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狀元發言稿篇一
一是找老師或要好的同學,請他們幫助分析一下自己過去和現在的狀況,記住他們對自己肯定和鼓勵的話,要把它當作自己前進的動力。即使學習基礎較差,接連考試成績都不理想,也不應自卑,而應趕快找原因,改變方法,調整期望值。
二是要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復習后,可以回想自己一天的收獲,對自己一點一滴的收獲進行自我肯定。
三是要善于發現自己微小的進步,如這次考試成績比上次考試多了幾分、某個問題因為仔細審題做對了而多得了幾分等,用不斷取得的小成績來激勵自己,要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哪怕是細微的進步,都是肯定,以增強學習信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你無論是在心理、還是在生理方面都會看到變化。堅持下去,經常保持旺盛的斗志,將使自己充滿信心,不懼怕任何困難,高考時,你必然會取得明顯的效果。
總之,無論是考前還是考中,要牢記“勝不驕敗不餒”、“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考生只要以平和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考試的得與失,自然會緩解心理壓力,穩定情緒,走向成功。
方法篇
狀元發言稿篇二
王棋明是江津人,家庭很普通。母親楊靜是鄉鎮中學的初中英語教師,父親王喜生是江津米花糖廠的炒米工人。普通的家庭條件,決定了王棋明不可能去參加各類補習培訓。
王棋明看過的書更雜:既有金庸古龍的武俠系列,也有網絡小說《斗破蒼穹》,還有偵探揭秘百科類全書。“最近我在看英文原版《茶花女》,雖然讀起有點吃力,但我會在暑假堅持看完。”讀萬卷書,王棋明最崇拜的文學人物有兩個:諸葛亮和郭靖。
“我文化程度不高,幫不了他讀書學習,只能管好他的品行。”父親王喜生記憶猶新:在兒子14歲前,自己有過三次“拳腳教育”。這三次挨打,同樣讓王棋明刻骨銘心———“第一次打,讓我懂得不偷錢,不要去占小便宜;第二次打,讓我遠離賭博;第三次打,讓我懂得尊重規則、尊重契約,在規章面前不找理由!”王棋明說,他明白:這是父親的底線,也是對我做人做事的原則要求。
狀元發言稿篇三
大家晚上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大學生活,很高興今天能給我這樣一個機會站在這里,來表達我內心對大學的那份感情,對學生會的那份憧憬。
大學,一個豐富多采彩的世界。酸甜苦辣都是大學的經緯點。
有人說大學生活絢麗多彩的,也有人說大學生活是無聊空洞、浪費青春的。也許,后者更多一些。是的,其實,他們說的都是正確的,因為真實經歷,他們才會那么說,這兩者是不矛盾的。這是因為在大學里,有的人確實過得很充實、很開心,深深留戀這塊他們認為是一輩子都無法重復的凈土。也有的人,從一踏進校園就很失望,覺得一切都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從此渾渾噩噩混日子,最終醒悟的時候才猛然發覺,仿佛一夜之間,大學已經過去,隨之逝去的還有自己寶貴的青春。記住,只有后悔大學混了幾年的人,而不會有后悔上了大學的人。即使是那些在校時貶得他的母校猶如人間地獄的人,多年以后,回憶起大學時光,也往往會感慨萬分,甚至淚流滿面。不管你未來大學過得如何,至少你要時刻提醒自己:人生只有一個大學階段。
當我獨自一人靜靜待著的時候,我都會陷入深深的沉思:難道就要這樣昏昏噩噩地度過四年的大學時光嗎?難道青春就是這樣碌碌無為、沒有光彩嗎?不,不,不是這樣的,大學的生活應該不單要學習,還應該有更豐富多彩的內容。于是我重新規劃了我的大學生活。具體到了每一天,并且每天都要落實。還積極的參加了一些課外活動。
如今這個學期快接近尾聲了,在這幾個月里有酸也有甜,也有苦,也有樂。雖然每天有點累,有點忙,但我覺得過的很充實。
我想大學生活未必是燦爛的,因為我們要經歷尋求、尋找,完善的成長;大學生活未必是富有的,因為我們要走出校園,面對社會,各種壓力的挑戰;但,大學是美好的,它讓我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堅強,完善了自我;大學生活是精彩的,是富有意義的階段,是成就夢想、展示自我的平臺,是人生一幅美麗的畫卷。
我希冀擁有天使的雙翼,我渴求歸期夢想的芳園,我甘愿嘗試披荊斬棘的歷程。我的心愿就是讓理想漫過青春,讓幸福滋養生命。也許,我有機會牽系昨日的往事之手;有能力珍惜今朝的紅塵之煙;有理想勾勒未來的幸福之州,那么飛奔的時間老人會在燦爛的日子里賜予成長的詩篇!
