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一
為期兩天的“鑄牢中國民族共同體意識”集中輪訓培訓班接近尾聲,通過學習使我對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歷史有了更為深入了解,對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了更為具體的認識,對如何開展民族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下面我圍繞此次所學和自身工作實際,談談我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識,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第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明確政治定位,指明行動方向。“沒有方向的船,什么風都是逆風”。作為黨和國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論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對新時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提供政治定位、點亮行動的明燈。******總書記曾經說過“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對此我認為做好新時期信訪工作的一個重要重要途徑就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千方百計為各族群眾排憂解難,切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各族群眾合理訴求,更好維護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第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匯聚集體智慧,凝聚發展力量。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行動指南并努力維護共同體的行動舉措,實際上是一個智慧聚集與力量凝聚的過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正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發揮中,我們黨和國家才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躍。從信訪工作實際出發,信訪工作涉及面廣、牽扯人多、整體性強,需要相關責任單位凝心聚力,努力鑄牢共同體意識,以充分疑聚人心、匯集有效資源、整合工作力量,提升化解成效。
第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園,提供精神歸宿。現代社會在帶來豐饒物質的同時,也裏挾了浮躁、焦慮與不安,從而激發了各類社會矛盾的產生,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凸顯即是共同體意識缺失所帶來的精神空虛的表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際上是創新性地構筑安寧真誠的精神家園,形成一個共同認同、棲息的精神意義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養并慰藉共通性的內在心靈,形成精神上的共有歸宿,有助于維系良好秩序,促進社會良性發展。
第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自我全面發展,實現人生價值。個體的人生價值雖由自己能動創造,但最終還是由共同體提供機會、由對他者和社會的貢獻來獲得評判。也就是說,自我人生的價值意義構建,是由整個共同體作為參考并由共同體意識加以支撐。積極引導全社會參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建立各族群眾間接觸聯系、創造各族群眾的價值意義、促進各族群眾全面發展,使各族群眾都能能獲得豐富知識經驗、秉持共善性的價值信念,從而促進和維護全社會和諧穩定。
第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提供道德規范,提升生活體驗。共同體意識可以提供成員彼此間相處的良善秩序,也為個體提供了待人接物的基本規范。無論是理性的公共精神,還是感性的同胞情感,都容易為大家所接納和偏愛。從信訪工作出發,建立共同體意識可以促成共鳴性的良知和善意動機,進而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各族群眾慢慢形成相對穩定的道德規范體系,從而實現解決信訪群眾思想癥結,消解歧視、偏見等不愉快的生活體驗,提升生活的品質,從根本上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第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形成自信心理,促進積極行動。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當其所處的共同體在燦爛悠久的文明基礎上能夠團結凝聚、能夠富強獨立時,其自身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會油然而生。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使各族群眾都積極的自強行動,努力學習并進步,從而實現社會的穩定和民族的和諧,根本上提高群眾對各項公共事業的滿意度,降低信訪事件發生率。
通過學習和總結,我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做好信訪工作目標一致、方法統一、任務相同,唯有參與鑄牢過程、鞏固鑄牢效果,才能更好的體現信訪工作價值,才能更好的提升信訪工作效果,才能更好的深化信訪工作意義,在今后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推動信訪工作有序開展。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結合近期的學習安排,就如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談幾點體會。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的主線
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具有共同地域、歷史文化、心理基礎和經濟生活的政治共同體。多元一體格局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基礎。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講好“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 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論,讓廣大群眾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生活中體驗多元和認同一體,積極參與到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建設中,讓多元真正成為凝聚一體、認同一體、維護一體的要素和動力,這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任務。
中華民族共同體,有四個顯著特征。一是在經濟層面,國家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二是在政治層面,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堅持民族省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各族群眾“四個自信”“五個認同”不斷增強;三是在文化層面,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在幾千年交往交流交融過程******同創造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個成員共同分享和傳承著文化;四是在社會層面,國家為各民族提供了基本的社會福利與民生保障,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各民族成員的科學文化素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特征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同時也是各民族共建共守的,我國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有效途徑
************指出:“大家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向著偉大理想去奮斗。”我國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多次講話都特別強調,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的主要途徑,這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各民族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了發展少數民族教育,適應少數民族聚居地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各民族間交往不充分的現實情況,國家建立了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教育體系,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民族教育學校體系,為民族地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促進廣大各族群眾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成員的共同要素,并努力使其凝練為社會共享的核心價值。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核心是讓各民族廣大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三個離不開”的民族關系。在尊重各民族認同、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確立和凸顯各民族群眾多重、疊加的共有身份,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進而建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語言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果,是在各民族語言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其本身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僅傳承傳遞漢族文化,也傳承傳遞各民族文化,如今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承交流的工具。************指出:“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形成認同。少數民族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對就業、接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融入社會都有利。”