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講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行為與觀察演講稿篇一
今天上午是數學活動,當我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操作時,小莊小朋友也走上前來,要拿卡片,我讓他坐回去,他真的往回走。過了幾秒鐘,他又走上來,不等我說話,伸手拿起卡片就往黑板上貼,我只好由他,并教他應貼在哪里,他邊操作邊學著我說的話,很認真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他又要走到黑板前來,他旁邊的幼兒大聲地喊:“小莊坐下,快坐下!”只見他叫喊著就躺在地上;過一會兒,當幼兒分組操作玩具時,又見他躺在地上;開始作業練習時,我正幫他打開本子,旁邊的小瑩小朋友拉過他的籃子對他說了什么,他馬上又要躺到地上,被我一把拉住。
分析:小莊學習的積極性挺高的,可能在家受到父母的寵愛,什么事都順著他的意。導致他在班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不順意就躺到地上,以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措施:
1.為了避免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他第二次到黑板前來擺卡片時,我輔導了他。課后我告訴他要老師請才可以上臺的,他沒有表情,也沒有回應。我想,下次要在出現同樣情形時就馬上引導教育,這樣的效果可能會好些。
2.讓他知道地板臟,躺在地上是不好的習慣,也請家長在家督促、引導。
3.在班級里為他樹立榜樣,多引導他觀察其他幼兒的表現,讓他知道怎么做才對。
4.每次小莊躺在地上,我總是邊說地板太臟了邊拉起他,這樣既讓他知道躺地上是不好的,又淡化他的不好行為。因為對于特殊的他,過多的批評會讓他在小伙伴當中成為“另類”,這不但不利于糾正他的不良行為習慣,而且小伙伴可能會因看不起他而歧視他。我努力尋找他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表揚,讓好的行為得到強化。比如:他拾起地上的玩具,他幫忙收拾玩具等。現在的小莊有了一些進步了,躺在地上的次數少了,能主動地叫老師了,還喜歡幫老師阿姨做事情了(簡單的)。我想經過我們不斷的努力,他會慢慢地趕上其他孩子的。
幼兒行為與觀察演講稿篇二
在區域活動美術區開展的線描畫“百花園”活動中。我先給小朋友展示了四幅不同形狀不同姿態的“花朵”線描畫范畫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然后讓小朋友說說范畫中裝飾花朵時所用到的點、線、面以及花朵的繪畫方法。在讓小朋友說說還可以用哪些點、線、面裝飾花朵時,我發現一向保持沉默的晨晨小朋友也舉起了小手。于是,我抓住機遇請他來回答。雖然他的回答與前一位小朋友類似,但是我還是及時表揚了他。在繪畫時,他好像還是沉浸在剛才的喜悅中,用了許多他剛才說到的線條裝飾起了花朵。我及時引導,在我的引導下他用小點裝飾了花蕊,用螺旋線、相連弧線、鋸齒線、圓形等裝飾了花瓣,用粗細不同的直線裝飾了葉子。
在美術活動線描畫“美麗的毛衣”活動中,我先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經驗上進一步認識凹凸線和十字點然后指導他們大膽運用點、線、面有規律并對稱地裝飾毛衣。在繪畫活動中我發現晨晨能運用以前學過的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還有本次活動中學到的十字點進行裝飾毛衣,只是線條分割的時候沒有掌握好距離,疏密方面略顯欠缺。于是,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并告訴他畫線的時候要看好邊上一條線條,兩根線條之間的距離要掌握好,他笑著點點頭。但當我問他知道自己所用的線條名稱時,他搖搖頭。
1.手眼能力較差,特別是對于圖形分割,距離的把握是他的弱項,導致他不敢下筆。
2.想象力教差,缺少線描畫點、線、面結合的經驗。對于自主搭配方面的能力較弱,而且缺少一些線描畫點、線、面方面基礎的技能。
1.多花時間給他欣賞一些線描畫范例,教他認識一些簡單的線條和圖案,幫助他了解繪畫方面的知識。
(1)利用區域活動及早晨來園時間,鼓勵晨晨練習并掌握各種點、線、面的畫法。
(2)提供各種范畫,引導其發現教師在裝飾時使用的點、線、面的豐富性,鼓勵其在自己繪畫時能夠結合運用。
(3)提供各種輪廓圖,鼓勵其進行線描畫活動,教師給與指導。
3.與家長溝通,讓幼兒在家也能繼續練習。
4.在以后活動中要鼓勵他多練習,對于他的進步要及時表揚,調動他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幼兒行為與觀察演講稿篇三
如果你問我孩子們什么時候是最開心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會告訴你孩子們在玩游戲時最開心。每當看到孩子們玩游戲時臉上露出的可愛笑臉,我也會被他們的快樂所感染。活潑好動、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孩子們就是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一天天長大的。
今天,我們和張學毅老師一起學習了《角色游戲與結構游戲》的相關知識,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日常工作中我們所碰及到的,并且對我們日常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內容中特別強調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們就談談怎樣讓幼兒在這些游戲中健康的成長。
角色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表現其生活體驗的一種游戲。“孩子是游戲中的主體”,老師在角色游戲的指導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愿,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戲。”由此在游戲中讓幼兒獲得知識,對孩子來說應該學得安閑;對老師來說也應該教得自然。
結構游戲又叫“建筑游戲”,是創造性游戲的一種,它通過幼兒的意愿構思,動手造型,構造物體等一系列活動,豐富而生動地再現了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建筑勞動,建筑物以及各種物品。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結構游戲時要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逐步培養幼兒獨立構造。并且要重視在游戲過程中不斷激起幼兒的新需要,豐富游戲內容,深化游戲主題。最后,結構游戲作為獨立的游戲,又與各科教學和各類游戲相互聯系,互相滲透。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我們的心去感受他們幼小的心靈,這樣,我們會明白,游戲活動是幼兒所渴望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適當的帶幼兒進行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成長!
