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天氣句式天氣的短句子說說心情篇一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句式變換教學設計|句式,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識與技能:
2、了解各種句式的自身特點及變換時的方法要點
過程與方法:
1、利用形式多樣的練習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句式變換的難易過程逐步增加難度
3、通過課堂問答,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各種的句式所表達的不同的感情色彩,進而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1、各種句式轉換變換時要點及關鍵詞的變化
2、無論句式怎樣變換都必須保持句子的原意不變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是雙重否定句與肯定句的變換、引述句和轉述句的相互變換。
課前準備不同句式的練習題、搜集各種句式變換時的相關要點
嘗試教學法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會了擴句和縮句,接下來我們將學習更多的有關句子的知識,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是《句式變換》。(板書句式變換)
二、進入新課
(一)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板書)
1、出示嘗試題
(1)我們少先隊員不能向困難低頭。
(2)這不正是祖親對我們的期望嗎?
(3)窮兄妹怎能買得起音樂會的入場券呢?
2、指名學生回答,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對于簡單的陳述句和反問句的變換,學生都能獨立完成。這時老師趁熱打鐵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練習,你能給剛才的句式變換找出規律嗎?咱們就以同桌和前后桌為小組趕快找找吧!
3、學生重新審視上面的練習題,學生分四人小組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并試著找出規律。
4、每組選代表回答各自找出的規律。
小結:陳述句改為反問句要在相應的地方進行刪改、調換詞語和該標點;例如:講衛生是一種美德。改為反問句時,在“是”的`前面加反問詞“難道”“怎能”“怎會”及否定詞“不”;句末加上語氣詞“嗎”“呢”;句號改為問號。即:講衛生難道(怎能)不是一種美德嗎(呢)?反問句改陳述句正好相反。
5、再次嘗試
(1)這不是小明的鑰匙。
(2)鯨不是魚類。
(3)強調:通過這次的練習會發現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加否定詞的因此我們又發現: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原句中若有“不”等否定詞,改寫是要先去掉。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板書)
1、出示嘗試題
(1)他不是個壞學生。(改肯定句)
(2)我們下定決心非登上山頂不可。(改肯定句)
(3)我們不得不繞道而行。(改肯定句)
(4)書店里的書很多。(改否定句)
(5)高粱的全身具有鮮明的個性。(改雙從否定句)
(6)我們只有用勞動來解除饑餓的威脅。(改雙從否定句)
學習方法同上
小結:
1、將肯定句改為否定句時,首先在句中的恰當位置加入“不” “沒有” “否” “非”等否定詞,然后將否定詞后的詞語改為它的反義詞,有時還要增減個別字詞,但必須保證原句的意思不變。改肯定句時正好相反。
2、將肯定句改為雙重否定句時,應現在恰當位置加入“不能不,不得不,不可不,沒有不,非不,無不”等雙重否定詞,在檢查句子是否通順。如不通順可作必要改動,但句意不能改變。
(三)引述句和轉述句的互換(板書)
1、出示嘗試題
(1)老師對我說:“我教你怎么寫。”
(2)李明轉身對媽媽說:“我放學去老師家寫作業。”
(3)祖父告訴我,讀書不能貪多。
(4)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他真不如諸葛亮。
2、指名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指導
3、當學生掌握引述句和轉述句的互換后,學生自主出題目,找其他同學回答。以此來鞏固學生對該句式變換的掌握程度。
最后得出結論:要正確轉換這種句式必須弄清互換雙方的特點:
②改變標點符號;
③根據句子的內容,改動相應的個別文字,但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
三、回顧總結
師: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句式變換,除了我們總結的各種句式變換時的自身特點外,還有一條重要的規律是適合所有的句式變換的,你們是否發現了呢?再次簡略復習各種句式,最后得出(板書):無論哪種句式的變換,都不能改變原句的意思。
課后嘗試練習
(2)齊威王對田忌說:“怎么,你不服氣?”