美好的年華,沒有理由不走下去,沒有理由不敢走進未來。最后,希望我的大學,有一個美好的開場,動人的過程,完美的謝幕!
狀元發言稿篇四
你們好!
我校是書香校園,一年一度的讀書節更是必不可少。現在,我們學校也正準備迎來第x屆讀書節。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沒錯,書本確實可以醫愚。但大概還很少有人想到過-有寫書的人,那又是否有讀書的人呢?我曾在電腦課上做過這樣一份小報-閱讀。如果書籍是階梯的話,那么人便是一副在這階梯上的軀殼,閱讀的本能更是驅動軀殼在這進步之階梯上行走的靈魂。如果沒有一顆自主閱讀的心,那么即便你在娘家的書房里為了炫耀而擺上再多的書籍,那也只能是宋江的軍師-無(吳)用。這又好比運用上面的例子,這就像向別人介紹自己的進步的階梯多么高,多么長,卻沒有有趣的靈魂讓自己在這上面行走一般。
書,是必不可少的。人,是要健健康康的。閱讀,是要嘗嘗進行的。可是有部分書籍卻未必是進步的階梯,反而是退步的深淵。你在階梯上爬行許久,或許還抵不過掉進深淵一回。閱讀是去閱讀那些好書,而不是讀那些壞書。靈魂是向上行進的動力,而不是墜入深淵之首惡。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教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讀書加以補足,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大腦是不行的。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博斯威爾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讀上五小時書,人很快就會淵博起來。”我們的教師每天很多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中,或許不可能這樣的投入,但是只要書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我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夠,因為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是道聽途說。
一句諺語這樣說:“生活中沒有書,就好像天地間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就仿佛鳥兒沒有翅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大邦聞名于世,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廣為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讀書才能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
我愛讀書,更愛書本帶給我無窮的知識。
狀元發言稿篇五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是陳鳳竹,剛剛畢業的一名五中人。
今天我很榮幸代表20**屆畢業的學子,向我的母校致以生日的問候!借此機會,我想對同學們說幾句話,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迪。
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聽大道理,那我就講一些故事吧。
寫這封信的時候我剛剛開完北京大學的開學典禮。
有一個十分春風得意的北大校友,就是那個當當網的ceo李國慶,上來就說:“我這個人可能一直過精英的生活,有的時候說話不太x絲,容易傷人,請大家包涵。”然后就各種秀優越,說自己文科生參加物理化學競賽都獲獎什么的,說自己大學四年日理萬機,稿費頗豐所以大三請了秘書,如此云云。
又秀了很多很多優越后,坐我旁邊的男生一拍大腿,一聲長嘆就憤然離席了。
我覺得北大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優秀的人太多了。
五中也是這樣,當年我滿懷忐忑地進入這個精英云集的地方,很害怕自己泯然眾人矣,高中三年我都沒有機會登上主席臺面對全校師生作演講,因為說實話,比我優秀的人真的很多。
一個好的學校帶給人的第一個收獲,就是認識自己的不足,認識別人的優秀,然后謙虛地完善自己。
直到有一天,你終于成為演講臺上眾人矚目的焦點,你才會感激五中這么好的平臺讓你在不斷激勵中成長。
曾經我也同你們一樣,站在操場上仰望講臺,聽著前輩發來校慶賀信,想著自己的未來若有所思。
而今天,我對母校的愛意已經轉化為字句,傳達給下一撥五中人。
沒有一個學長學姐想起自己的母校不感嘆時光流轉,也沒有一份記憶在涂上了一層“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油彩之后不熠熠生輝的。
