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一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2、《處暑后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3、《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4、《處暑》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5、《七夕處暑》
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6、《元宮詞》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7、《長江二首其一》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8、《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9、《元宮詞(一百三首)》—— 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10、《次韻畢叔文苦旱嘆》——趙蕃
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
江東數月不得書,憶弟看云在何許。
舊傳重湖北之北,米賤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歲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貧家一飯有并日,遠市朝炊或亭午
朱門但知粱可厭,我輩翻嫌字難煮。
晚且禾秀早向實,舂箕不須逾處暑。
胡為旱勢復如此,坐致詩人形苦語。
如聞巫覡有通靈,肸蠻似逢人問嫗。
前朝一雨苦不難,況今磨神無不舉。
會當勞以三日霖,綠浪黃云看掀舞。
11、《長江二首》—— 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專。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12、《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屬免無泥。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二
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年代:宋作者:趙蕃
爾何不歸乎故宇,卻向殊方書閔雨。
江東數月不得書,憶弟看云在何許。
舊傳重湖北之北,米賤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歲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貧家一飯有并日,遠市朝炊或亭午。
朱門但知粱可厭,我輩翻嫌字難煮。
晚且禾秀早向實,舂箕不須逾處暑。
胡為旱勢復如此,坐致詩人形苦語。
如聞巫覡有通靈,肸蠻似逢人問嫗。
前朝一雨苦不難,況今磨神無不舉。
會當勞以三日霖,綠浪黃云看掀舞。
年代:明作者: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何似西涼打剌蘇。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三
弘歷〔清代〕
究是行秋地,那更處暑時。葉從人面落,爽自馬頭披。
煙驛長和短,云山幻復奇。田疇看漸熟,惟有祝霜遲。
弘歷〔清代〕
秋入已半月,暑退逮斯晨。午來婪熱劇,清暉懸碧旻。
譬彼春后寒,又如老健人。寧復厭煩歊,惟益覺逡巡。
況乃利田功,催熟萬寶均。樹杪動微風,颯然爽頓新。
弘歷〔清代〕
半夏愁望雨,雨足且及時。早禾并晚谷,高田復下陂。
均轉歉為豐,非予意所期。方當慶逢年,吾民庶免饑。
閩中報夏旱,淮下漲南涯。嗟嗟煢獨哀,何由拯墊危。
丁寧命撫恤,不待成災題。喜近而忽遠,淺衷吾不為。
蘇泂〔宋代〕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陳獻章〔明代〕
登高未必高,老腳且平步。平步人不疑,東西任四顧。
豈無見在心,何必擬諸古。異體骨肉親,有生皆我與。
失之萬里途,得之咫尺許。得失在斯須,誰能別來去。
明日立秋來,人方思處暑。
宋褧〔元代〕
稻花香里過琳宮,一舸斜陽漢水東。下馬已辭山巀嶪,開軒仍見竹蔥蘢。
畫檐不礙迎霜葉,玉宇頻來處暑風。童御無知友朋遠,滿襟幽思與誰同。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四
清-胤禛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宋-陸游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柴門傍野水,鄰叟閑相期。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五
1.愿意參與冬至的民俗文化活動。
2.能獨立或與同伴合作制作餃子。
3.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氣冬至,知道它的來歷。
1.經驗準備:幼兒聽說過冬至要吃餃子或湯圓的習俗。
2.材料準備:
教師用材料:課件“冬至的秘密”
幼兒用材料:《健康·社會》
教師和幼兒談話,引發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教師:你知道冬至是哪一天嗎?在冬至時我們會吃什么?
1.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故事動畫,引導幼兒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并理解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教師:你覺得餃子像什么?冬至時我們為什么要吃餃子?
小結:古代名醫張仲景把藥做成耳朵形狀的“餃子”治好了人們耳朵的凍傷,后來大家就在每年冬至時吃餃子來保護自己的耳朵。
2.播放課件“欣賞吧”中的電子掛圖,引導幼兒了解冬至的相關習俗。
教師:冬至的時候除了吃餃子,還可以吃什么?人們會做哪些事情慶祝冬至節呢?
小結:冬至的時候,大家會吃湯圓、餃子、糯糕等,有的地方有賀冬、送鞋等風俗。
1.播放課件“玩游戲”,在游戲中體驗制作餃子的樂趣。
2.請幼兒完成《健康·社會》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并理解冬至的民俗文化特點。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經驗。
教師:今年冬至,你想和家人怎樣過節?