(3)小夜鶯對敵人說,這里有很多種蘑菇。
句式變換
(一)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三)引述句和轉述句的互換
無論哪種句式的變換,都不能改變原句的意思。
天氣句式天氣的短句子說說心情篇二
1、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與人的友善,少一些心靈的冷漠麻木;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樂,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憊;請保留一份單純,使你多一份奮進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紅塵。
2、成功是你夢寐以求的那朵紅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圍的針刺。快樂是你辛勤耕耘獲得的果實,悲傷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3、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所以天空寬闊無邊。大地擁抱每一寸土地,不論其貧富,所以大地廣袤無垠。海洋接納每一條河流,不論其大小,所以海洋廣闊無邊。
4、當簡愛說:"我們是平等的,我不是無感情的機器",我懂得了作為女性的自尊;當裴多菲說:"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我懂得了作為人的價值;當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我懂得人應具有反抗精神;當白朗寧說:"拿走愛,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我懂得了為他人奉獻愛心的重要。
5、大廈巍然屹立,是因為有堅強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廈的支柱;航船破浪前行,是因為有指示方向的羅盤,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羅盤;列車奔馳千里,是因為有引導它的鐵軌,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車上的鐵軌。
6、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園里果農望著壓滿枝頭果實的滿臉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學子憧憬未來的動人笑臉,幸福是實驗室里科學家又有新發現時的舒展眉頭,幸福是領獎臺上運動員仰望國旗冉冉升起時的瑩瑩淚光。幸福是奮斗的結晶,勤勞的豐碑。
8、幸福,時時刻刻圍繞在你身旁。如果你從母親手中接過飯碗,心存溫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燈下讀著朋友的來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獨坐一隅,靜靜聽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
9、有人說,幸福是星級賓館里山珍海味間的觥籌交錯;有人說,幸福是高檔舞臺廳里動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說,幸福是端座奧迪、寶馬車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搖過市;也有人說,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數著成疊的百元大鈔;然而我要說:擁有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擁有了幸福!
10、遠去的飛鳥,永恒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
12、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靈秀;人生就像一場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時。
13、要裝進一杯新泉,你就必須倒掉已有的陳水;要獲取一枝玫瑰,你就必須放棄到手的薔薇;要多一份獨特的體驗,你就必須多一份心靈的創傷。
14、"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一種豪邁的瀟灑,"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種自信的瀟灑,"獨釣寒江雪"是一種高潔的瀟灑,"不破樓蘭終不還"是一種悲壯的瀟灑。
16、希望大海風平浪靜,卻常常有狂風和惡浪。希望江河一瀉千里,卻常常有旋渦和急流,希望生活美滿幸福,卻常常有悲傷和憂愁。
17.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還會來臨,那時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風中的樹葉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夢將在枝頭開花結果。
18、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間,成了我們的憂傷;誠信的被囊拋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19、沒有哪一種胭脂能涂抹時間,沒有哪一件服裝能掩飾靈魂,沒有哪一套古籍能裝潢空虛。
20、它可能是一座山,讓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讓你體會壯闊,它可能是一首交響樂,讓你領略激越,它可能是一座石雕,讓你明白雄健。
21、在經受了失敗和挫折后,我學會了堅韌;在遭受到誤解和委屈時,我學會了寬容;在經歷了失落和離別后,我懂得了珍惜。
22、不是苦惱太多,只是我們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們不懂把握。
23、責任感是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就的《出師表》,責任感是孔繁森離家別母血灑高原樹立的公仆豐碑,責任感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
24、金錢可以買來名貴的手表,但買不來寶貴的時間;金錢可以買來美味的食品,但買不好的胃口。
25、是一叢秋菊,也要散發芳香;是一片秋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撐起藍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26、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
27、書是良藥,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書是益友,臧克家說:"讀過一本書,像交了一位益友";書是窗戶,高爾基說:"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
28、成熟是一種素質,一種源于心靈表于行動的素質;成熟是一種能力,一種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熟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任何事物都保持冷靜的態度;成熟是一種心境,一種能看淡一切,萬事淡如水的心境。
29、信念之于人,猶翅膀之于鳥,信念是飛翔的翅膀。
30、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它使貧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它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31、包裝是房子富麗堂皇的外殼,包裝是丑婦手上絢麗的太陽傘,包裝是模特在舞臺上走出的一字貓步。
天氣句式天氣的短句子說說心情篇三
①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
①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教之戰》)
②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句末的語氣詞用與,反問的語氣較強一些。
①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也許。
②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莫非,莫不是。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詟說趙太后》)──該不會,該沒有。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②即可不死,而離散不見,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與妻書)
動詞性結構,用于表示比較的疑問句中,用來比較兩個人的高下、優劣,或兩件事的好壞得失。句中提出了比較的內容的(如例①),可譯為與相比哪個(誰)。句中沒有提出比較的內容的,(如例②)可譯為與比起來怎么樣。
①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①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信陵君竊符救趙))──所指國君的命令。句子可譯為大將在外,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②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鴻門宴》)──兩個所分別指財物和婦女。句子可譯為財物沒有拿取什么,婦女沒有寵愛哪一個。
③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毛遂自薦》)──未有所等于說無所。
①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有以報太子,有辦法報效太子。
②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無以為樂,沒有什么用來作樂。
③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未有以對,沒有什么拿來回答。
天氣句式天氣的短句子說說心情篇四
1 "??孰與??"、"??何如??"。這兩種說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遠?) "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9 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用??做??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10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難道 (《陳涉世家》)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鴻門宴》) 與人刃我,寧自刃。(《魯仲連傳》)
與其??寧?? 相當于“與其??寧可??”
