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百分文庫小編為你整理了這篇《2023年復活的讀后感600字初中 復活讀后感小學六年級匯總(6篇)》及擴展資料,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當然你在百分文庫還可以找到更多《2023年復活的讀后感600字初中 復活讀后感小學六年級匯總(6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復活讀后感篇一
每一個小孩,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那些夢,大多都是:假如我有哆啦a夢,假如我有萬能百寶箱,假如我是超人,假如我研究出了變大變小的配方……他們心中的夢想,幾乎都是現實生活中,無法完成的事情,但是他們會到夢中去實現。我也不例外,我也曾經夢到我研究出了變大變小的配方哦!
記得那是在我看完了《拇指班長》后做的夢:
那天,我和邢珈瑜在家里玩,我們喝了一杯經過我們特殊化的朱古力奶茶,吃一串臭豆腐后,在幾秒鐘的時間內,變成了拇指大小的小人,我們高興極了!
正當我夢見我姐姐又買了一大包零食回來的時候,我就被我媽媽吵醒了。
童年美好的夢,你們有沒有做過呢?
復活讀后感篇二
合上《復活》,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書中的情節在我腦海再次浮現,主人公精神的復活讓人敬佩。浪子回頭金換。
環境真是個可怕的東西,能夠駕馭人。男主人公本是個純潔。熱誠,朝氣蓬勃,有美好追求的人,可當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后,卻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還害女主人公墮落。這一切,他并不以為然,他的父親以及身邊許許多多的人,都是這樣生活的!因為身處在這樣的環境,所以身心完全被侵蝕。于是,開始墮落。女主人公也是受環境所迫,最終也墮落了。
男主人公精神的復活,是因為他還是有良知。看到女主人公因為他而受那么多的苦,他是非地內疚。于是重新振作,為女主人公到處奔走申冤,使女主人公受到感動,也使她從此不再墮落。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這本書同時也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與殘酷。讓下層人士飽受磨難,而那些上層人士卻醉生夢死的生活著。我很幸運自己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但是,如今的社會誘惑太多了。每種誘惑都是致命的。我很清楚自己的意志并不堅強,面對誘惑我會,招架不住。
面對誘惑,絕大部分人都妥協。但是無論怎樣,都不能讓整個靈魂也沉陷。不能埋沒自己的良知。生活雖然很現實,也很殘酷,但也一定還有希望。我們不能斬斷自己的后路。沒有永遠的黑夜,天明仍可見到太陽。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無論環境是多么的惡劣,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停止尋找方向。人生路上難免磕磕絆絆,沒有挫折的人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生。
不要放棄生活,更不要放棄自己。
復活讀后感篇三
托爾斯泰是俄國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家最杰出的代表,《復活》于他71歲所作,是最后一部長篇小說,是他長期思想的結晶,是他文學藝術探索之路上一部不朽的杰作。
我有幸讀了這部小說,深為其細膩的手法,鋒利的筆觸所震撼。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是上流社會的公爵,在充當法庭陪審員時認出一個被控犯盜竊罪的妓女(女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正是曾經被他誘奸的一個姑娘,并造成她懷孕,收養她的女主人知道后將她掃地出門。瑪絲洛娃生下的孩子被送往育嬰院的途中死掉,從此她逐步墜入墮落的深淵,落入妓院過起了淫蕩荒糜的生活。良心未泯的聶赫留朵夫逐漸發現自己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于是走向了拯救瑪絲洛娃同時也是為自己減輕罪行的艱辛之路,就在這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都得以復活。
然而出自文學巨匠托爾斯泰之手的作品絕不可能只是一段凄慘曲折的愛情故事。《復活》花費了他從1889-1899年10年的心血。當時他已進入老年,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內心已經徹底否定了沙皇制度,而俄國當時社會正處于大革命的前夜。所以,《復活》一書是借托兩位主人公的遭遇,深刻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正反映被欺壓的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揭露了腐朽混亂的上層社會和官場。
托爾斯泰筆下的女主人公瑪絲洛娃是一個平民女子,是俄國社會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一開始她是一個天真純潔活潑開朗的少女,結果遇上上層社會的聶赫留朵夫,被他玷污然后拋棄,被趕出家門接著淪落為妓女,最后又受人誣陷被告上法庭,由于陪審員的誤判、法官的不負責任使她被放逐西伯利亞服苦役。這一系列的打擊,經歷的種種使她褪去天真,取而代之的是對社會的失望和對上層社會的憎恨。她的一部血淚史是對統治階級和官僚主義最有力的控訴和最無情的鞭笞。但是整個過程中瑪絲洛娃并沒有完全失去人性中最可貴的善良,她關心監獄中受盡折磨的無辜的人們,并要求聶赫留朵夫去幫助他們早日離開監獄。并且在發現聶赫留朵夫的真誠之后也從心底里原諒了他。最后從政治犯身上看到了值得敬佩的斗志,慢慢的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復活。這些也代表了最底層勞動人民的樸實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我認為讀托爾斯泰的書,千萬不能忘了他的細膩,其中有很多細節都是不可以一掠而過的,不然你會損失很多。其中,當瑪絲洛娃作為女犯被士兵押往法庭時,她對路人的輕蔑目光毫不在乎,可是當一個買煤的鄉下人走到她身旁,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戈比時,她卻臉紅的低下頭去。這個羞澀的表情像一束光芒,雖然微弱卻照亮了她的靈魂,露出她純潔的天性。這處伏筆預示她的靈魂必將復活。我認為托爾斯泰塑造瑪絲洛娃這一藝術形象,深刻反映出他對下層人民的關懷之情。
