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事寫事篇一
這次的國慶很與眾不同,和中秋是同一天。
在八天的假期中,我去了趟姥姥家。姥姥和姥爺年齡都已過八十,但身體仍然非常健康。
后來大家決定帶姥爺去雁蕩山玩。
因為是干旱期,原本氣勢雄偉的瀑布難以尋見。河道里只能見到一小片水洼,偶爾游過一兩條魚。
大家和爸爸一行人開始尋瀑,從瀑布腳下開始,朝瀑布的上頭尋去。瀑布的原是水流的地方全是亂石,方向不一,大小不一。
我像一只猴子,手腳并用,輕松地爬上石頭,探尋落腳點,非常快爬上了中間的大石頭。站在石頭上,居高臨下,眺望遠方。峽谷風撲面而來,從胳膊下鉆過去,吹起衣服,全身涼爽。旁邊草木茂盛,還種著中醫藥材,風中攜帶清香,拂去汗水與燥熱。
回頭繼續向上,就近水源頭了。聽見水聲,都興奮著,終于都爬入石穴之中。
“很大的水流啊!都要把我沖掉了!”我聞聲沖進來一看,原來只有在一條凹渠中的“小溪”。大家多少都有的失落,但畢竟收獲了無限的風光,也好安慰自己。
至山頂,秋風送,日漸小雨至,草木皆為所動,石頭有了些濕意,雨滴的氣息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遠處的風景盡收眼底……無限感慨。
無聊的國慶假期因此次爬山變得多彩。
“嗚呼!”山谷風又在我的耳邊響起……
寫事寫事篇二
對樟樹的最初的感官印象有二。一是中國的藥都,二是四特酒。列車停靠樟樹,本想按圖去筑衛城遺址看個究竟。當地人告訴我,那是個空城。
來樟樹,必得看大樟樹去。
想想,中國的地名確實有意思。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意為“通向大海的地方”。樟樹本乃宜春的板塊,也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盛名,不過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廣告,著實讓今日的宜春并樟樹火了一把。
下火車的一刻,樟樹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墻體灰蒙蒙的色調,陰沉的氣氛不算太好。去看千年古樟樹成了我第一選擇。安義古村的樟樹也有500-600年了,我總想知道千年的古樟樹又會如何。讀過一篇散文《故鄉的大樟樹》,里面有動情的描寫,樟樹就象一位慈祥的母親,把死去的孩子緊緊擁抱在懷里,晚風把樹葉吹得嘩啦啦地響,仿佛是樟樹在垂淚痛哭……。死去親人的遺骸回到村口一定安放在大樟樹下,并此搭建靈堂,其風俗至今流傳湘贛地區。
樟樹的千年古樟樹,據說有村落后就栽植下了。在樟樹爺爺廟后的小山坡拔地而起,好似一個飽經蒼桑的老人保護著鄉里鄉親。村民指著樟樹告我,不遠處正在修建另一座樟樹奶奶廟呢。看我照相,一老夫問我,說能不給剛蹣跚學步的孩兒留張相片,我爽快的答應了,并回去后一定寄上幾張大相片過來。看著老人認真從村里叫來會寫字的留下地址,直到動筆的時候我還羞愧無比,不僅因為丟失了一張閃存卡,也丟失了我在閤皂山百花園所有影印。想起此,一陣難過。
踏入閤皂山,由百草園折回,經大萬壽崇真宮(道教福地)大門,往前有是一條沙石道。步行二百米上行,便是“紫陽書院(道德宮)”了,是當年朱熹(字紫陽)兩次在 “道德宮”講學。書院的今景實難相信,按動快門的時候我的手是顫抖的。再下行,葛玄悟道修真建造的“臥云庵”的深井,似乎也在印證樟樹的藥都史。