幼兒行為與觀察演講稿篇四
二、觀察對象:全體幼兒
三、觀察目的:
1、養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2、為糾正幼兒的不良飲食習慣提供參考。
四、行為觀察
幼兒在飲食習慣方面存在著很多不良習慣,龍其是挑食和進餐姿勢方面,需要慢慢培養。
實錄一:
1、這一段時間,每天吃飯,王思媛都把飯得滿身、滿桌、滿地到處都是。只見她一會兒把饅頭撕成小塊、小塊的捏著玩;一會兒用匙子舀湯、舀稀飯倒在桌上、地下;一會兒又用手撕小菜葉子玩,每次大家都已經吃完飯再玩玩具,她的碗里還是滿滿一碗的飯。
2、嘉嘉小朋友吃飯特別香,每次盛上飯,迫不及待地抓起勺子就吃,經常塞得滿嘴飯來不及咽,噎得滿臉通紅,眼淚直流。而且他吃飯時,碗放在桌子中間,板凳離桌子很遠,他也不知道挪一挪碗,拖一拖椅子,只知道伸長了脖子,伸直了身子,使勁夠著吃。
實錄二:
吃午飯時間到了,香噴噴的排骨湯,翠綠的蔬菜海鮮湯,香味撲鼻,孩子們都津津有味地吃著,就見天天的碗里就剩下排骨,還端著碗大喊:“老師,我還要飯了”,喂她吃肉,她用門牙嚼兩下又吐出來。
實錄三:
1、早晨吃饅頭,一帆坐在桌邊一動不動,喂他吃,他把豆沙包全都吐出來,再勸他兩句,就咧開嘴哭起來了。
2、周二下午吃粉絲湯,吃得可香了,大口大口吃完了,又伸著手說“還吃”。中午吃水蒸蛋,他端著碗大口大口的吃,用勺子扒來扒去,白米飯也吃完了。
五、行為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的飲食習慣要求是:
安靜愉快地進餐,正確使用餐具,飯后擦嘴,細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剩飯菜,就餐時,不發出聲音,不亂扔殘渣,飯后收拾干凈,掌握正確的就餐姿勢等。
現在的幼兒祖輩的溺愛,凡事親力親為,孩子們沒有鍛煉的機會。父母們工作忙,教育不當,而且也缺乏科學的營養衛生知識,致使孩子們養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吃飯時,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門外”,有的不知如何扶碗,拿勺子;有的幼兒挑食、偏食、剩飯、剩菜;有的邊吃邊玩,浪費飯菜;有的需要大人端著碗在后面追著喂,一頓飯能吃一小時;有的吃飯時不吃,只愛吃零食;還有的從小只吃流食,面食沒吃過等等。種種情況造成了孩子們不好的飲食習慣。
六、教育措施。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首先,我們向家長介紹有關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方法,幫助家長樹立良好的飲食教育觀念,家園配合共同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
其次,針對個別幼兒的個別情況,有的放矢地和家長商討飲食問題,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個別糾正,比如鑫鑫是個特別聰明、乖巧的孩子,他只愛吃吃菜,不愛肉,讓家長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家庭中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膳食,大人追著喂她吃飯,浪費飯菜現象特別嚴重,每天媽媽帶很多零食給她吃,吃飯時她就不餓了。這樣老師和家長商量,請家長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掌握愛和嚴厲的分寸,滿足孩子合理的正當的需求,不要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少吃零食,吃飯時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達到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培養。
2、針對幼兒這些不良習慣,幼兒園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導。
a、做好餐前的信息傳遞及誘導工作。
讓幼兒聽聽音樂、洗手,愉快安靜地坐好。給幼兒講“大公雞和漏嘴巴”、“珍珍的夢”、“大力水手”的故事,教育幼兒愉快吃飯,不挑食,知道吃青菜有力氣,長得高。飯來了,講講菜的名稱、顏色、聞聞香味,介紹菜的營養,激發幼兒食欲。
b、為幼兒建立愉快、輕松的進餐環境,以鼓勵表揚的口吻激勵幼兒進餐,及時以小紅花方式表揚幼兒。
3、科學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及教學內容。
a、日常生活中,適當安排運動,增進幼兒食欲。
b、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及游戲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常規。
