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少兒合唱教學計劃表篇一
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進一步展示我校的藝術風采和文化底蘊,加強我校精神文明與校園文化建設,在原有合唱隊人員進行重新調整。選拔特長生和熱愛音樂活動的學生,組建學生合唱團。
1、加強合唱欣賞,培養合唱興趣
練中,常讓學生欣賞一些短小、優美的中外優秀合唱作品,讓他們細心聆聽各聲部的旋律,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聽覺能力。讓他們從音樂本身的旋律中體會合唱藝術的美,以此來培養學生合唱的興趣。
2、加強科學發聲訓練,激發合唱興趣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學發聲方法為基礎的。在訓練時,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氣息淺、吸氣抬肩、不會氣息保持等錯誤呼吸方法,采用他們能夠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進行練習。比如“象聞花”一樣做深呼吸練習;用半打哈欠的方法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讓學生將白聲和有氣息控制的高位置的聲音進行比較、分析、鑒別,以提高學生對聲音的辨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概念。特別是唱高音時,要求學生用假聲帶真聲的方法來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為這樣不但會損壞聲帶,而且會破壞合唱的和諧性。在輕聲歌唱時,要求注意音色、節奏、聲部的和諧,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的歌唱。
1、基本功訓練
教給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學生聲音的高位置,讓學生區分出大本嗓和藝術嗓的區別。
聲音的訓練:
(1)呼吸
(2)聲音位置
(3)發聲訓練
音準的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訓練
(1)胸音訓練
(2)頭音訓練
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
(2)跳唱
(3)強而有彈性
(4)不連不跳
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咬字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2、藝術修養的培養
通過學習藝術歌曲,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其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夠辨別什么樣的音樂是好的,什么音樂是不好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情感,使其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3、聲部和諧訓練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聲音的自我控制力比較差,所以分聲部的訓練難度比較大,所以要求老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來訓練。
4、擴大知識范圍開闊眼界
定期給學生欣賞中外合唱的名曲,以及名師的講解,開闊學生的眼界。
5、計劃完成的訓練曲目:《國家》和《鈴兒響叮當》
每周周四的下午第三節課。
六年級教室
少兒合唱教學計劃表篇二
合唱是學校音樂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它是集體的聲樂表演,不同于個別的聲樂教學,為了塑造共同的音樂形象,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不管有多少隊員,都應該有統一的表現。因此,合唱教學中除了要求每個隊員在保持自身歌唱長處的同時,也應成為集體中和諧的一員。
一、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在正確發聲方法的訓練中,教師應從兒童唱歌的技巧入手(即姿勢、呼吸、發聲等)指出學生正確地表達歌曲內容,在自然童聲的基礎上唱出甜美、圓潤、動聽的歌聲。
1、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獲得動聽歌聲的首要條件,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要求學生不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要精神飽滿,身體端正、自然。站立時要求:胸部稍挺,腹部微收,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兩手自然下垂;坐立時要求:胸部稍挺,腰部、背部要直,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兩手自然地放在膝上。
2、呼吸。呼吸是發聲和歌唱的動力,良好的呼吸是正確表達歌曲音樂形象,獲得動聽歌聲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聞花香”,以感受吸氣的方法;模仿吹羽毛,體會均勻的呼氣。
3、發聲。歌曲教學前的發聲練習,是聲樂教學的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學生自然、良好噪音的必要途徑。在訓練中首先應培養學生練聲的興趣,單純的發音練習,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應選擇一些生動活潑的、形象的模聲練習。
二、音準和節奏的訓練:
音準和節奏是合唱訓練的基礎,所以,在每次的排練中都應進行10--15分鐘的訓練,首先是進行大、小調音階、正三和弦、屬七和弦以及一些基礎的和聲進行。然后,教師可自編或選用一些相關的視唱教程,對學生進行八度以內的音程,以及加入附點音符、休止符、切分音的二聲部、三聲部視唱練習,有目的地進行合唱技巧訓練,如力度的變化、速度的快慢、聲部的和諧、均衡等等。
總之,合唱教學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訓練過程,排練合唱作品應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的原則,盡可能選擇學生較為熟悉和喜愛的優秀作品,通過合唱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讓更多的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成為新一代的音樂欣賞者、表演者。
少兒合唱教學計劃表篇三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人聲,最美的人聲是合唱。合唱藝術能夠啟迪心智。對于孩子來說,尤其能培養其集體主義觀念,提升合作意識。
本學期學校推出社團活動,合唱作為孩子們喜歡的一個藝術項目,將以發展學生興趣,提升合唱技巧為主,讓學生在社團里學有所長,學有所樂,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在校園快樂地翱翔。
人數未定,分別從三至五年級學生中選拔。
每周星期三下午
音樂教室
陸鵬飛、許可琢
1、教師認真的準備好每一次活動,要求知識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興趣性。
2、每次活動學生必須按時到點參加訓練,不得以任何理由遲到、早退,有事需說明原因及上交書面請假條。
3、學生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曲目,積極和輔導老師配合。
合唱隊的課程安排,是根據學生掌握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教學內容,同時進行相關樂理知識的`滲透。
1、上好音樂興趣活動課,做到“四定”。即定內容、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色,以此推動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發展。
2、在完成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斷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進一步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學有所長,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3、經常督促學生完成一些學習音樂的好習慣,并使之不斷鞏固、加強。并在此盡量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心理等,平時將定期不定期的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音樂。
4、對小組的課程做出規范,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音樂能力為主要內容,不讓學生放任自由。
5、培養學生的特長,并在一定的時間讓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鍛煉和發展學生的能力。
9月:基本歌唱技巧和方法的練習。(基本技能訓練)
10月:歌曲指導歌唱的基本指導。(吸氣換氣的訓練)
11月:歌曲指導歌唱的基本指導。(咬字吐字的訓練)
12月:歌曲演唱的感情處理。(樂句氣吸感情處理訓練)
1月:歌曲整體演繹
少兒合唱教學計劃表篇四
本學期合唱興趣小組的成員以三年級每個班級的聲樂特長生和音色美、音準好的同學為主,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發聲方面的知識,并且聲音上由于年齡差距不大,融合性較好,所以聲音方面比較好訓練,但是由于是小學生,音樂修養還比較差聲音的藝術性訓練起來比較有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制定與學生的審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1)訓練目的:
1、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范師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2)訓練方法及過程:
訓練為了提高,提高為了表現;訓練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礎在于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于提高個人的基本功,為了鞏固中聲區,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做到合唱聲音上的諧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然后再逐步過度到音準、節奏,擴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變化等方面的訓練。
1、聲音的訓練
(1)、呼吸。(2)、聲音位置。(3)、直聲訓練。
2、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3、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
(1)、胸音訓練(2)、頭音訓練
4、合唱表現的四種手段。
(1)、連唱(2)、跳唱(3)、強而有彈性(4)、不連不跳
5、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6、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三月份:選拔隊員。氣息訓練、基本發聲訓練。
