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一
孝,古往今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許多偉人都將孝體現的淋漓盡致。
孔子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對自己的身體愛護,不受他人誹謗這便是一種最開始的孝。自己立身行道。讓后世揚名,讓父母變得高貴這是孝的歸宿。孔子認為孝起始于侍奉長輩,中間則起始于忠誠對待自己的君主,而孝的歸宿便是自己立身。在我們看來孔子口中的不僅僅對待自己的長輩,還要對于君主、自己。而我們自身只能做到對于長輩的孝,所以我們更需要專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敬自己的長輩。
在周文王身上,我們看到了他這種對父親專注的孝。周文王每日都要問候侍者三次,來了解父親的身體狀況。微有偏差,文王便不能正常的行走。只有當父親寢食恢復正常后,文王才會安心。不僅如此,每一次都仔細觀察父親哪一種食物愛吃,并在下一次叫人多準備一些。在最后周文王像他父親說得那樣壯大了周朝。這種對長輩的孝是我們需要去學習的。
不僅在古代,現代也有許許多多的事例體現出了孝。在一個普通的小學生——謝揚琳,發生了不幸。在她的生活中,本來雖然窮苦但是卻有溫暖幸福。可是她父親卻失去了右臂,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她母親的身上,可她沒有放棄她的父親,在兼顧學業的情況下每天中午回到家照顧父親。還得在回到學校去學習。她還在家中的小花壇中種蔬菜以此來補貼家用。正如她所說的“父母恩情重于泰山,知恩報恩不忘本。”這就是一種最真實的孝。
中國有一句俗語“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中孝也是很重要的。“孝、義、廉、恥、忠、信、禮、悌、耕、讀”十個字,以“孝、義”兩字為首,也可以看出人們對孝的看重。所以在此我倡導同學們要有一顆孝子之心,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二
把“孝”拆開來解釋便是孩子背著老子,中華五千年文化推崇的便是一個孝字,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更是從行動上做到的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多少行孝的故事?《二十四孝圖》中有過扇枕溫衾的佳話;也有埋兒葬母的傳奇;也有親嘗百草的深愛;更有為了清楚母親病情甘愿嘗糞的擔憂與勇氣……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仿佛還在眼前,正是由于一顆真摯的行孝之心才使得他們的故事流芳百世,成為不被時間流逝而掩埋的佳話。
當今社會,其實也不缺乏孝順的孩子,背著母親上大學的故事想必也讓所有中國人為之感動,只是,對于另一個部分人來說,除了感動有更多的觸動嗎?端著熱水給母親洗腳給母親講小鴨子的故事的那個男孩或許早已被許多淡忘,記憶可以被喚醒,但心中的那一份善一分孝是否能被喚醒?拿著母親的錢給別的女孩買花許下海誓山盟,拿著父親的錢在ktv里聲嘶力竭唱著《父親》時,是否還會有人想到三月八號是婦女節,你還從未對最愛你的女人說過我愛你送過康乃馨,是否還會意識到父親不用聽無聲是情歌他只需要你用堅定的眼神告訴他,你長大了,其實,在這個所有一切都飛速發展的時代,什么都可以緊跟潮流,唯獨那一份善念,一份孝心。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一句所有人都聽過的廣告詞,做到真的有那么難嗎?向前走的時候也記得回過頭看看不再年輕的父母親,如果可以請攙扶著并肩而前行,別讓夢想找不到回家的路,時刻銘記: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三
如何才能盡孝,給父母錢,給父母買這買那,這些當然是要的,但是還有更重要的。
你是不經常因為工作忙,不能回去看他們呢,到底有多忙呢,到底離的有多遠呢,他們只是想看看自己的孩子,不求大富大貴,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看看他們,他們也需要有人關懷,有人愛,這關懷,這愛,不是錢,不是物質,只是說說話,只是吃吃飯,回去看看吧,不要因為工作,忽略了愛你的人,忽略了你本應該珍惜的人。
你是不經常和父母大小聲呢,自己的父母沒什么的!真的沒什么嗎?他們年紀大了,身體已不是從前了,他們打不動了,他們也說不動了,有句話說的好,天下無不是父母,不管做了什么,說了什么,他們是你的父母,生你養你的父母。也許你覺得他們老了,嘮叨的有點煩,可是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們會象他們一樣煩,也許你覺得他們又老又事多,生病了,或是大小便失禁了,真得很累很臟,你不知道你嬰兒時,父母也是一把屎一把尿的,這樣把你帶大的。生命就是這樣循環往復的。
請不要再找借口了,子欲養而親不在。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四
百行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孝是一首動聽的歌傳誦至今,孝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最基本的美德。
悠悠五千年,長江黃河的滔滔玉液,孕育了多少孝感動天的古老傳說。從西漢的董永賣身葬父,東漢的黃香扇枕溫衾,三國的孟宗哭筍,到今天的山里女子佘銀花三十年如一日的照顧殘疾母親。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他們給予我們心靈太多的震撼和感動,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浸潤劑。
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古老的故事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文化,但是孝不僅死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行動。那么孝到是什么呢?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之心,孝是許士林為了救母親磕紅的額頭,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的遠見。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無論什么時候,孝都不會過時,一個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更好的感恩他人,感恩社會。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朋友們想一想是誰用虬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無邪的天空,沒有風也沒有雨,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搏擊長空。