七、教育措施實施效果
今天的戶外游戲時間,我們大家一起玩“小車快跑”游戲,因為是獨輪車,小朋友們必須要掌握好平衡性,才能向前行進。幾輪游戲之后,孩子們有了更出奇的玩法。田博文說:“單獨推車太容易了,我們來拖貨物前進吧!”劉正陽便問:“那我們在小車里裝什么呢?”田博文說:“要不然我先推你,然后你再推我,好嗎?”劉正陽點頭說:“好的”。
劉正陽得意的蹲在車里,田博文雙手扶著車把,使勁往下壓,但是小車子一動不動。他向上跳起,在縱身躍下,小車子還是一動不動。他站在一旁不住的抓自己的腦袋。
這時候站在旁邊的宋心悅趕緊跑過來說:“我來幫你。”倆個小朋友一人一個車把,宋心悅說:“1、2、3,使勁。”但是小車只是稍稍的翹起一點點。經過不斷嘗試,車子雖然可以被翹起,但是依然沒辦法順利前行。
坐在車里的劉正陽說:“再找一個人來幫忙不就好了嗎?”于是王意之就加入進來。通過三人一起用力,小車輕松被抬起。他們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一起笑起來。
分析與反思:
幾個孩子展開對小推車不一樣的研究就可以看出,幼兒的探索能力不斷加強。作為老師要積極鼓勵與支持幼兒的奇思妙想和大膽嘗試。同時在游戲中幼兒愿意與他人交流溝通,遇到困難,尋求朋友的幫助。從中共同探究游戲方法也是合作意識很好的體現。
中班幼兒觀察記錄30篇中班個案觀察記錄20篇
幼兒行為與觀察演講稿篇五
在幼兒園里,幼兒的各種行為都會頻繁出現,他們的所想、所思、所悟、所做都會給我們老師帶來迷芒、疑惑、喜悅、溫暖……一旦老師解決其中一個幼兒的問題,我們馬上會松一口氣或茅塞頓開,接著會出現其他幼兒遇到的問題。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一本《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這本書為我們幼兒教師提出邊觀察邊記錄為我們職業成長打好基礎,而不是有的幼兒出現問題,我們憑直覺去判斷,或者其他老師支招,不一定適合你。
觀察與記錄幼兒行為為我們老師的“行動”和“反思”作好鋪墊。
從實用角度來講,做記錄這項工作沒有固定的規則,作為班級教師,必須抓住幼兒記錄的時機,要保證有足夠近的距離去聆聽,但是不要太近,不要影響幼兒游戲的進行。要注意保護幼兒的隱私,通常使用化名,特別對于大班的幼兒要謹慎,他們感覺到被監視后就不再繼續他們的游戲。游戲老師要把握介入時機,避免產生過多干預或放羊現象,要有效介入,順應和支持幼兒游戲時的自主行為。游戲評價讓幼兒充分參與,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于個別幼兒脾氣古怪、情緒波動較大并常常愛哭的幼兒,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當幼兒發脾氣,老師搞清楚大哭的原因再進行開導千萬不要當幼兒一發脾氣,就去哄他,這樣會讓他產生只要發脾氣就能得到滿足的想法,更加容易發脾氣。老師一定要耐心等待他發完脾氣、鬧完情緒,再去了解具體原因,千萬不能放任幼兒發脾氣而不管他。對個別幼兒語言上出現錯誤,應及時糾正并激勵他們說完整句。幼兒的情緒發展與家庭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與家長保持經常交流,了解孩子家里的生活以便更好的教育。追蹤記錄一定要定點、定時記錄,不能追蹤一半而半途而廢,有時也可以暫停一段時間繼續追蹤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視對孩子操作過程的觀察,在觀察孩子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xx到數學區隨意拿了幾樣東西,沒怎么玩就到別的組去了。”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也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孩子想要什么,孩子也是有思考、有評價的行動者。老師也可以“明知故問”,你想怎么玩?把解決問題變成思維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老師面對游戲案例撰寫時,對于如何觀、如何記無從入手。我們老師要學會耐心觀察上課、游戲、戶外……等一日生活,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捕捉到孩子的一個點可以作記錄,也可以拍照,有的可以連續記錄,老師每天記一記,如果忘了也可以翻看當時拍的照片或視頻幫你回憶。記錄時也可以隨時翻看我們的指南作對比,指南是我們幼兒教師的拐杖,在指南的引領下,我們的專業成長才會更快。
幼兒行為觀察和記錄最終目的是孩子學習、游戲的興趣性,我們教師要不斷實踐、反思、改進、創新,把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發展聯系在一起,隨時隨地捕捉孩子的亮點,找到共性問題以便及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