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大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一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部回憶散文集,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
《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等組成。
由于其寫作方式的優秀之處,這本書中的多篇文章也被編入初中的教科書內。
《朝花夕拾》共含十篇文章。其中有表達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表現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范愛農》。《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僅體會到封建制度對社會對人的危害,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那對祖國熱愛,對人民滿腔熱血的豪邁氣概,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學習那俯首甘為孺子牛,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精神。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二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貓和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只"隱鼠"也不錯啊!
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這兩篇在中學時代曾經讀過。細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這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三味書屋后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的。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回想我們兒時假期,抓蛐蛐、下河游泳、抓魚等,體味如今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里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于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么的寬松。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么才是我們的快樂。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他常常會忘記戴領結,冬天也只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在我看來,藤野先生對工作的極其認真,是絕對不會被讀者所忽略的。藤野先生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修改過了,就連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通過藤野先生的穿著和藤野先生對工作的負責做比較,寫出了藤野先生高貴的品質,也體現了魯迅對他的景仰。藤野先生對中國的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是讓我覺得很景仰的。再把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生的蔑視拿來對比,就更加體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他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童年,在隨著你我的長大漸行漸遠,或許它會消失在人生的盡頭,但它卻留在了那一片片瑣碎的記憶,閃耀在星空中,雖然只是點點微光卻足以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的時代中,不如讀一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吧!品一品不同時代不同人的童年吧!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三
一朵朵花瓣,一縷縷香氣,組成了一座花園,它就是《朝花夕拾》。翻開書本,似乎真有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魯迅先生產生了一種敬佩之情:他是這樣的大膽,敢于批判,勇于反對,看似贊美的句子實際上是在辛辣的嘲諷,見解獨特,開創了我國白話小說的先河,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
讀了這本書,我對書中的人物感受最深的是阿長。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粗俗的勞動婦女,但她熱心腸,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沒有心機,像所有人一樣希望自己一生平安。我很喜歡阿長,她會講許許多多有趣的故事,她很和藹,很大方,還有衍太太,我也是對她印象深刻,魯迅先生對衍太太的描寫表面上是贊美,實質上卻是嘲諷和不滿,衍太太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婦人。這種人是最令人們厭惡的。
這本書中最引起我共鳴的文章是《五猖會》。魯迅先生在小時候那么向往五猖會,父親卻要求他背書,使他一點也不快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相同的經歷,魯迅先生真切地道出了我們的心聲,我認為家長們真應該看看這篇文章,聽聽我們孩子到心聲,反省反省自己。
讓我們一同拾起魯迅先生記憶中的花瓣,了解舊中國的弊端,并為了中國更加強大而奮斗吧!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四
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我比較熟悉的一篇文章。七年級學這篇課文的時候,真的是表現出了百分之百的精神。綠油油的花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金合歡,紫色的桑葚,蟬,黃蜂,帝王,至今記憶猶新。美人蛇的故事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講的野蠻婆婆,說晚上不睡覺的孩子會引來野蠻婆婆吃孩子的手指。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睡不著,很害怕,真是幼稚。