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微博上有人評論我“數學比語文好”,我看了之后啼笑皆非,想想我一直是班上數學最讓老師頭疼的,一次考了班上接近倒數的一個成績,數學老師跟我談話,很氣憤。
她覺得我語文好、文綜好都是我十分努力的結果,而我對數學從來不努力。
事實是我那段時間刷了很多數學題。
所以她溫和的責難讓我既愧疚又委屈。
我就不爭氣地快哭了,硬撐著不流下眼淚來。
后來的日子并沒有“知恥而后勇”的情節翻轉,我依然是一個數學渣,但我依然愛著我的數學老師,數學傷我千萬遍,我待數學如初戀。
是的,離開這個校園之后我好像選擇性地忘記了所有不愉快的事情,不記得高一有幾次數學沒及格,不記得高二的周末在教室自習有多難熬,不記得高三冬天那一場大雪里我摔了多少次跤,只記得那年第一次踏進大門,望著大路上川流不息的新生。
我心里雖然在吐糟太陽這么毒行李這么重人這么多,但還是涌動著一股自豪的溪流;只記得春日的飛絮如漫天的鵝毛,櫻花瓣飄落似纖纖手指撫摸在我的肩頭;只記得坐在教室晨讀,書聲飛揚到寧靜湖畔,伴隨著那一陣陣鵝鳴。
曾經的愛也好恨也好,都在高考結束的那個下午戛然而止。
而無盡的思念,也將從廢舊的卷子書本裝入箱子拖走的那一刻開始。
我并不只是想說“愿君惜取眼前人”,我想說的是,最好的珍惜就是充分利用。
珍惜校園的美景,就要到處走走看看;珍惜師生情,就要通過老師解決一切學習問題;珍惜青春,就不要隨意揮霍自己的資本。
而我們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有無窮的遠方、無窮的勇氣去闖蕩,有時間做夢,有時間落淚,有時間停下匆匆的腳步來欣賞美。
我知道也許你們當中有些人習慣了優秀,覺得自己可以睥睨萬物;有些人感到自卑,但更加為了理想而加倍努力;有些人感到迷茫,得過且過地混著每一天。
這個世界允許多元,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但卻沒有反悔的機會。
優秀如我最開始所講的李國慶,也后悔在大學四年沒有找到女朋友。
正確的時間選擇正確的道路,才能把后悔降到最低。
至于一旦踏上一條不回頭的路之后該如何走,那是該自己琢磨的問題。
高考是一條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要走的路,預祝大家雖跋山涉水,仍能花香彌漫,最終到達遠方!
校慶有文藝節目嗎?有加餐的雞腿嗎?我們在遠方與你們共度此時!
陳鳳竹寄自北大
20**年10月8日
縣教育局:
欣聞我縣今年高考再創輝煌,第一批(重點)上線722人,其中文科169人,理科553人,總數比去年增加127人,首破700大關,再創歷史新紀錄。
長興中學上線611人,華盛高級中學上線79人,金陵高級中學上線15人,太湖高中上線17人。
長興中學沈雪傲同學以740分、俞家浩同學以737分、蔡依洋同學以736分列湖州市理科前三名,朱靜怡同學以717分、史旭敏同學以715分列湖州市文科第二三名。
為此,特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向全縣教育系統的教職員工致以親切的慰問!向取得優異成績的莘莘學子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近年來,全縣教育系統著力打造長興教育品牌,以創建“省教育現代化縣”為目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質量提升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保障,促進教育事業向優質均衡、特色創新、內涵提升方向發展,取得了今年高考的喜人成績,這是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團結一心、辛勤耕耘、奮力拼搏的結果。
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奮發進取,為長興教育發展再書華彩篇章,再創輝煌業績,為全面推進“太湖望縣、錦繡長興”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共長興縣委
長興縣xx政府
20**年6月23日
狀元發言稿篇六
狀元發言稿篇七
黃可欣: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6月23日上午剛上課,武漢市第三中學校園就熱鬧起來。三三兩兩的家長站在校門口指指點點,各種車輛陸續駛入校園,人們相互傳遞一個消息:高考成績出來了,全省文科第一名、第二名出自該校高三(13)班,兩學生還是同桌。
上午11時許,兩名“白裙子”女生走進教室,她們就是今年全省文科第一名陳君儀、第二名黃可欣,高考成績分別是657分、649分。兩女生均剪“齊劉海”,扎著馬尾辮,戴著黑框眼鏡,臉上掛著相同的笑意。等候良久的媒體、師生發出一致贊嘆:同桌倆長得可真像!