再說說聶赫留朵夫這一人物形象,他在小說中的經歷比瑪絲洛娃更為復雜。他所接觸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真正的反映出主題深刻形象。在拯救瑪絲洛娃的艱難途中,他游蕩在各種官員之間,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官僚以權壓人的荒誕行為和有錢人的腐朽思想。此外,他還走訪瑪絲洛娃的家鄉,看到他從未看見過的觸目驚心的景象,瘦弱的孩子、乞討的婦女……此時,他又喚起了少年時代的靈魂,堅定地站在了農民的立場上,決心將農民的土地還給農民,這件事在上流社會中引起了如同暴風雨般的強烈爭議。
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不再追求無欲享受,從豪華的莊園搬出、將隨身帶的錢財分給窮人、將土地分出。在上流社會過慣了那種奢侈揮霍的生活,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找到自己靈魂的歸宿,這不只感動了瑪絲洛娃也是感動了讀者,作者也正是借此表達對社會覺醒的呼吁。
經歷了千萬曲折,不論是瑪絲洛娃最終的復活,還是聶赫留朵夫的努力執著,在我們看來他們最終都應該幸福地在一起,然而結局是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或許是瑪絲洛娃不想阻礙聶赫留朵夫的前途,或許是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成全,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們都不能忘了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家。
復活讀后感篇四
這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和一個贖罪男人的故事。“復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脫與釋放。
馬斯洛娃是備受凌辱與損害的俄國下層婦女的典型。從年輕時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會逼上絕路,但她同時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喚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復活,從而成為了新女性的代表,這也表明了俄國民眾的覺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緣的人物。雖然年輕時對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滅的錯誤,但在法庭上再次見到馬斯洛娃時,他的心沒有片刻安寧,他開始走上了為自己贖罪的道路。他的許多舉措,在旁人看來都是那么地瘋狂,他要同馬斯洛娃結婚,他要把她從牢房中救出來。他到底是為了彌補過錯,還是內心真實的情感?我想兩者都有,所以他才如此矛盾。他認為馬斯洛娃現在所遭受的痛苦都應該由他來承擔,是的,那是一個改變馬斯洛娃一生的夜晚。但每每回憶起青年時他們,涅赫柳多夫又會激起異樣的情感。
這一悲劇的造成,不僅是涅赫柳多夫一個人的過錯,也是這個動蕩社會的產物,而馬斯洛娃正是這動蕩社會下的犧牲者。
馬斯洛娃入獄后,涅赫柳多夫經常去看她,并同她講:我要娶你,不管結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我也會跟隨著你。馬斯洛娃對此態度很冷淡,她不太相信涅赫柳多夫會一直遵守他的諾言,因為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個入獄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絕他對她的好,也許是在她生活的那個圈子呆久了。
復活讀后感篇五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為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峰”。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沒有《安娜·卡列尼娜》波瀾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是大多數人所崇拜的對象。他的作品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贊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了當時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筆調描寫下層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
是深刻地表現了下層人民不可摧毀的堅強意志。同時,《復活》也
和官方教會,都給予了無情的抨擊。為此,托爾斯泰遭到當局和
教會的迫害,還被革除教籍。然而,托爾斯泰在人民中獲得了越
優秀作品。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小說大概的內容是: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
員。一次他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假手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不
料,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
過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當時
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三年后,聶赫留道夫大學畢
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發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
情之樂。但是,這以后,世俗觀念和情欲占了上風,在臨行前他占有
了卡秋莎,并拋棄了她。后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
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
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后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后失聲痛哭、大
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律師告訴他應該上訴。
聶赫留道夫懷著復雜激動的心情按約去米西(被認為是他的未婚
妻)家赴宴。本來這里的豪華氣派和高雅氛圍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適。
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個人的本質,覺得樣樣可厭:柯爾查庚將軍粗