和老師一樣,我也一直向往冬天下雪。乍一看,一望無際的白色總是讓我感到幸福。和老師不一樣的是,拍雪人更有趣,因為現在朋友多了,但是偶爾六七歲的孩子也可以用面包屑抓鳥。
魯迅到了三池映月,不能亂問,和現在不一樣。當時魯迅的老師博學多才,嚴于律己,總是要求他們好好學習,好好教書,體現了封建教育對孩子思想的束縛。至于描摹繡像,我小時候做過,但沒有像魯迅那樣堅持描摹一本大書。
都說初中生有三怕,周樹人是其中最怕的。但就我而言,我所擁有的只是對這位偉大老師的尊敬。他總是用最平實的語言寫出最真實的感情。我覺得這就是寫文章的能力。甚至諷刺“一個紳士”的《狗貓鼠》也讓我產生了共鳴。我們應該學會同情弱者,但永遠不要原諒暴君。而《阿長與山海經》里的指揮官讓我想起了奶奶。小時候,外婆的形象和阿昌幾乎一模一樣。她善良、單純、迷信。她總是不信任我,嘮嘮叨叨,但她為我付出了很多。她愿意到處借我西游記的圖片。《二十四孝圖》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故事,她把我抱在腿上,打開橘黃色的臺燈。雖然當時不懂,但也知道孝道的重要性。今天回過頭來看《二十四孝圖》,發現有些行為真的很殘忍,封建孝道不懂得照顧后輩的生死,讓人心寒。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的童年漸行漸遠。關閉《朝花夕拾》,心中涌出對童年的無限向往。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再也不會浪費曾經發呆的任何一秒。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五
《朝花夕拾》是一部經典的散文集,也是魯迅先生寫的回憶錄。魯迅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本書記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作者以清新、平易、深情的筆調,描繪了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的有趣片斷。
我最喜歡的是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每個孩子的童年都在讀故事和聽故事里成長。都有自己難忘的“長媽媽”。在這篇故事里,魯迅先生懷著真摯的感情,細致描寫長媽媽的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麻煩的禮節”的性格。
“她常常對我講‘長毛’”。……“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讓作者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魯迅先生用細膩的筆觸記述了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長媽媽去世后,魯迅深情地為她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的最為柔和的一面。
還有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想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幾乎是所有孩子的夢想中的童年樂園。無論是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還是在樹葉里長吟的鳴蟬,從草間竄向云霄的云雀,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能從后竅噴出煙霧的斑蝥……哪一個不是我們的最愛!就算是園里有相傳的美女蛇,卻百倍增添了我的好奇!魯迅先生把這些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在雪地中捕鳥的情景讓我仿佛置身于令人神往的百草園!
這本書是不朽的經典之作,有極高的藝術品味,其中的深刻與思想深度和對我們后世的教育意義讓我們品味不盡。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六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出其我國的大文豪魯迅之口。他愛國,寫作水平高,今天我也有幸拜讀完《朝花夕拾》其中的“阿長與《山海經》”令我印象很深。
從前段的散文來看,魯迅把阿長描繪的并不光彩。魯迅舉了些小事,如:睡相差,愛寬事,怪規矩等,還把阿長的外表寫成了一個生動的矮婆,面黃人肥。此處作者也怪誠實,對阿長的外表也是“供認不諱”,毫無光彩修飾,使我不禁微笑起來,看到了一個隨意大咧又不失趣味的阿長。
到中段,魯迅突然話鋒一轉,描寫了阿長又有什么好,如:教會了我許多事,去被長毛抓,帶來“三哼經”。讓我看出了一位貼心上事的長媽媽。哎,這就是所謂的“先揚后抑”吧!真是對阿長又愛又恨啊!
讀著這一幕幕溫馨有趣的畫面,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奶奶,奶奶老了,也和阿長差不多,只是比阿長白一點,瘦一點,卻也愛談閑事兒,愛些怪習俗……但是,但是看到阿長教會魯迅許多事時,我想起奶奶也教會我許多事,平常我很亂,可奶奶很干凈,這個寒假,她教會我要干凈,這也很好啊!阿長費力帶來“三哼經”,掛記魯迅,我奶奶也是如此,平常我需要什么,她會盡力得來,我隨口一句話,她久久放不下,關心我,愛護我,可真是偉大!我不應該經常為奶奶的“口煩”而嫌棄她的!
阿長與《山海經》中,魯迅對長媽媽的愛使我流連忘返,使我想開了不少,《朝花夕拾》這本書我大力推薦!你一定要看。
前臺工作心得體會篇七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面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歸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瞅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鉆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全部感觸全部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歸味,也學便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瞅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布滿激情。
我家屬于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候,總往那里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秋日里的習習微風,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全部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伙伴全部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努力地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當時魯迅的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