四月份:音準練習,節奏練習,歌曲練習。
五月份:各聲部的協調和統一訓練。
每周一下午第四節課
:西二樓多媒體教室
梁敏楊妮妮
少兒合唱教學計劃表篇五
培訓教師:胡麗 彭芳
指導思想:
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在思想品德、綜合文化知識、情感智商、藝術審美能力等方面健康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積極向上的跨世紀新人。
學生情況分析:
合唱組的學生是從全校中挑選出來聲音和歌唱方面比較優秀的學生,在發聲方法和歌唱水平中相對來說比較好,有一定的基礎。
教學要求:
(一)、發聲練習: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音高;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時保持音高,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口型的圓潤,聲音飽和度的訓練。
(二)、歌唱
每學一支歌曲,每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老師及時教正。
(三)、欣賞:
對一些高水平的藝術團體的表演進行欣賞,提高學生的對合唱的理解。在欣賞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對自己的合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的提升自我。
教材編寫特點:
無教材
教學重難點
1、抓好吸氣和用氣
學習任何東西都會有開頭難的感覺,學生在最開始學習的時候會覺得呼吸用氣不好,吸氣不正確,發聲就用不上氣,所以知道學生練習吸氣,讓學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齊吸較好。吸氣時要求橫膈膜周圍都裝滿氣,小腹不要過于緊張,在發聲用氣時,橫膈膜保持住與小腹上來的這種對抗力度,所以小腹不要過硬,讓它有一個用氣的彈性,知道學生反復感覺,吸氣和用氣,長期進行堅持訓練。
2、上下管道成一條直線 上下管道成一直線,是一種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理解到,要通過師范和理論結合使學生明白老師的要求,并在練習中自然放松下巴,從張口發聲作到最自然。
3、聲音的亮點
訓練發聲注意要求有聲音的亮點,頭腔亮點,注意運用氣息,聲音共鳴到達頭腔,找到這種感覺并保持這種感覺。
4、咬文吐字
注重平翹舌的發音,后鼻音的準確。
5、處理歌曲
理解歌曲的內容,歌曲的要求,學生對歌曲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對歌曲的處理在情緒上加以注意就能使歌曲情緒表現更淋漓盡致。
6、在訓練中注意音準、節奏
每次抽時間對學生的音準、節奏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安排簡單的音準練習,節奏練習,打好基礎。
7、聽音練習
加強學生對旋律的模唱,提高學生對旋律的感受和捕捉能力。并要求學生自覺的參加訓練。
具體時間安排:
學會歌唱的發音、狀態、氣息運用,使學生懂得在合唱集體里所發揮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嗓音在集體的合唱隊中能協調和控制并達到統一的共性。
教學重難點:課堂的組織與學生合唱的要領掌握
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情況
教學方法:組織法等
課 型:合唱課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合唱隊的組織
合唱是集體的歌唱活動個人的演唱必須服從整體的要求,如果各行其是,旁若無人地引吭高歌,只能是一種雜亂的音響,無法取得協調的效果,那就談不上藝術表現了。只有在各種技術因素都達到高度統一,才可能使合唱隊靈巧而有表現力,演出才能有魅力、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因此合唱的統一要求決定了合唱隊的水平。考慮到合唱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就是說選擇學生的范圍應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識譜能力、聽音能力與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們組建的合唱隊所吸收的成員都是學習成績優良、有良好的聲音、較寬的音域、音調準確、聽辨能力較強,并對音樂感興趣的學生。學會歌唱的發音、狀態、氣息運用,使學生懂得在合唱集體里所發揮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嗓音在集體的合唱隊中能協調和控制并達到統一的共性。
二、劃分聲部
第一、了解學生的歌唱機能。由于受先天嗓音條件的影響,有的學生高音機能相對較差,那就要盡量安排在低聲部,而有的學生屬于天生的小嗓子,高音好但是低音下不來,這樣的學生更適合安排在低聲部。
第二、學生的音色也是我們安排聲部的重要依據。高聲部的聲音要明亮抒
情,低聲部的聲音要渾厚有濃度,合理的安排音色有不同特點的學生的聲部,能夠使合唱的聲音更豐滿和諧。
第三、我們還要考慮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音準好、聲音好的優秀學生在各聲部中的人數要均衡。分聲部合唱對于我們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較為陌生的,由于學生對各聲部演唱不同的旋律很不適應,經常造成中低聲部的音準出現問題,容易跟著高聲部跑,因此在中低聲部中一定要有音準、聲音出色的學生帶動大多數的學生,這樣就能使低中音聲部不至于聲音過弱,使各聲部的聲音均衡更容易實現。
第二部分:合唱訓練的基本要求
一、姿勢