兩女生高中同桌3年,分別擔任正副班長和數學語文課代表。兩人十分健談,與眾記者交流思路清晰完整、表達干凈利落,但個性差異鮮明。
陳君儀能唱能說活潑開朗,喜歡主持,善于搞怪、幽默,具偶像氣質。平時不要求穿校服時,她總會偷偷穿好看的衣服,高考時打扮得班主任差點沒認出。在高三最艱苦的那段時間,陳君儀每天通過自創的《心路歷程》交流本與班主任徐愛珍講悄悄話,經常一個人站在6樓教室看龜山、長江大橋上的車燈,暗示自己總有一天也會從那兒走向遠方。“到遠方去,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是陳君儀的座右銘。她說,這一次終于可以飛了,她想寫小說、散文,立志從事文化事業,想搞一個娛樂公司,發掘培養本土文藝明星。
黃可欣是個“書蟲”,經常在網上整箱地買書。她與同桌陳君儀,可算是一個理性的競爭對手。平時考試她倆全校排名一二位,但總不斷換位,高考這一次不過又是一次換位。柔弱地外表下,黃可欣可是一個“體育狂”,她特別喜歡籃球、足球,對nba球賽十分狂熱。對于未來,她有著經典文科生情懷:“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她想在大學里同時學習經濟學和哲學,將來做一個經濟學家造福國家。
狀元發言稿篇八
大家好!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這瓜香果甜的豐收季節,在這溫馨喜慶的美好時刻,我們歡聚在肖寨潘家大院共賀金恒和潘曉梅的愛子潘晨豪金榜題名。在此,我代表潘晨豪同學及家人向各位親朋好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潘晨豪同學在今年高考中,以優秀的成績考取了一本大學,被四川省重慶大學錄取,他用自己的勤奮努力換取了大好前程,給父母增了光。我提議,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潘晨豪同學及家人表示最最誠摯的祝賀!
大家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海!作父母的`一生中最深重最無私的愛莫過于對兒女的愛,莫過于期盼兒女學業有成,事業有成,那么在今天,潘晨豪以優異的成績邁出了成功的一步,金榜題名這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與安慰!在此我也真誠地祝愿潘晨豪同學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再接再厲取得更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養育,回報親朋的關愛,回報家鄉的沃土,祝福你在不遠的將來繼續深造,讓你的光彩照亮你的理想,照亮你的人生,照亮你的錦繡前程!
各位來賓各位親友,讓我們讓我們共同舉杯,祝福潘晨豪同學學業有成,一路凱歌。同時也祝愿所有的來賓、所有的朋友合家歡樂,幸福安康!
狀元發言稿篇九
北京理科狀元清華附中朱宸卓:非常享受自己在自習室讀書的時間
朱宸卓在同學眼中是個開朗、熱情的大男孩,初中學習成績也一直拔尖。提起學習經驗,朱宸卓顯得非常淡定、有規劃。他說,雖然在重點班,清華附中沒有給學生很大的壓力,自己的父母也給了自己很大的成長空間,同時對自己也非常的信任。相對于其他同學晚上的“加班加點”、“秉燭夜讀”,朱宸卓更愿意高效利用黃金時間,“我基本每天用兩個小時來完成學習的剩余作業,然后可以自由的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朱宸卓非常喜愛體育活動。就算在高考復習期間,他也堅持每周打兩次球,乒乓球、網球都不落下。
北京高考文科狀元張韻凝:喜歡三毛會彈古箏
北京20xx年高考文科狀元被北京四中張韻凝摘得,總分695。曾獲“我與航天”全國青少年載人航天征文活動一等獎。狀元的誕生除了自身的天賦和努力,老師的培養也非常重要。在張韻凝的班主任陳年年老師看來,張韻凝有兩個特點非常好。一是心特別靜,愿意為目標作出努力。心里事兒比較少的人才能更強大。二是很愛讀書,尤其偏愛文學類圖書。她喜歡的作者有村上春樹、三毛等人。因為喜歡三毛,張韻凝報了北大提前批的西班牙語(三毛的丈夫荷西是西班牙人)。
河北高考文科狀元于瀟: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進步