因而需要“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
當前社會上對學習和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呈現兩種錯誤觀念:一是把學習漢語狹隘地理解為是對“漢族語言”和“漢族文化”的學習;二是認為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會削弱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我國歷來重視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保護,《憲法》《民族省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教育法》等重要法律中,凡涉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時,基本的法律精神和對公民的要求是共同的。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不斷提高各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和前提,是少數民族群眾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載體。中國民族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學習和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少數民族教育的整體質量,有助于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有助于少數民族廣大群眾融入現代社會生活,有助于少數民族青少年就學就業,有助于廣大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享共樂,有助于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三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
我國南方氣候溫和,少數民族的服飾多種多樣。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和褲子。婦女穿的飄逸輕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綢料筒裙,景頗族的毛織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壯族婦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層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繡花衣裙等。
由于我國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不同,經濟、生活方式也不同,他們的住房結構各具特點。在濕潤多雨的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一般居住在干欄式樓房里。這種樓房分上下兩層,所用材料以竹木為主。樓房上層用于圈養家禽、牲畜,放置農具或雜物。有些少數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別致的小竹樓。一棟棟造型獨特的小竹樓,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樹織成綠色帷幕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美麗極了!
不同少數民族,對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數民族,喜歡把米裝入竹筒放在火上燒烤,使米飯帶著竹子的清香味。壯族、布依族群眾喜歡吃五色糯米飯和糯米糍粑。朝鮮族群眾習慣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蘿卜、洋蔥,有的還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燜成噴香可口的什錦飯,由于燜好的飯用洗凈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飯”。
在春暖花開或秋收季節,壯族群眾喜歡開展拋繡球的活動。拋繡球是壯族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青年們在草坪或空地上豎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桿,頂端釘一塊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圓孔。男女各為一隊,以拋出的繡球穿過木板上的圓孔為勝。也有在場中間搭歌棚,繡球拋不過棚或拋出界,或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繡球,就要被罰唱歌,非常有趣。
少數民族也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潑水節、那達慕大會、開齋節、洛薩節等。其中潑水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四月中旬舉行,時間為三到五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互相潑水祝福,還舉行劃龍舟等活動。晚上燈火通明,人們點花燈,放煙花,縱情歡呼歌舞,洋溢著喜慶的氣氛。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人啊!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四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談談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認識,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中華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都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奠定穩固的心理認同。我們要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各項基礎。
一、三點認識
首先,要充分認識守望相助理念的時代價值,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基礎。
守望相助理念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守望相助,體現的是民族傳統中的德性追求,展現的是天下大同的道義境界。******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并充分利用和挖掘其內在價值,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早在2009年8月考察內蒙古時,******就結合內蒙古實際,首次對守望相助的內涵進行了全新闡釋,希望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門,守好祖國邊疆,守好內蒙古少數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園;望,就是登高望遠,規劃事業、謀求發展要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有寬廣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識;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眾要牢固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思想,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此后,他在對外關系、港澳臺問題、民族關系等多個方面強調守望相助,使之成為治國理政具體實踐所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理念。
守望相助理念是******對內蒙古重視和關懷的重要體現。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的地方,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積極意義。同時,內蒙古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贏得并長期呵護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黨的十八大以來,******兩次考察內蒙古、三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都對內蒙古各族人民始終保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給予了高度評價,賦予守望相助全新的時代內涵,對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對內蒙古踐行守望相助理念的殷殷囑托,體現了對內蒙古的關愛之切、期望之重、思慮之深和籌謀之遠。
其次,要深刻領會守望相助理念的精神品質,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守望相助理念體現了開放包容的精神品質。內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搖籃,自遠古以來,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蒙古、漢等民族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美好家園,共同孕育了草原文化,形成了內蒙古各族人民開放包容的精神。在新中國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這種優秀傳統民族文化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豐富實踐不斷結合,增進了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守望相助理念體現了平等和諧的精神品質。內蒙古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各民族大團結局面已經形成,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多民族社區、多民族學校、多民族企事業單位、多民族家庭等非常普遍,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第三,要努力實現守望相助理念的各項要求,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基礎。
一是守好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做好就業增收、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方面工 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查看作,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守好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以建設生態安全屏障、構筑萬里綠色長城為引領,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決守護好內蒙古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三是守好各族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園。加快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深化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滿足各族人民文化新期待。