這決不僅僅是一個整齊美觀的問題。統一姿勢的根本目的是使所有合唱隊員身體器官的狀態一致,使發出聲音的“樂器”處在相對統一的工作狀態之中,這是做到其他統一要求的基礎。而且,良好的姿勢還有助于減少疲勞,提高排練效率。
正確的排練姿勢應上身要求與坐姿相同,雙腳略分開小半步,重心一虛一實,腳跟虛而腳尖實。這些要領并不是使人拘束如坐針氈,而是在一種必要的工作狀況之中保持放松。事實上,稍經訓練都是可以做得到的。
二、呼吸
是發聲的動力,也是共鳴、音準、吐宇等的基礎,沒有合理統一的呼吸就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也就沒有好的歌唱。1.日常身心平靜時的呼吸是無意識而較淺的,激烈運動或者情緒緊張時呼吸會自然加深。歌喉時屬于較探的呼吸,是有意識、有控制的,而且更深沉,腹部的活動更積極。但這并不是說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面,而是體會這種正確的活動狀態,以適應演唱的需要。2.歌唱時的呼吸是口鼻同時進行的。口腔內部打開.軟顎提起,面部提眉,兩肋及腹部擴張,根自然就完成吸氣過程了。3.吸氣的深淺按歌唱的需要,切忌太深,那會影響發聲的靈活性,使呼吸器官僵硬,音也無法唱準。
4.整個合唱隊的呼吸和分句都要統一,特殊的高音,延長音或破句的呼吸
尤其要由指揮指示并經過練習。
三、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過小而弱的音量來表現內容,造成力度的對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須善于控制自己的歌聲,以免破壞整個聲響效果。弱聲時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緊張度。因此,隊員應該掌握半聲、輕聲、抑制聲的唱法;學會隨時調整力度,做到強而不噪,弱而不虛,使演唱符合整個色調的變化要求。
四、音色
通過對共鳴的泛音的調節,使音色有靈敏而多樣的變化能力,或濃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極大的適應性,能根據音樂內容而作出變化,這些變化又統一在色調處理之中。
五、發聲
歌唱的聲音有音質、音高和音量的要求,還有色調處理的起伏變化,要調動所有與發聲有關的器官參加工作,而且正確靈活地配合動作,才能實現演唱的發聲。
起聲要求音頭準確、整齊而有彈性,干凈清脆,不能帶有“舒起”所特有的沙啞聲,防止臃腫無力的起聲。成熟的合唱隊能默契地運用這些技巧,并且與咬字吐字等其他技術結合起來,完美地表現音樂內容。2.共鳴——歌唱的時候,人體的喉腔、咽腔、鼻控、口腔、胸腔、頭腔(包括前額和兩顴)都起著共鳴作用。
六、波動
這是合唱的忌諱,盡可能不要使用,因為波動的幅度大小或波動太快都會破壞合唱的音響。
總之,合唱的統一要求是為了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做到了這些就可達到強而不炸,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統一得越好,合唱隊的演唱水平就越高。
七、合唱曲目練習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合唱興趣小組的成員以2-5年段班級的興趣愛好為主,甚至偏2年級學生較多,他們基本上對合唱了解甚少,對音樂基礎知識和發聲方面的知識也是一概不知。聲音上由于年齡差距不大,融合性較好,所以聲音方面比較好訓練,但是由于是小學生,音樂修養還比較差聲音的藝術性訓練起來比較有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制定與學生的審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二、活動設想、措施、目標 (1)訓練目的:
1、通過不同的發聲練習來規范師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師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2)訓練方法及過程:
體訓練。然后再逐步過度到音準、節奏,擴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變化等方面的訓練。
1、聲音的訓練
(1)、呼吸。(2)、聲音位置(3)、直聲訓練
2、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 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3、節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奏也就沒有音樂。
4、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三、活動內容。
第二周:召集小組成員開會,布置活動內容。提出注意事項,嚴格小組活動。
第三周:呼吸練習
第四周:發聲練習練聲曲 《火車來了》
第五周:發聲練習練聲曲 《盧溝謠》領唱、誦讀部分
第六周:發聲練習練聲曲 《盧溝謠》齊唱部分
第七周:發聲練習練聲曲 《盧溝謠》合唱部分
第八周:發聲練習練聲曲《盧溝謠》 完整演唱
第九周:五一長假
第十六周:發聲練習練聲曲 《愛的人間》
四、活動時間安排
五、活動主要負責人:呂金麗
六、附學生名單:篇三:合唱團教學計劃
重視基礎訓練,這是培養學生合唱能力的必要環節,直接影響合唱效果。
一、發聲的訓練
合唱的發聲訓練是為了調節發聲器官各部分機體,使演唱者盡快進入歌唱發聲的積極狀態,以迎接有較高難度的歌曲訓練及演唱活動.通過發聲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從而提高歌唱發聲的調控能力(包括音準、節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鳴、語音等等),取得較為理想的合唱效果。
在訓練過程中,要以大多數同學的能力水平為基礎,掌握適當的訓練進度,切勿生搬硬套成人合唱的訓練要求,并且要強調每個同學在訓練中積極主動地把握聲部共性與聲部間的合作、協調。
二、視唱能力的訓練
曲,讓訓練適當結合排練歌唱技巧的要點和難點進行,練以致用、練用結合,能取得較好的訓練效果。
三、注重音樂欣賞
