩子“平凡”。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書中寫了很多事情再次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可連柯曾經講過:“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家長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就是對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這也說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
例如書中提到的家長和老師無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錯,日積月累,會慢慢形成一個嚴重困擾孩子的大問題,給孩子帶來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靈,這不是我們的愛心不夠,確實是有些做法不對。這個觀點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們經常會在孩子學習不認真或犯了錯的時候,會處罰孩子,其實,當我們用這種做法我們可能在那個瞬間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認同,卻在他們內心埋下了厭惡寫字的種子。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認真,一方面又把學習作為懲罰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當孩子書寫的時候,想到老師懲罰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機,關鍵是我們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最后,我想說:“管孩子,不如愛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賞孩子。”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篇三
有一次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覺得這是一本優秀的教育書籍,于是就一口氣買下來。看著看著,時常被其中短文中的通篇貫穿的育兒智慧所打動,也常常陷入我兒時經歷的各式各樣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每篇短文都值得家長和老師所深思和反省,它顛覆了許多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做教師后,又重新將此書讀了一遍,感到自己受益匪淺。該書序中寫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愛,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讀過之后覺得不但對自己如何做好一個母親有幫助,對自己如何教育好學生也有很大的幫助。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松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后,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這本書中,園園媽媽對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非常用心,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她對女兒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個個巧妙的方法來促進女兒的成長。當讀到這些內容的時候,便開始反思我在平時在對待學生教育的錯誤行為時,多以發火、批評、懲罰等方式來處理、對待,常惹得學生哭鼻子。讀過之后我才深深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既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又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我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緒而感到愧對孩子,深深的自責。孩子是屬于社會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自己的主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都是如此,與其硬逼著孩子去干,不如換個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干,家長可以以做游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做事的興趣!這樣會容易得多!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的家長,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閱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閱讀的事來教訓他。”對此,我深有同感。在兒子讀書方面,我從來都是隨他所愿,他什么時候想讀了,自己拿書來讀,如果不想讀,你讓他做他也不愿做,當然很多的時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兒子不會自己自覺的進行讀書,這個時候,我總是在一邊自己拿起一本書來讀,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強,當他看到你在讀書時,她也會自覺地進行閱讀,當孩子不喜歡讀書的時候,我會盡量和兒子做他喜歡的游戲,如《開商店》、《奧特曼與怪獸》。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著。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于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我想今后我應該把手中的“鋤頭”換成刻刀,力爭做一個好媽媽和一個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后感篇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感覺真是寫得好,使我受益多多。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從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師,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從事教育工作,以及身為人母教育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同時這又是一本非常專業的教育書,書中的觀點與事例緊密結合,闡述得有理有據,又提供了大量切實可行的教子辦法。此外作者的文筆也頗為人稱道,不枯燥,讓人有一口氣全部讀完的沖動。
真正的教育,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是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這一宗旨來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這去做,確實不容易,能夠做到大愛無痕地愛孩子,才是一個成功的母親。
書中作者的一些觀點我也十分贊同,永遠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愛心,誠實,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細,關心孩子,但不要監督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孩子會越來越好;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要有方法,要保護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學習態度,只關心學了多少,不關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問題,作者認為閱讀是需要誘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讓孩子本身對閱讀有興趣,從閱讀中得到快樂。我想學校的閱覽室的工作也是要達到讓學生品味閱讀本身的興趣,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愛上閱讀。
在對書的選擇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書。不看“有用”的書,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謂的“有用”為選擇標準。反思與對照我們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也給學生推薦了一些書,有文學名著、詩詞等。這可能是從老師的角度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狹窄,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是不利的。我們學校有20xx多名學生,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動物、植物、軍事、人文等,在這些方面,應該更放開。交給學生更大的選擇的自由與權力,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相信喜歡閱讀的學生一定會更多,閱讀的興趣也一定會更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