善于登高望遠,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關于解放思想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調整優化供給結構、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和城鄉結構,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引導一切發展活動向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發力。
弘揚優良傳統,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常盛。全面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深入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人物和事跡宣傳報道,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工作中,拉緊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精神紐帶,不斷增進各族干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下步打算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培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非公經濟人士中深入開展學習宣傳教育活動,使之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在促進民族團結、共建美好家園,擔當各民族“守望相助”共同使命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成就夢想、體現價值。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充分發揮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企業走訪調研,積極反映企業利益訴求,依法維護企業權益,教育和引導廣大企業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推動黨委、政府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的各項惠企惠民政策貫徹落實落地。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要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物質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進一步認清責任使命,在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上體現使命擔當,聚精會神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真心實意幫助企業過坎闖關。在加強物質支持的同時更加注重思想引導,使各族群眾感黨恩、跟黨走,共同邁入小康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五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5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60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34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認真貫徹執行。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
自1983年以來,我們新疆已連續26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新疆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國務院在__年專門發了加快新疆經濟建設發展的32號文件,為今后新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后,我們將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六
新疆位于祖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5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60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34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認真貫徹執行。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
自1983年以來,我們新疆已連續26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新疆的各項事業的發展,國務院在__年專門發了加快新疆經濟建設發展的32號文件,為今后新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后,我們將堅持以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七
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有著56個優秀兒女,在遼闊富饒的祖國大地上快樂的生活著。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59%。其他55個民族人口流量雖較少,但他們居住的地域范圍卻非常廣闊,從我國東北烏蘇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爾高原,從海南島的椰樹林到內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著我們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
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甘肅、青海、云南、貴州、四川、等省、自治區。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國的邊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數民族人民世代為保衛祖國邊疆、建設邊疆而奮斗不息。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國家要富強,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連,為走向共同繁榮、建設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而并肩奮斗著。
為了促進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讓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國家把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豐富資源與東和部地區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結合起來,實施了西部大開發的.計劃。
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重大的建設項目已經全面展開,在西部地區全面實施了免費義務教育,有利促進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教育的和諧發展。
思想政治表現及健康狀況自我評價報告篇八
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政治基礎,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之福,說起民族團結,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我對它的感受異常深刻。可以說,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之花處處都在開放。
高舉維護國家統一、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的旗幟,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愛民族團結,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民族團結,自覺悍衛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悍衛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堅決粉碎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圖謀。
沒有民族的和睦相處,就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沒有社會的安定團結,就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沒有國家的繁榮發展,就沒有各民族的興旺昌盛。民族團結在我們祖國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人們常說: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開拓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國家要富強,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連,為走向共同繁榮、建設文明富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而并肩奮斗著。
俗話說“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句話正點明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又友愛。只有我們心心相連、手手相牽,五十六個民族才會融為一個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們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創和諧,我們一定能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手握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不傳謠,不信謠,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銅墻鐵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崗巖還堅硬。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讓我們民漢一家親,永遠這樣相親相愛吧,如果我們分裂了,別的國家就有機可乘,必將會讓我們走向滅亡,如果我們心連心,手握手,筑起銅墻鐵壁,那么,就算有再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會害怕!我們中華民族必將象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