在合唱訓練中,光靠單調的基礎訓練不能使學生的歌唱技能,發聲技能快速地提高。在訓練過程中適當地安排學生欣賞各類合唱團體的演唱,在欣賞過程中學習他們的發聲方法,處理歌曲的方法并且運用到自身的演唱中,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唱歌曲的排練
合唱的歌曲排練,是在指揮者的領導下,按照事前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樂作品實施為具體的歌曲延長.歌曲排練,一邊通過排練提高合唱隊的演唱能力,一邊通過排練完善演唱方案,探尋并確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層次變化,對歌詞的語氣語調進行潤色加工,力求取得最佳的歌曲演唱效果。
合唱班教學計劃 合唱是學校音樂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它是集體的聲樂表演,不同于個別的聲樂教學,為了塑造共同的音樂形象,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涵,不管有多少隊員,都應該有統一的表現。因此,合唱教學中除了要求每個隊員在保持自身歌唱長處的同時,也應成為集體中和諧的一員。
一、掌握正確的歌唱方法:
在正確發聲方法的訓練中,教師應從兒童唱歌的技巧入手(即姿勢、呼吸、發聲等)指出學生正確地表達歌曲內容,在自然童聲的基礎上唱出甜美、圓潤、動聽的歌聲。
1、歌唱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獲得動聽歌聲的首要條件,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姿勢,要求學生不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要精神飽滿,身體端正、自然。站立時要求:胸部稍挺,腹部微收,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兩手自然下垂;坐立時要求:胸部稍挺,腰部、背部要直,頭部端正,頸部放松,兩腳平放地面,兩手自然地放在膝上。
2、呼吸。呼吸是發聲和歌唱的動力,良好的呼吸是正確表達歌曲音樂形象,獲得動聽歌聲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聞花香”,以感受吸氣的方法;模仿吹羽毛,體會均勻的呼氣。
3、發聲。歌曲教學前的發聲練習,是聲樂教學的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學生自然、良好噪音的必要途徑。在訓練中首先應培養學生練聲的興趣,單純的發音練習,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師應選擇一些生動活潑的、形象的模聲練習。
二、音準和節奏的訓練:
吉安學校2013年春興趣班合唱教學計劃
指導教師: 鄭 茜 龔 霞
一 合唱對象:
二、三、四年級,他們所上的音樂課并不多,尤其是二年級的學生音樂修養還比較差聲音的藝術性訓練起來比較有難度,因此,教師需要與學生交流,制定與學生的審美能力相符的歌曲。
二 訓練目標: 1:通過嚴格的氣息訓練和不同的發聲方法規范學生的聲音。使學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2:通過練唱《讓世界充滿愛》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和自身素質。3:通過合唱姿態、手語造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表現能力。4:展示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三:學生現狀分析:
剛人合唱隊的同學都未進行過正規的發聲訓練。聲音“白”而“扁”,氣吸的淺、位置低、口腔張不開、下巴緊。
周一:唱準1234567 周三:1324|3546|5761|721-| 周四:1-2-|3-4-|5-6-|7-1-| 7周:會唱兩個聲部的簡譜。初步感受合唱的兩個聲部。
周一:分兩個聲部練唱 1324|3546|5761|721-| 1-2-|3-4-|5-6-|7-1-| 周三:用“嗚”“啦”等哼鳴上面所學聲部。
周四:讓學生了解合唱的基本原理。8周:發音練習。
周一:練習《花菲花,霧菲霧》歌曲簡譜。
周三:練習《花菲花,霧菲霧》歌曲歌詞。
周四:表演歌曲。講解歌唱的最佳狀態。
歌曲的最佳狀態就是口腔興奮狀態,即下巴放松,軟腭抬起,喉頭下移,形成半打哈欠狀態。10周:學習新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第一聲部前1——28小節。
周一:學習前1——8小節。
周三:學習9——16小節。
周三:學習37——44小節
周四:完整的演唱歌曲。12周:隨鋼琴正確演唱
周一:復習《讓世界充滿愛》第1聲部。
周三:學習第2聲部1——8小節。
周四:學習第2聲部9——20小節。13周:學習《讓世界充滿愛》歌曲第2聲部。
周一:學習第2聲部21——28小節。
周三:學習第2聲部29——36小節
周四:完整的演唱第2聲部。14周:學會2個聲部合唱
周一:分2個聲部練習。
周三:理解歌詞,唱準歌詞。
周四:鞏固練習
15周:學習手語動作。
周一:前1——8小節手語動作。
周三:學習9——16小節手語動作。周四:學習17——28小節手語動作 16周:練習歌曲加上手語動作。
周一:學習28——36小節
周三:學習36——44小節
周四:完整的練習歌曲手語。17周:歌曲的鞏固練習。
周一:第1聲部的練習。歌曲細節處理。
周三:第2聲部的練習。歌曲細節處理。
周四:2個聲部合唱練習。歌曲細節處理。18周:呼吸練習,復習歌曲。
周一:歌唱氣息的訓練:緩吸緩呼(腰間自我感覺):雙手叉腰,發出富有彈性的“嘶”字的長、短音。發短音時,腰間有明顯的彈性跳動。
周三:口腔興奮狀態的練習:食指的指尖放在耳環上,唱一個“哈”字,體會下巴放松、軟腭抬起、喉頭下移的感覺。練唱時,注意頭和肩都不要動,坐姿要端正。
周四:開發頭腔共鳴的練習:在氣息的支持下,使鼻腔和頭腦發出共鳴充分的爆破聲,再以假聲為主的混聲豎向練習,模仿公雞的雞叫聲,感覺好似在眉間開喇叭,發出有穿透力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