“這個孩子特別堅強,很有韌性。”班主任寧可說,于瀟的目標比較高,但有時成績不太理想,所以身體和心理的壓力都很大,“但是她特別堅強,都挺過來了。”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擬考試的時候,于瀟的成績在年級70名左右,而第三次模擬考試,成績在150名左右,能有今日文科奪冠的成績,寧可認為,主要歸功于于瀟的堅強。寧可是于瀟的政治老師,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于瀟對每道題都很關注,力求一分不丟。他介紹說,為了對接高考,衡水中學一直采用網上閱卷的形式,學生只能看到總分,看不到每道題的具體得分,“每次考試后,于瀟總是第一個找到我,要求看看是哪些題丟分。”寧可評價說,于瀟是特別重視總結和反思的孩子,這也幫助她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進步。“于瀟比較隨和,和同學們處的關系都不錯。”于瀟是宿舍長,在她的帶動下,宿舍八個人學習都很努力,成績都很理想。
黑龍江省文科第一名于淼:最大的心得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能取得高分,最大的心得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驕人的成績背后也有一段灰色的故事。“我是復讀生,去年成績598分,與自己報考的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差了3分。”說起去年的失利,于淼顯得風清云淡,“當時我可不像現在,覺得自己有點窩囊。經過一段時間,我才想明白,總糾結于分數,沒用,還不如剎下心來,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復習備考。”用她自己的話說,“真的看淡了。”不看排名,不跟同學比,只跟自己一次次模擬考試比,只看自己與上次相比是否進步了。經過兩年的高三,于淼得出了一個重要心得——其實高三階段最重要的是拼心理素質。“我喜歡看書,文學類、新聞類的書籍都特別喜歡,不覺得是浪費時間,反而對我分析問題、拓展視野非常有幫助。”于淼還把自己的“最愛”——《看天下》推薦給大家。
云南文理科高考狀元:上課認真聽課,不刷題,不上補習班
云南高考文理科裸分第一名均花落云師大附中。巧合的是,兩人是高一同班同學,也是關系很好的朋友。他們獲取高分的秘訣也一樣:上課認真聽課,不刷題,不上補習班。
文科狀元孟鑫禹學習方法:掌握基礎學會思辨
理科狀元張宗慕雨:把簡單的事情做好
湖北理科狀元賀維藝:吃透每節課,不懂就問
河北理科狀元王清揚: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關系到能力的大小,而心態的好與壞則關系成敗,面對高考必須有一個好的心態,那就是淡然和超脫。”王清揚說,在平日里她從來不會因為一次模擬考試考得好或不好而影響自己的心情,或者打亂自己的學習計劃,她依然會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走,可以說不以分數喜不以名次憂。她說現在回過頭來看高考,正是因為自己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它,才沒有給自己太多壓力,讓自己發揮正常。談到學習方法,王清揚說其實學習方法都是自己總結出來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學習起來效率也高。平日里她從來都不是晚上“加班加點”、“秉燭夜讀”,高三時期,她下了晚自習就不再看書做題了,只是在洗漱的時候聽聽,鍛煉一下聽力,她說有好的睡眠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經驗,王清揚還談到要保持好節奏,她說平日里自己做題不是只求數量,而是要保持一種“手感”,這里說到的“手感”是指自己覺得一次做一定數量的題目就可以了,而不是打“題海戰”。抓住課堂才是關鍵,王清揚說要相信老師講的都是精華,上課時一定要集中精力跟著老師走,掌握老師所教得學習方式和方法,然后自己舉一反三,遇到較難的題目時,多聯想老師講過或自己做過的類似題目,這樣心理上就不會害怕,不會對難題產生畏懼。王清揚的單科成績都很優秀,這取決于她“平均主義”的學習方法,王清揚從來不偏科,不會因為愛學才學,不愛學就不學,她對待每一科都采取“平均分配”,這樣每一科都是緊跟著學習步驟,不會出現回頭抓某一個單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