?相關鏈接:
天氣句式天氣的短句子說說心情篇五
《離騷》是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下面是離騷的特殊句式,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1.不吾知其亦已兮(賓語前置)
2.唯昭質其猶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定語后置)
4.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被動句)
5.雖體解吾猶未變虧(被動句)
1、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2、肇錫余以嘉名 介詞結構后置
3、不吾知其亦已矣,賓語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離騷》的寫作年代,一般認為是在屈原離開郢都往漢北之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讒而被懷王疏遠,“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也認為《離騷》創作于楚懷王疏遠屈原之時。
《離騷》反映了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憤慨,和他熱愛宗國愿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發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詩纏綿悱惻,感情十分強烈,他的苦悶、哀傷不可扼止地反復迸發,從而形成了詩歌形式上回旋復沓的特點。這種回旋復沓,乍看起來好像無章次文理可尋,其實是他思想感情發展規律的反映。《離騷》大致可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從開頭到“豈余心之可懲”,首先自敘家世生平,認為自己出身高貴,又出生在一個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內美”。他勤勉不懈地堅持自我修養,希望引導君王,興盛宗國,實現“美政”理想。但由于“黨人”的讒害和君王的動搖多變,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現實的尖銳沖突之下,屈原表示“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顯示了堅貞的情操。后一部分極其幻漫詭奇,在向重華(舜)陳述心中憤懣之后,屈原開始 “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這些行動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終。在最后一次的飛翔中,由于眷念宗國而再次流連不行。這些象征性的行為,顯示了屈原在苦悶彷徨中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突出了屈原對宗國的摯愛之情。
《離騷》關于《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之時,還是流放中。《史記·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讒害,楚懷王因而疏遠了他。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里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這首詩本身找證據是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中心思想:
《離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為,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情感;也表現了他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人格。同時通過詩人戰斗的歷程和悲劇的結局,反映了楚國政治舞臺上進步與反動勢力的尖銳斗爭,暴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和反動勢力的囂張。
《離騷》段落結構
詩歌前七節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的原因,表達“九死未悔”的意志。
后六節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表現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1、理解課文中詩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
課文首章開篇就寫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句中的“太息”意為“嘆息”;“掩涕”意為“掩面擦淚”;“哀”屬形容詞的為動用法,意為“為……哀傷”,全句意為“長聲嘆息而掩面流淚啊,哀傷人民生活多災多難”。詩人開篇就抒發自己的哀傷,著一“哀”字,與前句中的“長太息”、“掩涕”相呼應,把概括敘述與具體描寫結合起來,有形有聲,有因有果,引人深思。這里抒發的哀傷之情,盡管包含著詩人被疏廢棄的傷痛,但又絲毫不夾雜個人的榮辱得失,這是詩人熱愛祖國、關心民生、革新政治、救亡圖存的遠大理想難實現時自然而然的.情緒反映,其核心是詩人的愛國愛民的精神。在簡述了自己被疏廢棄的經歷后,詩人接著抒發自己的怨恨之情。從詩中看,詩人怨的是“靈修之浩蕩”、“終不察民心”,恨的是奸佞小人的嫉妒謠諑以及“工巧”的時俗。這里詩人用簡潔的筆墨,為我們描繪當時楚國君王昏庸,奸佞當道,群邪蔽賢,忠臣被逐,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的社會現實。正是這種現狀導致詩人被疏廢棄,壯志難酬。在揭露了楚國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抒發自己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志向后,詩人在第八章寫自己的悔:“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這句意謂“后悔自己當初選擇道路時沒有看清,我久久佇立而想返回”。這里的“相道”顯然指詩人選擇實現自己遠大政治理想的道路。在經歷了被疏廢棄的痛苦遭遇后,詩人終于認清了形勢,明白了自己理想難實現的原因,于是他決定固守節操,特立獨行。節選部分所抒發的這三種感情,連貫而一致,對民生多艱的哀,對君王荒唐的怨,對楚國善于投機逢迎的時俗的恨,對自己相道的悔,其實都源于自己理想的難以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靈修”喻指君心,表現了他對君王的依托之恨。這反映了詩人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他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只把實現遠大的理想的希望寄托在君王身上,這就使詩人的“哀”、“怨”、“悔”不免顯得孤獨和清高,也注定了他悲劇性的必然命運。
2、體味《離騷》的比興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比興手法在《離騷》中廣泛運用。它“依詩取興、引興比喻”,而且還把比興與要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具有了象征意義。比如通篇以香草象征詩人的高潔品質就是這種情況。
《離騷》中的比興,不像《詩經》那樣只是一個片斷,而是系統的、一個接一個的,充分表現了所要表達的內容。詩中詩人以女子比賢者,由此出發,又以男女關系比君臣關系;以眾女妒美比群小妒賢,如課文中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以求媒比通楚王的人;以婚約比君臣遇合。這樣一來,使所用的比喻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全詩也就因此而顯得生動形象,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