小結: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小朋友們可以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包湯圓,講一講冬至節吃餃子的由來。
1.教師可以布置“冬至節”的展板,讓幼兒在環境中感受冬至節氣的特點。
2.根據園所實際情況,可以在“操作體驗”環節引導幼兒一起包餃子、品嘗餃子,感受節日的快樂氛圍。
1.在閱讀區投放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讓幼兒通過圖片欣賞感受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特點。
2.請家長掃描《健康·社會》封三下方小火車中主題四的二維碼,找到故事動畫《冬至的秘密》和幼兒一起欣賞,并商量、制訂家庭慶祝冬至的計劃。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六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達到極熱的程度。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歷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但從《1971~20xx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7月的極端氣溫相對多數出現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氣溫都出現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臺灣)中,絕大多數地區,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氣溫高于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于華南初春時節景象。
小暑前后,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歉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采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小暑前后,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七
漫天飛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滿幻想的心靈中會別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動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幼兒自主創編動作,鼓勵幼兒進行富有個性的展示。引導幼兒體驗小雪花帶給的快樂,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神奇,用歌曲、動作充分表達自己對美的感受。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3/4拍節奏。
2、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雪花飛舞的動作,表現樂曲的強弱規律。
3、學會歌唱本首歌曲。
4、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1、感受和表現歌曲的3/4拍節奏。
2、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雪花飛舞的動作,表現樂曲的強弱規律。
1、小雪花的圖片。
2、請小朋友用自己話的描述一下雪花飄舞的的樣子。
一、在《小雪花》樂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飄舞動作引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二、學唱歌曲《小雪花》。
1、聽音樂,說出音樂是幾拍子的。
2、和教師一起用拍手等動作表現3/4拍節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師范唱。幼兒說出歌曲內容。
5、輕聲完整學唱。
三、體驗歌曲的起伏與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飄舞動作。
1、大家都來扮一朵小雪花,在錄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聲停了,"小雪花"就不動了。
2、在歌曲錄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雪花,音樂休止時保持原姿勢不動。
3、集體練習同伴的創編動作:如前進、搖晃、后退、轉圈等。
四、合作律動
1、在錄音伴唱下,自由結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饋幼兒創編的"小雪花",并集體練習。
3、嘗試邊唱歌邊做動作,停止是堅持不動。
4、全體幼兒做"小雪花"隨音樂飄向遠方,出教室。
“一個不懂得審美的人是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一個不懂得審美的民族是愚昧的民族。”正如《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要體現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與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唱游課在二期課改中強調的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
美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它是情感來打開審美者的心靈大門,發展審美能力。在教學中以情施教,運用情感手段來挖掘教學中的美,達到寓美于情,以情育美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法、手段、課件的設計及教師的語言、教態、儀表等方面都給學生以高尚的美感體驗,來陶冶學生審美情操,滿足學生對美的需要。在導入部分,讓學生欣賞兩段情緒截然不同的音樂,學生邊欣賞邊看圖片,通過聽覺帶動視覺,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體驗了美。
在歌曲新授時我就把學習過程轉化為一種審美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我在范唱“歡樂的小雪花”歌曲時,通過優美悅耳的歌聲、優美的舞姿,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歌曲的情緒,體會到歌曲的風格,感悟到歌曲的意境,以達到情感和審美的和諧統一。
美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培養人的想象力、創作力。教師引發學生想象的時候,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主題,幫助學生去開辟創新的新天地。這堂課上學生通過想象雪花的美麗的身資,用剪刀剪出自己心中美麗的小雪花,再通過歌聲表達在雪花飄飄的日子里,小朋友在鍛煉的的情景,這整個過程學生都在體驗美,創造美。
音樂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表現和創造,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善于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總之,我覺得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善于動腦,挖掘音樂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激起學生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幼兒園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篇八
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日烤,都表示蒸薰般的炎熱,故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節氣僅是小熱,大暑中伏天才大熱(三伏40天大概分配:小暑頭伏10天,大暑中伏20天,立秋末伏10天)。小暑是季夏開始,它的標志是出梅和入伏。伏即潛伏、藏伏之意,叫人盡量減少高溫下的活動,規避暑蒸濕熱之氣。
小暑三物候:溫風至,蟋蟀居宇,鷹始鷙。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蟋蟀逃離酷熱的曠野,躲藏到屋檐下樹陰處避暑。老鷹因地面炙熱而飛到清涼的高空盤旋覓食。
小暑前后,除東北與西北收割小麥等作物外,其他地區農村主要是田間管理。早稻灌漿后期,要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中稻拔節進入孕穗期,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蘗,及早施好分蘗肥。棉花開花結鈴,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要及時整枝、打杈、去老葉,增強通風透光,減少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
伏天的雨,鍋里的米。小暑節氣,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高溫少雨的伏旱,這時的降水對水稻作物生長十分有利。而華南西部則進入暴雨季節,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應采取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
三伏地煮天蒸,人出汗多,消耗大,食欲不振,比往常消瘦,故謂苦夏。酷暑休息,除了喝消暑湯,吃黃瓜、西瓜等水果外,還得吃好一點伙食補身子,頭伏餃子中伏面,末伏烙餅攤雞蛋,這叫歇伏。有些地方入伏吃羊肉,稱吃伏羊,一碗伏羊湯,不用開藥方。還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那時的鱔魚肥壯、粗大、結實、味美。小暑時節,人們將新割的稻谷碾出米,做成飯祭祀谷神后稷,然后嘗新米、喝新酒,謂之六六福。山東地區夏天還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氣溫高、濕度大,露天的木質椅凳經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上是干的,經太陽一曬,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會誘發痔瘡、風濕關節炎等疾病,中老年人別長坐露天木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