魯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裝腔作勢。他借故提前辭別。
昧關系;他反對土地私有,卻又繼承母親的田莊以供揮霍;這一切都
是在對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發生的。他決定改變全部生活,第二天就
向管家宣布:收拾好東西,辭退仆役,搬出這座大房子。
聶赫留道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向她問起他們的孩子,她開始
很驚奇,但又不愿觸動創傷,只簡單對答幾句,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
人,向他要十盧布煙酒錢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聶赫留道夫又去探監并
表示要贖罪,甚至要和她結婚。這時卡秋莎發出了悲憤的指責:“你
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后來聶赫留道夫
幫助她的難友,改善她的處境,她也戒煙戒酒,努力學好。
“人類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仇視”的啟示。
小說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表現人
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體現了一位偉人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
憫人的大氣。
讀罷這本《復活》,我的感覺就是聶赫留道夫能洗心革面,變
回他原來的自己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早先他只是一個善良的貴族
逐漸不信任自己的善良。經過三年的軍旅生活,他更深刻的感受
到了這一點,并決定做“跟大家一樣的人”。這使他成了一個“徹
是在法庭上的相遇為他敲響了警鐘。他不敢直視瑪斯洛娃那雙斜
睨的眼睛。他感覺是自己曾經的舉動迫使卡秋莎墮落成現在的馬
斯洛娃,一個妓女,囚犯。于是經過多日的思想斗爭,他找回了
自己的本色,他要去“救助”瑪斯洛娃,并要徹底拯救她,與她
結婚。這就是聶赫留道夫的第一次復活,這讓他重新認識了這個
世界。他還有許多被污染的地方需要清理,然而,聶赫留道夫能
做到這一點已是很不容易,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周遭
可以說是十分惡劣的環境中,他墮落了。可他能被與瑪斯洛娃的重逢所震撼,并決定重新做人,這說明了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
變了自己,這是多么不可思議。然而聶赫留道夫卻做到了,而且
是在那個妓女、囚犯近乎于玩弄的態度下做到的。這不得不讓人
好好思考一下自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聶赫留道夫的第一次復活不僅“救
助”了瑪斯洛娃,讓她明白世上還有善良的人,也“救助”了其
他受著不公平待遇的人。他幫助被誣陷的囚犯,去找典獄長、副
省長,那些它并不想見的人。復活的聶赫留道夫成為了黑暗社會
中的一個亮點。
至于他與瑪斯洛娃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并不顧瑪斯洛娃已
不再需要他,仍舊希望瑪斯洛娃能寬恕他,并想繼續幫助瑪斯洛
娃,這也就是聶赫留道夫真正的復活了,他已經徹底從一個貴族
公爵變回一個善良的人了。
想想聶赫留道夫,再想想我們自己。他在一個不甚明朗的環
境中復活,找回自己,而我們在一個十分光明的環境中就應該做
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
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
聶赫留道夫一樣,完成人性的復活,讓整個世界,整個社會,都
充滿愛,充滿情,充滿一切美好的東西。
總之,《復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人的本性有多么重要。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良好的環境,真正付出自己,把握生命的每一
刻,不讓一絲一毫的不良因素動搖自己,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復活讀后感篇六
讀著《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為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回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為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高二讀后感:《復活》的讀后感。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在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時常活躍著兩個人,一個是精神生命、真正的自我,他只追求既能成為自己,同時也能成為別人幸福的那種幸福;一個是健康、精力充沛、肉體的自我,它追求的僅僅是個人的幸福,而且為個人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兩者不斷做著殊死的較量,誰贏就能支配他的一切行為。一次斗爭,便是一次反省,一次醒悟的可能。但兩者的.競爭常常是不公平的。
相信自己,意味著處理各種問題都不能考慮追求輕松快樂的肉體的自我,而是幾乎總是同他作對;相信別人,意味著無需處理任何問題,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解決問題的原則總是不考慮精神的自我,而只考慮肉體的自我。此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別人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贊揚。這樣看來,相信自己比相信別人要難得多。精神的自我要戰勝肉體的自我,往往要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
在生活中,我也常常會遇到兩難的選擇:目睹無視紅燈川流的人群,我在猶豫;看到窗外點點的垃圾,手握廢紙的我在猶豫;面對路中央可能造成的意外,我在猶豫……然而,這些本無需猶豫的猶豫,卻在剎那間被肉體的自我所操控。他說:別人都這么干,何必太認真呢?或是其他人都不干,你又何必出這個風頭,讓人笑話呢。他勝利了。不止一次的勝利了。讓我過后時而會陷入深深的自責中。不能憑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懼于他人的眼神,這眼神有時甚至是自己憑空想象的,可悲!或許平時表現得默默無聞,老實沉穩的我,在別人眼中能稱得上好人,但作為我,可從來不敢這么想,我只敢說,我不是壞人而已,離好人遠著呢!