我們始終飛不出那一雙牽掛的眼神。回想一下吧,來自深夜的一聲咳嗽,是否叩醒你們沉睡的心靈,你們是否聽到筋絡退化的聲音,是否聽到皺紋肆意綻放的聲音,是否聽到黑發脫落的哀怨。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怎可忘記,父母曾因為給我們撐起一片天,背影已變的衰老,憔悴已布滿的雙眼。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于行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不要等到父母他們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才懊悔。有了侍奉父母的心,即使不能終老,亦無愧于父母,無愧于天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筑永恒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恒的奇跡。
謝謝大家!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五
大家早上好!
我是解州小學六一班的任雨欣,今天我講的故事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從我做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它是作為兒女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作為兒女,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那么作為女兒的我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呢?下面我為大家講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尋訪中醫、西醫為媽媽看病。我的媽媽體寒,并且一直貧血,這是生我時落下的病根。每天早上媽媽的肚子都脹的圓圓的,非常疼痛;每天晚上不管天氣冷熱,媽媽的手腳都是冰冷的。這些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在我八歲時,一天放學,我和表妹跑遍了我們這里的五個診所,以及周邊的兩個診所,向醫生打聽治療方法。最后一位老中醫為媽媽開了一張藥方,我高興極了。那天天已經很黑了,我才回到家里,爸爸媽媽非常焦急,也很生氣,當我拿出藥方并向他們說明情況時,媽媽感動的流下了眼淚,而爸爸也眼圈微紅。從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會為父母準備兩杯開水,緩解體寒,清洗腸胃;每天晚上我也會為父母準備洗腳水,媽媽的必須要有姜片,這是老中醫告訴我的,這個習慣到現在我還一直堅持著。
同學們,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一定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比如:他們累了,我們搬上一把椅子讓他們坐坐;他們渴了,我們倒上一杯清茶讓他們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我們用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們……孝敬父母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讓我們的爸爸媽媽感到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同學們,讓我們趕緊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孝敬父母,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愿孝道之花常開不敗,更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永遠幸福安康!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六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黃香,是江夏人。當時正好九歲,十分懂事。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親自用自己的身體使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溫暖。于是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我的父母都是教師,一到開學,父母就會很忙。每天我放學后,忙了一天的父母也會差不多時間下班回家,我笑臉相迎:“爸爸、媽媽,回來了,辛苦了,你們歇一歇,我給你們倒茶。”爸媽相視一笑,樂了:“我們的熠毛長大了,知道孝敬父母了。”我順勢端來一盆水,“媽,我幫你洗手。”我摸著媽媽的手,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啊?一條條皸裂,感覺很粗糙,似乎要劃破我的小手,我鼻子陡然一酸,我馬上轉過身,回到了廚房,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了。
我們要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們可以用一個甜甜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杯熱茶表達自己的孝心;在學校,我們尊師愛友,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上的進步是表達孝心的最好禮物。
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吧!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才可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謝謝大家!
百善孝為先演講稿篇七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于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后,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里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么,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