不虛此行,閤皂山。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忘卻,或說是一份消解;這里,仿佛有了空靈的對峙。其流水潺潺,翠竹掩映,百花爭艷,就如步入鳴水橋“水流激石如飛雪,樹影連山欲化云”的夢幻場景。明清江知縣秦鏞《閣峰晴雪》更有詩云:“閣峰縹緲放云端,積雪猶封禮斗壇。山遠地偏游不得,幾回駐馬隔江看。”,何等的壯美。又恰逢天空作美,飄起了毛毛細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果不其然。
寫事寫事篇三
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是世界上最美的時光。她精心呵護著我的成長,關心著我生活的點點滴滴,牽掛著我的喜怒哀樂。在我的視線里,媽媽的身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進入初中,我像上緊了發條的鐘,不停地往前跑。晚上寫完作業走出書房,常常已經是十點多鐘了,可一回頭,就是你坐在客廳里的身影。沙發上的你,頭微微向后仰著,橘黃色的燈光溫柔地灑在你臉上,卻怎么也掩不住你的皺紋。你實在是太累了,輕輕地打著鼾,你面前的茶幾上,擺著一碗剝出來的石榴籽,沒有一點渣兒,散發著飽滿誘人的紅色,像一顆顆紅寶石。你每晚這樣守候著我,你怕我沒時間吃石榴,就為我一顆顆剝了出來。我似乎看見了剝完石榴時嘴角泛起的微笑。無論何時,我都不會忘記那碗滿溢著愛的石榴籽,還有燈光下你為我執著守候的身影!
進入青春期的我也漸漸地開始叛逆。你的那些嘮叨、那些叮囑,有時總被我惡聲惡氣地駁回。還記得那次,你和爸爸晚上都有事,你急急忙忙為我做好了晚飯,出門時還不忘叮囑我一句:“在家好好學習,回來以后我給你檢查。
”我迅即拉長了臉,隨口冒出一句:“你就是不信任我的學習!
”我連“再見”都沒說,便“砰”地一聲把門關上了。一邊做作業心里一邊糾結著,怕你生氣,又怕你不理我,在忐忑中度過了半個小時,然后接到了你的電話:“自己在家著不著急?媽媽做的飯菜好不好吃?一定要多吃點!
”我一下子覺得耳邊嗡嗡地響,鼻子酸得要命,你出門那一剎那的身影浮現在我眼前,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無論何時,我都不會忘記你那苦口婆心的叮囑,你那時時包容我的身影!
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才知道什么是無微不至、無私包容的愛!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亦如冰心筆下那蔭蔽著紅蓮的荷葉!媽媽,在你的身影里,我讀懂了成長,讀懂了感恩。
寫事寫事篇四
我呆呆地望著天空。已經是傍晚了,晚霞在向我們招手。它們在天空中悠閑地舞動,飄舞,隨心所欲。風伯伯有時也是調皮的,總會跟它們開幾個玩笑,但它們還是不已為然,繼續快樂地嬉戲玩耍。人們仰望天空,看見它們,贊美它們的美麗。可我,喜歡贊揚它們的活潑可愛。它們對應的就是小朋友。小朋友跟它們一樣,活潑、好動,讓人看了總覺得很開心,很高興。它們是美麗的,它們也是調皮的。
在夏天里,夏天哥哥把路邊的小樹又添上了一把綠,使小樹綠得深沉,綠得茂盛,小樹們也許是為了報答夏天哥哥,就把自己和旁邊的小樹連接了起來,使得大路上綠陰一片,令路人大贊大夸,真是好不得意呀!夏天哥哥又把田野旁的小花裝扮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可愛極了!若是被我看見,我一定會被陶醉在那些可愛而美麗的花兒中間,仿佛覺得這不是地球,而是天堂啊!
在夏天里,人們為了解暑,就都去了大梅沙或者是小梅沙那兒玩耍或者是游泳,就是在昨天,在炎炎烈日下,深圳就舉行了一次大型的游泳比賽,那個場面真是你看都沒有看過呀!差不多有幾萬人啊!真是人山人海呀!除此以外人們還會出去旅游、逛街……看者大伙人來人往的,真是熱鬧呀!