聶赫留朵夫精神的自我在為數不多的幾次勝利后,他總要為自己定下一些行為準則,并決定要遵循到底;記日記,開始新生活,希望這種生活永遠不會改變——他對自己說,這叫做翻開新的一頁。然而,每一次他都被城市的誘惑所降伏,不知不覺地再次墮落,而且往往比以前顯得更深。
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在一段墮落的生活中突然有所覺悟,認為不該一直這樣沉淪下去,一定要摒棄過去,開始一種全新的生活,豪言壯語,信誓旦旦,何其壯觀!可到頭來,還是一如既往地墮落,不求上進。
惡劣的行為是沒有過,可是卻有過比惡劣行為更惡劣的東西,有過能產生所有惡劣東西的思想。惡劣的行為可以不再重犯,可以進行懺悔,而惡劣的思想卻只能不斷滋生惡劣的行為,一種惡劣的行為不過是在為其他惡劣行為蹚路;惡劣的思想卻有使人難以抑制的走上這條路。我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才能將一個人帶上成功的一面。
聶赫留朵夫是幸運的他在一次庭審上遇到了那個他曾深愛的姑娘——喀秋莎。她的出現震撼著他的心靈。在一次次痛苦的斗爭中,一個自由精神的人,一個真實的強大的永恒的精神的人,在聶赫留朵夫身上蘇醒了,他不能不相信他。無論他實際的樣子和希望的樣子之間的差距多大,對一個已經蘇醒的精神的人來說,一切都有可能。
聶赫留朵夫開始慢慢地復活了。以前他需要費盡心思,才能想出該做什么,而想出的事情總圍繞著他一個人——他自己;不過盡管生活的全部興趣當時都在他一個人身上,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如今所有的這些事都是為了別人,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這些事情變得也具有吸引力,所以這些事情也就多得不可勝數,不僅如此,以前聶赫留朵夫班子及時的時候,往往總是感到煩惱和怨恨;現在辦別人的事,大多讓他感到愉快。
當然,為別人做事獲得的樂趣遠比之為自己要多得多,因為在這其中有密切的合作,真誠的鼓勵,贊賞的目光,成功的喜悅,分享的快樂,你的價值也在幫助他人時得到肯定,這是我們做一件事時獲得最大的滿足。
聶赫留朵夫為喀秋莎積極奔走。在奔走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勞苦農民、作威作福的獄吏,從低到高各級zf部門各色的人物,都讓他對自己的國家,所處的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的思索。他看到了人們永不休止地欺騙自己和相互欺騙,折磨自己和相互折磨,他們猥瑣貪婪地玩弄著自己發明的那套一個人統治另一個人的把戲。他認清了這個社會,看到社會丑陋黑暗的一面。他將不再只以自己為中心,不再只為喀秋莎一人而奔走,他將為整個社會謀求一些未曾有的東西。這如小說最后說的:從這一夜起,對聶赫留朵夫來說,一種全新的生活開始了,不僅僅因為他進入了一個新的生活環境,還因為從這時起,他所遇到的一切對他來說已經具有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