盛夏,天氣熱得連蜻蜓都害怕在樹葉上停留,好像太陽會燒壞了它們的翅膀。整個城市快要燒焦了。池塘像一鍋熱騰的開水,里面的小魚都快要被燒熟了。河岸邊,柳樹的葉子都打著卷兒,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太陽像一個巨大的火球,把馬路烤的發燙,腳踏下去好像會冒白煙似的。接下去的幾天更加熱了,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像著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的飄在空中,使人覺的很憋氣。
啊,美麗的、悶熱的夏天,你給人們帶來了歡快和煩惱!我真的很喜歡你的悶熱和美麗!
寫事寫事篇五
那是一個很普通的夜晚,卻讓我有了和平時不一樣的感覺。
晚飯后,外面下著小雨。
窗外的雨斷斷續續地被引入教室,使得原本嘈雜的教室突然安靜下來。每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著這個雨夜的寧靜。
我在思考數學實驗班的難題,右手指間轉動著筆。不經意間手指一歪,黑筆畫斷了。在一個安靜的夜晚,我“啪”的一聲倒在地板上,發出刺耳的“巨響”。我羞愧地低下頭,趕緊撿起來,四下看看有沒有打擾到同學。
我立刻調整了自己的狀態,讓一些亂七八糟,無法形容的思緒回到了心里。認真理解一個問題,一個我覺得很難的問題,想真正有所突破。我絞盡腦汁,想找到突破口。“一定是我干的。”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在草稿本里快速計算,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的答案,始終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心中莫名的泛起一絲絲煩躁,深吸了一口氣。
這個問題,就像一朵烏云在我頭頂盤旋,讓人飄飄欲仙。怎樣才能找到平等的關系和突破口?我下意識的抬頭望向窗外,看到遠處的天空中有微弱的星光,原來是“一元一次方程”。也許這就是烏云為我點亮的光,就像黑暗中的祁鳴燈和海航的燈塔。我盡力擦亮眼睛,摒棄雜念。終于看到了更多的“星星”、“公式、二元線性方程組、數學定律”,心里豁然開朗。
雨還在繼續,但已經不再是我的迷茫。它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清除了我內心的陰霾。
我堅信,烏云暴雨背后總有一個光點——星星;困難和疑惑背后總有一個道理,我很清楚。
寫事寫事篇六
夜靜了,我在窗戶邊看著天上的星星,遐想中,一個身影浮現在了我的記憶里,她就是我們小區的“美容師”——環衛工人。
炎熱的夏天,我自己在家,因為太熱,我下樓去買雪糕,可是正當我打開雪糕包裝,咬下一口時,發現我沒有拿錢,正當我十分著急的時候,那個“窮”環衛工人來了,看見了我,用媽媽般的聲音問我,“怎么了,小朋友?”她溫柔的聲音,把我們的距離拉近了些,于是我對她說了我的處境,環衛工人一聽,馬上從兜里取出錢,“嗨,我當什么事呢,孩子,快拿去吃吧”。
話語間,一股暖流匯入心底,我的記憶也翻回到了幾天前。
那天早上,我正要從地下室取出爸爸送給我的車出去玩兒,一位環衛工人手拿拖把從我身邊走過,因為太濕,上面的水濺在了我的新褲子上,那個環衛工人見了說了一句對不起就匆匆“逃走”了。我心想: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我這被子可是姑父從重慶給我買來的,先不說價錢,就是讓你給我再賠一條一樣的,你也買不到,所以你才“逃走”了,就是讓你給錢,像你這樣的的“窮人”也賠不起!
如今,就在那一瞬間,我覺得我們沒有深溝般的距離,只是我把“環衛工人”這個名子的位置定在了最低,讓他和我有了距離,只要我們看人平等、公平,人與人之間就沒有距離了。
天空中,星星閃爍著它的眼睛,呆萌地注視著我悄然間的轉變,它看到了我和環衛工人之間的距離從深溝化為了零,也看到了我的成長和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